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罗德·品特《房间》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史观解读
1
作者 何军侠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3期34-35,9,共3页
品特戏剧《房间》,密闭空间里,被外来者强行侵入,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有问无答,前言不搭后语,或滔滔不绝或沉默、停顿,语言本身而不是语义构成一种直喻,一种象征,一种态度,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情绪、精神关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史观考察... 品特戏剧《房间》,密闭空间里,被外来者强行侵入,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有问无答,前言不搭后语,或滔滔不绝或沉默、停顿,语言本身而不是语义构成一种直喻,一种象征,一种态度,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情绪、精神关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史观考察品特作品艺术特色的形成过程,把作品放到创作者生活的社会关系中考察,探究影响作品产生的社会的、作者个人的因素:作家二战创伤记忆,婚姻走向终止,压抑的国民心理。继而,作品产生的集体的、个人的记忆以及其时的国民情绪得以再现,更好地品鉴作品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品特 《房间》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与唯物论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仁平 段芳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0,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实践观是有相对区别的两大重要理论部分,二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来看,唯物论是建立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实践观是唯物论的逻辑起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实践观是有相对区别的两大重要理论部分,二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来看,唯物论是建立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实践观是唯物论的逻辑起点。离开对实践的基础作用的科学理解,就无法合理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幺能克服旧唯物论缺点而建立彻底的科学形态的唯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唯物论 关系
下载PDF
智能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智能观──与丛大川、郑治两同志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凤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3,共5页
智能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智能观──与丛大川、郑治两同志商榷郭凤海一、回顾:智能哲学的提出《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了丛大川《智能史观刍议》(以下简称《刍议》)、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 智能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智能观──与丛大川、郑治两同志商榷郭凤海一、回顾:智能哲学的提出《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了丛大川《智能史观刍议》(以下简称《刍议》)、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同志商榷》(以下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社会 唯物 马克思主义 唯物论 人工智能 智能意识 人类智能 智能 智能主体 哲学思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音乐学家:卓菲娅?丽萨唯物论音乐哲学观 被引量:1
4
作者 陶莉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6期59-60,64,共3页
卓菲娅?丽萨,20世纪波兰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音乐学家,其研究领域涉及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分析等领域。其中《论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美学问题》《音乐美学新稿》是她在音乐美学领域代表作。本文将从她这三本著作中,对音乐哲学观和... 卓菲娅?丽萨,20世纪波兰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音乐学家,其研究领域涉及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分析等领域。其中《论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美学问题》《音乐美学新稿》是她在音乐美学领域代表作。本文将从她这三本著作中,对音乐哲学观和艺术观的理论前提-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音乐哲学观的践行;辩证唯物主义艺术观的践行三方面探讨其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音乐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 唯物论音乐哲学 唯物论艺术
下载PDF
从马克思到列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5
作者 段新宇 孟飞 《理论研究》 2023年第2期50-58,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彰显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重大理论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局部调整,在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遗产时,第二国际内部的认识产生了分裂,以伯恩施...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彰显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重大理论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局部调整,在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遗产时,第二国际内部的认识产生了分裂,以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为代表的理论家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曲解。列宁批判了第二国际的错误解读,并在其直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思想及行动深刻改变了世界,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依旧突出:一方面,它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剖析仍然发挥效用;另一方面,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的永恒航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国家 思想
下载PDF
中医生命观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中医基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链接 被引量:11
6
作者 麻晓慧 高占华 熊鑫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32-434,共3页
中医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并发展的,其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主要包括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证候学说、治疗原则等,而这些学说与理论,形成了中医学系统的生命观与... 中医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并发展的,其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主要包括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证候学说、治疗原则等,而这些学说与理论,形成了中医学系统的生命观与方法论,用以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在这些中医生命观中,包涵着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把这些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链接,可以成为课程思政最好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医生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 辩证法
