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4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视域下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研究
1
作者 张新平 熊绍祯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百年党史中的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三个纲领性文件,完整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道路探索的光辉历程,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科学指引了中国革命、建设和... 百年党史中的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三个纲领性文件,完整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道路探索的光辉历程,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科学指引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深入发展。三个历史决议突出反映了党在历史经验总结中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完整过程。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光辉文献,正深刻反映了党始终坚持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独特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决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
2
作者 段吉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1,F0003,共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百年文艺的理论经验与历史经验的深刻表达,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存在历史...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百年文艺的理论经验与历史经验的深刻表达,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存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相通性,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塑造起到重要作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主体性在主体性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实践意识、本土化的理论塑造与文化建构努力、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思想凝结与理论锤炼三个方面展现内蕴与特征,并对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创造产生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主体性 文化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视角和微观透视——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雷声 冯梦麒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一整块钢”[1],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规定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既是完整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基础,也是科学理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推... 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一整块钢”[1],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规定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既是完整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基础,也是科学理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怎样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并用其指导马克思主义研究?本刊围绕这一主题,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 内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中国化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进路探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的研究视域
4
作者 周建姿 林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9,F0003,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是认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为研究视域,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可以深入把握“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建构基本进路。从建构主体看,中国... 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是认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为研究视域,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可以深入把握“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建构基本进路。从建构主体看,中国共产党是建构的领导者,人民群众是建构的主体力量。从建构的基本进路看,“自我发展”的文化主体性是在优秀传统文化自我超越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回应挑战”的文化主体性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是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建立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 文化主体性建构 基本进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整体性”探赜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兵 霍梦琪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第1期74-81,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成果也构成了中国化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纵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个历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探究体现为从理论整体性到实践整体性的转变。作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成果也构成了中国化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纵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个历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探究体现为从理论整体性到实践整体性的转变。作为理论体系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也毫不例外地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因而,实践成为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钥匙”与基石,进而言之,理论整体性在实践向度必有一种实践整体性与其桴鼓相应。实践以其全社会性、全过程性、主客体辩证一体性与演化一体性特质,昭示了一种非理论面貌的实践整体性形态。故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既是作为历史生成的整体性,亦是作为逻辑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是历史生成与逻辑结构相统一的实践整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实践整体性思想运用到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协调发展,既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整体性的理论要求,亦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整体性的自觉遵循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整体性 实践整体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齐爱军 孔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体化呈现与表达,但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却是一个长期未被凸显的学术命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主体性的建构体现在政治主体性、传媒主体性以及新闻生产者主体性三个层面,三... 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体化呈现与表达,但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却是一个长期未被凸显的学术命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主体性的建构体现在政治主体性、传媒主体性以及新闻生产者主体性三个层面,三个层面均存在其主体化的独特逻辑,并落实在相应的话语行动中,即从党性、人民性相统一,到人民报刊,再到群众办报、专业办报和政治家办报的传媒现代性实践。延安时期塑造的这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主体性的初始架构,至今犹有深远的影响力,我们目前看到的改变,依然是在这个主体性的场域中展开。在今后的研究中,学术共同体需要把主体性问题带回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传媒现代性 体性
