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基香兰素-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热裂解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康明娥 《化工管理》 2019年第14期20-22,共3页
文章合成了乙基香兰素-β-D-葡萄糖苷,并利用热裂解-GC/MS联用仪对其进行针对性的250℃、300℃、400℃、600℃、900℃热裂解分析。结果显示该糖苷热解产生的香味物质伴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呈梯度增加,该香味物质赋予烟草丰富甜香、... 文章合成了乙基香兰素-β-D-葡萄糖苷,并利用热裂解-GC/MS联用仪对其进行针对性的250℃、300℃、400℃、600℃、900℃热裂解分析。结果显示该糖苷热解产生的香味物质伴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呈梯度增加,该香味物质赋予烟草丰富甜香、提升香气质。文章首次依据热裂解数据对其裂解机理进行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香兰素-β-d-葡萄糖苷 合成 热裂解机理
下载PDF
产β-D-葡萄糖苷酶菌株筛选及其在香草兰豆荚发酵生香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烨 侯梅芳 +4 位作者 赵青云 谢心湄 徐飞 吴桂苹 谷风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2-2242,共11页
本研究从发酵后的香草兰豆荚中筛选出产β-D-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菌株,并将筛选出的菌株应用到香草兰发酵过程中,以提高发酵豆荚品质。采用七叶苷选择培养基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发酵后的香草兰豆荚中筛选出可产β-D-葡萄糖苷酶的菌株,鉴... 本研究从发酵后的香草兰豆荚中筛选出产β-D-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菌株,并将筛选出的菌株应用到香草兰发酵过程中,以提高发酵豆荚品质。采用七叶苷选择培养基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发酵后的香草兰豆荚中筛选出可产β-D-葡萄糖苷酶的菌株,鉴定每株菌的菌株同源性,测量每株菌产β-D-葡萄糖苷酶酶活,绘制2株产酶较高的菌株系统发育树,并将产酶最高的2株菌按照不同组合喷洒至发酵中的香草兰豆荚中,测定其发酵豆荚香兰素含量、香兰素葡萄糖苷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产自马达加斯加(M)的香草兰发酵豆荚中共筛选出9株菌、产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S)的香草兰发酵豆荚中筛选到12株菌,检测出的15株菌均为芽孢杆菌,其中M3、S7的β-D-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使用M3、S7以不同组合添加喷菌发酵试验的豆荚中,只喷M3的发酵豆荚香兰素含量最高为2.25%,M3与S7按照体积比1∶1喷洒处理的香兰葡萄糖苷含量下降最多,为80.7%,只喷M3的发酵豆荚鉴定出挥发性物质34种。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产β-D-葡萄糖苷酶的功能微生物,并利用筛选出的微生物辅助香草兰豆荚发酵生香,可用于提升香草兰豆荚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兰 β-d-葡萄糖 香兰素 发酵优化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及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婕 陈玉凤 王清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1期38-40,44,共4页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idase,NAG)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early kidney damage in dia⁃betes,EKDI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idase,NAG)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early kidney damage in dia⁃betes,EKDI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KDID患者(A组)、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B组)和30名健康体检人群(C组)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尿m-ALB、NAG及血清CysC检查,比较3组尿m-ALB、NAG及血清CysC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A组尿m-ALB、NAG及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C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EKDID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各单项及两两组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尿m-ALB、NAG及血清Cys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EKDID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尿微量白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 血清胱抑素C 联合检测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冠心安口服液中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4
作者 韩懿 王芳 华尚伯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冠心安口服液中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Capcell Pak UG C_(18)色谱柱分离;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检测...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冠心安口服液中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Capcell Pak UG C_(18)色谱柱分离;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检测波长分别设定为334、281、320 nm;柱温为室温;进样体积为10μL;以乙腈为流动相A,1 mL·L^(−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节pH至6.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结果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45~2.4500、0.0457~4.5700、0.0474~4.74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99.9%、101.4%;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值(n=6)均在5.0%以内;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此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和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冠心安口服液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冠心安口服液 蒙花 延胡索乙素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
下载PDF
