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情与理性写就的雪域高原——马丽华纪实散文论 被引量:3
1
作者 谢丽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5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雪域高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马丽华 散文创作 文论 纪实 理性 真情 审美理想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听从召唤奔赴高原风化成典著就光芒——访著名作家马丽华女士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进 徐姗姗 龚浩然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在中国当代文坛,她被誉为“西藏的马丽华”。她优美、独具魅力的文风,在文学、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广泛涉猎和知识积累,特别是纪实散文作品信笔由缰,娓娓道来,旁征博引,情怀深厚,极具个人特色,深得读者喜爱。她历任《西藏文... 在中国当代文坛,她被誉为“西藏的马丽华”。她优美、独具魅力的文风,在文学、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广泛涉猎和知识积累,特别是纪实散文作品信笔由缰,娓娓道来,旁征博引,情怀深厚,极具个人特色,深得读者喜爱。她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文联和西藏作协副主席、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且著述甚多,笔耕不辍,已出版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20余部,其中多部已被译为英、法等文种,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如代表作“走过西藏”系列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文史读物《风化成典》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小说《如意高地》获老舍文学奖。她参与编导的电视专题纪录片《西藏文化系列》(1993年,共12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受《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委托,我们对马丽华进行了专访,力求以马丽华走过的文学之路、她对西藏的深情热爱以及西藏题材作品的创作历程为脉,围绕其创作中的西藏情结、文学风格以及对西藏历史文化和高原自然科学的涉猎等方面,展现出一代高原文人奉献西藏的精彩人生历程,诠释了她对西藏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对西藏文学发展的殷切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华 西藏 作家 纪实文学
下载PDF
文化相对主义视野与人道主义情怀——论马丽华“走过西藏”系列散文 被引量:2
3
作者 韦济木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作为一个在西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西部散文代表性作家,马丽华于1994年以"走过西藏"为总题出版了《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系列作品,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她以文化相对主义视角和人道主... 作为一个在西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西部散文代表性作家,马丽华于1994年以"走过西藏"为总题出版了《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系列作品,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她以文化相对主义视角和人道主义情怀,全面、深刻、真切地反映了西藏的民情风俗、历史文化、现实人生。研究她的散文作品,有助于我们思考和谐发展,思考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华 散文 “走过西藏” 文化相对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文学地理与空间建构:域化视域下马丽华游记散文景观文学的生成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秀清 焦旭辉 颜维康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在景观物象经历一系列意义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地理环境的基础构建和地域情感的倾注依附,使马丽华的涉藏区域游历呈现主体性的结果、意向性的过程。马丽华之于涉藏地域景观文化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在创作主体的具身性身体感知中,构织成... 在景观物象经历一系列意义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地理环境的基础构建和地域情感的倾注依附,使马丽华的涉藏区域游历呈现主体性的结果、意向性的过程。马丽华之于涉藏地域景观文化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在创作主体的具身性身体感知中,构织成基于经验的高级情感意义模式,积淀为意识思维图景的安置与构思,其文本中景观文化的媒介性载体,随文本的传播融合而生成裂变,在多重文化边界的对话互动中,不断塑造着异域文化景观的丰富性蕴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马丽华 景观文学 游记散文
