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译丛》文丛”的编译出版与海外传播 被引量:1
1
作者 季淑凤 葛文峰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1-136,共6页
40余年来,香港"《译丛》文丛"(1976—)成功实现了中国文化、文学"走向世界"的出版目标。"《译丛》文丛"的出版选材来源广博、多元化,突出当代与女性文学;翻译策略注重传译中国文化、文学的精髓,编辑工作... 40余年来,香港"《译丛》文丛"(1976—)成功实现了中国文化、文学"走向世界"的出版目标。"《译丛》文丛"的出版选材来源广博、多元化,突出当代与女性文学;翻译策略注重传译中国文化、文学的精髓,编辑工作坚持"编者、译者、作者"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译丛》文丛"分布地域广泛,传播到全球6大洲的74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与普通读者均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海外传播效果良好。这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外译丛书的编译出版与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译丛》文丛” 出版选材 翻译 编辑 海外传播
原文传递
中国香港《译丛》的“聊斋故事”英译研究
2
作者 葛文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3-60,共8页
中国香港《译丛》(Renditions)杂志在近30年间(1980-2008)先后四次较为集中地翻译了15则“聊斋故事”(含一种“聊斋俚曲”选译),学界对此鲜有关注。《译丛》十位中外译者翻译的“聊斋故事”旨在对外传播经典文学与历史文化。《译丛》“... 中国香港《译丛》(Renditions)杂志在近30年间(1980-2008)先后四次较为集中地翻译了15则“聊斋故事”(含一种“聊斋俚曲”选译),学界对此鲜有关注。《译丛》十位中外译者翻译的“聊斋故事”旨在对外传播经典文学与历史文化。《译丛》“聊斋故事”的翻译去“讹”存真,忠实于原作的文学叙事与文化内涵,是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中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积极探索。《译丛》的“聊斋故事”选译在《聊斋志异》英译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译丛 “聊斋故事” 翻译
下载PDF
香港《译丛》杂志与中国文化翻译出版——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葛文峰 李延林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2,共5页
对香港《译丛》这一份成功将中国文化翻译传播到西方的英文杂志进行个案研究。指出它41年的文化外传历程凸显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兼收并蓄、适合国外读者需要的译介选材;具备多重文化身份的中外译者群体... 对香港《译丛》这一份成功将中国文化翻译传播到西方的英文杂志进行个案研究。指出它41年的文化外传历程凸显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兼收并蓄、适合国外读者需要的译介选材;具备多重文化身份的中外译者群体;受众意识关照下的文化翻译与诠释策略;国际视野下的独立运营与多渠道出版发行举措。《译丛》的成功案例对于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宏伟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译丛》杂志 翻译出版 中国文化 “走出去”
下载PDF
香港“《译丛》丛书”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译介模式及传播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葛文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8-70,共13页
在中国文学"走出去"国家战略性工程中,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具有代表性。作为经典个案,香港"《译丛》丛书"为此提供了"文学外传"的有效译介模式:作为译介主体的编译者群体由跨文化背景的... 在中国文学"走出去"国家战略性工程中,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具有代表性。作为经典个案,香港"《译丛》丛书"为此提供了"文学外传"的有效译介模式:作为译介主体的编译者群体由跨文化背景的中外人士组成;译介内容兼顾"两岸三地",体裁广泛,女性作家作品得到重点推介;译介方法既注重文学文本的审美传达,又多方面拓宽传播渠道;译介受众定位于海外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良好的译介效果体现在可观的销量、海外馆藏率及认可度。香港"《译丛》丛书"译介模式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5点启示:坚持多元文化身份的中外翻译家合作;坚持文学选材的兼收并蓄与文学品位;积极拓宽各种传播渠道;准确定位、不断扩大海外读者群;聚焦、分析译介效果,及时调整、完善译介模式的相关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译丛》丛书” 中国当代文学 译介模式 传播启示 文学翻译 走出去
下载PDF
香港《译丛》的中国文学对外翻译传播模式研究——以孔慧怡主编时期(1987—2007)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葛文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香港《译丛》以对外翻译传播中国文学的卓越成就而享誉国际社会,这主要归功于担任《译丛》主编的孔慧怡所构建的对外翻译传播模式:编译主体具有专业背景和国际视野;翻译选材以文学价值为根本准则,以集约化主题的方式推送给读者;传播路... 香港《译丛》以对外翻译传播中国文学的卓越成就而享誉国际社会,这主要归功于担任《译丛》主编的孔慧怡所构建的对外翻译传播模式:编译主体具有专业背景和国际视野;翻译选材以文学价值为根本准则,以集约化主题的方式推送给读者;传播路径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举措提高传播效率;受众群体定位于海外专业读者与普通读者,翻译策略以读者接受为中心,力求准确性、可读性与文学性。孔慧怡的《译丛》对外翻译传播思想与实践,对于中国文学对外传播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译丛 中国文学 对外翻译传播 孔慧怡
下载PDF
海外汉学家与香港《译丛》的中国文学编选及译介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文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6-90,103,共6页