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热裂解转移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改红 徐月莹 +3 位作者 石栋栋 杨鹏飞 黄申 毛多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26,457,共8页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作为糖基供体与异丁香酚(Ⅱ)进行反应,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和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了异丁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然后在甲醇钠中脱乙酰化得到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Ⅳ)。将化合物Ⅳ加入卷烟...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作为糖基供体与异丁香酚(Ⅱ)进行反应,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和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了异丁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然后在甲醇钠中脱乙酰化得到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Ⅳ)。将化合物Ⅳ加入卷烟中,测试了其在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合成Ⅲ采用离子液体催化法(收率56.8%)优于相转移催化法(收率43.5%)。离子液体催化法反应条件为: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为催化剂、氯仿为溶剂、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缚酸剂、n(Ⅰ)∶n(Ⅱ)=0.8∶1,n(Ⅰ)∶n(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1∶1、室温、反应时间8 h。在上述条件下,化合物Ⅲ的收率为56.8%。化合物Ⅲ在甲醇钠/甲醇溶液中反应脱去四乙酰基,得到化合物Ⅳ,收率87.6%。卷烟燃吸过程中,化合物Ⅳ热裂解为异丁香酚,异丁香酚向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相转移催化 异丁香酚-β-d-葡萄糖 热裂解转移率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百里香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转移率研究
6
作者 张改红 石栋栋 +4 位作者 杜帅 许航 夏金华 白冰 毛多斌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提高百里香酚的热稳定性,对其进行糖苷化反应研究。【方法】将乙酰溴-α-D-葡萄糖(I)和百里香酚(Ⅱ)在离子液体催化下进行反应,合成百里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化合物Ⅲ脱去乙酰基得到百里香酚-β-D-葡萄... 【目的】提高百里香酚的热稳定性,对其进行糖苷化反应研究。【方法】将乙酰溴-α-D-葡萄糖(I)和百里香酚(Ⅱ)在离子液体催化下进行反应,合成百里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化合物Ⅲ脱去乙酰基得到百里香酚-β-D-葡萄糖苷(Ⅳ)。通过TG-DTG考察化合物Ⅳ的热稳定性,通过Py-GC-MS考察了化合物Ⅳ的热裂解行为,并通过GC-MS对化合物Ⅱ和Ⅳ在主流烟气粒相中的热解转移率及转移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化合物Ⅲ的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缚酸剂,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n(I):n(NaOH)=1:2,n(I):n(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1:1,n(Ⅰ)∶n(Ⅱ)=1:1,反应时间4 h,化合物Ⅲ收率55.1%。化合物Ⅲ在甲醇钠作用下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糖苷Ⅳ,收率80.6%。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HRMS确证。化合物Ⅳ的热稳定性优于化合物Ⅱ,化合物Ⅳ在不同温度下的主要裂解产物均为化合物Ⅱ,化合物Ⅳ的释香稳定性优于化合物Ⅱ。【结论】百里香酚-β-D-葡萄糖苷可以改善百里香酚的缺点,可作为一种热稳定及释香稳定的烟用香料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酚-β-d-葡萄糖 热稳定性 热裂解 转移率
下载PDF
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改红 许航 +5 位作者 杜帅 徐月莹 石栋栋 薛晶晶 尚紫博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08,共7页
为研究麦芽酚-β-D-葡萄糖苷应用于卷烟加香的可行性,对麦芽酚及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及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放置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麦芽酚;麦芽酚-β-D-葡萄糖苷... 为研究麦芽酚-β-D-葡萄糖苷应用于卷烟加香的可行性,对麦芽酚及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及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放置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麦芽酚;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主要热裂解产物为麦芽酚;以不同加香方式在卷烟中添加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加香效果不同,在烟丝加香方式下,虽然麦芽酚-β-D-葡萄糖苷向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1.46%)低于麦芽酚(3.83%),但添加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卷烟释香均匀性和稳定性均优于麦芽酚。因此,将麦芽酚-β-D-葡萄糖苷作为香料前体物应用于卷烟加香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加香 麦芽酚-β-d-葡萄糖 稳定性 转移率 热裂解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马玲飞 黄鹂 +2 位作者 崔莉红 顾向前 马晓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吴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观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吴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观察组根据肾脏损伤情况分为狼疮组(n=30)、早期肾炎组(n=30)、肾炎组(n=40)。观察组、对照组均接受血清Cys C、尿NAG检测。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CysC、尿NAG水平,比较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CysC、尿NAG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尿NA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CysC、尿NAG水平对比,对照组<狼疮组<早期肾炎组<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CysC、尿NAG阳性检出率对比,肾炎组>早期肾炎组>狼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尿NAG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疾病诊断和肾脏损伤程度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胱抑素C 尿N-乙酰-β-d-葡萄糖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通过PI3K/AKT/NF-κB通路干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亚萍 陈婷 +6 位作者 刘玉凤 高小芳 黄黎娜 黄枚 张俊平 陈燕 南丽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9-129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monoglucoside,PMG)通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干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肝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MG低...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monoglucoside,PMG)通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干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肝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MG低、中、高(10、20、40 mg·kg^(-1))剂量组及联苯双酯(300 mg·kg^(-1))阳性对照组。