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辩护——评沙夫的《历史与真理》
1
作者 马建青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4-224,共1页
20世纪60、70年代,面对波兰的不少学者用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重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倾向,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沙夫挺身而出,一方面批判各式历史认识论,另一方面澄清马克思主义历史真理观,成果便是于1970年完成的《历史与真理》一书。对... 20世纪60、70年代,面对波兰的不少学者用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重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倾向,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沙夫挺身而出,一方面批判各式历史认识论,另一方面澄清马克思主义历史真理观,成果便是于1970年完成的《历史与真理》一书。对于马克思主义者而言,此书是一笔精神财富。首先,此书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认识论,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提供资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虽然认识论内容并不少见,但历史认识论却未有专题、未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历史认识论 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 辩护 20世纪 70年代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2
作者 张云飞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9-55,共7页
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趋向,即辩护与创新。辩护的趋向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的历史本体论思想的认识论基础进行说明;创新的趋向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并未系统加以表述的历史认识论观点加以阐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本体论 历史认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的交汇——李恒威教授学术访谈
3
作者 李恒威 游均 《学术评论》 2024年第3期8-17,共10页
游均(以下简称“游”):李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访谈。据了解,您长期从事认知科学和哲学的相关研究,并出版了多部著作,可否介绍一下您这些年来的研究脉络呢?李恒威(以下简称“李”):在过去多年的研究中,我主要聚焦于认知科学范式、... 游均(以下简称“游”):李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访谈。据了解,您长期从事认知科学和哲学的相关研究,并出版了多部著作,可否介绍一下您这些年来的研究脉络呢?李恒威(以下简称“李”):在过去多年的研究中,我主要聚焦于认知科学范式、意识问题和当代意识理论等方向和主题的研究,同时,基于认知科学的理论研究,探讨新兴科技与未来社会的复杂互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意识 新兴科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认知科学 李老师 研究脉络 学术访谈 互动状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毛泽东《实践论》中的认识论与实践观
4
作者 刘洋洋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影响,以及《实践论》中认识论与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实践论》以人的社会性特征为出发点,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了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并得出了通过实践发现、证...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影响,以及《实践论》中认识论与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实践论》以人的社会性特征为出发点,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了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并得出了通过实践发现、证实和发展真理的结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经验 认识 实践论 真理
下载PDF
“四个之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论新话语
5
作者 韩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59-74,共16页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它不仅是“两个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新时代新征程实践要求的积极回应。“四个之问”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典范,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之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认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历史回顾到当代追问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怀玉 章慕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于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历史观革命,但它并没有现成独立的认识论。这种"空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理解的困难与歧义。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解释实际上有某些"危险的增补",这... 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于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历史观革命,但它并没有现成独立的认识论。这种"空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理解的困难与歧义。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解释实际上有某些"危险的增补",这始自于苏俄马克思主义。普列汉诺夫等人由于深受近代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之累,而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倒退为一种反映论,导致了把认识论置于历史观之前的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新时期哲学界基本上突破了传统认识论框架的束缚。以卢卡奇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回到德国古典辩证法的方式重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质,却终因过度诠释或片面放大某些方面而走入变相取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误区。阿尔都塞开辟了反主体的、非历史的结构主义认识论道路,但由于从根本上取消了认识主体的本真性与合法性地位,又无意间复活了马赫主义所曾引发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危机与缺失问题。我们有必要借鉴詹姆逊所倡导的用空间辩证法的"再现"方式把认识论从这种本体论"空场"中解救出来。而当代东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也以独特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 卢卡奇 哈贝马斯 阿尔都塞 詹姆逊 认知图绘 反思认识论 广松涉 张-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1期29-34,共6页
(一)建国以后,中国哲学界在认识论问题上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化大革命”之前,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识论思想被整理、归纳形成教科书体系的阶段,其共识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认识的本... (一)建国以后,中国哲学界在认识论问题上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化大革命”之前,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识论思想被整理、归纳形成教科书体系的阶段,其共识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认识的本质是反映;第二,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哲学研究 主体性问题
下载PDF
历史观与认识论的再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傅小凡 《东南学术》 2002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统一的趋势。虽然 ...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统一的趋势。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自身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但其成果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 ,但是在理论自身的发展的进程中 ,二者却陷入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并且造成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 ,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认识论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形式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意蕴
9
作者 陈洪鑫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82-89,332,333,共10页
