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茂元与《古诗十九首》研究
1
作者 张幼良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6期120-123,共4页
马茂元的《古诗十九首》研究,在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固堤浚河,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拓展,其研究理念经历了从进化论到唯物论,从会通到识见,从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表明了其继承中... 马茂元的《古诗十九首》研究,在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固堤浚河,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拓展,其研究理念经历了从进化论到唯物论,从会通到识见,从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表明了其继承中求创新的研究路数和思维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文学研究 悟性 理性 诗歌 进化论 唯物论
下载PDF
关于“山鬼”——和郭沫若、姜亮夫、马茂元三位先生商榷
2
作者 李延陵 《文史哲》 1962年第5期66-68,共3页
姜亮夫先生说:“然以本篇细绎之,则山鬼乃女神。而其所言,则思念公子灵修之事。灵修者,楚人以称其大君之谓也,则山鬼岂亦襄王所梦巫山女神也耶?……则山鬼为神女之庄严面,而神女为文士笔底之山鬼浪漫面矣。姑说之以待世之好楚辞者。”(... 姜亮夫先生说:“然以本篇细绎之,则山鬼乃女神。而其所言,则思念公子灵修之事。灵修者,楚人以称其大君之谓也,则山鬼岂亦襄王所梦巫山女神也耶?……则山鬼为神女之庄严面,而神女为文士笔底之山鬼浪漫面矣。姑说之以待世之好楚辞者。”(见《屈原赋校注》263、264页)郭沫若先生说:“‘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即巫山。凡楚辞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如‘於山’非巫山,则於字为累赘。”(见《屈原赋今译》32页注语)马茂元先生说:“象《离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 山鬼 郭沫若 姜亮夫 九歌 屈原赋 代字 楚辞 文选
下载PDF
吴孟复: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达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48,共10页
桐城派学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继续前行,有的从古典向现代转型,有的坚守传统文化本位。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他们与其他新生力量一起,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新的灵魂。1949年之后,桐城派进入终局阶段。江淮学者吴孟复以其不凡的实绩成为终... 桐城派学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继续前行,有的从古典向现代转型,有的坚守传统文化本位。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他们与其他新生力量一起,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新的灵魂。1949年之后,桐城派进入终局阶段。江淮学者吴孟复以其不凡的实绩成为终结桐城派之局的代表人物。他以丰赡的诗文创作和文献学成果为桐城派增光添彩;以深刻的诠释唐宋八家和桐城派的著述把相关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以坚韧果决守望着桐城派的壁垒。就此而论,并世的海内外桐城派创作者和研究者均难与其并驾偶驰。在当代学术从荒芜走向复苏的关键时刻,在桐城派经过数百年起伏跌宕而走向终局的时候,正是他以艰辛卓绝的奋斗,为桐城派赢得了最后的尊严和光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孟复 桐城派 舒芜
下载PDF
建安诗歌与《古诗十九首》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昌平 《江淮论坛》 1984年第3期77-85,共9页
谈到建安诗歌的传承,各种文学史著作都只谈汉乐府的影响。一九五六年,马茂元先生在其《古诗十九首探索》序言中提出:《古诗十九首》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建安诗风的前奏。然而这一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却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 谈到建安诗歌的传承,各种文学史著作都只谈汉乐府的影响。一九五六年,马茂元先生在其《古诗十九首探索》序言中提出:《古诗十九首》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建安诗风的前奏。然而这一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却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其实这并非是“标新立异”的见解,而是总结了历代诗论家上百次指出过的一个文学史现象。兹略举数例以证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建安诗歌 文学史著 汉乐府 学术界 序言 抒情诗 建安风骨 五言诗
下载PDF
《湘君》《湘夫人》人称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81-86,72,共7页
