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6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史
1
作者 朱光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81-86,80,共7页
我国研究中国哲学史源远流长。诸如《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直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都是哲学史研究的有影响的著作。但是,由于作者不能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说明作为社会... 我国研究中国哲学史源远流长。诸如《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直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都是哲学史研究的有影响的著作。但是,由于作者不能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说明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不能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哲学史上的斗争,因此,他们写的中国哲学史不可能是科学的。真正把中国哲学史作为科学来研究,那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来进行研究之后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传入 郭沫若 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点 胡适 哲学发展 唯物史观 冯友兰 李大钊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在实践传统中的问题域认同
2
作者 杨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2-24,共3页
哲学领域中的问题意识对待抽象问题尤其是本体问题的关怀程度与对待现实世界的实践态度形成反比,这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哲学体系在问题域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的问题意识实践性和传统哲学发展的包... 哲学领域中的问题意识对待抽象问题尤其是本体问题的关怀程度与对待现实世界的实践态度形成反比,这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哲学体系在问题域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的问题意识实践性和传统哲学发展的包容性特征,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互通创造了条件。建立在实践性原则基础之上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问题域的同时也基于中国实践对原有的理论进行了突破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问题域 中国哲学 实践传统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的规律论和规范论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强乃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4,共12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问题,重视实践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尤其是劳动与财产的关系,重视实践和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体地位。这个思路重视寻求社会实践的必然规律。另外一个是规范论的路径,一些研究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所包含的内在的规范意义和价值。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研究,比如语言学转向以后,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规范及其基础如何理解,需要重视话语和商谈,重视文化对实践的规范意义。这个思路重视实践的规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 规律论 规范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英飞 段治文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又要防止因对普遍性的急迫追求而脱离中国实践。就“现代化”而言,其强调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或因循守旧,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在人的发展中实现“中国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中国式”与“现代化”的有机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二十大 人的发展
下载PDF
探索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充 王琳 张禹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8,14,共9页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一方面,资本主义体育发展建设以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为理论阐释点,它同样蕴含着“人的发展”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在一定制度下面向“人的发展”的体育发展成果的探析;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则确定了“人的价值”的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重视与教育匹配的社会关系,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体育的“人的价值”的初心维度的重要论述,可以得到结论,“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是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理论起点 人的本质 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视角
6
作者 曹典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共9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行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研究离不开对“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理论性思维的关注。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关切”与“真正哲学”的哲学理想的探讨。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研究离不开对“理论实践性”与“学徒学术性”的学术反思的研究。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实践性”与“科学学术性”的理论融合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范式建设 前提意识之思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宁 《政工学刊》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既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创造性运用,又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性发展,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领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性发展 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创造性运用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会通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追求
8
作者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地理解、运用与实现自己的文明理念,需要在现实性、实践性、哲学性以及历史时代性等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另一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需要超越用西方哲学的模式解释中国哲学的哲学观,消解直观性、外在性、机械性的思维方式,以各自保有其个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真正会通。实现“马中会通”,需要真实地把握其思想实质、现实基础与哲学使命,阐明相关哲学观及其变革,揭示二者的内在契合性,澄明会通的连续性与时代超越性。只有在“马中会通”的基础上,才能憧憬当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文明境界与塑造新的“哲学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哲学自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会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下载PDF
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
10
作者 刘东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号角。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号角。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坚持普遍联系的原理,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从哲学的角度不断创新改革思维,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难题的破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研究
11
作者 李雨凡 梁爱强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85,93,共3页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深入理解其本质和特点,把握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增强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哲学意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中国全球倡议解读
12
作者 岳方元 王晓华 《世纪桥》 2024年第4期36-38,共3页
