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在关系
1
作者 刘巍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3-66,共4页
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实践,需要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两个结合”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内容范围来讲,“第一个结合”内在地包含“第二个结合”;从内容属性来讲,“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升华与发展;从唯... 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实践,需要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两个结合”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内容范围来讲,“第一个结合”内在地包含“第二个结合”;从内容属性来讲,“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升华与发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两个结合”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内在关系
下载PDF
理论·历史·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逻辑理路
2
作者 于丽媛 王涛 殷昭鲁 《理论观察》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思想指导。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蕴含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重维度。“两个结合”内在思想认识基础深厚,内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实...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思想指导。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蕴含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重维度。“两个结合”内在思想认识基础深厚,内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实践中。理论创新最终要为实践服务。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要厘清推进“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始终要站稳人民立场,凝聚中国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弘扬中国精神;阐释中国道路,以伟大实践推进“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实现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理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在关系、深化原则及重大贡献
3
作者 曾永恒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两个结合”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成就,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两个结合”具体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既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相得益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 “两个结合”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成就,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两个结合”具体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既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相得益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两个结合”需要坚定不移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庸俗结合论、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新时代持续深化“两个结合”能够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重构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彰显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内在关系 深化原则 重大贡献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三重逻辑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秦秋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的提出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优秀品格。溯源“两个结合”提出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脉络相通。百余年的艰辛奋斗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的提出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优秀品格。溯源“两个结合”提出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脉络相通。百余年的艰辛奋斗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两个结合”从摸索、提出、验证到不断丰富、协同内生的历史。要充分发挥“两个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任务中的指导作用,需首先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阐明“两个结合”之间的科学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讲“中国话语”、根植鲜活实践和系统总结并坚持成功经验等举措推进“两个结合”的实践开创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民族复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路标”的探索 被引量:11
5
作者 顾海良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1,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路标",展示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及其规律性。通过对这一"历史路标"探索,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深刻把握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路标",展示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及其规律性。通过对这一"历史路标"探索,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情基础和时代蕴意;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路径与脉络,深刻领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主要特征;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战略思想,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主要理论形态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关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显著特性和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路标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学理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国民 王国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时代长卷不断展开的、鲜活的生动过程。新征程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时代长卷不断展开的、鲜活的生动过程。新征程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具有极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是历史演进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过程。新征程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必须在实践、理论、精神层面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加伟大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精神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辩证关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四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7
作者 荣开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58,共9页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的重大新论断。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两个相结合”又被总结为我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从理论层面看,将马...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的重大新论断。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两个相结合”又被总结为我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从理论层面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原来的“一个相结合”扩展为“两个相结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的丰富和创新性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而且也提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四个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什么要将“一个相结合”变成“两个相结合”?“两个相结合”有何区别、联系和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无现实可能,二者各处于什么样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在新的征程中怎样继续推进“两个相结合”?这四个问题需要我们联系实际做出理论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08,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立场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指导和解决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立场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指导和解决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的现实需要,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立场的当代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当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和谐社会 人的发展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元”问题的诠释和论证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刚 《理论视野》 CSSCI 2014年第4期21-26,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何以实现"的问题。对这个"元"问题,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时,不仅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何以实现"的问题。对这个"元"问题,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时,不仅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如何实现"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同时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作了后续拓展,即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元”问题 诠释和论证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亿 王兆瑞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4-26,共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族中坚力量,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含译介话语形态、领袖话语形态、平民话语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正是在这一话语体系的有力推动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族中坚力量,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含译介话语形态、领袖话语形态、平民话语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正是在这一话语体系的有力推动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革命”话语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精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敏 陶思睿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首提的“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铸就光辉历程的经验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伴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首提的“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铸就光辉历程的经验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伴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了从第一次结合到“两个结合”的百年演进,其内涵不断丰富、逻辑愈加深刻。这一理论显露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把握、对人民至上价值遵循的矢志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赓续与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自觉贡献。深入学习“两个结合”重要思想,首先,从内在学理上探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其次,细致剖析每一个“相结合”及“两个结合”的丰富意蕴;最后,从整体角度辩证地把握“两个结合”不同的内涵侧重与紧密的内在联系。要坚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具体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党内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传统”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增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91-95,101,共6页
