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5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到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
1
作者 陈文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2期5-7,共3页
马克思在晚年阅读了大量的人类学著作形成了"人类学笔记".该笔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在晚年的思想转变,更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类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缘起、内涵及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同凯 冀禹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5,共7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和完善人类自身的能动过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了实证的基础,消解了西方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和完善人类自身的能动过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了实证的基础,消解了西方理论视野中美学只存在于精神世界的虚幻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类学材料的支撑。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审美人类学相互交融,为研究中国多重语境叠合下的审美、艺术活动提供了切合的框架,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人类学 审美制度 社会生活
下载PDF
科学、人文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范式超越
3
作者 周典恩 方恺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154,共8页
人类学传统研究范式陷入科学与人文对垒的二元论思维之中,这不仅造成了学科理论发展的困惑和危机,且严重阻碍着人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马克思立足实践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为当下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资源。将实践引入人... 人类学传统研究范式陷入科学与人文对垒的二元论思维之中,这不仅造成了学科理论发展的困惑和危机,且严重阻碍着人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马克思立足实践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为当下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资源。将实践引入人类学研究,探索人类学的实践转向,能有效引导人类学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交互的范式转变,从表象静态式观察研究走向行动参与式动态建构,从看似客观的价值中立走向坦然承认价值追求,从而为人类学研究范式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为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注入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的人类学 范式超越 实践转向 科学与人文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下载PDF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创立对理论队伍建设的历史作用
4
作者 张宇 马启民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69-72,共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中国学术角度看,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学派占据着重要甚至统治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为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研究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中国学术角度看,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学派占据着重要甚至统治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为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研究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对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学派 理论队伍
下载PDF
捷克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5
作者 刘颂扬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在捷克斯洛伐克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两次高潮中,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交锋与对话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20–30年代,受布拉格学派符号功能论影响,以“旋覆花社”为主的左翼先锋诗人结合日常生活诗学、技术唯物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提出“诗歌... 在捷克斯洛伐克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两次高潮中,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交锋与对话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20–30年代,受布拉格学派符号功能论影响,以“旋覆花社”为主的左翼先锋诗人结合日常生活诗学、技术唯物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提出“诗歌主义”构想,受到恪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20世纪50–60年代,以斯维塔克、埃芬伯格、史云梅耶为代表的战后超现实主义实践者致力于寻求先锋形式与社会批判间的对话,在“捷克新浪潮”电影实验的激活下,推动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的结合。捷克超现实主义运动是考察捷克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变迁的棱镜,具有别于其法国同道的文化本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克 超现实主义 符号学 马克思主义 布拉格学派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杰 海力波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11,共8页
审美人类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学理基础,继承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发展的理论成果,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实现美学与人类学的深层整合,力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阐发与解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人类学 当代发展 为学 基本问题 历史条件 研究方法 学理基础 文化人类学 继承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类学发展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东昌 田广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8-103,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类学以人类的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热点,以人类社会形态与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基本规律、内在逻辑为重点。它的理论支撑既有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摩尔根... 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类学以人类的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热点,以人类社会形态与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基本规律、内在逻辑为重点。它的理论支撑既有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摩尔根人类学等基础上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化过程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有以怀特、哈里斯等为代表的文化唯物主义人类学。这些对经济人类学在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上具有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当前可资借鉴的西方经济人类学发展新趋势包括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范式以及非规则经济等。有鉴于此,新时代的研究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用更广泛的视野和更科学的方法来考察人类的行为及其经济逻辑,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人类学 非规则经济 内生增长
下载PDF
进化与对话: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到“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2
