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文卓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127,共2页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不仅深刻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更系统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如何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实现真正自由的路径与方式。完整、准确地理解、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并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要坚持党的领...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不仅深刻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更系统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如何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实现真正自由的路径与方式。完整、准确地理解、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并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引导人民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民群众观 理论实质
下载PDF
简论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与时俱进 被引量:1
2
作者 曲建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88,共4页
对于人民群众的概念,学界有着不同的解读。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创新与发展,并形成了践行和传承这一群众观的理论... 对于人民群众的概念,学界有着不同的解读。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创新与发展,并形成了践行和传承这一群众观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民群众观 与时俱进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成逻辑及当代价值意蕴
3
作者 任静 王浩磊 贾童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调查分析和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反思和总结中形成的。其实践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苦生存状况的思考和对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成败的反思;其理论基础是对欧洲的人文主义...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调查分析和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反思和总结中形成的。其实践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苦生存状况的思考和对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成败的反思;其理论基础是对欧洲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批判性继承、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思想和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与超越。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仍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有助于唯物史观的坚守、巩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辩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实践层面有利于坚持发挥群众主体性、保障群众利益和坚守群众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人民为中心 无产阶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当今社会生态治理的重要性解析
4
作者 范素村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8期36-38,共3页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执法为民是政法机关的根本宗旨。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应牢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将群众观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生态环保领域,更离不开人民群众...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执法为民是政法机关的根本宗旨。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应牢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将群众观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生态环保领域,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当今社会生态治理的重要性进行解析,阐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现状,肯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同兴衰、全球生命共同体持续发展、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继续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彻于生态环境治理,通过构建生态治理顶层框架结构、拓宽群众参与生态治理渠道、建立健全生态治理评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助力生态治理更上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生态治理 人民群众
下载PDF
从人民群众的维度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
5
作者 刘龙英 《新丝路》 2024年第2期37-39,共3页
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战略议题。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 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战略议题。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但执政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文章立足于人民群众这一首要且关键的维度,探寻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 长期执政 人民群众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探析
6
作者 孟祥旭 张淑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则追求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对两者的逻辑起点与逻辑衔接点进行剖析,揭示以人为本的共同价值基础以及人是社会发展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则追求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对两者的逻辑起点与逻辑衔接点进行剖析,揭示以人为本的共同价值基础以及人是社会发展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均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逻辑起点上的共识。这就决定了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重视人民群众权益和尊重其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强调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而中国式现代化则将人民的全面发展置于首位。这一共同的起点为二者的融合与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 内在逻辑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创新与运用研究
7
作者 董平贞 万方旭 《今传媒》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的根本价值追求,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百年...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的根本价值追求,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百年奋斗伟大成就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创新和运用。新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人民至上”的理论渊源和血脉基因、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创新与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坚持人民至上在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中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创新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 继承与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及其时代价值
8
作者 冯培琦 《新丝路》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制度剥夺了无产阶级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阻碍了无产阶级的独立和解放,资本逻辑主导致使人与人的关系物化,严重桎梏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以“...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制度剥夺了无产阶级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阻碍了无产阶级的独立和解放,资本逻辑主导致使人与人的关系物化,严重桎梏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以“现实的人”为理论出发点,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前提,以人民主体思想为核心内容,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价值追求。立足现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形态描绘了政治蓝图,对当代中国乃至当今世界具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民 现实的人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立场坚守的三重逻辑
9
作者 陶廷昌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最鲜明的底色,坚持人民至上必然融入且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最鲜明的底色,坚持人民至上必然融入且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主体以及变革社会的根本力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理论新境界的不竭源泉;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价值归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同时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的创造中汲取理论智慧,着力解决人民所需所急所盼,切实增强理论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靠广大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引领下的“人民至上”理念探析
10
