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时代科大讯飞的企业社会责任——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工自然观
1
作者 路雨桐 《现代营销(下)》 2023年第11期86-88,共3页
当下,我国线上经济全球领先,我国的数字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数字化背景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工自然观,以行业标杆“科大讯飞”为例,通过分析该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历程与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实践路径,剖析其人工自然观... 当下,我国线上经济全球领先,我国的数字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数字化背景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工自然观,以行业标杆“科大讯飞”为例,通过分析该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历程与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实践路径,剖析其人工自然观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从而进一步探讨科大讯飞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践行路径,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工自然观 数字化 企业社会责任 科大讯飞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下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探究——评《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研究》
2
作者 王丽霞 龚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但无法摆脱自然,同时也会受到自然的约束和影响。因此,可以借鉴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提高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研究》一书从自然变迁、...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但无法摆脱自然,同时也会受到自然的约束和影响。因此,可以借鉴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提高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研究》一书从自然变迁、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入手,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变迁,提出了具体的保护策略,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 文化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生态环境变迁 马克思自然观 保护策略
下载PDF
批判二元对立思维——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自然观、审美观过往研究的反思
3
作者 彭志恩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20,共9页
辩证的话语承诺与隐蔽的二元对立思维长期共存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当中。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自然观、审美观的研究表现得比较有代表性。在辩证的话语承诺掩盖着的隐蔽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实... 辩证的话语承诺与隐蔽的二元对立思维长期共存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当中。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自然观、审美观的研究表现得比较有代表性。在辩证的话语承诺掩盖着的隐蔽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体视角”与“客体视角”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自在之美”与“为我之美”等范畴经常被直观化、纯粹化、绝对化理解,由此导致在学理上形成一系列长期难以疏通的理论堵点。逐一反思与批判这类理论堵点及其背后隐藏的思维方式,不但有助于终结一些长期无法弥合的无效争论,而且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论体系在学理上真正完成上下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自然观 审美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启迪
4
作者 曹鏸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批判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基础上,以劳动实践串联起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具有人—自然—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化自然与历史自然的辩证统一性、生产异化和资本逻辑的批判统一性、现实生态价值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和谐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批判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基础上,以劳动实践串联起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具有人—自然—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化自然与历史自然的辩证统一性、生产异化和资本逻辑的批判统一性、现实生态价值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和谐统一性四大理论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瑰宝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泉源。汲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内涵精华,从坚持人本价值依归、把握实践自然本质、警惕异化自然恶果、秉持国际生态正义观四方面,为解决我国现实生态难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5
作者 王馨悦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7期11-13,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追求物质生活还更加重视精神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质量,由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便源源不断地向自然索取,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匮乏,在生态危机下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追求物质生活还更加重视精神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质量,由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便源源不断地向自然索取,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匮乏,在生态危机下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而马克思的自然观可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为我国解决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角下新型矿业开发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傅若云 《新丝路》 2024年第7期253-255,共3页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角下分析传统矿业开发在人地关系、实践活动、价值追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自然观念、生产方式、价值取向等角度为新型矿业开发模式寻找理论支撑,并从理念、技术、制度、文化方面探索新型矿业开发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矿业开发 “两山”理念 人地共生
下载PDF
近30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综述
7
作者 孙墨馨 薄海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3期19-22,共4页
近30年来,伴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再次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国内学者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形成和价值3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来看,国内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仍有缺憾,如存在研究内容的视域... 近30年来,伴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再次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国内学者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形成和价值3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来看,国内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仍有缺憾,如存在研究内容的视域和角度单一、概念界定不清等不足。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多视角、跨学科探讨,厘清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外延,建构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前沿性研究与实践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内容 形成 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社会向度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勇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面对资本逻辑导致的环境恶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对峙,基于“人类史”与“自然史”统一的社会向度,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探索环境问题的社会缘由,以生产方式与制度的变革化解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在“人类本身的和解”中破解人与自然之间进退维谷... 面对资本逻辑导致的环境恶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对峙,基于“人类史”与“自然史”统一的社会向度,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探索环境问题的社会缘由,以生产方式与制度的变革化解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在“人类本身的和解”中破解人与自然之间进退维谷的困境,通达“人类与自然的和解”的诗意生存之境。生态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这两大西方环境伦理思潮在追寻与探究环境问题时,基本思路是把自然史和人类史割裂开来,极有可能沦为一种花式的话术操作,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公共卫生问题上却又力有不逮。赓续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社会向度,超越西方环境伦理解决环境问题的抽象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引领与推动绿色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的形成,创新生态环境制度以形成责权利均衡协调的生态治理架构,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统筹推进美丽中国与美丽世界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开辟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审视
9
作者 伊广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指导,以人类的价值、目的和自由发展为核心,审视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问题的表象和深层次原因。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建制层面入手,提出加强技术伦理教育、深化技术与人文...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指导,以人类的价值、目的和自由发展为核心,审视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问题的表象和深层次原因。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建制层面入手,提出加强技术伦理教育、深化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建立技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和营造技术公共文化等方面的路径,以更好地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技术 人工智能 社会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五维拓新
10
作者 胡小玉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强烈呼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论进行拓展性研究。鉴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和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维度,从这五个维度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拓新的大致思路,促进形成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强烈呼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论进行拓展性研究。鉴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和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维度,从这五个维度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拓新的大致思路,促进形成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向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治理之道探赜
