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馆
1
作者 I’ARCA(Italy) 《建筑创作》 2010年第7期212-213,共2页
设计概述香港馆的设计象征着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所蕴含的无限想像及创意空间。外观上它好比将一组密集的建筑群从中央削开,形成一条空隙,从而展示出内藏的“无限尺度”。透过反光薄膜铺成的天花及平台相互映照成一个奇特的视觉空间,从... 设计概述香港馆的设计象征着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所蕴含的无限想像及创意空间。外观上它好比将一组密集的建筑群从中央削开,形成一条空隙,从而展示出内藏的“无限尺度”。透过反光薄膜铺成的天花及平台相互映照成一个奇特的视觉空间,从空隙中映射出来,为馆内的参观者引来无限想像。在这“无限尺度”内的参观者可自由窥探香港城市的多样性——包容,自由,向前,千变万化,充满生机及惊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馆 城市空间 创意空间 视觉空间 建筑群 光薄膜 多样性 设计
下载PDF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补释
2
作者 刘金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98-102,共5页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中的奴婢廪食粟出入簿及河堤简,其整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脱字处当补未补,亦有错补。简文解释也有不当处。对这些脱字考补,错补的纠讹,释文不当处补释,不仅十分必要,对于其深入的研究也有所裨益。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筒牍整理 出土文献
下载PDF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香港馆”引人注目
3
《北京皮革(中外皮革信息版)(中)》 2001年第8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香港馆 皮草 皮革 服饰配件
原文传递
无限城市 上海世博会香港馆
4
作者 陈维正 施琪珊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0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香港馆座落上海浦东世博园区A区,位于中国国家馆的西南侧。其主题是"无限城市──香港"。展馆以"无限空间"作为设计意念,外观呈现代简约风格,展示香港和香港人的无限潜能及创意.
关键词 博物建筑 建筑设计 上海世博会香港馆 建筑风格
原文传递
香港博物馆普及天文学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5
作者 叶赐权 周剑锋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关键词 香港博物 香港太空 天文学史 汉画像石 天文图 水运仪象台 汉代画像石 恒星图 中国古代科技 参观人次
下载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博物馆的运作
6
作者 叶俊之 《中国书画》 2004年第12期171-173,共3页
2002年和2003年,笔者有幸两度赴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博物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整理成文,供内地同行参考。组织架构的一元化: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博物馆共分5大组,即艺术博物馆组、文化博... 2002年和2003年,笔者有幸两度赴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博物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整理成文,供内地同行参考。组织架构的一元化: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博物馆共分5大组,即艺术博物馆组、文化博物馆组、历史博物馆组、科学博物馆组和电影资料馆组,拥有包括海防博物馆、铁路博物馆、茶具文物馆及民俗文物馆在内的不同类型和主题的博物馆13家。除此以后,还有赛马博物馆和警队博物馆等地区性公共博物馆10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事务 电影资料 陈列展览 香港艺术 互动节目 香港太空 活动推广 国际博物 专题展览
下载PDF
展览
7
《财富生活》 2024年第16期10-11,共2页
窑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陶瓷展,本次展览将呈现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的逾100件陶瓷文物,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力求全面展现中国陶瓷的历史和文化。重要展品包括大汶口文化白衣红陶鬶、东汉绿釉三层陶楼阁、南宋至元... 窑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陶瓷展,本次展览将呈现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的逾100件陶瓷文物,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力求全面展现中国陶瓷的历史和文化。重要展品包括大汶口文化白衣红陶鬶、东汉绿釉三层陶楼阁、南宋至元青釉双凤耳纸槌瓶、元代青花莲池纹大盘及清雍正斗彩鸡缸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 清雍正 绿釉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斗彩鸡缸杯 陶瓷文物 元代青花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战国简拾诗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宁 《诗经研究丛刊》 2018年第1期284-291,共8页
2001年公布的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简牍,有战国零简十枚,经饶宗颐先生考证,其中一枚(编号1)所载当为《缁衣》残句,~②一枚(编号2)所载当为《周易·睽卦》六三爻残辞。~③其他八枚残简的内容虽能释读,无从知其归属。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原文传递
汪画王题: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汪恭绘画小议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冠男 《美成在久》 2016年第6期56-63,共8页
<正>香港利荣森先生(公元一九一六~二○○六年)北山堂与广州黄兆镇(公元一八八五~一九六二年)先生小画舫斋后人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书画藏品的重要捐赠者,其中北山堂所赠汪恭《摹古山水十开册》及小画舫斋后人所... <正>香港利荣森先生(公元一九一六~二○○六年)北山堂与广州黄兆镇(公元一八八五~一九六二年)先生小画舫斋后人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书画藏品的重要捐赠者,其中北山堂所赠汪恭《摹古山水十开册》及小画舫斋后人所赠汪恭《董文敏公小像轴》,非但巧于同年入藏,且作者为同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治 董其昌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原文传递
Preserving the literary past, looking to the future: the first Hong Kong Literature Database 被引量:1
10