下载PDF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实 王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22-728,共7页
韩礼德创立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包括语言功能观、语言系统观和语言唯物主义。语言功能观是马克思主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体现,包括功能变体、元功能和功能语法三个方... 韩礼德创立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包括语言功能观、语言系统观和语言唯物主义。语言功能观是马克思主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体现,包括功能变体、元功能和功能语法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语言系统观涉及语言的系统性、层次性、整体性、动态性和进化性。作为社会意义的语言、语言的起源、语言与上层建筑以及语言与社会平等揭示了韩礼德所坚持的马克思唯物主义。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与马克思主义是高度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 马克思主义 系统 功能 唯物论
下载PDF
社会关系本体论,还是方法论的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社会关系规定的科学理论定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一兵 仰海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2期22-30,共9页
社会关系本体论,还是方法论的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社会关系规定的科学理论定位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仰海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03)内容提要:本文从对... 社会关系本体论,还是方法论的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社会关系规定的科学理论定位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仰海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03)内容提要:本文从对广松涉和阿尔都塞的观点的置疑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社会关系本体论 马克思哲学思想 黑格尔 方法论 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 人本主义 费尔巴哈 唯物论
下载PDF
觉醒与重塑: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革命观的马克思主义转向
9
作者 李超群 《苏区研究》 2023年第5期85-102,共18页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接受,早期共产主义者对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体现在划定和认清工农联盟是革命主体力量、推翻“三座大山”是革命主要对象、中国革命应走俄国式革命道路、阶级斗争和...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接受,早期共产主义者对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体现在划定和认清工农联盟是革命主体力量、推翻“三座大山”是革命主要对象、中国革命应走俄国式革命道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是革命主要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革命前途等方面。这一革命观转向的历史缘由主要涵盖革命实践失败的验证省思、社会思潮论争的客观深化、马克思主义著作观点的译介、国际政治事件影响以及个人职业和知识背景等主客观因素。革命观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认知先导,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 思想 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霍布斯鲍姆人生经历与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研究
10
作者 舒小昀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0,共4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人生经历对其信仰发生影响的标本。他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位亲身经历了20世纪历史的人。霍布斯鲍姆笔下的20世纪历史就是在保存他生活经历和对世事洞察的记忆。...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人生经历对其信仰发生影响的标本。他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位亲身经历了20世纪历史的人。霍布斯鲍姆笔下的20世纪历史就是在保存他生活经历和对世事洞察的记忆。马克思主义是霍布斯鲍姆认识20世纪历史的方法。个人的经历直接对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鲍姆人生经历 马克思主义 20世纪
下载PDF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的奠基之作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且岸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0,共4页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这篇文章并没有给予理性...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这篇文章并没有给予理性的解读,留下了诸多遗憾。通过分析这篇文章,可以发现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却长期被我们所忽视,以至于难以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源头。这篇文章还体现了李大钊特有的理性精神,说明当他最初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并不盲从,而是对马克思的学说采取了科学、认真和求实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理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创立的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豪 《世纪桥》 2018年第3期47-48,共2页
普列汉诺夫认为,最彻底的思想家都倾向于一元论历史观,即用一个基本原则去解释自然和历史现象。他坚决地反对二元论,因为物质和精神二者相互独立且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影响。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所主张的"环境"... 普列汉诺夫认为,最彻底的思想家都倾向于一元论历史观,即用一个基本原则去解释自然和历史现象。他坚决地反对二元论,因为物质和精神二者相互独立且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影响。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所主张的"环境"与"意见"的相互作用,复辟时代的法国历史家及空想社会主义者所遇到的"人的天性"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德国唯心主义者所陷入的"绝对观念"和"历史的过程"的泥潭都是二元论历史观的体现,他们都没有找到社会历史运动的根本原因。直到马克思的以实践为核心的现代唯物主义的产生,才标志着近代二元论历史观的终结,唯物主义史观的创立有其特有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普列汉诺夫 马克思主义 一元论
下载PDF
李大钊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敏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唯物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圣西门 资本主义 西方历哲学 人类认识
下载PDF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3-96,共4页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领域革命变革的关键在于实践观点的确立。实践在思维与存在、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问题上起着关键和基础作用。只有立足实践的观点,才能理解...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领域革命变革的关键在于实践观点的确立。实践在思维与存在、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问题上起着关键和基础作用。只有立足实践的观点,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 辩证法 自然
下载PDF
党史军史教育现状及突破路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战争观