下载PDF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范春燕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47,共5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不同路径出发论证了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整体性",提出各自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解读,并试图在超出机械决定论和简单还原论的基础上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统一;试图...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不同路径出发论证了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整体性",提出各自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解读,并试图在超出机械决定论和简单还原论的基础上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统一;试图在本体论层面对"整体性"范畴作澄清,但最终陷入一种偶然性和异质性逻辑,并开启了对"整体性"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全面解构。这些讨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即要从实践纲领出发来理解马克思的"整体性"范畴,用一种辩证的"整体性"方法去研究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交互性和内在演化上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整体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方法论“整体性 结构“整体性 社会“整体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中“生态文明”概念争议及其疏解
8
作者 郭昭君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1期41-50,共10页
“生态文明”概念源自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历经了生态意识觉醒以及工业文明反思的过程。在其提出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学术分歧和争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生态文明”概念所旨向的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自然观、以劳动... “生态文明”概念源自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历经了生态意识觉醒以及工业文明反思的过程。在其提出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学术分歧和争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生态文明”概念所旨向的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自然观、以劳动为中介纽带的人的自然化与自然人化统一的实践观以及最终实现人的劳动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生态文明”概念放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中来看,它既具有历史现实性同时也具有理想指向性,并因其现实实践性使得学界对其所存在的争议得到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视域
下载PDF
《资本论》中马克思生态批判思想的整体性透视
9
作者 李傲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共11页
学界一直存在关于《资本论》中是否有生态批判的争论。事实上,马克思的生态批判思想贯穿于《资本论》的文本内容,寓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与具体资本形式的批判之中,并呈现出整体性特征。《资本论》中马克思生态批判的... 学界一直存在关于《资本论》中是否有生态批判的争论。事实上,马克思的生态批判思想贯穿于《资本论》的文本内容,寓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与具体资本形式的批判之中,并呈现出整体性特征。《资本论》中马克思生态批判的整体性根植于《资本论》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其生成过程表现为随着马克思批判视域的转换而呈现出向现实社会生活逐层深入的整体性趋势;第二,其内容体系表现为纵向覆盖资本主义产生、演化、增殖直至灭亡的全周期,横向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方位的生态批判内容体系;第三,其逻辑结构表现为“生态自反性的抽象的一般可能——资本主义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生态自反性的现实化过程——资本主义具体的经济形式中的反生态行为”的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整体性,由此成为一个结构完整的理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判 整体性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0
作者 王东宇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954-1960,共7页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源头的探究,寻溯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始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源头的探究,寻溯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始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学理前提;结合文献从历史、逻辑、实践三个向度对马克思主义内在结构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马克思主义是共时与历时相统一、整体与具体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启示我们从“史”与“时”、“破”与“立”的角度,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致用性和建构新时代“大马克思主义观”等当代意义,进而实现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整体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整体性视野探析
11
作者 梁晶 《南方论刊》 2023年第4期3-4,30,共3页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所表达的核心观点对当时的学术界思想界产生极大影响,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文中列宁按先进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先总论后分述、继承恩格斯的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定性作出...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所表达的核心观点对当时的学术界思想界产生极大影响,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文中列宁按先进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先总论后分述、继承恩格斯的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定性作出阐释都体现出整体性视野,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探析其中的整体性视野对今天深刻理解列宁是有关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提法创始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列宁 来源 组成部分 整体性
下载PDF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社会革命观的恢复
12
作者 李福岩 李雨瞳 《武陵学刊》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为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界定为恢复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社会革命观的理论尝试,是柯尔施一生理论著述活动的主旨。坚持批判第二国际正统派及苏联官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教条化阐释,恢复原初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社... 为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界定为恢复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社会革命观的理论尝试,是柯尔施一生理论著述活动的主旨。坚持批判第二国际正统派及苏联官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教条化阐释,恢复原初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社会革命观,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是柯尔施的理论初衷。在柯尔施看来,原初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内容与方法、科学性与价值性等相统一的总体性社会革命理论。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社会革命观的理论坚守,对创新阐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时代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施 原初马克思主义 体性社会革命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的城乡资源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13
作者 史志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7期98-101,共4页
城乡资源协同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关键策略。本文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的城乡资源协同发展策略,通过概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及其应用,分析城乡资源协同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挑战。提出基于整体性原则的策略,包括建立统一... 城乡资源协同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关键策略。本文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的城乡资源协同发展策略,通过概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及其应用,分析城乡资源协同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挑战。提出基于整体性原则的策略,包括建立统一的城乡发展规划体系,加强资源整合和协调,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实施绿色可持续农业策略,加强城乡交流与互动。通过案例分析提取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本论文旨在为实现城乡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整体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喜平 郭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其立场观点方法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的整体性。“六个必须坚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其立场观点方法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的整体性。“六个必须坚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整体统一和整体发展。“六个必须坚持”将唯物辩证法同唯物史观统一起来,将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原创性经验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统一起来,深化了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将“六个必须坚持”整体运用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世界观 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建构过程——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的考察