作者 MA Leo F.H. WONG Rita LAU Pau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341-1347,共7页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and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the Hong Kong literature in both the academic and general public in Hong Kong. Recognizing the emergen...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and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the Hong Kong literature in both the academic and general public in Hong Kong. Recognizing the emergent need of the resources on Hong Kong literature,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ystem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et up the Hong Kong Literature Database (the “Database”), which was the first Chinese literature database in the Internet in 2000. The paper will examine how the database is constructed using XML technology andometadata schema, The database also employs Unicode UTF-8 as the internal code. A mapping table for traditional and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was created based on Unihan and is used behind the scene so that a user can either input traditional or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and retrieval will give both traditional and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Currently 65% of journals use OCR technology so that full-text searching is possible. The Chinese OCR technology will be examined in greater detail.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Database such as, page-by-page browse mode, position-highlight for full-page newspaper, linking Table-Of-Contents and book jackets from the Library catalogue, etc. are described. The paper will also bring out the problem of massive downloading and compare the state-of-the-art technology and their shortcomings.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Hong Kong Literature Database facilitates future collaboration and data exchange by using open standard, shareable structure and the latest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g Kong Literature Hong Kong Literature Database XML Metadata schema Database structure UnicodeUTF-8 OCR technology
下载PDF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整理拾遗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金华 《中国历史文物》 2006年第4期72-77,共6页
本文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中的奴婢廪食粟出入簿和河堤简,就其整理、注释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补充、修正。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简牍
原文传递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及漆器收藏
12
作者 张燕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1999年我应邀赴港作漆艺学术交流,其间,承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高美庆女士安排,参观了该馆收藏与陈列。文物馆陈列于1971年,隶属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伊始,由港人赞助建成主楼,1988年又由私人捐资扩建新翼,展厅面积近万平方英... 1999年我应邀赴港作漆艺学术交流,其间,承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高美庆女士安排,参观了该馆收藏与陈列。文物馆陈列于1971年,隶属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伊始,由港人赞助建成主楼,1988年又由私人捐资扩建新翼,展厅面积近万平方英尺,可以同时开放专题展览和文物陈列。1981年成立文物馆馆友会,馆友捐赠文物逾200件;又成立购藏文物基金筹募委员会,设立文物馆发展基金。目前,馆藏文物总数已达7000件,以明清至现代广东名家作品为大宗藏品,而以历代金石碑帖最见特色。该馆工艺美术品收藏亦多,有历代瓷器、玉器、漆器、牙雕、金器等。海内外收藏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刻款 漆盘 剔红 雕漆
原文传递
香港太空馆——探寻宇宙的奥秘
13
作者 唐诗晴 《科学启蒙》 2019年第12期16-17,共2页
凭借着独特的蛋壳外形、先进精密的设备和全方位多角度的天文知识科普,位于九龙尖沙咀的香港太空馆成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个地标。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引起了香港人对于天文的极大关注,其间香港政府提出了兴建天文馆的计... 凭借着独特的蛋壳外形、先进精密的设备和全方位多角度的天文知识科普,位于九龙尖沙咀的香港太空馆成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个地标。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引起了香港人对于天文的极大关注,其间香港政府提出了兴建天文馆的计划,却被搁置,直至1974年,才旧事重提,决定建设天文馆,并选址尖沙咀,毗邻香港艺术馆。占地8千平方米的太空馆最终在1980年10月8日与大家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艺术 香港政府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太空 科普 人造卫星
原文传递
A Study on Functionality of Hong Kong Railway Museum
14
作者 XIE H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1期1478-1487,共10页
