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线评估在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前应用
1
作者 谢利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73-76,共4页
明确基线评估在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所收治的240例血液透析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血液透析病患作为常规组(n=120,采取自体动静脉内瘘... 明确基线评估在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所收治的240例血液透析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血液透析病患作为常规组(n=120,采取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另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的病患作为试验组(n=120,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开展基线评估)。对比每组手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病患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与总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液透析病患动静内瘘开展基线评估,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线评估 透析患者 自体动静脉内瘘 首次穿刺 应用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2
作者 黄玲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42-145,共4页
探讨超声引导下绘制动-静脉内瘘穿刺图谱在内瘘首次穿刺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安全、有效的内瘘穿刺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了本院在2022年01月到2022年6月之间的31例进行动静脉内瘘第一次穿刺的患者,将其列为了对照。在2022年... 探讨超声引导下绘制动-静脉内瘘穿刺图谱在内瘘首次穿刺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安全、有效的内瘘穿刺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了本院在2022年01月到2022年6月之间的31例进行动静脉内瘘第一次穿刺的患者,将其列为了对照。在2022年7月到2022年12月之间,将33例进行动静脉内瘘第一次穿刺的患者,列为了观察组。在此过程中,通过超声引导下,画出了动-静脉内瘘穿刺图谱,来帮助实施穿刺。最后,将两组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中度疼痛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评价时间,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治疗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均明显好于两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两组患者的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两组(P<0.05);探讨在超声导引下,利用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血管造影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时间对内瘘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慧 孙秀丽 +5 位作者 吴红梅 殷娜 冯国徵 陈爱珍 刘爱英 侯国存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首次穿刺使用时间对AVF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 Line、the Cochran Library(2017年第6期)、CNKI等数据库,查找有关新建立的AVF术后首次穿刺使用时... 目的系统评价新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首次穿刺使用时间对AVF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 Line、the Cochran Library(2017年第6期)、CNKI等数据库,查找有关新建立的AVF术后首次穿刺使用时间对其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17年6月1日。由2位研究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和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系统评价共纳入9个研究,合计5045例AVF,AVF术后首次穿刺时间是影响内瘘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Mete分析纳入4个研究,共计2450例AVF,根据术后第1次穿刺时间比较初始通畅率的变化:14天内穿刺和14天后穿刺比较,随访3个月(RR=2.124,P=0.030)、12个月(RR=2.172,P<0.001)、18个月(RR=2.276,P=0.003)、24个月(RR=2.087,P=0.008)、36个月(RR=2.093,P=0.33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天内穿刺和30天后穿刺比较,在24个月(RR=2.952,P<0.001)和36个月(RR=2.33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早期随访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14天内穿刺和15-30天穿刺比较,在24个月(RR=1.146,P=0.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早期随访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15~30天内穿刺与30天后穿刺比较,在3个月(RR=2.893,P=0.030)、24个月(RR=2.834,P<0.001)和36个月(RR=2.232,P<0.001)时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早期随访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建立的AVF术后首次穿刺使用时间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避免AVF术后14天内首次穿刺使用,有紧急透析指征可通过物理和超声检查充分评估AVF已成熟情况下,可在AVF术后14天以后进行首次穿刺使用。AVF最佳成熟时间可能至少3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首次穿刺 初始通畅率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Orem自护理论在尿毒症患者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艳清 于汪伯 孙玉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6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尿毒症患者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使用新内瘘的尿毒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内瘘首次穿刺前后接受常规护理程序,试验组...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尿毒症患者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使用新内瘘的尿毒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内瘘首次穿刺前后接受常规护理程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结果首次穿刺1w后两组相比较,试验组在内瘘使用情况、掌握内瘘保护知识及自护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护理论在尿毒症患者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应用,能够帮助尿毒症患者积极主动学习内瘘保护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增加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首次透析综合征的发生,尽快提高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M自护理论 内瘘 首次穿刺
下载PDF
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对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影响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罗瑞兰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3期117-11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对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需静脉采血的婴幼儿,分别采用头皮静脉采血(观察组50例)和股静脉采血(对照组50例),分析两种穿刺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结果采... 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对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需静脉采血的婴幼儿,分别采用头皮静脉采血(观察组50例)和股静脉采血(对照组50例),分析两种穿刺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结果采用头皮静脉穿刺采血者,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标本合格率为92%;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者,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4%,标本合格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采血能有效地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减轻患儿痛苦,家属易于接受,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头皮静脉 采血 首次穿刺成功率 血标本合格率
下载PDF
前臂内瘘首次穿刺两种方法的比较
6
作者 汤建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6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内瘘首次使用动脉端的穿刺方法 ,以提高内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依据患者内瘘手术时间顺序分为两组,由一人操作。对照组:24例选择瘘口近侧>3 cm处头静脉作为动脉... 目的探讨前臂内瘘首次使用动脉端的穿刺方法 ,以提高内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依据患者内瘘手术时间顺序分为两组,由一人操作。对照组:24例选择瘘口近侧>3 cm处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静脉回路选择非瘘侧任意静脉。实验组:24例选择内瘘侧肘正中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静脉回路选择非瘘侧任意静脉。比较两组患者动脉出路穿刺一次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血流量;比较两组在2年时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动脉穿刺成一次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血流量能达到180 ml/min,且实验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臂内瘘首次穿刺采用肘正中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其穿刺成功率高、能达到理想的透析血流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首次穿刺
下载PDF