15
作者 汪亚青 《求知导刊》 2014年第7期23-23,共1页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观点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相关决定,本文通过指出党史军史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存在的教育和培育思路僵化、方法固定和目的狭隘等三个主要问题,针对性地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全面深...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观点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相关决定,本文通过指出党史军史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存在的教育和培育思路僵化、方法固定和目的狭隘等三个主要问题,针对性地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全面深化改革党史军史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战斗精神培育 马克思主义战争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再审视:一种观念史的路径
16
作者 高金萍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第3期-,共13页
从观念史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创新和实践的历程是一条新的研究路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在与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对话、竞争和博弈中产生的,它不仅根植于新闻传播体制之中,通过新闻... 从观念史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创新和实践的历程是一条新的研究路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在与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对话、竞争和博弈中产生的,它不仅根植于新闻传播体制之中,通过新闻调控政策体现;也深深扎根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作品、新闻教育和对外传播活动之中,通过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体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建构路径主要体现为:通过宣传政策规约、发起社会论争、新闻业改革、职业培训教育等多元路径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导向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逐步丰富、党媒的不断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新闻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新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源起新探:李大钊“报同于史”观念的出现
17
作者 杨欣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2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报史观是其重要思想,“报观”与“史观”相伴相生,成为构筑报史观的两翼。本文以李大钊相关著述及相关文献为基本依据,分析其报史观的理论内涵,并探究其提出的背景与目的,可发现:李大钊“报同于史...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报史观是其重要思想,“报观”与“史观”相伴相生,成为构筑报史观的两翼。本文以李大钊相关著述及相关文献为基本依据,分析其报史观的理论内涵,并探究其提出的背景与目的,可发现:李大钊“报同于史”观念提出的背景是沿袭王韬、梁启超等前人以史证报的逻辑路径;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论证报纸,提高报纸的政治定位,以其作为一种宣传教育的媒介,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底层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报同于史”是李大钊报史观理论内涵的核心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 李大钊 报同于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实践观的理解
18
作者 丛大川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5-32,共8页
我国通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本,其体系的建构来源于《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四章二节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我认为这一体系的逻辑不能很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也很难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的本... 我国通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本,其体系的建构来源于《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四章二节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我认为这一体系的逻辑不能很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也很难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的本质特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经”,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所以我认为应该对通用的体系进行深刻地反思,正本清源,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辩证法 辩证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 唯物主义 实践的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唯物论
下载PDF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研究新闻学
19
作者 叶俊 《今传媒》 2015年第7期154-160,共7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性理论体系,它不仅是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也是我国新闻学研究的一个主导性研究范式。由郑保卫教授著述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是继其《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性理论体系,它不仅是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也是我国新闻学研究的一个主导性研究范式。由郑保卫教授著述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是继其《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之后,又一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 新闻学研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新闻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 新闻从业者 中国国情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农村调查观--以“中国农村派”为中心
20
作者 朱鸿翔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1-44,共4页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农村调查中,以陈翰笙、薛暮桥、张锡昌、孙冶方、秦柳方等“中国农村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村》为阵地,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农村调查中,以陈翰笙、薛暮桥、张锡昌、孙冶方、秦柳方等“中国农村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村》为阵地,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调查观。文章围绕该群体所阐释的农村调查目的、方法及如何进行资料整理等内容展开论述,揭示其调查观的理论性、批判性和指导性特征,以及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思想发展史和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提供指引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农村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 农村调查 经济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