PMG组和联苯双酯组灌胃对应药物混悬液,2次/天,连续3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空白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0.5%CCl_(4)油溶液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16 h后取材。给药体积均为0.1 mL/10 g体质量。HE染色法评价PMG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PI3K、p-PI3K、AKT、p-Akt、IκB、p-IκB总蛋白及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细胞比例。结果PMG干预可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能明显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并能明显降低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IκB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肝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结论PMG可抑制CCl_(4)致小鼠肝细胞凋亡,抑制肝脏过度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NF-κB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凋亡 炎症 NF-ΚB激活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活性天然产物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快速富集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永丹 张平 +2 位作者 李丹琦 刘学贵 高品一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505-509,共5页
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来源的三萜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神经炎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先导药物,具有深入研究价值。介绍了一种在金樱子果实中快速富集19α... 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来源的三萜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神经炎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先导药物,具有深入研究价值。介绍了一种在金樱子果实中快速富集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新方法,并研究其与潜在抗AD活性靶点的分子对接。以94 g金樱子果实粉末中提取该化合物为例,通过自制减压真空色谱装置,利用少量流动相,快速便捷地得到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0.172 5 g。此外,该化合物与靶蛋白结合能为-24.7 kJ·mol^(-1)。结果表明: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潜在的抗AD活性,提取的方法具有样品耗损低、操作方便、快速稳定、得率高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α-羟基亚细亚酸-28-O-β-d-吡喃葡萄糖 快速富集 自制减压真空色谱装置 分子对接 抗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酱油酮-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热解转移率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改红 石栋栋 +3 位作者 李童 杨靖 黄申 毛多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1-626,共6页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为糖基供体和酱油酮(Ⅱ)进行反应,分别合成了酱油酮-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和酱油酮-β-D-葡萄糖苷(Ⅳ)。在合成中间体Ⅲ的过程中探索了Koenigs-Knorr法和相转移催化法。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1...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为糖基供体和酱油酮(Ⅱ)进行反应,分别合成了酱油酮-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和酱油酮-β-D-葡萄糖苷(Ⅳ)。在合成中间体Ⅲ的过程中探索了Koenigs-Knorr法和相转移催化法。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FTIR和HRMS确证。将产物Ⅳ加入卷烟中,测定了其在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得到中间体Ⅲ,相转移催化法优于Koenigs-Knorr法。最优的相转移催化法的反应条件为:0.10 g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10 mL二氯甲烷为溶剂、n(Ⅰ)=1.2 mmol、1.60 g无水K_(2)CO_(3)为缚酸剂、n(Ⅰ)∶n(Ⅱ)=1.2∶1.0,室温反应8 h。在上述条件下中间体Ⅲ的收率为44.5%。中间体Ⅲ在甲醇钠/甲醇体系中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产物Ⅳ,收率88.0%。卷烟燃吸过程中,产物Ⅳ热裂解为酱油酮后,其在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为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 酱油酮-β-d-葡萄糖 热解转移率 香精与香料
下载PDF
利用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催化香兰素葡萄糖苷水解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海彦 王茜 彭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690,共4页
本文通过在香兰素葡萄糖苷溶液中加入黑曲霉菌种发酵制取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酶促反应实验,定时取样进行高效液相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香兰素葡萄糖苷的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香兰素的量呈逐步增加趋势;而在没有加β-葡... 本文通过在香兰素葡萄糖苷溶液中加入黑曲霉菌种发酵制取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酶促反应实验,定时取样进行高效液相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香兰素葡萄糖苷的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香兰素的量呈逐步增加趋势;而在没有加β-葡萄糖苷酶的对照实验中,整个反应过程中香兰素葡萄糖苷的含量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变化,在反应液中也没有检测到香兰素,这说明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能够催化香兰素葡萄糖苷分解为香兰素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香兰素葡萄糖 香兰素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酶解条件对香兰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欣 韩丙军 彭黎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2,共5页
对香草兰浸膏进行β-葡萄糖苷酶酶解并对酶解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优化酶解工艺。提取物中香兰素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并以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 对香草兰浸膏进行β-葡萄糖苷酶酶解并对酶解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优化酶解工艺。提取物中香兰素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并以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24h、搅拌速度150r/min、料液比1:6(g/mL)。此时每20g浸膏中香兰素的理论含量为1.531g,验证实验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Β-葡萄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茵陈蒿中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的确认及含量测定
