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9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唯物史观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
1
作者 韦振强 林国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7,共2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内涵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析这"两...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内涵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析这"两个必然"真理性及其规律性,进一步坚定在我国既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又要做好为实现此目标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力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62,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决不会”理论,则强调了人的认识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它是对“两个必然”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客观规律
下载PDF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所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3
作者 张雪梅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4,共4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论断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从而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对共产党的信赖 ,就应该正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论断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从而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对共产党的信赖 ,就应该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败”与“不败”、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上的差距、当代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之间的吸收借鉴以及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个必然"理论 方法论 方法论原则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4
作者 王力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1-65,共5页
194 8年 2月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理论 ,这是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概括。我们既不应否认也不应夸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两个必然”中的作用 ,因为资本主义灭亡和... 194 8年 2月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理论 ,这是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概括。我们既不应否认也不应夸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两个必然”中的作用 ,因为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必然" 客观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再认识
5
作者 徐凤琴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曲折,是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一个插曲;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变化,无非是把"两个必然"实现的进程推进了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实践,充...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曲折,是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一个插曲;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变化,无非是把"两个必然"实现的进程推进了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实践,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科学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新变化 基本矛盾
下载PDF
政治号角与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的双重维度——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6
作者 高清宇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5期46-51,共6页
《共产党宣言》是唯物史观和现实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两个必然"理论作为其核心观点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两个必然"理论具有双重维度,即作为政治性的纲领理论... 《共产党宣言》是唯物史观和现实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两个必然"理论作为其核心观点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两个必然"理论具有双重维度,即作为政治性的纲领理论和科学的历史趋势。"两个必然"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客观历史规律,在中国现实历史过程中被检验和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迎接新的挑战和发展。"两个必然"理论作为"四个自信"理论的强大支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两个必然”理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命题:科学内涵、必然逻辑、时代价值
7
作者 王立平 张路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一个重要论断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更不是想当然的,而是有它的深刻内涵、必然逻辑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马克思主义行”之后进一步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命题,同样有它的科学内涵、必然逻辑和时代价值... 一个重要论断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更不是想当然的,而是有它的深刻内涵、必然逻辑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马克思主义行”之后进一步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命题,同样有它的科学内涵、必然逻辑和时代价值。它的科学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行”为基础凸显“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和现实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它的必然逻辑体现为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彰显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是追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包括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它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为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历史整体看待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中国人民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和坚持“两个确立”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内涵 必然逻辑 时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两轮六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傅强 张星昭 +1 位作者 沈丹 张晓倩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帮助大学生整体把握、切实运用、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团队可采用“两轮六步”教学模式,通过输入型学习和输出型学习相结合的两轮教学,依次奏响课前预习预热、课上师生探究、课下慕课学习、测前串讲复习、随... 为帮助大学生整体把握、切实运用、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团队可采用“两轮六步”教学模式,通过输入型学习和输出型学习相结合的两轮教学,依次奏响课前预习预热、课上师生探究、课下慕课学习、测前串讲复习、随堂测验巩固、团队研究展示的“六步曲”,以此提高教学总体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需要通过问题驱动、素材驱动和交互驱动的方式,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驱动力;通过甄选和录制影音微课,提高网络教学的吸引力;通过构建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模式 轮六步
下载PDF
“两个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9
作者 李洪岩 许志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两个确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和思想保证,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守正与创新辩证发展、坚持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有机结合。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形成脉络、现实根基和时代需要,才能... “两个确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和思想保证,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守正与创新辩证发展、坚持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有机结合。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形成脉络、现实根基和时代需要,才能深刻体悟“两个确立”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进而在实践中毫不动摇地拥护“两个确立”并将之转化为坚定“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确立” 理论自觉
下载PDF
早期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0
作者 刘莹莹 李洁 《世纪桥》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在当今时代下,研究早期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培养新时代有志青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近代中国饱受屈辱和危难的关键时刻,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方案,但均以失败告终,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先进分子带... 在当今时代下,研究早期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培养新时代有志青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近代中国饱受屈辱和危难的关键时刻,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方案,但均以失败告终,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先进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时代动因、历史机遇、工人阶级日益壮大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优势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自然而然走进了先进分子的视野并最终被先进分子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分子 马克思主义 历史必然
下载PDF
理论·历史·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逻辑理路
11
