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对山西老陈醋香气释放的影响
1
作者 陈树俊 王世强 +2 位作者 张丽珍 白宝清 李子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4,共9页
为研究只含粘蛋白的人工唾液和离体的人唾液对山西老陈醋香气释放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联用技术对3种山西老陈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CA)比较唾... 为研究只含粘蛋白的人工唾液和离体的人唾液对山西老陈醋香气释放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联用技术对3种山西老陈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CA)比较唾液对3种山西老陈醋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并利用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出山西老陈醋的关键风味物质,通过绘制山西老陈醋的香气轮将香气化合物的含量数据转化为感官描述信息,明确唾液对山西老陈醋感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山西老陈醋中共检出105种挥发性化合物,在2种类型唾液的影响下,65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特别是酯类和酮类,OAV>1的27种关键香气化合物中将近一半化合物的OAV均减少了10%以上,说明唾液会影响山西老陈醋的感官特征。2种类型的唾液均会减弱山西老陈醋香气化合物的感官属性,尤其是对坚果味、奶香味和花香味。该研究明确了唾液对山西老陈醋的香气释放有影响,为提升山西老陈醋的感官体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唾液 挥发性化合物 香气释放 感官特征
下载PDF
红烧肉口腔加工过程中的香气释放规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登勇 曹振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4-171,共8页
以红烧肉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口腔加工阶段的香气释放规律。经过招募、筛选和专业培训,最终构建由4人组成的受试者小组。要求4名受试者自由咀嚼红烧肉样品,并在不同口腔加工阶段使用Tedlar®采样袋收集呼出的气体,之后应用固相... 以红烧肉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口腔加工阶段的香气释放规律。经过招募、筛选和专业培训,最终构建由4人组成的受试者小组。要求4名受试者自由咀嚼红烧肉样品,并在不同口腔加工阶段使用Tedlar®采样袋收集呼出的气体,之后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呼气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对每名受试者在不同加工阶段的呼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总香气释放与咀嚼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吞咽前和吞咽后阶段香气释放量的分布。结果表明:香气释放曲线(总体和个体)显示红烧肉在口腔加工过程中的香气释放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且个体差异性不可避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咀嚼时间(r=0.910,P<0.01)和咀嚼次数(r=0.851,P<0.01)与香气释放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吞咽前阶段与吞咽后相比香气释放比率较大;通过分析3类疏水性(lgP)不同的主要挥发物在吞咽前后的释放量,香气物质的疏水性越高,吞咽后香气释放的水平也随之增高。使用气体采集袋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可对食物(红烧肉)口腔加工过程中呼气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食物的香气释放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口腔加工 香气释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吞咽
下载PDF
茶叶中萜烯醇配糖体的释放作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游小清 王华夫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0-70,共1页
茶叶中萜烯醇配糖体的释放作用游小清,王华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08)关键词:茶叶,萜烯醇配糖体,香气释放Keywords:Tea;MonoterpeneGlycosides;Flavorreleas... 茶叶中萜烯醇配糖体的释放作用游小清,王华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08)关键词:茶叶,萜烯醇配糖体,香气释放Keywords:Tea;MonoterpeneGlycosides;Flavorrelease鲜叶中的萜烯醇配糖体不具挥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萜烯醇配糖体 香气释放
下载PDF