1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进华 《全科护理》 2013年第19期1745-1746,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动静脉内瘘再通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术后常规护理及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观察1年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9例病人穿刺...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动静脉内瘘再通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术后常规护理及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观察1年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9例病人穿刺成功,且经过1年的临床观察,无动脉瘤发生,7例发生内瘘再栓塞。[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24h内即可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穿刺时严格掌握穿刺的护理原则,可以减少内瘘血管瘤、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再通 首次穿刺 护理
下载PDF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首次穿刺的临床护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晶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1期248-249,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首次穿刺,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6例动静脉内瘘再通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穿刺给予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首次穿刺,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6例动静脉内瘘再通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穿刺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79.2%,而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24 h之内即可进行穿刺和血液透析,在首次穿刺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穿刺 临床护理 动静脉内瘘 MHD患者
下载PDF
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庞梦琳 《老年医学研究》 2020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总结对10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前,行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方法10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前行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标准内瘘和上臂肱动脉-头静脉高位内瘘均采用传统... 目的总结对10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前,行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方法10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前行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标准内瘘和上臂肱动脉-头静脉高位内瘘均采用传统穿刺法。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术期、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后穿刺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102例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均在首次穿刺时即成功。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与宣教是内瘘成熟并穿刺成功的前提条件,穿刺时应在护士选择、疑难复杂血管穿刺协作、穿刺成功后的处理、科室培训等方面进行规范严格的控制。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术期、内瘘成熟后穿刺前、内瘘穿刺前及穿刺过程中均应进行规范严格的控制,是保证首次穿刺成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自体动静脉内瘘 首次穿刺成功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提高急诊输液室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实践研究
10
作者 王洪烨 付小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44-47,共4页
探究在急诊输液室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依据PDCA法各步骤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穿刺成功率由86.69% 升至95.00%(p < 0.05),圈员8项能... 探究在急诊输液室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依据PDCA法各步骤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穿刺成功率由86.69% 升至95.00%(p < 0.05),圈员8项能力自评得分由2.1~3.8分升至4.2~4.6分。结论 急诊输液室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留置针 首次穿刺 成功率 8项能力 自评得分
下载PDF
B超引导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首次穿刺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娟 王贺丽 顾雪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4期3465-3467,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首次穿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内瘘术后4周~8周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选择高年资护士凭经验进行传统穿刺;观察组除高年资护士进行穿刺,同... 目的探讨B超引导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首次穿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内瘘术后4周~8周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选择高年资护士凭经验进行传统穿刺;观察组除高年资护士进行穿刺,同时采用B超引导,比较2组内瘘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流量不足、血肿、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内瘘穿刺首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量不足、血肿、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采用B超引导,有利于顺利穿刺,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流量不足、血肿、血栓形成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首次穿刺 B超引导
下载PDF
门急诊首次静脉穿刺失败6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秀娟 刘小芬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门急诊首次静脉穿刺失败650例的原因。方法: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静脉输液患者75 200例,首次穿刺失败650例,对这些穿刺失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穿刺失败患者中儿童596例(91.7%),老年患者(>60岁)33例(5%),其余21例(... 目的:探讨门急诊首次静脉穿刺失败650例的原因。方法: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静脉输液患者75 200例,首次穿刺失败650例,对这些穿刺失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穿刺失败患者中儿童596例(91.7%),老年患者(>60岁)33例(5%),其余21例(3.3%)。因为护士操作技术因素导致失败97例(15%),患者因素390例(60%),其他因素163例(25%)。冬季(10-12月)首次穿刺失败患者254例(39.1%),前3个季度396例(60.9%)。结论:根据不同条件、不同患者、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极大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急诊 首次静脉穿刺 失败原因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烧烫伤休克患儿浅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臧红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7期999-1002,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烧烫伤休克患儿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进行科室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 目的 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烧烫伤休克患儿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进行科室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穿刺人员技术水平、心理状态、穿刺环境、家属因素、血管因素及其他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结果患儿浅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88.7%)高于对照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3.2%)低于对照组(32.1%)(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提高,家属满意度达92.4%,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64.2%(P〈0.01).结论对烧烫伤休克患儿首次浅静脉输液治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烫 伤休克 综合护理干预 首次浅静脉穿刺 成功率
原文传递
对护士自我效能干预提高门诊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永平 杨素琴 苏丽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9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对护士进行自我效能干预以提高门诊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的研究。方法对25名门诊护士进行自我效能理论结合护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包括唤醒、成功体验、替代经验、心理激励、缓解压力等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自我效能... 目的探讨对护士进行自我效能干预以提高门诊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的研究。方法对25名门诊护士进行自我效能理论结合护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包括唤醒、成功体验、替代经验、心理激励、缓解压力等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结果 25名护士干预前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意志力平均得分分别为(23.96±4.83)分、(64.12±7.95)分,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意志力得分分别为(32.08±2.45)分、(83.48±4.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为68%,干预后为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护士进行自我效能干预能增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可提高门诊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自我效能感 干预 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