This article aims to figure out the functionalities of Hong Kong Railway Museum and its essential statues in Hong Kong Railway culture. In general, the Hong Kong Railway Museum has two basic functions: First, it has ... This article aims to figure out the functionalities of Hong Kong Railway Museum and its essential statues in Hong Kong Railway culture. In general, the Hong Kong Railway Museum has two basic functions: First, it has been witn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Railway History; Second, the museum has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in present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g Kong Railway Museum Functionality
下载PDF
居廉艺术活动年表
15
作者 朱万章 《中国书画》 2009年第2期52-53,共2页
1828年清道光八年(戊子) 1岁十月三十日(阴历九月二十二日),生于广东番禺隔山乡。字士刚,号古泉,别署隔山樵子、隔山樵人、隔山樵、隔山老人、隔山老叟、隔山老樵、隔山樵叟、罗浮道人、啸月琴馆主人、古泉老人、古老、老古等。是年居... 1828年清道光八年(戊子) 1岁十月三十日(阴历九月二十二日),生于广东番禺隔山乡。字士刚,号古泉,别署隔山樵子、隔山樵人、隔山樵、隔山老人、隔山老叟、隔山老樵、隔山樵叟、罗浮道人、啸月琴馆主人、古泉老人、古老、老古等。是年居巢18岁,杨永衍11岁。1830年道光十年(庚寅) 3岁张嘉谟生于东莞。1834年道光十四年(甲午) 7岁大约在此年,居巢赴广西。1837年道光十七年(丁酉) 10岁与杨永衍订交。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 11岁宝筏生于广东番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乙巳) 18岁张敬修服官粤西。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戊申) 21岁大约在此年,赴广西。同年,张敬修开始在东莞构筑可园。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己酉) 22岁作《花卉图轴》(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扇面 光绪 团扇 张敬修 可园 广州艺术博物院 居巢
下载PDF
展览
16
《财富生活》 2022年第23期10-11,共2页
TIPS为贯彻相关防疫要求,大多文博场馆采取了预约参观和限流的做法,请广大读者提前预约,配合场馆的相关工作,以免影响您的观展计划。总相宜: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中国·香港2022年9月17日~2023年1月8日本次... TIPS为贯彻相关防疫要求,大多文博场馆采取了预约参观和限流的做法,请广大读者提前预约,配合场馆的相关工作,以免影响您的观展计划。总相宜: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中国·香港2022年9月17日~2023年1月8日本次展览共呈现逾170件(套)清代金属胎画珐琅、相关瓷器及画作,介绍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的发展历史、工艺特征,并凸显其色彩的搭配与运用、多元的绘画技法,带领观者感受其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疫要求 工艺特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绘画技法 金属胎 提前预约
下载PDF
itafoods Asia 2012延续去年展会的成功
17
作者 崔洪 《中国食品》 2012年第23期84-84,共1页
经过去年首届展会的空前成功,今年于9月5日至7日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的Vitafoods Asia更突破去年的访客人数。展会上,专家们对业界关键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参展商可与买家交流并促进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 展会 参展商 商品展览 香港亚洲国际博览
下载PDF
轻弹历史 不负未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18
作者 姚进庄 《美成在久》 2016年第6期92-99,共8页
香港中文大学创校于一九六三年,中国文化研究一直是其重要办学使命。首任校长李卓敏曾立下成立大学博物馆的愿景,为大众打造研习中国文化遗产的平台。这一想法得到已故慈善家北山堂利荣森博士的大力支持。利荣森博士和李卓敏校长一同招... 香港中文大学创校于一九六三年,中国文化研究一直是其重要办学使命。首任校长李卓敏曾立下成立大学博物馆的愿景,为大众打造研习中国文化遗产的平台。这一想法得到已故慈善家北山堂利荣森博士的大力支持。利荣森博士和李卓敏校长一同招揽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西岳华山庙碑 四面造像碑
原文传递
香港中大藏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
19
作者 林业强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7,共3页
北宋初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出内府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书学士王着编次,摹勒于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即所谓《淳化阁帖》,后世称誉为法帖之鼻祖。刻帖之风,亦随之而兴盛,皇帝、大臣、士大夫等大量刻帖,翻刻前人名迹或家藏法书。刻... 北宋初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出内府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书学士王着编次,摹勒于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即所谓《淳化阁帖》,后世称誉为法帖之鼻祖。刻帖之风,亦随之而兴盛,皇帝、大臣、士大夫等大量刻帖,翻刻前人名迹或家藏法书。刻帖有官刻、私刻、家刻之分,亦有单行帖和集帖(包括丛帖、汇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帖 徐渭仁 米帖 斋法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刻帖 墨迹 绍定
原文传递
汉延熹华山庙碑二三事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业强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3-36,共4页
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四月廿九日立于陕西华阴西岳庙中。原碑高一七三点五厘米,宽八四点七厘米;碑文共二十二行,每行三十八字,碑额『西岳华山庙碑』篆书,其余文字是典型的东汉隶书。碑文内容记述周至汉间,历朝祭... 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四月廿九日立于陕西华阴西岳庙中。原碑高一七三点五厘米,宽八四点七厘米;碑文共二十二行,每行三十八字,碑额『西岳华山庙碑』篆书,其余文字是典型的东汉隶书。碑文内容记述周至汉间,历朝祭西岳华山的祀典,也记载弘农太守袁逢主持重修西岳华山庙的经过,从来袁氏迁京兆尹,继任的太守孙璆在四年之后,完成了重修西岳庙的工程,并竖立了这块碑石。汉碑很少有书者姓名的,此碑末云:『京兆尹勅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遗书佐新豊郭香察书,刻者颖川邯郸公修……』,历代学者为『郭香察书』作了考证,聚讼纷纭。有人主张『市石』,『察书』是对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岳华山庙碑 延熹 华阴 四明 地震 《华岳颂》 长垣 碑石 碑额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马氏小玲珑山 版本 拓本 华山庙 汉碑 郭宗昌 嘉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