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香蘑属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挺 宋斌 +2 位作者 林群英 沈亚恒 林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579-7581,7770,共4页
综述了我国香蘑属真菌在种质资源、营养成分、药理学与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我国香蘑属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 香蘑属 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四种香蘑属真菌子实体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凡 薛春梅 +4 位作者 赵晔 张跃华 李佳琳 杜春梅 赵永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为了评价4种香蘑属真菌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对4种香蘑属真菌子实体微波水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结果]灰褐香蘑(Lepista luscina)、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4种... [目的]为了评价4种香蘑属真菌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对4种香蘑属真菌子实体微波水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结果]灰褐香蘑(Lepista luscina)、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4种香蘑子实体提取物对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较显著,对·DPPH的清除率依次达到73.9%、59.2%、80.7%和82.8%;对·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2.5%、95.7%、83.6%和94.4%。这4种真菌子实体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亦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结论]4种香蘑真菌子实体中可能存在着活性较强的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蘑属真菌 抗氧化活性 DPPH 羟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
下载PDF
黑龙江省4种香蘑属真菌子实体的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佳琳 张昆 +5 位作者 李春丰 刘德江 姜成 杜春梅 赵晔 赵永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3期80-82,共3页
[目的]对几种香菇属真菌子实体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香蘑属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花脸香蘑、紫丁香蘑、白香蘑和灰褐香蘑4种香蘑属真菌子实体为材料,对其粗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 [目的]对几种香菇属真菌子实体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香蘑属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花脸香蘑、紫丁香蘑、白香蘑和灰褐香蘑4种香蘑属真菌子实体为材料,对其粗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花脸香蘑、紫丁香蘑、白香蘑和灰褐香蘑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3.23%、21.03%、19.60%和18.32%,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1.46%、42.56%、42.55%和44.49%,4种香蘑的氨基酸配比比较合理。4种香蘑子实体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E/T)、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N)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提出的E/T在40%、E/N值在60%以上的要求。紫丁香蘑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酪氨酸+苯丙氨酸,白香蘑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花脸香蘑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灰褐香蘑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结论]花脸香蘑、紫丁香蘑、白香蘑和灰褐香蘑子实体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蘑属 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
下载PDF
牡丹江2株香蘑属菌株的鉴定及驯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盛春鸽 王延锋 +6 位作者 史磊 潘春磊 王金贺 刘姿彤 张鹏 于海洋 赵静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9期26-29,33,共5页
通过表型鉴定和ITS测序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香蘑属2个菌株。结果表明,2个供试菌株1株是花脸香蘑,另1株是紫丁香蘑。对香蘑属菌株进行驯化研究发现,花脸香蘑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子实体的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2℃~26℃,利用玉米秸秆发... 通过表型鉴定和ITS测序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香蘑属2个菌株。结果表明,2个供试菌株1株是花脸香蘑,另1株是紫丁香蘑。对香蘑属菌株进行驯化研究发现,花脸香蘑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子实体的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2℃~26℃,利用玉米秸秆发酵料栽培,成功驯化花脸香蘑菌株。紫丁香蘑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没有获得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蘑属 菌株鉴定 ITS 驯化栽培
下载PDF
野生香蘑属菌株的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贾定洪 郭勇 +4 位作者 郑林用 王波 甘炳成 彭卫红 黄忠乾 《食用菌》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以6个野生香蘑属菌株为研究材料,进行ITS测序,并以10个GenBank香蘑属菌株ITS序列为参照,应用DNA-MAN、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No.1、2、4、5、6与GenBank花脸香蘑菌株聚为一类,应视为花脸香蘑菌株,而No.3菌株与肉... 以6个野生香蘑属菌株为研究材料,进行ITS测序,并以10个GenBank香蘑属菌株ITS序列为参照,应用DNA-MAN、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No.1、2、4、5、6与GenBank花脸香蘑菌株聚为一类,应视为花脸香蘑菌株,而No.3菌株与肉色香蘑及GenBank中3个水粉杯伞AY521248、DQ149727、DQ149728都具有0.308的遗传距离,其分类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脸 肉色 香蘑属 鉴定
下载PDF
三种香蘑属野生食用菌菌株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秉浩 刘虹 +1 位作者 郭丽杰 范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45-2456,共12页
【背景】供试菌株分别是分离自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的肉色香蘑Lepistairina、斑褶香蘑L.panaeolus和山西省蒲县五鹿山的紫丁香蘑L. nuda 3种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目的】获得3种野生食用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 【背景】供试菌株分别是分离自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的肉色香蘑Lepistairina、斑褶香蘑L.panaeolus和山西省蒲县五鹿山的紫丁香蘑L. nuda 3种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目的】获得3种野生食用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pH和培养温度等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确定使菌丝体达到最快生长速度的最佳培养碳源、氮源和pH。【结果】肉色香蘑在葡萄糖20.9 g/L、土豆196.47 g/L、pH 6.0、培养温度21°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1.13 mm/d;斑褶香蘑在甘露醇17.4 g/L、酵母膏8.1 g/L、B族维生素0.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pH 7.9、培养温度25°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0.73 mm/d;紫丁香蘑在土豆200 g/L、可溶性淀粉20.5 g/L、KNO3 2.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B族维生素0.1 g/L、pH 7.0、培养温度25°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2.38 mm/d。【结论】获得了3种香蘑属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后续优质野生食用菌的引种驯化积累了相关数据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香蘑属 响应面法 优化 培养条件
原文传递
香蘑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海欣 郑昕怡 +2 位作者 张丽会 陈屏 王琦 《菌物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228-234,共7页
介绍了香蘑属Lepista真菌的化学成分组成,主要包括二萜类、倍半萜类、甾醇类、哌嗪二酮类、吡嗪二酮类、脂肪族类和多糖类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简述了香蘑属真菌的药理活性,如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保肝作用、免疫调节活性、抗病原菌和... 介绍了香蘑属Lepista真菌的化学成分组成,主要包括二萜类、倍半萜类、甾醇类、哌嗪二酮类、吡嗪二酮类、脂肪族类和多糖类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简述了香蘑属真菌的药理活性,如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保肝作用、免疫调节活性、抗病原菌和抗病毒活性、抗肿瘤和抗氧化。回顾了近20年来香蘑属真菌的成分组成与药理活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香蘑属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蘑属 成分组成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紫丁香蘑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与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萌伟 李芳菲 +3 位作者 樊志宏 于晓丹 吕淑霞 马镝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59,共5页
目的:为了获得紫丁香蘑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 L16(45),对PCR反应的5个重要因素,TaqDNA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以及引物的浓度在4个水平进行优化。结果:得到最佳的反应体系(25μL),包括1.5U TaqDNA聚合酶... 目的:为了获得紫丁香蘑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 L16(45),对PCR反应的5个重要因素,TaqDNA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以及引物的浓度在4个水平进行优化。结果:得到最佳的反应体系(25μL),包括1.5U TaqDNA聚合酶、2.5 mmol/L Mg2+、0.2 mmol/L dNTP、0.15μmol/L引物、160 ng模板DNA,最佳反应循环数为37。通过极差分析,对紫丁香蘑ISSR-PCR反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TaqDNA聚合酶、dNTP、模板DNA、Mg2+、引物。使用该优化体系从23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使不同地区的紫丁香蘑具有多态性。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紫丁香蘑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蘑属 伞菌目 食用菌 分子标记 引物筛选 正交实验 体系优化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