作者 康玉洁 陈赛宁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首要原则。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本思想,并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首要原则。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本思想,并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新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加深对执政规律的认知,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民 人民至上
下载PDF
毛泽东《讲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的理论构建
11
作者 沈文秀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8,共8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毛泽东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文献。《讲话》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形态——“人民文艺”,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毛泽东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文献。《讲话》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形态——“人民文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是其核心精神,文艺的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是其理论格调,政治诉求、人民情怀与知识经验的统一是其美学表征。《讲话》奠定了新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新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成为实现民族国家独立、人民自由解放的建设性力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变革,对中国现当代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人民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视角的“三个务必”生成逻辑研究
12
作者 李立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5期9-12,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延续和升华。“三个务必”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性为主旨,突出了我党的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高度的自觉能动。要求全党同志始终做到胸怀人民,保持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延续和升华。“三个务必”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性为主旨,突出了我党的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高度的自觉能动。要求全党同志始终做到胸怀人民,保持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秉承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并永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和品格。在此大背景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视角,深入解读百年大党的价值归旨,剖析了我党百年征程中所彰显的“人民至上”这一立场原则和追求,探究了“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助力“三个务必”推进我党在新时代不断坚定政治方向,助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民性视角 “三个务必” 生成逻辑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人民观的丰富和发展
13
作者 何建华 王纵横 《人民周刊》 2024年第8期14-16,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人民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民本思想 人民 江山 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
14
作者 陈翔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斗争精神不仅能够战胜各类风险挑战,而且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因此,具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斗争的意志与理性、斗争的至善与应当、斗争的自由与义务、斗争的正义与勇敢等构成了斗争精神的...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斗争精神不仅能够战胜各类风险挑战,而且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因此,具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斗争的意志与理性、斗争的至善与应当、斗争的自由与义务、斗争的正义与勇敢等构成了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人们的道德人格,在造就人们的斗争意识和斗争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斗争精神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斗争行为的规范和价值要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实践中人民立场的道德价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伦理 人民立场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15
作者 季水河 季念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为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文学创作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具有新时代品格的文艺理论范畴体系。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 中国化时代化 人民史诗 中国精神 “剧中人”和“剧作者” 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当代价值
16
作者 何萌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4,共2页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观的发展由来,关注对马克思著作中有关人民群众观点及思想的梳理,从而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作为代表中国...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观的发展由来,关注对马克思著作中有关人民群众观点及思想的梳理,从而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创新与传承,并实现为社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的伟大目标。在新时期探讨并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对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 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的理论出场与当代在场
17
作者 崔恒良 张瑞才 《学术探索》 2023年第11期55-62,共8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致力于追求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致力于追求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召唤。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亟需更进一步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不断彰显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的实践价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党 群众观 理论出场 当代在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人民至上观念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维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共12页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坚持人民至上”作出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需要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进行哲学史性质的探讨。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百年开展,可以清楚看到人民至上观念的哲学内涵及逻辑结构:...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坚持人民至上”作出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需要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进行哲学史性质的探讨。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百年开展,可以清楚看到人民至上观念的哲学内涵及逻辑结构:在历史观转换中发现人民创造历史的力量,在民主观变革中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在政党观上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在认识论上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由此表明,人民至上观念具有强烈的历史感、深厚的学理性和历史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 习近平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谷文昌精神探析
19
作者 张毓真 牛俊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2-27,33,共7页
谷文昌在长期的群众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对党忠诚的人生追求、人民至上的公仆精神、敢作敢为的责任意识、清正廉洁的从政品格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研究课题。其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奋斗实践处处闪烁着马克... 谷文昌在长期的群众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对党忠诚的人生追求、人民至上的公仆精神、敢作敢为的责任意识、清正廉洁的从政品格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研究课题。其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奋斗实践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光芒,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生机永续的真实写照。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弘扬谷文昌精神,更好地取信于民、代表人民、执政为民、造福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谷文昌 谷文昌精神
下载PDF
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杰 《观察与思考》 2023年第6期94-100,共7页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整个进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之一,列于“六个坚持”之首。新时代,人民至上主要体现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促进全...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整个进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之一,列于“六个坚持”之首。新时代,人民至上主要体现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推动国家发展;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进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