下载PDF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评马丽华《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美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关键词 《走过西藏》 马丽华 风化 文史 故事 中国藏学出版社 现在进行时 纪实散文
下载PDF
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心路历程——从审美体验看马丽华的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健玲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57,共6页
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作品系列是文学与人类学结合的完善典范,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审美风格。从审美体验看马丽华的创作,可从中窥见她由一浪漫诗人成长为文学人类学作家的心路轨迹,也可观照出她由激情放歌到理性烛照的写作历程。
关键词 马丽华 文学人类学 审美体验 审美风格
下载PDF
从原型批评看马丽华的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健玲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深重的“苦难情结”是马丽华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 ,全方位地展示西藏“大风景”的内在驱力。她作品所具有的文化人类学史料价值 ,是有别于他人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在藏 2 5年 ,她经历了走过春秋的创作心路历程。
关键词 马丽华 苦难情结 藏区镜像 创作心路
下载PDF
作家马丽华:在那如意高地上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国文 《今日中国》 2007年第2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马丽华 如意 作家 西藏
下载PDF
高原生态的发现者——论马丽华散文的文化意义
9
作者 张晓琴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161-166,共6页
西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精神生态散发着奇异的光芒,吸引着整个世界的关注目光。当代作家马丽华是这一高原生态的第一个全面发现者,她的散文一方面为读者呈现出本真的西藏生态,一方面又通过作家的精神参与使其具有了个体意义和精神意义... 西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精神生态散发着奇异的光芒,吸引着整个世界的关注目光。当代作家马丽华是这一高原生态的第一个全面发现者,她的散文一方面为读者呈现出本真的西藏生态,一方面又通过作家的精神参与使其具有了个体意义和精神意义,同时马丽华又表现出个体的困惑,以上共同构成了马丽华散文独特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华 西藏 高原 生态
下载PDF
论西部边地散文的魅力——马丽华、沈苇散文比较
10
作者 栗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3-176,共4页
西部边地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散文领域独领风骚。马丽华和沈苇的散文都以写西部边地著称,两人从地域性的角度出发,描写异域生活,表达真挚情感,书写心灵体验。尽管两位作家散文书写的方式不同,但其情感却是坦率和真诚的。通过对这... 西部边地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散文领域独领风骚。马丽华和沈苇的散文都以写西部边地著称,两人从地域性的角度出发,描写异域生活,表达真挚情感,书写心灵体验。尽管两位作家散文书写的方式不同,但其情感却是坦率和真诚的。通过对这两位作家散文文本的比较,不仅展示了西部边地散文的独特魅力,也能探索西部边地散文的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华 沈苇 散文 地域 魅力
下载PDF
雪域高原的审美沉思——马丽华与她的西藏写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吕 《唐都学刊》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关键词 雪域高原 马丽华 西藏 审美 作家 生物学家 徐翔凤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篱外新绿又两枝——关于马丽华钟鸣的阅读笔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政 晓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23,共4页
任何文体的写作史都是不断创新的历史,散文尤其是这样,然而,这一点却常常被现在的人们所忽视,回顾古代散文史,散文的概念是相当宽泛的,那应该是散文的真正面貌。从文体的本质上讲,散文是一种“剩余”性的文体,以近现代文体而言,小说、... 任何文体的写作史都是不断创新的历史,散文尤其是这样,然而,这一点却常常被现在的人们所忽视,回顾古代散文史,散文的概念是相当宽泛的,那应该是散文的真正面貌。从文体的本质上讲,散文是一种“剩余”性的文体,以近现代文体而言,小说、诗歌、戏剧等都有自己很明确的区域和规范,而散文呢?就不怎么好说了,我们曾在一篇谈及文体问题的笔记中说过类似的话,像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华 散文史 曼陀罗花 语言 《红字》 文体的本质 阐释学 新绿 文字 现代文体
下载PDF
沿着苦难的旅途一路放歌——论马丽华诗歌中的苦难意识
13
作者 张雪 王远舟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79-81,共3页