14
作者 黄志永 周荣荣 +1 位作者 王璐瑶 窦志华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7期72-77,共6页
目的 确认我国内地产茵陈蒿中存在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并建立测定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鉴定,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目的 确认我国内地产茵陈蒿中存在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并建立测定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鉴定,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0~400 nm;采用超快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Triple-Q-TOF-MS/MS)法鉴别,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PeakView 1.6软件提取总离子流图;采用对照品比对,比较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紫外吸收光谱及总离子流图中相同保留时间分子离子峰的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鉴定茵陈蒿中的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同时,采用HPLC法,于270 nm波长处测定35批茵陈蒿样品中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 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相同保留时间色谱峰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相同,总离子流图中相同保留时间分子离子峰的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基本一致。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质量浓度在0.082 3~16.6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8);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36.67 ng/mL和20 ng/mL;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4.1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7%,RSD为1.40%(n=6)。35批茵陈蒿样品中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含量在0.037~0.339 mg/g之间,其中产地为河南的平均含量最高(0.144 mg/g)。结论 确认了我国内地产茵陈蒿中存在黄酮二糖碳苷类成分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茵陈蒿中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 超快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黄酮碳 芹菜素6 8--C-β-d-葡萄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联合去甲斑蝥素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余悦华 严亦舒 +1 位作者 赵岩 孙震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3-352,共10页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去甲斑蝥素(NCTD)联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①EG和NCTD与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作用48 h。给药方案:EG和NCTD分别单用(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同时联用(EG+NCTD,1∶1...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去甲斑蝥素(NCTD)联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①EG和NCTD与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作用48 h。给药方案:EG和NCTD分别单用(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同时联用(EG+NCTD,1∶1同时给药,终浓度分别为30~480μmol·L-1)、序贯联用方案Ⅰ(EG→NCTD,EG作用24 h后除去EG,加入NCTD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和序贯联用方案Ⅱ(NCTD→EG,NCTD作用24 h后除去NCTD,加入EG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相应的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随后利用反向找靶技术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两药联用潜在的关键靶点。流式细胞术分析EG和NCTD单用及NCTD→EG序贯联用对HepG2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3)和活化CASP3蛋白表达。②建立肝癌H22移植瘤小鼠模型,设模型对照(给予PBS)、5-氟脲嘧啶(5-Fu)阳性对照(30 mg·kg^(-1))、EG单用(4 mg·kg^(-1))、NCTD单用(4 mg·kg^(-1))、两药同时联用(EG+NCTD,各2 mg·kg^(-1))及序贯联用(NCTD→EG,NCTD 4 mg·kg^(-1)6 d,EG 4 mg·kg^(-1)6 d)组,均ip给药,每天1次,共12 d。末次给药后24 h小鼠称重后处死,剥离移植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①EG和NCTD单用、同时联用及2种方案序贯联用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和A549细胞存活(P<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协同作用。EG和NCTD单用及同时联用三者比较,NCTD单用IC50最低,同时联用未表现出更好的作用。与两者单用比较,NCTD→EG序贯联用IC50最低。基于反向找靶及PPI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CASP3,表明两药联用可能涉及细胞凋亡通路。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表明,与EG和NCTD单用组相比,NCTD→EG序贯联用明显增加HepG2和A549细胞凋亡率(P<0.01),且活化CASP3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CASP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②肝癌H22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NCTD单用、同时联用、NCTD→EG序贯联用和5-Fu阳性对照组瘤重均显著降低(P<0.05),抑瘤率分别为42.4%,47.8%,50.4%和69.0%;EG单用抑瘤作用不明显。同时联用组小鼠体重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5-Fu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EG与NCTD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去甲斑蝥素 联合用药 序贯给药 肝癌 细胞凋亡 胱天蛋白酶3
下载PDF
肾损伤标志物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志恒 徐瑞平 +4 位作者 王思懿 肖炳坤 杨建云 缪潇瑶 黄荣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12347-12353,共7页
