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传统分期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2,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传统分期模式是前苏联学界为了与西方学界争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的。它具有三点先天性的缺陷,内在制约人们摆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的思想束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 分期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三题——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方法论
2
作者 代建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4,共5页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由于未能明确确立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前苏联研究的这一方法论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通过文本...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由于未能明确确立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前苏联研究的这一方法论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通过文本解读成功实现了研究方法论的转换。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文本解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有许多具体的理论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研究 方法论 《回到马克思 文本解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中的三个痼疾
3
作者 代建鹏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随着文本解读的兴起,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三个老问题:脱离语境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诠释不足以及从当代现实出发评价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当代中国... 随着文本解读的兴起,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三个老问题:脱离语境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诠释不足以及从当代现实出发评价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主要目标不再是照着说而是接着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反思中国的马哲形成史研究以找到接着说的可靠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研究 语境 诠释框架 接着说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当代转向
4
作者 代建鹏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5期5-9,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转向,这一转向或许可以描述为从返本到开新的宗旨转向、从演绎到诠释的路径转向、从领域到视域的理解转向以及从命题到概念的切入点转向。中国的马哲形成史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转向,这一转向或许可以描述为从返本到开新的宗旨转向、从演绎到诠释的路径转向、从领域到视域的理解转向以及从命题到概念的切入点转向。中国的马哲形成史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供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某种整体性理解。主要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深刻地中国化,中国马哲形成史研究的主要宗旨在于通过视域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 开新 诠释 视域 概念
下载PDF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三大难题
5
作者 邵德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6,共6页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预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性质,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片面规定了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统一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真理性的维护"。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预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性质,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片面规定了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统一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真理性的维护"。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虽然在20世纪50-8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囿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僵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意义问题始终没有明确地呈现出来。这不仅影响了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学术水平的提升,更妨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史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何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共10页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想变革、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历程进行系统的观念史研究。因此,以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逻辑起点,对马克思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形成的新观念作一起源和理性结构方面的考察,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30年间所经历的哲学传统变革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社会哲学视角 被引量:6
7
作者 邹诗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尽管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哲学存在着原则区别,但两者之间在思想与学术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马克思主义传统已经转化为社会哲学的资源,成为经典社会哲学最重要的部分,并对现代社会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哲学也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 尽管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哲学存在着原则区别,但两者之间在思想与学术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马克思主义传统已经转化为社会哲学的资源,成为经典社会哲学最重要的部分,并对现代社会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哲学也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传统。当下,在马克思主义史研究中引入社会哲学视角,是再现、丰富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史的应有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哲学 批判的社会理论
下载PDF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历史之路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9,共9页
在我国,独立的、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该学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的孕育期,其开端应当追溯到50年代早期苏联专家帮助我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 在我国,独立的、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该学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的孕育期,其开端应当追溯到50年代早期苏联专家帮助我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去。80年代是该学科大发展、大丰收的一个黄金时代,但同时也滋生出了自我否定的因素,从而导致90年代以后该学科发展始终"处于困境"之中。在"困境"中,该学科也孕育出了新的希望和转机,最终在新世纪到来之后走出困境,创造出了新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科 发展
下载PDF
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析广松涉“恩格斯主导论”的思想史论据 被引量:2
9
作者 姚顺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4,共8页
日本学者广松涉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恩格斯主导论"在思想史论据方面存在瑕疵。要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和各自实现世界观转变的... 日本学者广松涉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恩格斯主导论"在思想史论据方面存在瑕疵。要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和各自实现世界观转变的"两条道路说"出发,在确认马克思"第二次转变"即马克思主义最终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肯定恩格斯在"第一次转变"中的主导地位和他"经验社会学研究"的独特道路对"第二次转变"的积极作用。广松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版本考证和他的《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形成》一文的最大成果,就在于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中"第一次转变"和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中"恩格斯独特道路"的研究;他的错误在于夸大了"第一次转变"和"恩格斯独特道路"的意义。广松涉在这一问题上的"偏差"有其世界观的内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形成 广松涉 两次转变 两条道路
下载PDF
“因时、因史、因事”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卫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0,共3页
建构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从“时”“史”“事”三个角度来讲。也就是因时、因史、因事。习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里面他讲了三句话,一是“不忘本来”,二是“吸收外来”,三... 建构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从“时”“史”“事”三个角度来讲。也就是因时、因史、因事。习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里面他讲了三句话,一是“不忘本来”,二是“吸收外来”,三是“面向未来”。我认为这三者从“因时”的角度指出了我们建构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所应遵循的原则。“不忘本来”讲的是主体性;“吸收外来”讲的是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中国话语 “面向未来” 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 “事” “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艺华 《毛泽东研究》 201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无疑都非常重视理论的大众化,但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发明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明确,从雏形...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无疑都非常重视理论的大众化,但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发明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明确,从雏形到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探索、提炼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五四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是其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是其明确提出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是其不断深化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是其创新发展阶段。从整体上厘清这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形成 发展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上的地位——兼论马克思历史观变革的关节点