作者 于丽媛 王涛 殷昭鲁 《理论观察》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思想指导。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蕴含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重维度。“两个结合”内在思想认识基础深厚,内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实...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思想指导。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蕴含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重维度。“两个结合”内在思想认识基础深厚,内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实践中。理论创新最终要为实践服务。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要厘清推进“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始终要站稳人民立场,凝聚中国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弘扬中国精神;阐释中国道路,以伟大实践推进“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实现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理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两个结合”的递进发展逻辑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中秋 《天府新论》 2024年第3期1-10,156,共11页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两个结合”的方法,进而突出强调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可以转化为学理研究的方法,以此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阶段性特征。在1949年...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两个结合”的方法,进而突出强调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可以转化为学理研究的方法,以此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阶段性特征。在1949年前与1949年后的两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均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进行“第一个结合”,后一阶段主要进行“第二个结合”,且两个阶段之间形成了明显的递进发展关系,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政治上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揭示这一规律,有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当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世界体系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两个结合”的逻辑证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
13
作者 苏培君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在问题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出场的具体化与形态化诉求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限度回答了为何应当结合的问题(必然性问题),此回答全面描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图谱;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生成论之本性及其在价值观上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契合性回答了何以能够结合的问题(可能性问题),此回答为“两个结合”打开了可能性空间;在实践逻辑层面,时代场域转换引起的哲学立场与结合方式的转变,以及从碎片化、抽象继承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的变革回答了以何种方式结合的问题(实践路径问题),此回答清晰厘定了新旧全球化格局转换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从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出发揭示“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有助于基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育其系统而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逻辑 历史性梳理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4
作者 何毅 江雪 高榬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理论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两个结合”不仅深入地揭示了马...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理论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两个结合”不仅深入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逻辑,而且始终辩证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进程始终,指明了党何以能够在过去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演进历程。随着我国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书写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一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四重逻辑
15
作者 朱清河 万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伴随着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转变而不断发生着与时俱进的范式转型。“为谁结合”“为何结合”“如何结合”“怎样表述”等诸多历史命题与时代之问迄今依然是促使其不断实现理论飞跃的根本动力...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伴随着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转变而不断发生着与时俱进的范式转型。“为谁结合”“为何结合”“如何结合”“怎样表述”等诸多历史命题与时代之问迄今依然是促使其不断实现理论飞跃的根本动力和基本逻辑。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舆论引导实践无一不昭示世人:“人民利益至上”指向的是“为谁结合”的新闻价值立场问题;“满足时代之需”理清的是“为什么结合”的新闻功能性命题;“不断采用最新技术手段与方法”解决的是“如何结合”的新闻操作性议题;“以中国特色话语答疑解惑”回应的是“结合成果怎样表述”的新闻思想理论阐释问题。该四重逻辑相生相成、协力共进,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 两个结合 四重逻辑 人民利益至上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两山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张昕彬 《新丝路》 2024年第14期35-37,共3页
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更是对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总结“。两山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运用了辩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实现了重大理... 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更是对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总结“。两山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运用了辩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两山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在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新境界,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山论 生态文明 辩证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在关系、深化原则及重大贡献
17
作者 曾永恒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两个结合”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成就,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两个结合”具体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既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相得益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 “两个结合”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成就,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两个结合”具体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既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相得益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两个结合”需要坚定不移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庸俗结合论、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新时代持续深化“两个结合”能够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重构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彰显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内在关系 深化原则 重大贡献
下载PDF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理路
18
作者 陈珊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两个结合”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历史交汇点提出的重大命题,对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指引。在“两个结合”中深入探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逻辑理路,要基于马克思主义... “两个结合”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历史交汇点提出的重大命题,对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指引。在“两个结合”中深入探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逻辑理路,要基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历史必然,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需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逻辑理路
下载PDF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建立探讨——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的背景
19
作者 黄月琴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4-27,共4页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建立对于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未来民族发展的基石,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认可,以及践行直接关乎着民族复兴大业。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建立方面,教育者应在思政...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建立对于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未来民族发展的基石,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认可,以及践行直接关乎着民族复兴大业。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建立方面,教育者应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大学生笃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要让大学生能够在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将两个结合的理论贯彻到社会责任承担者的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 认同理论 两个结合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下的“两种生产”理论探究
20
作者 杨虹 陈禹星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6期96-101,共6页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探讨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探讨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两种生产”理论一经提出便备受争议,二元论质疑、两种生产关系争论等问题实质指向对“两种生产”理论原意的理解和把握。回溯“两种生产”理论的形成背景,梳理“两种生产”理论的发展脉络,回应学界对“两种生产”理论的争论,有助于澄清错误认识,明确“两种生产”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立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两种生产”理论 物质资料生产 人自身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