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效应的双重性
1
作者 焦金波 李贺晴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具有双重性效应,既能推动两者实现双重建构,相互成就,产生积极效能,也容易使人们简单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之处视为马克思主义本身,从而忽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严谨性、革命性,忽视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具有双重性效应,既能推动两者实现双重建构,相互成就,产生积极效能,也容易使人们简单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之处视为马克思主义本身,从而忽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严谨性、革命性,忽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指导作用,产生消极效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契合效应的双重性,坚持和推动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有机结合,创造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契合效应 双重性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再思考
2
作者 马静 赵彦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5期90-90,共1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性育人元素,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中突破时空界限,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性育人元素,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中突破时空界限,衍生新的人类文明,从而真正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姜帆、詹春容、田少卿所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研究》一书,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八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 时空界限 现代化发展道路 人类文明 融合研究 发展过程中 隐性育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研究》
3
作者 郭琛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I0018-I0018,共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除了历代党领导集体在理论创新上的出色表现,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有文化层面的原因,即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或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除了历代党领导集体在理论创新上的出色表现,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有文化层面的原因,即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或者说同向性。本质上来看,两者有着相通的文化内核、相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契合的人文精神、相似的理想追求等,使它们能够在历史演化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共生,这种融合共生的发展趋势也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内核 历史演化 融合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 融合共生 同向性 融合研究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4
作者 高程敏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8-120,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及人民的选择,二者具有内在且深度的融合点。马克思主义要契合中国实际国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也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理论指导,才能实现创新发展。两者的相通...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及人民的选择,二者具有内在且深度的融合点。马克思主义要契合中国实际国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也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理论指导,才能实现创新发展。两者的相通性共促融和发展,互利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关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任培秦 杜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7,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双向互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先天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必然需求;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质与内...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双向互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先天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必然需求;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质与内在的契合,构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的可能性前提。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关系的前提、内容以及互动的意义,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互动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立红 吕巧凤 许艳丽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3,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是马克思主义由传入到传播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准备阶段;从19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是马克思主义由传入到传播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准备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66年"文革"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创阶段;从1966年"文革"开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发展阶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当代选择 被引量:18
7
作者 房广顺 郑宗保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3,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价值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品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价值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品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二者契合的决定性因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契合,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 契合性
下载PDF
“爱人”——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经纬 姜帆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的解放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人的关怀和大爱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爱人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都可以概括为&qu...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的解放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人的关怀和大爱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爱人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都可以概括为"爱人"二字,二者在理论、实践、理想目标上具有共通性。因此,从爱人入手,可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融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只有在促进二者的融通互补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人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融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文飞 彭晓燕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8-119,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一种适合于中国的语言范式、补偿性思想资源和精神内涵。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优势和精神优势,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一种适合于中国的语言范式、补偿性思想资源和精神内涵。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优势和精神优势,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
下载PDF
论汤一介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之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文碧方 邓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6,共7页
汤一介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最早开始讨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学者之一。他在用彤先生"文化调和说"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双向选择论",从文化交流与发展规律的角度说明二者结合的必然性;他认为当代中国文化无... 汤一介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最早开始讨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学者之一。他在用彤先生"文化调和说"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双向选择论",从文化交流与发展规律的角度说明二者结合的必然性;他认为当代中国文化无疑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新、旧两个"传统",故二者结合有其必要性;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有其契合处和互补性,提出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路径;他还以冯契先生"智慧说"哲学体系和张申府的哲学理论这两个成功的"接着讲",作为二者结合的现实性例证。汤一介的研究对于我们思考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显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一介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结合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黎康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5,共7页
中国的具体实际无疑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根据与直接动力,而赓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基础与文化底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借言赋意”(概念层面)、“耦合再造”(思维层面)和“溯本开新”(... 中国的具体实际无疑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根据与直接动力,而赓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基础与文化底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借言赋意”(概念层面)、“耦合再造”(思维层面)和“溯本开新”(价值层面)的方式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是一个历史过程,更是一个创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 结合 方式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考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朝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包含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挽救民族危机、实现传统文化转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双向需要为这一结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二者间的相通相近之处又赋予它们以结合的理论上的可能。在中国共产党这一结合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包含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挽救民族危机、实现传统文化转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双向需要为这一结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二者间的相通相近之处又赋予它们以结合的理论上的可能。在中国共产党这一结合主体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服务中国革命为宗旨,科学认识、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二者结合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结合 连径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体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凤祥 安维复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1,共5页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四方面阐述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存在根源,并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双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四方面阐述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存在根源,并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双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处,有助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史》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论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0-65,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诸多相似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共产主义与大同理想、辩证思维与中庸之道、实践观与知行合一、人的本质与人伦观、唯物主义与多神崇拜、暴力革命与农民起义、群众史观与民本思想、解放世界与修齐治平&q...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诸多相似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共产主义与大同理想、辩证思维与中庸之道、实践观与知行合一、人的本质与人伦观、唯物主义与多神崇拜、暴力革命与农民起义、群众史观与民本思想、解放世界与修齐治平"等八个方面。这些相似相通之处,使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抱有极大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同时也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基础。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内核,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以这些相似相通之处作为宣传重点和突破口。培养兼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是促进二者有机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大众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亲缘性 有机融合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的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雅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7-150,共4页
随着"国学热"的逐渐升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视界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结合,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我们应当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当代人的视... 随着"国学热"的逐渐升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视界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结合,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我们应当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革新传统文化,通过逐渐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寻求新的契合点,使二者达到一种更高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热” 视界融合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鹏颖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32,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论争旷日持久的世纪难题,这不是一般的文化问题,而是关乎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理论视角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论争旷日持久的世纪难题,这不是一般的文化问题,而是关乎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理论视角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大视野,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间接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交融 互鉴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安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8,共4页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能动摇,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结合时代特征对二者在民族复兴中的功能给予恰当定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同时...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能动摇,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结合时代特征对二者在民族复兴中的功能给予恰当定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用传统文化精华培育道德理念,助推民族复兴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民族复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融通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斌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1,共3页
中国是文化古国,先秦古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文化,绵延千年,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经过一代代先哲、智者筛选的文化精髓,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于当时具有指导意义,其内在的精神更是具有普适价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精华之一,在... 中国是文化古国,先秦古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文化,绵延千年,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经过一代代先哲、智者筛选的文化精髓,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于当时具有指导意义,其内在的精神更是具有普适价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精华之一,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能量。所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在实质意义是有着互融、互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提升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特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方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7-41,55,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历程中,重视在思想文化领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推动民族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运用的特...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历程中,重视在思想文化领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推动民族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运用的特殊社会文化土壤出发,正确处理农民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也在创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创新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晓虹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6-19,共4页
从上世纪末的零星介绍到五四运动前后的广泛传播,从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到推翻旧世界的“武器的批判”,从新型社会制度的建立到当代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一进... 从上世纪末的零星介绍到五四运动前后的广泛传播,从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到推翻旧世界的“武器的批判”,从新型社会制度的建立到当代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一进入中国,也就开始了其中国化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 马列主义 毛泽东 中国文化 文化发展 中国共产 西方文化 种结合 反对教条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