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对于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导致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是一种新型的肾... 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对于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导致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是一种新型的肾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肾损伤时尿液中的NAG活度即可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开发NAG的精确、批量、低成本检测技术,对于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中外学者在近几十年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综述了NAG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最后讨论了NAG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生物标志物 肾损伤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鲜竹沥液中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17
作者 肖小武 潘蕾 +2 位作者 林凯鹏 付辉政 周志强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8期25-28,70,共5页
目的建立复方鲜竹沥液中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资生堂capcell pak C_(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柱温30℃,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 目的建立复方鲜竹沥液中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资生堂capcell pak C_(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柱温30℃,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在0.2264~11.32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9),加标回收率为97.06%,RSD(n=9)为1.08%,且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以及重复性的RSD均小于3.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复方鲜竹沥液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鲜竹沥液 南烛木树脂酚--O-β-d-葡萄糖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联合紫杉醇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的研究
18
作者 严亦舒 赵岩 +1 位作者 卢天公 孙震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7期728-734,共7页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紫杉醇(PTX)联合抗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作用。方法MTT法检测EG、PTX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CF 7、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Transwell实验检...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紫杉醇(PTX)联合抗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作用。方法MTT法检测EG、PTX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CF 7、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Transwell实验检测两药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转移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EG和PTX均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CF7、MDA-M B-231的细胞存活(P<0.01),在实验浓度下两药联用具有协同效应;EG(240mmol·L^(-1))、PT X(5 nmol·L^(-1))联合用药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P<0.01);两药联用能明显下调人乳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2、MMP9(P<0.01),EMT相关基因Vimentin(P<0.01)和Snail(P<0.01,P<0.05)的转录水平,上调CDH1(MCF 7细胞)和下调CDH2(MDA-MB-231细胞)基因的转录水平(P<0.01)。结论EG与PTX联用可协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紫杉醇 联合用药 人乳腺癌细胞 侵袭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金露梅中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提取富集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俊焱 李成慧 +3 位作者 左文明 李锦萍 刘力宽 曾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60-466,共7页
本研究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金露梅枝叶中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提取分离,并通过13 C NMR鉴定其化学结构,最后采用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检测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 本研究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金露梅枝叶中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提取分离,并通过13 C NMR鉴定其化学结构,最后采用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检测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和类型。结果显示: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分布在20%乙醇大孔吸附树脂(AB-8)洗脱液中,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2481.8 mg,纯度为97.95%。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最大抑制率为94.67%,IC 50为0.259 mmol/L,抑制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阿卡波糖,且抑制剂类型为竞争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 槲皮素-7-O-β-d-葡糖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提取富集 Α-葡萄糖酶抑制剂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中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车建美 刘波 +3 位作者 朱育菁 蓝江林 林抗美 肖荣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28,共3页
试验以对硝基-β-D-葡萄糖苷为底物,对尖孢镰刀菌中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包括缓冲液pH值、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0℃、pH5.0、底物浓度达到4 mmol/L、反应时间为16 m i... 试验以对硝基-β-D-葡萄糖苷为底物,对尖孢镰刀菌中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包括缓冲液pH值、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0℃、pH5.0、底物浓度达到4 mmol/L、反应时间为16 m in时,酶活力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β-d-葡萄糖 对硝基-β-d-葡萄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