下载PDF
改良穿刺法在肿瘤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高压注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艳珍 叶云婕 赵舜珍 《护理学报》 2014年第20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在肿瘤放疗患者行CT模拟定位高压注射造影剂时,提高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的穿刺方法及效果。方法纳入272例肿瘤放疗CT模拟定位下高压注射造影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 目的探讨在肿瘤放疗患者行CT模拟定位高压注射造影剂时,提高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的穿刺方法及效果。方法纳入272例肿瘤放疗CT模拟定位下高压注射造影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方法,即穿刺点选择暴露血管远心端,增大进针角度,进针后不经过皮下潜行,套管针尖端位于血管直的部位。对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静脉渗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79,P=0.039);静脉渗漏显著低于对照组(Z=1.382,P=0.044)。结论在肿瘤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高压注射造影剂时,穿刺点选择暴露血管的远心端,增大进针角度,进针后套管针尖端位于血管直的部位的改良穿刺方法较传统穿刺方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首次穿刺成功率 静脉渗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幸莉萍 段志胜 王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4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6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6月-2020年1月行常规桡动脉置管...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6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6月-2020年1月行常规桡动脉置管的25例ICU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2-9月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35例ICU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首次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患者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置管 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 穿刺时间
下载PDF
改良式超声方法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
17
作者 宋桂霞 徐家济 韩书勤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7期1358-1359,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式超声与常规超声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桡动穿刺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良式超声组(A组)和常规超声组(B组),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在超声下进行桡动脉穿刺,记录两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 目的比较改良式超声与常规超声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桡动穿刺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良式超声组(A组)和常规超声组(B组),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在超声下进行桡动脉穿刺,记录两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超声定位时间比B组显著缩短(P〈0.05),且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B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超声方法能显著提高超声下桡动脉的首次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桡动脉 首次穿刺成功率 穿刺失败率
下载PDF
超声测量外周静脉直径对超声引导下置入静脉留置针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艳 陆娟 吴曙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76-1878,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直径对超声引导下置入静脉留置针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入组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测量组(测量组)和对照组。测量组采用超声法测量静脉直径,根据静脉直径选择匹配型号的留置针;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选择... 目的:探讨静脉直径对超声引导下置入静脉留置针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入组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测量组(测量组)和对照组。测量组采用超声法测量静脉直径,根据静脉直径选择匹配型号的留置针;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留置针,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置入静脉留置针。结果:超声测量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超声测量组直径≥0.4 cm静脉组和直径<0.4 cm静脉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测量外周静脉直径,同时选择直径≥0.4 cm的外周静脉,能有效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在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的急危重症患者中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直径 超声引导 静脉置管 首次穿刺成功率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
19
作者 吕乔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96-98,共3页
研究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在人性化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下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40例,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 门诊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50%... 研究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在人性化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下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40例,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 门诊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人性化护理模式下门诊患者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87.50%、2.50%,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人性化护理模式下门诊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从88.74±3.10(分)提高至92.41±1.53(分)(P>0.05),常规护理模式下门诊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从88.91±3.16(分)提高至90.52±1.89(分)(P>0.05);人性化护理模式下门诊患者护理后焦虑SAS评分由45.20±1.94(分)降低至30.42±1.03(分)(P>0.05),抑郁SDS评分由43.17±1.77(分)降低至31.25±1.14(分)(P>0.05),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的35.73±1.40(分)、34.51±1.38(分)(P>0.05);人性化护理模式下门诊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从86.70±2.81(分)提高至91.06±1.14(分)(P>0.05),人性化护理模式下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的88.15±2.25(分)(P>0.05);观察组门诊患者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滴速、晕针、药物错失、医嘱执行不正确不良情况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门诊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滴速、晕针、药物错失、医嘱执行不正确不良情况总发生率为22.50%,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的应用效果更好,因此该护理模式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模式 门诊注射室护理 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顾燕玲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8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该院急诊科自2017年7月起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该研究方便选择2017年1—6月急诊39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另方便选择2...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该院急诊科自2017年7月起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该研究方便选择2017年1—6月急诊39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另方便选择2017年7—12月急诊39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χ~2=5.014,P=0.025);其不良反应率仅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χ~2=4.129,P=0.04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达97.4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χ~2=6.155,P=0.013)。结论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急诊 静脉输液 满意度 首次穿刺成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