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辩证关系与科学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志立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67,共3页
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步伐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中国化是永恒的主题;实现时代化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实现大众化是服务实践的反映。中国化是时代化、大众化的... 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步伐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中国化是永恒的主题;实现时代化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实现大众化是服务实践的反映。中国化是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前提;时代化是中国化、大众化的客观要求;大众化是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在实现路径上,又与执政党、理论工作者、宣传媒体及实践工作者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三化 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在关系
2
作者 刘巍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3-66,共4页
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实践,需要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两个结合”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内容范围来讲,“第一个结合”内在地包含“第二个结合”;从内容属性来讲,“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升华与发展;从唯... 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实践,需要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两个结合”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内容范围来讲,“第一个结合”内在地包含“第二个结合”;从内容属性来讲,“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升华与发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两个结合”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内在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劳动-休闲”辩证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路径
3
作者 罗昕怡 王浩斌 杨思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劳动-休闲”辩证关系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人、围绕人且发展人的现实命题。劳动与休闲具有内在一致性,同属于人的主体要素,同构于人的需要外化的历史沿革之中,两者的辩证关系直接导向为:共同充当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劳动-休闲”辩证关系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人、围绕人且发展人的现实命题。劳动与休闲具有内在一致性,同属于人的主体要素,同构于人的需要外化的历史沿革之中,两者的辩证关系直接导向为:共同充当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有必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视域,依循马克思对前人先哲的批判逻辑,挖掘其考察“劳动-休闲”关系的思想溯源,从而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将“劳动-休闲”关系放置于人学语境下加以强调的两者逻辑互动及其科学内涵,进而探寻到以人的“劳动-休闲”和谐关系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这无论是对于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学术研究来说,还是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而言,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劳动-休闲” 辩证关系 科学内涵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中的四对关系范畴
4
作者 彭先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指向。本文试图用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对关系范畴来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史:一是知行关系范畴,能概括以“理论与实践...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指向。本文试图用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对关系范畴来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史:一是知行关系范畴,能概括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异质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二是源流关系范畴,能概括以“源头理论与流变理论之间的纵向传承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三是体用关系范畴,能概括以“后世各实践派理论之间的体同用异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四是一多关系范畴,能概括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互竞互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这种分类梳理考察有利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全貌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 知行关系 源流关系 体用关系 一多关系
下载PDF
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对于群己关系的洞见及其融通
5
作者 简智荣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现代社会的个体化趋势给社会团结带来重大挑战,如何实现群己关系和谐统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的课题。儒家对群己关系的洞见基于原发性社会关系,扎根民众日常生活,日用而不觉;马克思主义对于群己关系的洞见立足历史唯物主义世... 现代社会的个体化趋势给社会团结带来重大挑战,如何实现群己关系和谐统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的课题。儒家对群己关系的洞见基于原发性社会关系,扎根民众日常生活,日用而不觉;马克思主义对于群己关系的洞见立足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揭示了群己关系的发展规律和个体的解放路径。二者对群己关系的洞见在追求个体健全、捍卫群体价值、实现群己统一方面存在相近的理论旨趣,能够在功用发挥、存在形式、理论层次上互补融通,为实现现代社会的有机团结提供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己关系 马克思主义 儒家
下载PDF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范式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解读——以“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线索
6
作者 刘晓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显性问题,其中作为主体的人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解读人与...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显性问题,其中作为主体的人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彰显人与自然的本真样态;资本主义制度悖谬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人类中心主义特质指证人与自然的最终走向。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难以有效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回应了时代问题,超越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问题意识视域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关系论析
7
作者 陈珊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7-51,56,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整体结构和具体内容方面满足党的建设、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理论创新的过程。拓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问题意识,在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整体结构和具体内容方面满足党的建设、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理论创新的过程。拓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问题意识,在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生之问中协调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之问中把握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在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之问中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关系
下载PDF
传统“人机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审思
8
作者 易显飞 易达扬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哲学史上,对“人机关系”的思考亘古有之。“传统人机关系”是指“手工工具”“近代机器”两个阶段的人机关系,可概括为“机械式”“有机式”“分离式”三种关系。“机械式”人机关系总体上固然具有唯物主义特点,但是却陷入了形而上... 在哲学史上,对“人机关系”的思考亘古有之。“传统人机关系”是指“手工工具”“近代机器”两个阶段的人机关系,可概括为“机械式”“有机式”“分离式”三种关系。“机械式”人机关系总体上固然具有唯物主义特点,但是却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怪圈。“有机式”的人机关系论述纷繁复杂,其中恩格斯的阐发最具科学性,克服了以往唯心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人机关系论述弊端。“分离式”的人机关系论述以马克思为代表,触及机器“异化”人的本质问题,体现了人与机器的残酷对立与非人性化分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传统人机关系进行把握,有助于破除关于“人机关系”哲学理解上的思想“迷雾”,引导构建智能技术革命背景下和谐的新型“人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机关系 机器与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两个行”论断的关系阐析
9
作者 孙宜芳 《桂海论丛》 2024年第4期63-72,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两个行”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基本问题,现在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理论、历史、实践等三个不同视角深入阐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两个行”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文章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两个行”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基本问题,现在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理论、历史、实践等三个不同视角深入阐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两个行”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两个行”在相互融会贯通的过程中,内嵌着一体两面、源流交替、互为中介的内在关系。准确把握这些逻辑关系,有助于在理论上进一步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学术基础,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行” 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在关系、深化原则及重大贡献
10
作者 曾永恒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两个结合”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成就,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两个结合”具体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既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相得益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 “两个结合”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成就,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两个结合”具体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既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相得益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两个结合”需要坚定不移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庸俗结合论、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新时代持续深化“两个结合”能够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重构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彰显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内在关系 深化原则 重大贡献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人的发展与科技之间的辩证关系
11
作者 李相平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46-49,共4页
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本质上而言,科技的诞生有赖于人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人的发展与科技之间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任何事物皆具有两面性,任何相互依存的关... 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本质上而言,科技的诞生有赖于人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人的发展与科技之间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任何事物皆具有两面性,任何相互依存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科技的异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的发展,甚至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隐患。以马克思主义为视角,分析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异化,实现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发展 科技进步 辩证关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12