白兰开花过程中花被片结构的变化与释香机理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素枝 邱栋梁 张明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34-40,共7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白兰(Michelia laba DC.)花开放过程中花被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与成熟叶片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对白兰成熟花被片与成熟叶片的一些数量特征进行了测量,探讨了白兰花香气形成、挥发部位及挥发途径的结...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白兰(Michelia laba DC.)花开放过程中花被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与成熟叶片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对白兰成熟花被片与成熟叶片的一些数量特征进行了测量,探讨了白兰花香气形成、挥发部位及挥发途径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1)根据在花被片开展的不同时期的颗粒状细胞内含物的数量、形态及存在部位,推测白兰花被片颗粒状细胞内含物可能主要是香气释放前体物质。(2)白兰花被片与成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存在差异,表明花被片与叶片香气释放机理不一致。白兰花被片挥发性香气的前体物在基本薄壁组织细胞中产生,通过扩散作用输送到表皮细胞,最后通过表皮细胞的垂周壁、表皮细胞的细胞间隙、气孔释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 开花 花被结构 香气释放
下载PDF
武夷岩茶挥发性香气组成及沸水浸提下的释放规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彩楠 何理琴 +4 位作者 陈福城 张晨 张雯 刘志彬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9-318,共10页
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具有"岩骨花香"的风味特征,耐泡、耐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武夷岩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在15次连续沸水浸提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从武夷岩茶茶汤中... 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具有"岩骨花香"的风味特征,耐泡、耐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武夷岩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在15次连续沸水浸提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从武夷岩茶茶汤中检测出醇、醛、酮、酯、吡嗪、酸、苯酚、苯胺、其它苯系物、烃、呋喃、吡咯12类化合物,共108种物质。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1~3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4~7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8~15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随浸提次数的增加,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含量逐渐降低。第8~15次浸提还保留有27种香气成分以及17.04%的香气含量,主要为橙花叔醇(0.739μL/L)、己醛(0.349μL/L)、壬醛(0.181μL/L)、癸醛(0.127μL/L)、甲基庚烯酮(0.069μL/L)、β-紫罗兰酮(0.426μL/L)。这些物质在沸水浸提过程中的缓慢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武夷岩茶的耐泡特性。这为闽北乌龙茶加工工艺及其品质鉴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挥发性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香气成分释放规律
原文传递
桂花浸膏中长链酯的测定及对香气成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雷 席辉 +7 位作者 赵龙 孙世豪 宗永立 李河霖 张逸寒 马涛涛 柴国璧 张启东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69,共8页
为探究长链酯对桂花浸膏香气成分释放的影响,采用GC-MS对桂花浸膏中的长链酯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APCI-MS分析比较了含有长链酯和不含长链酯的桂花香精香气成分释放量的差异;利用SHS-GC-MS进一步分析了长链酯含量与香气成分释放量的关系... 为探究长链酯对桂花浸膏香气成分释放的影响,采用GC-MS对桂花浸膏中的长链酯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APCI-MS分析比较了含有长链酯和不含长链酯的桂花香精香气成分释放量的差异;利用SHS-GC-MS进一步分析了长链酯含量与香气成分释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定量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较好(RSD≤6.71%),检出限低(LOD<0.46μg·mL-1),各目标物线性良好(R^2≥0.998)。②金桂和银桂桂花浸膏中含量最高的长链酯均为亚麻酸乙酯,其次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亚麻酸甲酯,金桂桂花浸膏中长链酯总含量(15.1~24.4 mg·g^-1)显著高于银桂桂花浸膏(2.6~7.5 mg·g^-1)。③长链酯的存在会改变桂花浸膏香气成分的顶空浓度,且能显著改善桂花香精的香气;随着亚麻酸乙酯含量的增加,各香气成分的释放量均降低,随着混合长链酯含量的增加,反式-氧化芳樟醇(吡喃型)、顺式-氧化芳樟醇(吡喃型)、γ-癸内酯和芳樟醇的释放量先分别增加了33.2%、21.8%、9.0%和2.5%,然后降低。④长链酯含量对桂花浸膏香气成分的释放量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香气成分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浸膏 静态顶空(SH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香气成分释放 长链酯
下载PDF
驱蚊香草的盆栽技术
7
作者 宋芹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0,共2页
通过总结对其苗木的扦插繁殖、盆栽技术及适宜生长的环境因子实验研究,提出盆栽驱蚊香草的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 驱蚊香草 芳香观赏植物 环境因子 释放香气 盆栽管理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