香港《译丛》是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的一个典范。在其主创出版者与撰稿人群体中,海外汉学家是一支重要力量。在文学编选方面,他们的跨文化身份明确了域外读者的阅读期待,他们的学术关注点又将选材进一步聚焦,最终选定代表性的中... 香港《译丛》是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的一个典范。在其主创出版者与撰稿人群体中,海外汉学家是一支重要力量。在文学编选方面,他们的跨文化身份明确了域外读者的阅读期待,他们的学术关注点又将选材进一步聚焦,最终选定代表性的中国文学篇目。而且,在具体的文学翻译实践中,近乎直译的汉学翻译方法与相关研究性文本相结合,是一种全方位深度传译的"丰厚翻译"模式。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进程中,海外汉学家群体的地位与作用亟需得到学界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家 香港《译丛 中国文学 编选 译介
下载PDF
孔慧怡与香港《译丛》:文学编译及海外传播 被引量:5
7
作者 葛文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98-102,123,共6页
孔慧怡主编期间(1987-2007)的香港《译丛》,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在她的主持下,《译丛》的编选兼收并蓄、主题突出,"两岸三地"古今各式文学体裁均有涉猎,重点推出女性文学;翻译实践注重外国读者的接受,... 孔慧怡主编期间(1987-2007)的香港《译丛》,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在她的主持下,《译丛》的编选兼收并蓄、主题突出,"两岸三地"古今各式文学体裁均有涉猎,重点推出女性文学;翻译实践注重外国读者的接受,又彰显原作的女性意识;国际流布广泛,海外传播效果优良。从卓著的域外传播效果反观孔慧怡主编的《译丛》文学编译活动,可以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国家战略工程提供若干重要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慧怡 香港《译丛 文学编译 海外传播
下载PDF
翻译的轮回:香港《译丛》的鲁迅《造人术》英语译介
8
作者 葛文峰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46-53,174,共9页
《造人术》是鲁迅最早翻译的西方科幻小说之一。2012年,香港《译丛》将鲁迅《造人术》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作译介给西方读者。《译丛》英语译介的“译作之译作”《造人术》是深度翻译的结果:译文还原了鲁迅汉译文本的语体风格,更... 《造人术》是鲁迅最早翻译的西方科幻小说之一。2012年,香港《译丛》将鲁迅《造人术》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作译介给西方读者。《译丛》英语译介的“译作之译作”《造人术》是深度翻译的结果:译文还原了鲁迅汉译文本的语体风格,更在“译者导言”、插图、鲁迅汉译按语等副文本的综合推介作用下,协助西方读者对英译鲁迅《造人术》进行全面认知。经历了美国英语小说原作的日译、汉译,《译丛》又将其回译成英文,完成了小说《一个非科学故事》(《造人术》)的“世界文学”翻译轮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造人术》 香港《译丛 英语译介
下载PDF
香港《译丛》对周作人的译介
9
作者 葛文峰 季淑凤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8-44,共7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周作人的对外译介却不多见,而香港的《译丛》是为数不多的对周作人进行译介的出版物。40余年来,《译丛》集中译介了周作人的散文和文学论述。对西方读者而言,这让他们较为全面地认知了周作人,也可通...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周作人的对外译介却不多见,而香港的《译丛》是为数不多的对周作人进行译介的出版物。40余年来,《译丛》集中译介了周作人的散文和文学论述。对西方读者而言,这让他们较为全面地认知了周作人,也可通过周氏作品的译文一窥其作品风格与特征。在对外译介传播周作人作品方面,香港《译丛》作出了重要贡献,极具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译丛 周作人 译介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SCM英译模式”探究--以“熊猫丛书”与《译丛》译介模式对比为例
10
作者 陈钰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7-80,120,共5页
在"中国文本世界旅行"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显现诸多问题。本文拟从"熊猫丛书"与香港"《译丛》"英译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方法等方面入手作对比研究,主张选择合适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和译介方法... 在"中国文本世界旅行"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显现诸多问题。本文拟从"熊猫丛书"与香港"《译丛》"英译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方法等方面入手作对比研究,主张选择合适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和译介方法,探究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SCM英译模式",有效推动多元文化背景的中外译者通力合作,发挥文化品牌优势,传达原文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层面的深意产生"可接受强"的译文,以期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走出去"进程中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猫丛书 香港“《译丛》 译介模式
下载PDF
香港《译丛》与杨绛作品的对外译介传播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文峰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144,共8页