作者 张鸿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 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将研究成果集结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11月)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实践意义 生产关系结构 基础性问题 当代价值 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 中国经济出版社 改革开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世界性特征探析
13
作者 成志杰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9期5-15,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世界性主要是指超越个人、超越阶级、超越国家、超越国际组织等各类行为主体,从全球、全世界和全人类的角度看待各类问题。世界性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以世界眼光看待人类和国际关系。马...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世界性主要是指超越个人、超越阶级、超越国家、超越国际组织等各类行为主体,从全球、全世界和全人类的角度看待各类问题。世界性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以世界眼光看待人类和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性思维、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世界性影响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性眼光。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世界性特征具有超越国家、重视实践和建设理想社会的内在逻辑,是发展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提供广泛的渊源,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大国外交 国际竞争与合作 文明互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探究
14
作者 蒋周宝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6期79-81,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但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本文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关系,分析了其异同、冲突与融合,以及在新...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但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本文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关系,分析了其异同、冲突与融合,以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本文认为,这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两个宝贵的精神财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 关系 探究
下载PDF
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关系
15
作者 王凡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3期133-135,共3页
近代历史上,对中国革命与社会生活产生广泛且深远影响的当属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兴衰状况,经历了“彻底批判”“正确评价”“正确解读”的过程。在学术界和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实用主义褒... 近代历史上,对中国革命与社会生活产生广泛且深远影响的当属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兴衰状况,经历了“彻底批判”“正确评价”“正确解读”的过程。在学术界和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实用主义褒贬不一、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用主义。在新时代,能否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关系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成效,因此我们应该厘清两者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绝对领导地位,同时破除对实用主义的完全否定或完全肯定这两种片面的观点,并充分吸收实用主义的理论精华,为解决我国当前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 马克思主义 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电子商务对劳动关系的重塑及其影响机制
16
作者 柯娟 《电子商务评论》 2024年第4期3288-3292,共5页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阈,探讨电子商务对劳动关系的重塑及其复杂影响机制。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通过技术革新和市场扩展,不仅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还深刻重塑了劳动关系。其影响体现在劳动主体自由化、劳动形式多元化、...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阈,探讨电子商务对劳动关系的重塑及其复杂影响机制。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通过技术革新和市场扩展,不仅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还深刻重塑了劳动关系。其影响体现在劳动主体自由化、劳动形式多元化、劳动过程智能化等方面,促进了劳动关系的灵活与隐匿化。然而,这也带来了劳动权益保障、劳动控制手段隐蔽性增强等新挑战。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变化,探讨其对劳动关系的本质影响,为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提供理论参考。Based on the Marxist perspecti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haping of labor relations by e-commerce and its complex influence mechanism. As an important product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e-commerce not only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arket expansion, but also profoundly reshapes labor relations. Its influence is reflected in the liberalization of labor subject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abor forms, and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of labor processes, which promotes the flexibility and concealment of labor relations. However, it also brings new challenges such as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concealment of labor control mea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se changes, explore their essential impact on labor relation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building labor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关系 电子商务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浅析
17
作者 陈文新 《哲学进展》 2024年第9期2303-2309,共7页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而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于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了自然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强调了...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而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于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了自然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强调了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影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该思想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经验。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ly severe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widely discussed topic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Marxist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holds significant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Marxist natural views reveal that nature is the foundation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both the proactive role and limitations of human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ist natural views point ou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is continuously generat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practice, highlighting the profound impact of changes i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on this relationship.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inherits and develops Marxist natural views, proposing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nd offering practical pathways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is thought not onl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ut also contributes Chinese wisdom and experience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明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关系探究
18
作者 张丽伟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党带领人民奋斗百年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党对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和创造发展的自信自觉。二者的结合是一个实践推进、持续融合的过程...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党带领人民奋斗百年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党对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和创造发展的自信自觉。二者的结合是一个实践推进、持续融合的过程,而“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为此,探讨二者的契合关系,对于新时代统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创造新的成就、新的变革、新的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契合关系
下载PDF
国外“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要
19
作者 冯旺舟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国内外学界对“政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形成、资本主义起源与社会发展形态理论、新帝国主义理论、民族国家理论、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与阶级斗争理论、全球化与现代性理论、后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国内外学界对“政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形成、资本主义起源与社会发展形态理论、新帝国主义理论、民族国家理论、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与阶级斗争理论、全球化与现代性理论、后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重要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财产关系 资本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话语权问题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庆祥 陈远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3,共9页
实现"三化"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以及认同度,进而会赢得话语权。所以,马克思主义"三化"问题实质上也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文章认为,必须着眼于提升话语权、突出中国元素,要讲好... 实现"三化"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以及认同度,进而会赢得话语权。所以,马克思主义"三化"问题实质上也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文章认为,必须着眼于提升话语权、突出中国元素,要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必须着眼于增强时代感、突出时代元素,要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诉求、弘扬时代精神;必须着眼于提高认同度,突出大众元素,要反映大众生活、契合大众心灵、符合大众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三化 话语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