通过整党整风和学习教育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传统",是我们党顺利完成革命、建设、改革目标任务的宝贵经验之一。延安整风模式奠定了其后整党整风的基本范式:把整党整风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整党整风和学习教... 通过整党整风和学习教育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传统",是我们党顺利完成革命、建设、改革目标任务的宝贵经验之一。延安整风模式奠定了其后整党整风的基本范式:把整党整风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整党整风和学习教育活动达到全党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性,并基于此解决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构建一个在整党整风中解决问题与在解决问题中整党整风的互动模式,进而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整风 学习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传统 互动模式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战略意蕴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恒星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24-30,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十分丰富的战略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明确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价值;二是注重问题导向,立足于“正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十分丰富的战略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明确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价值;二是注重问题导向,立足于“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三是着眼于理论创新,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拓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战略意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大创新”的表征与历史界定
14
作者 苏海舟 姚宏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1,共4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大创新"的评价并不是主观标记的,而是从理论创新的历史过程得出的。从党的三代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大创新"的评价并不是主观标记的,而是从理论创新的历史过程得出的。从党的三代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进行界定,"理论重大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探索先行性、理论构造核心"叛逆性"、实践成果成功性与时代背景变异性。从理论创新到以此为实践指导,这一过程表现为每一次理论重大创新之后都使中国的发展轨迹有了质的突破。但是,理论的延续与创新必须具备将理论体系稳固的功能,丧失理论创新的严肃性将不利于理论指导实践的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重大创新 表现特征
下载PDF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精神实质
15
作者 刘光斌 王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9,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其反映出来的精神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中国具体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的现实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中华优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其反映出来的精神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中国具体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的现实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长的文化土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接续了实事求是的文化传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就是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精神实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辩证关系和实践创新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余卫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两个结合”作为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两个结合”作为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依存又相得益彰,既交融互动又辩证统一,不仅直接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且直接构成了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遵循。而要在“两个结合”的创新实践中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充分认识“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实践基础上的问题导向和理论创新,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科学内涵 辩证关系 实践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探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巩茹敏 罗晓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8-63,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渊源上,“两个结合”意味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发生了从教条化到本土化的深刻变革,体现了“一个结合”“三个结合”再到“一个结合”“两个结合”的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渊源上,“两个结合”意味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发生了从教条化到本土化的深刻变革,体现了“一个结合”“三个结合”再到“一个结合”“两个结合”的历史演变轨迹;在创新逻辑上,彰显了从隐性到显性的历史客观性、契合到协同的价值合理性以及会通到内生的方法可能性;在时代价值上,主体层面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底线意识、优化执政能力、提升执政本领,路径层面有利于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纵深推进结合之路,目标层面最终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时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国民 王国洪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1-20,共10页
“两个结合”论断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其中“第一个结合”侧重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 “两个结合”论断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其中“第一个结合”侧重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第二个结合”侧重马克思主义要扎根中华文明,具备民族特色,为中国人民所掌握,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开放创新与文化复兴的历史必然、批判性与包容性的辩证统一、发展动力与平衡协调的互补共促,是实现“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新征程上,需要在目标导向、价值旨归、话语表达与时代创新上探索具体实践路径,实现更加紧密生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发生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红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共7页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系统发生了结构性变革。从发生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贯穿着“为谁结合”、“为什么结合”、“怎样结合”、“如何表达”四重问题逻辑。其中,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回答了...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系统发生了结构性变革。从发生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贯穿着“为谁结合”、“为什么结合”、“怎样结合”、“如何表达”四重问题逻辑。其中,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回答了“为谁结合”的问题,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功能指向回答了“为什么结合”的问题,以优化结合方法为技术导向回答了“怎样结合”的问题,以中国特色为话语回答了“结合成果如何表达”的问题。这四重逻辑交错纵横与递次共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良性发展并实现阶段性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35-43,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思想和命题,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节点上的出场,以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向,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思想和命题,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节点上的出场,以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向,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种价值观和两条发展道路激烈竞争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怎样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科学回答,既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更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实践逻辑。如果说历史逻辑所体现的是“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创新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理论逻辑所体现的是“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创新发展的学理基础、理论建构和深层原因,实践逻辑所体现的是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机制的话,那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统一则不仅直接构成了“两个结合”出场的背景和条件,而且直接构成了“两个结合”出场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两个结合”的出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内涵的新拓展、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实践路径的新开拓,更是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遵循。切实加强“两个结合”出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深入研究,无论是对于深化“两个结合”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研究,还是对于增强“两个结合”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