15
作者 蒋杰余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8期69-71,共3页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经历了“信奉启蒙现代性—批判启蒙现代性—批判资本现代性—建构共产主义现代性”几大阶段,这几大阶段贯穿于马克思一生,并体现了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自由解放的不懈探索与追求。马克思青年时期对人类的关注为其...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经历了“信奉启蒙现代性—批判启蒙现代性—批判资本现代性—建构共产主义现代性”几大阶段,这几大阶段贯穿于马克思一生,并体现了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自由解放的不懈探索与追求。马克思青年时期对人类的关注为其后期信奉启蒙现代性埋下了一颗种子,对启蒙现代性的关注是为人类解除锁链;从启蒙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是在为社会底层人民向社会不平等和异化现状的控诉;对共产主义现代性的建构是对全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不懈追求。其现代性批判理论早期既承启蒙现代性的思想追求,后期又超于经典学家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对该理论进行考察,对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发展的脉络及其与经典启蒙现代性批判家的异同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人的自由 现代性批判
下载PDF
初探《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16
作者 刘雨叶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8期76-78,共3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来制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消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因此,系统理解阐述“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一书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恩格斯为批判庸俗唯物主义和揭示辩证唯物主...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来制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消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因此,系统理解阐述“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一书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恩格斯为批判庸俗唯物主义和揭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决定写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著作,马克思了解并支持恩格斯的研究。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认为其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品,又内含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底蕴,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无法忽视的重要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恩对立论”
下载PDF
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及其理论启示
17
作者 营立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总体性”(totality)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本文聚焦四位理论家所呈现的总体性范畴,尝试勾勒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列斐伏尔以“人”的总体性为起点,将日常生活作为总... “总体性”(totality)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本文聚焦四位理论家所呈现的总体性范畴,尝试勾勒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列斐伏尔以“人”的总体性为起点,将日常生活作为总体性场域,以日常生活批判勾勒出社会总体性。梅洛-庞蒂借助处境、共在等范畴批判和超越涂尔干主义,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中探寻理解社会事实总体性的可能。戈德曼将卢卡奇的总体性原则与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立场结合起来,展现了“发生结构主义”的总体性视野,揭示了作品意义结构与社会精神结构的同构性。普兰查斯在对社会阶级的研究中将结构总体性与社会实践总体性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辩证总体性。本文围绕总体性与学科性的融通,总体与差异、总体与个体、总体与过程的辩证统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总体性理解,进一步讨论了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给我们带来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体性 理论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性省思——从五四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出场说起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增岽 范嘉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F000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性与省思西方现代性的现实议题,受社会心理转变和推介核心价值观念的隐喻思维影响,纷纷试图采用“大同”观念解决时代问题。但因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空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观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使其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在于其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发挥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使人民群众通过先进阶级语境中的传统观念理解、认同和运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应对现实课题及社会心理转变,科学利用隐喻思维推动理论大众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结合”继承发展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更多原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确证了民族标识和政党形象,承担世界责任、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隐喻思维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整体性逻辑
19
作者 聂红阳 杨足仪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首次立足于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分析对社会现实问题和人民生活境况进行的较为完整的逻辑结构说明,初步尝试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进行了整体性逻辑分析。在《手稿》中,马克思将对人和社会的关注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首次立足于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分析对社会现实问题和人民生活境况进行的较为完整的逻辑结构说明,初步尝试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进行了整体性逻辑分析。在《手稿》中,马克思将对人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人的本质的真正确立与异化劳动、私有制的扬弃和消除以及共产主义的运动和理想联系起来,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三个维度深入经济社会内部,揭露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是导致人的本质力量异化的原因,发现了私有制存在依据的现实性,即异化劳动的产物和必然后果,预见了异化劳动的克服、人的解放与共产主义历史运动的一致性等实质内容。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初步尝试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的统一性逻辑分析,也是马克思在经济分析中清算其哲学思想并力图将之投入到劳动实践活动中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 共产主义 整体性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总体性思想”论析
20
作者 胡睿扬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7,共12页
现有关于“总体性思想”的研究大都停留在针对卢卡奇的分析与批评上,而没有深入去挖掘“总体性思想”的演进历程。事实上,“总体性”的概念和思想不仅仅只存在于卢卡奇的作品中,而是一直贯穿于包括马克思本人在内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 现有关于“总体性思想”的研究大都停留在针对卢卡奇的分析与批评上,而没有深入去挖掘“总体性思想”的演进历程。事实上,“总体性”的概念和思想不仅仅只存在于卢卡奇的作品中,而是一直贯穿于包括马克思本人在内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著作中。本文将以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为出发点,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充分的文本分析,试图发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总体性”的思想脉略,从而论析“总体性思想”并不属于卢卡奇个人,而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方法论。“总体性思想”一方面指明了资本主义总体性是如何对无产阶级进行着“支配”,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无产阶级实现“自主”的总体性的可能与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体性 卢卡奇 葛兰西 阿尔都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