8
作者 巴胜超 彭兆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由进化论思潮的流变所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在"后现代转向"中面临着理论困境和表述危机,而由后现代转向的解构性生发的反思与讨论,使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在对旧有进化模式的省思中,具有新的理论转向的路径——后马克思主... 由进化论思潮的流变所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在"后现代转向"中面临着理论困境和表述危机,而由后现代转向的解构性生发的反思与讨论,使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在对旧有进化模式的省思中,具有新的理论转向的路径——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学理建构和理论表述,形成了一个需要引起学界关注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下载PDF
回归“民族志”与重塑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10
9
作者 陶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4,共12页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灵魂"是实践民族志与历史民族志,两者构成了共时性与历时性有机统一的"科学民族志"雏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是后续兴起的文化人类学及其民族志的萌芽形态,是文化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灵魂"是实践民族志与历史民族志,两者构成了共时性与历时性有机统一的"科学民族志"雏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是后续兴起的文化人类学及其民族志的萌芽形态,是文化人类学的先期探索与重要组成部分。既不宜把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限定在"哲学人类学"层面,使之失去人类学"民族志"的核心内涵与主要特征;也不宜将其禁锢在"进化论"等历史人类学的旧有框架下,使之失去融入文化人类学的学术地位与发展机遇。随着文化人类学范式不断演进和民族志书写文本不断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实践民族志与历史民族志一方面需要在文化人类学的框架下进一步融合,以巩固与优化科学民族志的范式;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雏形也需要与时俱进,把民族志探索"部分的真理"的历史使命与"写文化"的多元民主政治有机结合起来,把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性与人类政治文化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民族志 历史民族志 科学民族志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文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6,共8页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体现在具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上。在哲学人类学的视域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感觉和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在这一...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体现在具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上。在哲学人类学的视域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感觉和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在这一论域中展开的思考,使马克思对审美活动及其意义的阐释有了比西方古典美学更丰富也更深厚的人学内涵和历史内涵。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为指向的美学思想是其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也是其阐释文学艺术活动及其审美价值的出发点。文学研究上的这一定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特有的社会/政治批判维度和文学价值观。马克思的文学批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 人类学 文学批评理论 美学思想
下载PDF
本体观人:重温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晓阳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0,共7页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一方面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经验的关于工人阶级状况的事实,另一方面来自关于人和世界、精神与异化、类本质以及实践/生产本体论的影响。在哲学人类学层面,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一方面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经验的关于工人阶级状况的事实,另一方面来自关于人和世界、精神与异化、类本质以及实践/生产本体论的影响。在哲学人类学层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当代本体论人类学之间的联系来自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观点,这种联系已经受到当代人类学的重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关于资本主义的辩证形式分析,对于当代人类学研究国家、权力和阶层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当代人类学中的"积极行动人类学"和"本体政治"也有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本体论 类本质
下载PDF
澄明人的本质及其历史变迁——评乔治·马尔库什的《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旺舟 罗玉洁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3-223,共1页
乔治·马尔库什是享誉学界的“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乔治·马尔库什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中围绕人作为普遍性的自然存在物、人作为社会性的和... 乔治·马尔库什是享誉学界的“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乔治·马尔库什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中围绕人作为普遍性的自然存在物、人作为社会性的和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人的本质和历史等三个维度阐述人的本质概念。纵观全书,马尔库什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对人的本质作出了较为重要和新颖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哲学 人的本质 历史变迁 人类学 概念 乔治 自然存在物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当代进路——兼论《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工业民族志及其双重叙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志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8,共10页
马克思与恩格斯开拓了工业民族志的经典,他们的诸多著作均是围绕19世纪工人、工厂、工业议题写作而成的。恩格斯根据田野调查材料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使用双重叙事方法开展了民族志的书写,两个经典... 马克思与恩格斯开拓了工业民族志的经典,他们的诸多著作均是围绕19世纪工人、工厂、工业议题写作而成的。恩格斯根据田野调查材料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使用双重叙事方法开展了民族志的书写,两个经典文本构织了一条以劳动过程、价值分配、工人生活境况为核心议题的研究进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发了无数研究“三工”问题的工业民族志。这一谱系将工业民族志放置于宽广的全球化视野中来认识,是当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重要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叙述 《资本论》Ⅰ 工业民族志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大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人类学始终具有不解之缘。在形成阶段,人类学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早期社会研究的支撑,证实了其科学价值,同时亦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叙事深化和拓展的基本路径。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结构主义等思潮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人类学始终具有不解之缘。在形成阶段,人类学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早期社会研究的支撑,证实了其科学价值,同时亦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叙事深化和拓展的基本路径。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结构主义等思潮影响,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动向,这一动向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解以及进行当代批评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类学内部产生了诸多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新进展,在现代社会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的多层次和多维度融合成为基本趋势。