关于《湘君》与《湘夫人》的人称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说: 一是与诗题相反的第一人称说。即《湘君》以湘夫人为第一人称,表现湘夫人对湘君的思恋,《湘夫人》则以湘君为第一人称,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 关于《湘君》与《湘夫人》的人称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说: 一是与诗题相反的第一人称说。即《湘君》以湘夫人为第一人称,表现湘夫人对湘君的思恋,《湘夫人》则以湘君为第一人称,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此论又可分为两说:一是这种第一人称自始至终,一以贯之,文怀沙主此说,一是稍有变通,如马茂元认为《湘君》“通篇到底都是湘夫人思念湘君的语气”,但其中“驾飞龙兮北征”六句,则“是湘夫人的想象之词,她幻想湘君也可能前来和她相会。湘君从九疑溯(疑为“顺”之误)湘水北行,故云‘北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夫人》 《湘君》 楚辞 湘水 公子 北征 帝舜 九疑山 诗题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订误七十五则 被引量:3
6
作者 姚之若 《甘肃理论学刊》 1984年第6期71-77,共7页
《中国古代史》(十院校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是我校83级学员的教材之一。我在读该书时发现一些小的疏忽与差错,今择其部分试予以订正,供参考。一、上册(下同)第20页, “河姆渡发现有一个保存较多的葫芦。”按: “多”,疑当... 《中国古代史》(十院校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是我校83级学员的教材之一。我在读该书时发现一些小的疏忽与差错,今择其部分试予以订正,供参考。一、上册(下同)第20页, “河姆渡发现有一个保存较多的葫芦。”按: “多”,疑当为好。二、第54页,“‘启九辩与九歌兮……五子用失乎家衡(long弄)’”按:“衖”,它本作“巷”。洪兴祖《楚辞补注》、马茂元《楚辞选》、及郭沫若《历史人物》所引《离骚》原文均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资治通鉴 郭沫若 河姆渡 订误 历史人物 楚辞 洪兴祖
下载PDF
“龙城飞将”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秉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2-75,共4页
“龙城飞将”一词出自王昌龄《出塞》一诗。全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是盛唐写边塞诗的著名诗人。他最擅长于以七言绝句这一诗歌形式写诗,赢得当时“诗家天子”(一作“诗家夫子... “龙城飞将”一词出自王昌龄《出塞》一诗。全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是盛唐写边塞诗的著名诗人。他最擅长于以七言绝句这一诗歌形式写诗,赢得当时“诗家天子”(一作“诗家夫子”)之称号。有唐一代,只有李白的七绝堪与之伯仲。卢世璀《紫房馀论》说:“天生太白,少伯(昌龄字)主绝句之席,勿论有唐三百年两人为政,亘古今来,无复有骖乘者矣。”王昌龄七绝诗”善于用含蓄凝重的语言,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意旨遥深,尺幅千里,蕴味无穷。他的这首《出塞》诗,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城 王昌龄 七言绝句 边塞诗 李广 匈奴 诗歌形式 思想感情 北平
下载PDF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解诂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雍长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1期12-13,共2页
清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清发”二字,今人诗选本多解为“清秀”,如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注云:“清发,清秀。”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注云:... 清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清发”二字,今人诗选本多解为“清秀”,如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注云:“清发,清秀。”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注云:“清发,清新秀发。”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湖南岳麓书社1985年版)注云:“清发,清新秀发,指谢脁的诗风.”亦有解为“清越”者,如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注云:“清发,犹清越,清秀而发越。”有解“发”为“开出”者,如季镇淮、冯钟芸等所编《历代诗歌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唐诗三百首 冯沅君 李白 谢朓 朱东润 解诂 古籍 校书
下载PDF
薛涛《筹边楼》诗与李德裕建筹边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绍诚 《文史杂志》 1998年第4期6-9,共4页
关键词 李德裕 筹边 牛僧孺 南诏 羌族 剑南西川 新唐书 薛涛诗 兵部尚书
下载PDF
《离骚》“皇舆”新解
10
作者 龚维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5-125,共1页
屈赋《离骚》云:“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皇舆”自汉代王逸而下,未有确诂。王逸《楚辞章句》释此,云:“皇,君也;舆,君之所乘,以喻国也。”由是近二千年鲜有异辞。直至当代流行甚广的马茂元选注的《楚辞选》,释“皇舆”仍作... 屈赋《离骚》云:“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皇舆”自汉代王逸而下,未有确诂。王逸《楚辞章句》释此,云:“皇,君也;舆,君之所乘,以喻国也。”由是近二千年鲜有异辞。直至当代流行甚广的马茂元选注的《楚辞选》,释“皇舆”仍作“君王的车乘,这里用以代表楚国。”与王注毫无殊异。其实,这是不确的。岑仲勉氏指出:“皇作皇帝(君王)解,秦前所无。”(见所著《列子非晋人伪作》)但岑氏释“皇舆”作“大舆”,似尚未达一间。余曾著文谓《离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楚辞章句 王逸 屈赋 太阳 家族 楚国 伪作 殊异
下载PDF
参井何以易位?
