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追风筝的人》看人物形象塑造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淑丽 吴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3-145,共3页
马克·福斯特执导的《追风筝的人》根据胡塞尼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对原著的忠实,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影片基本上保留了小说之中人物值得玩味的成长历程、人物真切的情感与体验以及某些带有隐喻色彩的物品... 马克·福斯特执导的《追风筝的人》根据胡塞尼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对原著的忠实,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影片基本上保留了小说之中人物值得玩味的成长历程、人物真切的情感与体验以及某些带有隐喻色彩的物品与人物之间的深层意义,这也正是《追风筝的人》的最大魅力所在。文章从主要人物前后呼应式的情感表达、次要人物的双重比照模式、隐喻模式与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分析《追风筝的人》的人物形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马克·福斯特 卡勒德·胡塞尼 人物形象塑造
下载PDF
电影《追风筝的人》的改编策略
2
作者 聂庆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16-118,共3页
《追风筝的人》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以导演马克·福斯特为首的改编团队作为被询唤的主体自觉接受美国主流价值观,通过对阿富汗风土人情的轻描淡写、对伊斯兰文化的有意漠视、对小人物的淡化处理等"结构性空白"和... 《追风筝的人》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以导演马克·福斯特为首的改编团队作为被询唤的主体自觉接受美国主流价值观,通过对阿富汗风土人情的轻描淡写、对伊斯兰文化的有意漠视、对小人物的淡化处理等"结构性空白"和使用浓郁东方特色的文字音乐、冒险启用未受训练的阿富汗小演员、保留阿富汗本土达里语等"有意识凸显"编码策略,精心营构充满西方殖民话语的意义空间,借助电影这种大众文化传媒,成功输出美国主流价值观,最终达到文化殖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马克·福斯特 改编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