11
作者 苗悦鹏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正确解读人工智能需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本质层面来看,人工智能仍属于马克思所描述的“机器”范畴,而且具有属人性,无法离开人而单独存在,它的发展以人类的解放为目的。从治理角度来分析,为实现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我国必须以马克思... 正确解读人工智能需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本质层面来看,人工智能仍属于马克思所描述的“机器”范畴,而且具有属人性,无法离开人而单独存在,它的发展以人类的解放为目的。从治理角度来分析,为实现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我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探索能够实现人工智能的合理应用的具体方式,寻求人机融生的合理途径,加快构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此外,中国需要与国际社会一起努力,建立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共同体,确保人工智能始终为人类造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工智能 异化 人的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工智能的双刃效应研究
12
作者 张浩淼 《新丝路》 2024年第20期0089-0091,共3页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视域出发,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思想道德成果引导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实现“以人为本”和“平等自由”的理想目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对生产力、生...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视域出发,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思想道德成果引导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实现“以人为本”和“平等自由”的理想目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对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的发展带来的变革,并探讨了这些变革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意义;讨论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原则来应对这些挑战;剖析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工智能双刃效应的原因,并强调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工智能 生产力 生产方式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谈人工智能
13
作者 孙闻博 《中国新通信》 2024年第15期223-226,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谈人工智能,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来对人工智能进行规定,从中概括出人工智能的科学规定性;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对劳动教育的影响,并认识到当前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 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谈人工智能,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来对人工智能进行规定,从中概括出人工智能的科学规定性;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对劳动教育的影响,并认识到当前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关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最后要把握劳动教育与人工智能的前景,总体来看劳动教育与人工智能两者的发展前景是相辅相成的。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与人工智能的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可能性路径
14
作者 刘沐歌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7期64-66,共3页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世界上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研究内容。而人工智能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则主要分析了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技术方面对人类社会带来的优劣。由于其独特的发展特性,使得其与以往的任何一项技术...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世界上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研究内容。而人工智能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则主要分析了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技术方面对人类社会带来的优劣。由于其独特的发展特性,使得其与以往的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同,因此,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对此,本篇文章以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工智能技术 融合 可能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启示
15
作者 王露 《华章》 2024年第11期0060-0062,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一些原有的社会矛盾得到了解决,但也随之出现了一批新的社会矛盾,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一些原有的社会矛盾得到了解决,但也随之出现了一批新的社会矛盾,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既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规律的钥匙,又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利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来看待人工智能现状,对于解决其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 矛盾 人工智能 发展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
16
作者 李大鹏 李思佳 王艳燕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8-30,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文明领域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正是以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为逻辑起点,展开其理论体系建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要义包含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文明领域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正是以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为逻辑起点,展开其理论体系建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要义包含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的合规律性基础上的开发利用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劳动本质下的物质变换关系,这三重关系充分表明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形态。当今中国积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基础理论支撑,具体而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创性有力证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的困境与解决路径探析
17
作者 李杭航 《科学咨询》 2024年第15期116-119,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深入探索了后现代的深度技术化纪元。在此背景下,人类的主体性面临着空前的认知与存在挑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来看,人工智能不仅在叠加式地重构我们的生产与生活范式,而且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深入探索了后现代的深度技术化纪元。在此背景下,人类的主体性面临着空前的认知与存在挑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来看,人工智能不仅在叠加式地重构我们的生产与生活范式,而且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社会互动模式施加了强烈的扭曲力。这种转变既为人类主体性的建构带来了深层的异化困境,也开辟了新的解构与重构的机遇。为了确保人工智能的技术轨迹在伦理维度上真正致力于人的利益,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并吸纳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思想,以此为人工智能的时代脉络确立更为深刻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视域 人工智能技术 实践主体性思想 异化困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启示
18
作者 李莹 《上海节能》 2023年第11期1574-1579,共6页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是关乎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马克思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规律,对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关于...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是关乎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马克思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规律,对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观点经过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演变历程,构建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逻辑严密的生态文明体系,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凝聚力,为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来源、行动指南、核心目标和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中国化 人与自然生态文明
下载PDF
生态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自然观探赜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燚盛 陈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生态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西方环境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对自然的观点和理解具有可比较性。一是在同构契合层面,两者都采用了联系与统一的哲学分析方法,展现了批判与创新的辩证精神,以及共同追求和谐与发展的生态文明目标。二... 生态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西方环境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对自然的观点和理解具有可比较性。一是在同构契合层面,两者都采用了联系与统一的哲学分析方法,展现了批判与创新的辩证精神,以及共同追求和谐与发展的生态文明目标。二是在异质分歧层面,无论是基于“泛主体论”的有机哲学,还是基于“人化自然”的唯物史观,各自都批判了“二元对立”的现代性生产和“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生产,并展示了“田园牧歌”的后现代图景和“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生态文明。通过整体分析二者关于自然的同构契合与异质分歧,对于构建“全球合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具有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后现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生态启示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阐述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英 《云梦学刊》 202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性日益遭受质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高举人类中心主义旗帜,通过诠释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现代性,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建构自然-文化-历史唯物主义,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感知性。在马克思那里... 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性日益遭受质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高举人类中心主义旗帜,通过诠释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现代性,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建构自然-文化-历史唯物主义,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感知性。在马克思那里,自然观与历史观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生态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