马克思的社会形式思想标识出其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问题意识,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意蕴。首先,马克思社会形式思想的内涵及其理论特质深刻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前提。其次,基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独特问题意识,马克思... 马克思的社会形式思想标识出其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问题意识,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意蕴。首先,马克思社会形式思想的内涵及其理论特质深刻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前提。其次,基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独特问题意识,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象规定为“社会形式一资本主义形式”。最后,马克思将资本主义形式与其存在论前提的辩证运动规律科学地假设为纯粹形式,以此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发展的各种具体规律,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有限性的认识与科学批判的理论目标。从社会形式思想入手考察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式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资本主义形式 纯粹形式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丹林 《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88-94,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在我国理论界很少论及。本文从马哲史的角度,着重探讨一下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在我国理论界很少论及。本文从马哲史的角度,着重探讨一下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期抛砖引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促使马克思研究认识论问题。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家所特别注意和强调的中心理论,决不取决于其主观的愿望,而必然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 费尔巴哈 旧唯物主义 黑格尔 马恩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心主义 科学的实践观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结合机制
11
作者 周穗明 翁寒松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7年第4期6-11,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哲学的本质特征。传统教科书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割裂开来,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的理论结构和理论高度。因此,停留在原体系范围内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哲学的本质特征。传统教科书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割裂开来,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的理论结构和理论高度。因此,停留在原体系范围内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简单嫁接组合,将“历史唯物论”的内容强行塞入狭义认识论的框架,追求所谓的“历史唯物论”“认识论化”,或者用狭义认识论的条文去硬性附会“历史唯物论”的原理加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狭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主客体 结合机制 社会认识论 社会存在 辩证运动
下载PDF
科学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认识论
12
作者 张丽君 周海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3,共6页
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表现为历史认识论的确立过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解决了历史认识论问题。实践历史认识论回应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推进了唯物史观的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实践观 历史认识论
下载PDF
毛泽东是如何完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认识论的再度统一的
13
作者 吴卫东 傅小凡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但两者的分离却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 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但两者的分离却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 ,但在理论自身发展的进程中 ,两者却陷入了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并且造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 ,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历史 认识论 中国近代哲学 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自觉”与“历史主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分支理论的一个核心性问题
14
作者 郝雨 孙佳利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分支理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无疑是新时代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早期的红色报刊传播与宣传组织作用。因此,...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分支理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无疑是新时代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早期的红色报刊传播与宣传组织作用。因此,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推进党的新闻事业积极发展,而且,在革命报刊传播实践中也主动建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传播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在此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历史主动 历史自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以时代的新发展为基点——评《现代认识论与历史观》
15
作者 朱传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现代认识论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研究 书评 陈金清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16
作者 亓利 沈航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并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尝试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既体现在提出这一理论命题,也体现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必须把握“活的灵魂”,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贡献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涵及时代价值
17
作者 刘信君 窦琦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开了人类历史普遍发展规律的秘密,找到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与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跳出“革命的悖论”和历史周期率——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内涵、使命与价值
18
作者 陶元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在人类过往的政治实践中,“革命的悖论”与历史周期率犹如无形之手作用其中,无数政治集团未能逃脱从建政到执政再到丢失政权的命运。与一般政党将执掌政权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目标不同,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并非“一次革命论”者,不止步于... 在人类过往的政治实践中,“革命的悖论”与历史周期率犹如无形之手作用其中,无数政治集团未能逃脱从建政到执政再到丢失政权的命运。与一般政党将执掌政权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目标不同,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并非“一次革命论”者,不止步于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胜利,还有更宏伟的社会革命理想以及始终贯穿其中的党的自我革命。基于“革命之后还有革命”的社会革命使命和党自身的革命性锻造,中国共产党努力实现对过往一切政治组织的超越和自我超越,跳出“革命的悖论”和历史周期率成为一种理论和现实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的悖论 历史周期率 马克思主义革命党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自我革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辩证法基础
19
作者 万资姿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从理论特质来看,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既成性的,而是与时俱进、生成性的。从理论形态来看,从19世纪到20世纪、再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形态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从理论特质来看,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既成性的,而是与时俱进、生成性的。从理论形态来看,从19世纪到20世纪、再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形态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发展形态”和“创新形态”。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即“原生形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即列宁主义是由列宁根据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具体实际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形态”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从辩证法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形态”的基础是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态”的基础是认识辩证法,那么,马克思主义“创新形态”的基础就是战略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形态 历史辩证法 认识辩证法 战略辩证法
下载PDF
世界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发展
20
作者 郭艳君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是世界历史时代的理论表达,其传播和发展始终是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外部社会历史条件,那么,对资本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是世界历史时代的理论表达,其传播和发展始终是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外部社会历史条件,那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只有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才能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世界历史 批判资本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