11
作者 方一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5,共1页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脅息。”参、井是指二十八宿之参星井星。“扪参历井”云云,指其历参、井分野而可触及参、井星宿也。今人对参、井分野,多有误注者。 参宿的分野在秦,井宿的分野在 蜀。由参到井,是星空中由秦入蜀的 道路。...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脅息。”参、井是指二十八宿之参星井星。“扪参历井”云云,指其历参、井分野而可触及参、井星宿也。今人对参、井分野,多有误注者。 参宿的分野在秦,井宿的分野在 蜀。由参到井,是星空中由秦入蜀的 道路。 马茂元:《唐诗选》 据古代天文家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八宿 入蜀 星空 《蜀道难》 误注 唐诗三百首 星宿 天文 星经
下载PDF
晚照楼诗话
12
作者 马茂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31-33,共3页
(“晚照楼诗话”是马茂元先生日常读诗心得的(马吉)集、现发表其中几节,以飧读者。) 沈云卿《独不见》一诗,开门见山,从卢家少妇居处写起,而以海燕双栖起兴,见独宿之苦,念远之情,全诗意思均由此生发出来;而人居堂上,燕在梁间,又是眼中... (“晚照楼诗话”是马茂元先生日常读诗心得的(马吉)集、现发表其中几节,以飧读者。) 沈云卿《独不见》一诗,开门见山,从卢家少妇居处写起,而以海燕双栖起兴,见独宿之苦,念远之情,全诗意思均由此生发出来;而人居堂上,燕在梁间,又是眼中所见实景,故能凑泊入妙,所谓在有意无意间也。颔联“九月寒砧催木弃,十年征戎忆辽阳”,由思妇写到征人,颈联“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再由征人回到思妇,自然归结到尾联之“含愁不见”,“明月流黄”,与首联相呼应。用笔如弹丸脱手,而转换处不犯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阳 人居 无定河 秦始皇 陇西 江南 匈奴 诗话 思妇
下载PDF
“车错毂兮短兵接”非言“两军近战”
13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3-86,共4页
《楚辞·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王逸注:"言戎车相迫,轮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剑以相接击。"此后,注《楚辞》者多相沿袭发挥,以成其说。宋代洪兴祖、朱熹是如此,即便到了考据、训诂发达的清代,注疏家仍不脱... 《楚辞·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王逸注:"言戎车相迫,轮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剑以相接击。"此后,注《楚辞》者多相沿袭发挥,以成其说。宋代洪兴祖、朱熹是如此,即便到了考据、训诂发达的清代,注疏家仍不脱此说。如: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曰:"叙战之始也……错,交也,短兵,刀剑也。"胡文英《屈骚指掌》云:"已交错其毂,不能进不能遂之时,而犹以短兵相接,宁死不肯奔也。"王夫之《楚辞通释》曰:"错毂,两敌相迫,戎车相间,左右击刺,毂相错也。"今人则说得更为明白易晓。如马茂元《楚辞选》注:"车错毂,谓敌我双方战车的轮子相交错,短兵,戈矛之类的兵器。"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错,相交错,这句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战国策 近战 王逸注 古代汉语 语言环境 刀剑 洪兴祖 交错
下载PDF
“玄渊”新解——《九章·惜往日》中的一个问题
14
作者 龚维英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36-36,共1页
《九章·惜往日》有这样两句诗,古今注家似均失其解,这两句诗是: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玄渊,一般解为深渊,例如马茂元《楚辞选·注》者是。那么,此两句的今译,大概如郭沫若《屈原赋今译》所写: “面临着沅水和... 《九章·惜往日》有这样两句诗,古今注家似均失其解,这两句诗是: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玄渊,一般解为深渊,例如马茂元《楚辞选·注》者是。那么,此两句的今译,大概如郭沫若《屈原赋今译》所写: “面临着沅水和湘水的深渊,我能忍心地跳下水去。”或者如文怀沙《恩原九章今译》所写: “我曾站在沅湘的水边,那流水好深啊! 我是有勇气忍受个人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赋 郭沫若 注家 湘水 楚辞 新解 怀沙 离骚 下水
下载PDF
是妇人思夫,还是女子盼嫁?——古诗《冉冉孤生竹》辨析
15
作者 王锡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6期68-70,共3页
如何理解《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一诗,学术界曾发生过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首诗写的是妇人思夫,还是女子盼嫁。争论的结局,似乎是前一种主张获得了胜利。所以今天解释这首诗,几乎形成众口一词一边倒的局面。例如马茂元《古诗... 如何理解《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一诗,学术界曾发生过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首诗写的是妇人思夫,还是女子盼嫁。争论的结局,似乎是前一种主张获得了胜利。所以今天解释这首诗,几乎形成众口一词一边倒的局面。例如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争论的焦点 女子 学术界 妇人 女主人公 兔丝 两汉文学 《诗经》
下载PDF
“苍黄”一词应作何解?