中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成了中国的全球倡议方案,这三大倡议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确保这一理念得以行稳致远。三大全球倡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较大的关联性... 中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成了中国的全球倡议方案,这三大倡议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确保这一理念得以行稳致远。三大全球倡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分别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的角度解读中国三大全球倡议的不同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三大全球倡议的内涵以及价值,从而更好地落实到行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
下载PDF
论冯契的“智慧说”对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13
作者 代利刚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汇通不但面临着“中国传统哲学特殊论”的阻断,而且面临着“以儒代马”和“以马代儒”的两极化论断的阻碍。冯契的“智慧说”使用了“超胜式”汇通方法,避免了以上两极化... 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汇通不但面临着“中国传统哲学特殊论”的阻断,而且面临着“以儒代马”和“以马代儒”的两极化论断的阻碍。冯契的“智慧说”使用了“超胜式”汇通方法,避免了以上两极化倾向,面对现实问题,以王船山的“境”对勘马克思的“实践”,融通知识和智慧。对分散的文本话语的深度分析表明,此种汇通契合和显现为一种对话诠释学方法:基于现实主体,敞开“我-你”关系的平等对话,以“穷通”方法达成视界融合。方法提升的目的在于观照现实,沿袭冯契的对话方法,用王船山的“太虚本动”“气善论”来“穷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社会定在”、人性观,或可给出解决现代性抽象虚无主义问题的方法。方法论的提升或许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汇通 马克思主义哲学 诠释学 王船山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结合的三种进路——兼论对“第二个结合”的启示
14
作者 李承贵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9,F0002,共10页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天,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互动结合的学术实践。在这种波澜壮阔的学术实践中,两种伟大哲学学说的碰撞与汇合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性的、成功的、失误的案例组成的,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涉...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天,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互动结合的学术实践。在这种波澜壮阔的学术实践中,两种伟大哲学学说的碰撞与汇合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性的、成功的、失误的案例组成的,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形式非常多样。这里从无数的案例中选择部分代表,概括为“三种进路”,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结合的具体情形,辨其得失,汲取经验,从而为“第二个结合”的展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三种进路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张申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15
作者 曾嵘 王立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1,共13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张申府是一位不应被遗忘的学者。他在学理层面首倡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结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综合”派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孔子、列宁、罗素三流合一”的哲学设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张申府是一位不应被遗忘的学者。他在学理层面首倡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结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综合”派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孔子、列宁、罗素三流合一”的哲学设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层面上的第一次理论尝试;他的学说中始终贯穿着“辩证综合”说的总方法论,这是在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的独特探索,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申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流合一” “辩证综合”
下载PDF
“两个结合”的逻辑证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
16
作者 苏培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在问题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出场的具体化与形态化诉求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限度回答了为何应当结合的问题(必然性问题),此回答全面描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图谱;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生成论之本性及其在价值观上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契合性回答了何以能够结合的问题(可能性问题),此回答为“两个结合”打开了可能性空间;在实践逻辑层面,时代场域转换引起的哲学立场与结合方式的转变,以及从碎片化、抽象继承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的变革回答了以何种方式结合的问题(实践路径问题),此回答清晰厘定了新旧全球化格局转换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从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出发揭示“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有助于基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育其系统而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逻辑 历史性梳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野下“两论”的新时代启示
17
作者 徐佳佳 刘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底蕴双重视域标注了“两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两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钥匙”,对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解决新时代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本领等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党的执政本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和哲学基础探赜
18
作者 张昊雷 张洁琼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19-26,共8页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要求剖析其内在逻辑和哲学基础。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内在逻辑是哲学基础的内在经络,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之间动态互动与双向塑造的辩证关系;哲学基础为内在逻辑提供了深厚的哲学根基...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要求剖析其内在逻辑和哲学基础。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内在逻辑是哲学基础的内在经络,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之间动态互动与双向塑造的辩证关系;哲学基础为内在逻辑提供了深厚的哲学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蕴含理论与实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内在逻辑 哲学基础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19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20
作者 郭小东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主要是在苏联《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科书的传统下展开,形成了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步...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主要是在苏联《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科书的传统下展开,形成了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步入自主自觉和加快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开始迈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研究的主题更加丰富、特点愈加鲜明、队伍不断壮大、成果更加丰硕。回望70余年的研究历程,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始终坚持“回归经典”与“关注现实”相结合、坚持“历史探源”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实践主导”与“多元推进”相结合。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应当加强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应当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应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