香港《译丛》(1973-)是域外读者嘹望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1980-2011年,《译丛》前后共计译介杨绛作品11种,并推出《杨绛专号》,纪念其百岁诞辰。《译丛》的杨绛译介选材涉及散文、小说、戏剧、札记等文体,构建出她的文学概貌... 香港《译丛》(1973-)是域外读者嘹望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1980-2011年,《译丛》前后共计译介杨绛作品11种,并推出《杨绛专号》,纪念其百岁诞辰。《译丛》的杨绛译介选材涉及散文、小说、戏剧、札记等文体,构建出她的文学概貌;译介策略以海外读者接受为旨归,以传译文学精髓为原则,“译”与“介”相结合。目前,香港《译丛》译介的杨绛作品已经成功传播到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广受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通过《译丛》,杨绛作品开启了‘凭出去”的世界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译丛 杨绛 译介 传播
原文传递
香港《译丛》与中国戏剧的对外深度译介
12
作者 葛文峰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8-150,共13页
香港《译丛》(1973—)是对外译介传播中国文学文化的主力军之一,在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戏剧是其重点译介的体裁之一。数十年间,《译丛》选译了34种不同时期的中国戏剧代表作,并刊登了8篇中国戏剧的评介性文章。《译丛》以域外读者... 香港《译丛》(1973—)是对外译介传播中国文学文化的主力军之一,在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戏剧是其重点译介的体裁之一。数十年间,《译丛》选译了34种不同时期的中国戏剧代表作,并刊登了8篇中国戏剧的评介性文章。《译丛》以域外读者对中国戏剧文化的有效接受为准绳,进行深度译介。在译文之内,通过音译、近似翻译、描述性翻译和背景翻译,忠实传译中国戏剧文化;在译文之外,副文本是助力深度译介最重要的手段,中国戏剧专论、译注、导言和插图进一步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和跨文化传播力。《译丛》的深度译介策略为中国戏剧“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译丛 中国戏剧 深度译介
原文传递
香港译坛名宿经验谈——简介《翻译丛论》(两集) 被引量:1
13
作者 南维 《中国翻译》 1987年第5期37-39,共3页
自1980年至1986年,香港翻译学会举办了四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相互切磋,交流经验,成绩斐然。每次研讨会都有香港翻译界的名宿和专家宣读论文,或畅谈本身经验及心得,或讨论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或详评名著译本的得失;其范围包括文学、... 自1980年至1986年,香港翻译学会举办了四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相互切磋,交流经验,成绩斐然。每次研讨会都有香港翻译界的名宿和专家宣读论文,或畅谈本身经验及心得,或讨论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或详评名著译本的得失;其范围包括文学、经济、法律、国际文献、翻译教学、音乐等;其深度涉及翻译的理论、实践经验、翻译的原则等,由此汇集了若干篇前所未见的优秀论著。翻译的实践和翻译的经验相比,翻译工作者一般更注重翻译的实践工作;翻译的经验之谈往往难以寻觅。近年来,香港翻译界特别重视翻译经验的文章的撰写和搜集出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家 香港中文大学 翻译学 翻译教学 研讨会 文学作品 翻译工作者 重大问题 译丛 交流经验
原文传递
港澳台之窗
14
《出版参考》 1997年第15期11-12,共2页
澳门紧靠珠海,与珠海隔岸相望。在海峡近处,如果是游泳,从珠海拱北这边,一个小时可以游到澳门。 澳门离香港只有40海里,香港人把澳门当为休息和娱乐的场地。澳门五六十万人口,文化设施也是很齐全的。不过因为与香港为邻,报刊书籍与电视... 澳门紧靠珠海,与珠海隔岸相望。在海峡近处,如果是游泳,从珠海拱北这边,一个小时可以游到澳门。 澳门离香港只有40海里,香港人把澳门当为休息和娱乐的场地。澳门五六十万人口,文化设施也是很齐全的。不过因为与香港为邻,报刊书籍与电视都同香港相通。读者多读香港出版的报刊。香港信息灵通,做生意者离不开香港的行情。澳门虽有电视,但住户与游人也收看香港电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香港文学 港澳台 书籍 女性问题 台湾 女性主义 译丛 小说 博物馆
下载PDF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与翻译系简介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树森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3-56,共4页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翻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有关人士一直呼吁建立翻译学,并在大专院校设立翻译系与翻译研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翻译研究,培...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翻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有关人士一直呼吁建立翻译学,并在大专院校设立翻译系与翻译研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翻译研究,培养翻译人才。然而,迄今为止,大陆尚无一所高校建立翻译系或研究所一级的翻译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学作品 实用翻译 硕士研究生 英汉互译 本科生 翻译技巧 翻译理论 译丛
原文传递
《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名录
16
作者 郑婉卿 《当代港澳研究》 2010年第2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文丛 香港股票市场 天武 司法合作 刑事诉讼法 发展研究 香港社会 司法协助 老年社会福利 国际法问
原文传递
照彻冬日的阳光
17
作者 艾晓明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照彻冬日的阳光艾晓明手中一册"香港文丛"(香港"三联"版)新书《丝韦卷》,翻开扉页,冬日的阳光晃呀晃的,照在黑白分明的作者像上,那若有所思又气定神闲的容颜。面容是熟悉的,但"丝韦"这个笔名和集中大部分文章对我来说又是... 照彻冬日的阳光艾晓明手中一册"香港文丛"(香港"三联"版)新书《丝韦卷》,翻开扉页,冬日的阳光晃呀晃的,照在黑白分明的作者像上,那若有所思又气定神闲的容颜。面容是熟悉的,但"丝韦"这个笔名和集中大部分文章对我来说又是陌生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便是有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叶灵凤 文丛 知堂回想录 文艺活动 赵玫 中国现代文学史 八十年代 曹聚仁 读书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