12
作者 周景颢 《江海学刊》 1983年第3期112-118,共7页
马克思写于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下面简称《手稿》)于1932年正式发表后,各国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手稿》进行了广泛的争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对《手稿》推崇备至;科学主义的马克思... 马克思写于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下面简称《手稿》)于1932年正式发表后,各国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手稿》进行了广泛的争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对《手稿》推崇备至;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则对《手稿》贬低三分。在中国,虽然粉碎了研究《手稿的禁锢咒,但理论上的分歧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 《手稿》 经济学 关节点 形成 西方马克思主义 变革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敬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26-29,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建立起来的,这本是个历史事实。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却被忽视了。一度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的简单相加。这种肤浅...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建立起来的,这本是个历史事实。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却被忽视了。一度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的简单相加。这种肤浅的观点,完全抹煞了马克思在哲学上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模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本质区别。迄今为止,我们一直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后人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并没有称自己的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却明确地说过,他们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我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更能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当然,仅仅停留在名称的争议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主要是内容。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可从下列几方面作出简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 自然观 人类 自然界 认识活动 的自然 自然 人和自然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认识论研究的特殊性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传棨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6年第1期71-8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的认识论问题,如同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自己的哲学问题一样,是西方有些哲学家所否定的。在国内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持否定态度者,自然从逻辑上否认了认识论问题。他们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的认识论问题,如同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自己的哲学问题一样,是西方有些哲学家所否定的。在国内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持否定态度者,自然从逻辑上否认了认识论问题。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一元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成时期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经济学哲学手稿 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特殊性问题 黑格尔 对象化 认识论问题
下载PDF
《费尔巴哈论》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几点启示
15
作者 王暟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7-11,共5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简称《费尔巴哈论》),通过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的回顾,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既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又是它的理论前驱——德国古典哲学发...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简称《费尔巴哈论》),通过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的回顾,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既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又是它的理论前驱——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著作既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又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的大成”。它以两位革命导师四十年来哲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它“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我国理论界对于《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及其写作之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曾作过不少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青年马克思 恩格斯哲学 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唯心主义 形成过程 哲学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思想史的开拓性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劲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年第4期25-34,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继承与创新基础上以主奴关系的反转、物我关系的丰富、群己关系的透视、类归关系的提升达成了对主体、客体、社会和历史的新认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中国道路的成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继承与创新基础上以主奴关系的反转、物我关系的丰富、群己关系的透视、类归关系的提升达成了对主体、客体、社会和历史的新认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中国道路的成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同时在多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最为彻底的真理力量和价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 开拓性贡献
下载PDF
简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传棨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07-219,共13页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史,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原理创新的理论前提,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的思想前提。从科学研究方法论视角着眼,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史做些梳理和研究,是确立开拓研究创新点的重要思想方法...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史,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原理创新的理论前提,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的思想前提。从科学研究方法论视角着眼,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史做些梳理和研究,是确立开拓研究创新点的重要思想方法。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作为相对独立的专业学科进行研究和教学,已有近50年了,取得的成就巨大,但也有不理想的问题存在,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史中寻求新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研究 列宁 苏联时期 中国马哲研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项思想史议题
18
作者 张立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1,共6页
基于理论与实践相关联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区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面,在于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透视。作为一项思想史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立足现实和未来,对既有的实践过程和效应予以概念和谱系的反思... 基于理论与实践相关联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区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面,在于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透视。作为一项思想史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立足现实和未来,对既有的实践过程和效应予以概念和谱系的反思。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需要仔细辨别和梳理史料,以期达成富有弹性和力度的历史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践 思想
下载PDF
“观念史”逻辑的介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创新的理论自觉
19
作者 袁祖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4,共5页
"后改革时代"与"后西方时代",我们面临着"当中国统治世界"之"他者"话语的文化想象和理智担忧。当许多学者在并未从根本上明其就里的情况下,缺乏应有立场地盲目跟随西方学者探讨所谓"中国模式"、"中国经验"、
关键词 话语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 观念 自觉 逻辑 西方学者 中国模式 文化想象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发微
20
作者 黎学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研究是自1979年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迄今我国马哲史学科发展历程的一门"新"学科,所谓"新"在于学界尚无集成研究该历程的著述问世。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已33年,第一部马哲史稿编撰出版迄今已...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研究是自1979年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迄今我国马哲史学科发展历程的一门"新"学科,所谓"新"在于学界尚无集成研究该历程的著述问世。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已33年,第一部马哲史稿编撰出版迄今已历31年,将这30余年间该种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首要任务的史学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史学史的体相汇聚成篇,明晰我国马哲史学史研究的分期、内生逻辑、史德构建三方面内容,有利于建构一个脉络清晰的学科史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哲学 发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