马丽华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令人钦佩的一位作家,是以"西部诗人"的称号从文坛起步的,写出了一篇篇内容深刻、风格豪放的诗歌,表达了对雪域高原深沉的爱。她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走遍西藏的山山水... 马丽华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令人钦佩的一位作家,是以"西部诗人"的称号从文坛起步的,写出了一篇篇内容深刻、风格豪放的诗歌,表达了对雪域高原深沉的爱。她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对青藏高原生存的艰难有着切肤之痛,这种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苦难。马丽华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以诗歌的方式书写对人性的考验,感受生存的无奈和创痛,体味生命自身顽强的人性,人性在无以复加的苦难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华 诗歌 苦难意识
下载PDF
沉静的审思 独特的叙述——解读马丽华西藏散文创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桂萍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
马丽华以纪实散文的体例,使雪域高原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在《走过西藏》、《藏东红山脉》等文集中诗意地再现,并以审思为其散文创作的整体运思方式,对西藏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渐变及重建民族话语资源和话语策略作沉静的审思。更以其... 马丽华以纪实散文的体例,使雪域高原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在《走过西藏》、《藏东红山脉》等文集中诗意地再现,并以审思为其散文创作的整体运思方式,对西藏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渐变及重建民族话语资源和话语策略作沉静的审思。更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话语展现了一个不同于扎西达娃笔下的马丽华的西藏,为人们进一步从认识上消弭边缘与中心化、地域与全球化的差距提供了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华 西藏 散文创作 审思 叙述视角 话语
下载PDF
藏北原风景与西藏的马丽华——读大散文《藏北游历》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长缨 李凤军 《临沂师专学报》 1998年第5期73-75,共3页
在西藏走过一趟的与走来走去的,进藏浅居的与年深日久的,究竟注目西藏的什么?马丽华在她的大散文《走过西藏》中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回答:“每想起西藏,首先映入脑际的就是藏北风光:天有多蓝,云有多白,天有多低,云有多近……”,... 在西藏走过一趟的与走来走去的,进藏浅居的与年深日久的,究竟注目西藏的什么?马丽华在她的大散文《走过西藏》中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回答:“每想起西藏,首先映入脑际的就是藏北风光:天有多蓝,云有多白,天有多低,云有多近……”,“多年的藏北之行使我获知了牧民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华 大散文 西藏 本土文化 藏北 北游 自我价值 沂蒙山区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下载PDF
女作家马丽华、王英琦的“大散文”创作
16
作者 刘萌 《职大学报》 2002年第1期32-33,112,共3页
本文对马丽华的西藏之旅散文和王英琦的遗址文化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大散文”内涵,作了探索和剖析,并进而指出了她们的作品与男性作者的“大散文”之间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 马丽华 王英琦 大散文
下载PDF
灵魂的朝圣 诗艺的升华——读西藏作家马丽华的诗
17
作者 王立民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08-109,114,共3页
以1987年《百年雪灾》的发表为界,马丽华的诗歌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情感世界。其前期诗歌创作涌动着一股昂扬的青春激情;后期诗歌则抒发了一种深切的苦难情怀。
关键词 马丽华 《百年雪灾》 西藏 作家 诗歌
下载PDF
独一无二的马丽华
18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马丽华 西藏 文化人类学 现代化进程 长篇散文 散文文体 文学品位 人类文明 文学创造 中国作家
下载PDF
太阳下的花序——读马丽华的诗
19
作者 唐晓渡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6期123-127,共5页
我们已无法证明,假如马丽华当初没有去西藏,她是否还是今天的女诗人马丽华?但是,作为反证,她自愿踏上那通往高寒的畏途这一选择本身,不就是充满诗意的吗?诚然,这种选择有其外部现实的动因,并且这种动因远非那么富于诗意,然而,当它得到... 我们已无法证明,假如马丽华当初没有去西藏,她是否还是今天的女诗人马丽华?但是,作为反证,她自愿踏上那通往高寒的畏途这一选择本身,不就是充满诗意的吗?诚然,这种选择有其外部现实的动因,并且这种动因远非那么富于诗意,然而,当它得到了生命的内在呼应,并且转让成生命追求自我实现的某种方式时,其本身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就后者而言,却不可能仅仅是基于某种道德自我完善的考虑,不可能仅仅被归结为如马丽华自己所说的“人往高处走呵”这一“小小的意念”,这一简单得可疑的人生和价值信念。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丽华 太阳 生命追求 价值信念 女诗人 生命本质 情感特征 精神历程 内在矛盾 意念
下载PDF
独特的视角 深邃的目光——读马丽华的《走过西藏》有感
20
作者 潘萍 《克拉玛依学刊》 2001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马丽华 西藏 文化人类学 世界人类学 精神家园 佛教 宗教问题 思想大解放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