16
作者 芸芸 《学术研究》 1981年第2期74-74,共1页
杜甫《新婚别》的“誓欲随君去(一作‘往’),形势反苍黄”句中的“苍黄”一词,《杜甫诗选》(浦江清等编)注云:“苍,青色;黄,黄色。可青可黄,形容形势翻覆多变。”(第179页)《杜甫诗选讲》(程云青著)注云:“苍黄:反覆。苍黄本是两种颜色... 杜甫《新婚别》的“誓欲随君去(一作‘往’),形势反苍黄”句中的“苍黄”一词,《杜甫诗选》(浦江清等编)注云:“苍,青色;黄,黄色。可青可黄,形容形势翻覆多变。”(第179页)《杜甫诗选讲》(程云青著)注云:“苍黄:反覆。苍黄本是两种颜色,这里比喻反覆多变。”(第132页)马茂元《唐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苍黄’,指青黄相问的一种杂乱颜色。”他据此引申为“思想混乱”(上册第324页)。我认为此解盖沿袭汉魏南北朝之义(如《汉书·郊祀志下》、孔稚硅《北山移文》、杨炫之《济阳伽蓝记·敬义里》等等),但用以注释杜甫《新婚别》则是欠妥的。杜涛的“苍黄”应作“匆遽”或“紧急”解,它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南北朝 颜色 形势 黄色 上册 比喻 引申 郊祀
下载PDF
说“白日”
17
作者 乔正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48-149,共2页
历来对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中的“白日”,讲法颇有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认为“白日”的“白”是“描写傍晚时分太阳光线不那么十分强烈的一种苍苍茫茫的色彩。”(见上海教育出版社《中... 历来对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中的“白日”,讲法颇有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认为“白日”的“白”是“描写傍晚时分太阳光线不那么十分强烈的一种苍苍茫茫的色彩。”(见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一册)马茂元先生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之涣 中学语文 太阳光 语文教学 唐代诗人 教学参考书 色彩 意见 发光物体
下载PDF
“苍黄”辨
18
作者 张步云 《学术研究》 1981年第6期110-111,共2页
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唐诗选和杜诗选本,对杜甫《新婚别》中“苍黄”(“誓欲随君往,形势反苍黄”)一词的解释,颇为纷纭。如浦江清等人编的《杜甫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可青可黄,形容形势翻覆多变。”(179页)程云青的《杜甫诗选讲... 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唐诗选和杜诗选本,对杜甫《新婚别》中“苍黄”(“誓欲随君往,形势反苍黄”)一词的解释,颇为纷纭。如浦江清等人编的《杜甫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可青可黄,形容形势翻覆多变。”(179页)程云青的《杜甫诗选讲》注云:“苍黄:反覆。苍黄本是两种颜色,这里比喻反覆多变。”(132页)马茂元的《唐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苍黄’,指青黄相间的一种杂乱颜色。”因此他将“苍黄”引申为“思想混乱”(上册342页) 以上诸注均认为“苍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杜甫诗 颜色 引申 本义 唐诗 黄色 词义 形势
下载PDF
《庄子》"马生人"浅解
19
作者 龚维英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5期46-46,共1页
《庄子·至乐》云:"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句内的"马生人",旧多乏解.近人刘文典教授《庄子补正》引唐·成玄英《庄子疏》云:"未详所据."台湾省学者陈... 《庄子·至乐》云:"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句内的"马生人",旧多乏解.近人刘文典教授《庄子补正》引唐·成玄英《庄子疏》云:"未详所据."台湾省学者陈鼓应先生《庄子今注今译》径译此成今语云:"马生出人",未免不伦.马,古音"姥"(马茂元《楚辞选》112页).姥,同"姆",读m?.姥、姆均为曾有过生育的成年妇女.读古书有一条通例,即所谓"声同义亦同"(《闻一多全集》第一卷345页),可知"马"即姥、姆也.马,古今都往往作为妇女(主要是已婚者)的."隐语",王由于此,故"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今注今译 成年妇女 刘文典 成玄英 台湾省 陈鼓应 已婚者 补正
下载PDF
屈原之死刍论
20
作者 王之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6期66-67,共2页
关于屈原之死的问题,虽不曾引起广泛而激烈的争鸣,但也有几种不同的意见.詹安泰同志说: “由于阶级性质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屈原)……处处碰壁,跟着就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乃至于自杀.”郭维森同志说:“屈原的自杀,表现了他坚持自己的... 关于屈原之死的问题,虽不曾引起广泛而激烈的争鸣,但也有几种不同的意见.詹安泰同志说: “由于阶级性质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屈原)……处处碰壁,跟着就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乃至于自杀.”郭维森同志说:“屈原的自杀,表现了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高洁的品格至死不悔的精神,同时也是对楚国黑暗政治的一种抗议”.马茂元同志在《楚辞选》中说:“屈原的自杀,一方面表现绝望的悲哀,但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他的死来振奋楚国的人心,最后一次刺激顷襄王的觉悟.”詹说和郭说,都没抓住屈原之死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楚国 自杀 阶级性 詹安泰 历史条件 顷襄王 悲观失望 党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