在整体上,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人类学阐释——评乔治·马尔库什《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晶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9-189,共1页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乔治·马尔库什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代表着其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去研究马克思思想,尝试用马克思的思想与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也是对“人的本质”概念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哲学人类学”这...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乔治·马尔库什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代表着其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去研究马克思思想,尝试用马克思的思想与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也是对“人的本质”概念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哲学人类学”这一范式下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哲学人类学 人的本质 乔治 阐释 马克思思想 人道主义 代表人物
下载PDF
从对据点式发展跃向整体式发展的重要探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构建的新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鲁洲 苗启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3-28,共6页
从前以物质、辩证法、实践、历史等范畴为理解据点,构成了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远不是这些范畴能够范定的。它的丰富内容应该是站在人类学价值高度对于人类世界的分析。因此,当今应当上升到广义的... 从前以物质、辩证法、实践、历史等范畴为理解据点,构成了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远不是这些范畴能够范定的。它的丰富内容应该是站在人类学价值高度对于人类世界的分析。因此,当今应当上升到广义的人类学高度,来概括马克思对人类世界的哲学构建,这样才能从据点式发展跃向整体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广义人类学 据点式发展 整体式发展
下载PDF
新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科学理性批判——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例
17
作者 詹轶 唐芷芊 +1 位作者 高露 李君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9,共5页
韦伯在“以科学为业”的演讲中提出了“为旧世界祛魅”的观点,意在强调科学理性给人类所带来的划时代意义。但后世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尤其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诸位学人指出:科学理性有再次被“赋魅”的可能性。文章即从对赋魅... 韦伯在“以科学为业”的演讲中提出了“为旧世界祛魅”的观点,意在强调科学理性给人类所带来的划时代意义。但后世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尤其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诸位学人指出:科学理性有再次被“赋魅”的可能性。文章即从对赋魅机制的解构出发,探寻科学理性祛魅后又在无意间对现实世界造成的负外部性影响,提出人们对工具理性的片面追求使科技在飞速发展和普遍运用的过程中被资本主义制度扭曲了,其直接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故此,有必要对科技成果潜在的负面影响做出充分评估。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反思理性的运用方式,避免陷入“赋魅-祛魅-再赋魅”的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性 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祛魅 赋魅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社会人类学属性与历史地位
18
作者 谢晓锐 张晓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9,16,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三种形态为研究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为研究方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研究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人类学。人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来源和第四个组成部分,人类学内容是马克思始终关...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三种形态为研究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为研究方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研究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人类学。人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来源和第四个组成部分,人类学内容是马克思始终关注的要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取得的优异成果,对整个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与人类学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整个人类学发展的美好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类学 属性 地位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视野里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新市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产生了对多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这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管理观察点和田野观察点的特定环境中的生活际遇使美学学者增强了审美实践意识和政治关怀,从... 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产生了对多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这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管理观察点和田野观察点的特定环境中的生活际遇使美学学者增强了审美实践意识和政治关怀,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审美思维格局。当前在劳动对象方面,如何正确地把握其规律,以更好地进行审美实践活动,是中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需要注意解决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既要注意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审美意识看作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结论,又要注意美的事物产生的特殊性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还要注意审美实践的时代性。通过积极地进行审美实践,弥补物质实践在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的欠缺,使两者互相发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中国语境 马克思主义美学 社会管理调查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实践人类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基础的新认识
20
作者 曾永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2,共7页
在同被视为现代哲学人类学创立者的马克斯·舍勒的思想的对照中,可以说马克思的人学才是现代哲学人学的最早形态。类观念、实践性、生成性和生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即实践人类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向这... 在同被视为现代哲学人类学创立者的马克斯·舍勒的思想的对照中,可以说马克思的人学才是现代哲学人学的最早形态。类观念、实践性、生成性和生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即实践人类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向这种人类学的回归,不仅更切近文艺的人学本性,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其文艺学之间的整体性对应,并将带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学理的深刻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人类学 实践人类学 "类"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理论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