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历史进程刍议——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谢菲 张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8-32,56,共6页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欧美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入到对资本主义城市问题的分析中逐渐形成的理论,其对城市问题的宏观性与整体性把握在众多城市理论中独具特色。文章以这一理论为视角,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欧美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入到对资本主义城市问题的分析中逐渐形成的理论,其对城市问题的宏观性与整体性把握在众多城市理论中独具特色。文章以这一理论为视角,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发现这一阶段的城镇化存在二级资本循环过度膨胀、农民工的集体消费相对不足、城市空间分裂等问题,进而引发了对空间正义的思考,这或将对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城镇化 历史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阈中城市治理主体建构改革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13,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阈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度解剖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城市治理主体建构模式在理论上的异同点与优缺点,在实践上的经验与教训。以西方治理理论的话题体系和机制模式为切入口,利用对比论证分析方法,通过对于西... 在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阈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度解剖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城市治理主体建构模式在理论上的异同点与优缺点,在实践上的经验与教训。以西方治理理论的话题体系和机制模式为切入口,利用对比论证分析方法,通过对于西方城市治理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技术方法的嵌入式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做出新的甄别与启示。利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的立场对西方治理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结合中国城市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应用实践的效果,归纳出党群关系、政府角色塑造和治理成效的监督与评估三个着力点,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城市治理主体建构的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中国城市理论 城市治理 主体建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和中国城市未来发展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祖春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2年第6期44-53,共10页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出发,简要梳理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特征,指出“人民城市”概念在当代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民城市”吸收借鉴了“人文城市”概念的精华,是中国特色升级版的人文城市。建设人文城...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出发,简要梳理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特征,指出“人民城市”概念在当代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民城市”吸收借鉴了“人文城市”概念的精华,是中国特色升级版的人文城市。建设人文城市的根本出发点是人不再被当作工具,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城市发展的目的而非工具既是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根本旨归,也是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中国城镇化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原文传递
城市马克思主义批判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怀玉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6-39,共14页
本文以戏仿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为开端,既反思批判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城市问题的忽略与失语现象,同时又对城市马克思主义如何可能、思想来源及其基本逻辑、代表人物的思想等作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再次模仿列宁关... 本文以戏仿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为开端,既反思批判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城市问题的忽略与失语现象,同时又对城市马克思主义如何可能、思想来源及其基本逻辑、代表人物的思想等作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再次模仿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思想提出城市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构想。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对城市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需要“中国化”,而且正在“中国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建设有自己政治、民族与历史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空间。这是城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再生产的最重要的可能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马克思主义 经典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城市研究
下载PDF
新时代区域经济布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城市分工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易淼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2,共8页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城市分工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理论关联,并指出城市分工在深层次影响着区域城市体系、区域产业体系、区域市场体系、区域对外开放体系等区域经济布局的各子体系。基于这一理论视角分析可知,城市分工不合理导致区域经济...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城市分工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理论关联,并指出城市分工在深层次影响着区域城市体系、区域产业体系、区域市场体系、区域对外开放体系等区域经济布局的各子体系。基于这一理论视角分析可知,城市分工不合理导致区域经济布局面临城市发展利益失衡、城市产业协同不足、城市市场机制不完善、城市对外开放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以城市分工优化助推区域经济布局各子体系现代化,是新时代区域经济布局的内在诉求。既要发挥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支撑作用,又要发挥好党的领导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以有效促进城市分工优化,推动区域城市体系、区域产业体系、区域市场体系、区域对外开放体系建设,不断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分工 区域经济布局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城市分工理论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基于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曦娥 童水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理论为视角,从加强城市经济中心地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两个大的方面探讨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地转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理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策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的百年历程与宝贵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付高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8-15,共8页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作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这一场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在城市建党的基础上,先后经历了革命夺城、工业兴城、经济富城、人民治城的演进历程,期间推动城市权利不断丰富、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工作领域不断健全、城乡融合不断深入,使中国城市从服务少数人利益的反动堡垒发展成为人民寻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场域。中国共产党百年城市工作蕴含了诸多有益经验,其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城市工作 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化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城市权利:演进逻辑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铭秋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6,共9页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视角,政治、工作与居住的权利共同构成进入城市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速,农民大规模进入城市务工,这些农民虽然“身”已进城,但是权利依旧按照农民身份来配置。农民工的城市权利意味着农...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视角,政治、工作与居住的权利共同构成进入城市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速,农民大规模进入城市务工,这些农民虽然“身”已进城,但是权利依旧按照农民身份来配置。农民工的城市权利意味着农民工可以选择是否进入城市,也可以选择进入哪一个城市。单纯控制与排斥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人口并不能缓解我国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的压力。现阶段,部分农民工面临权利缺失的问题,这其实是一种权利贫困,是权利失衡与权力分配的不平等。从我国农民工城市权利演进的差序格局来看,其权利贫困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性、城市身份的碎片化以及城市权利的个体化,探讨农民工赋权与减贫的未来进路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和工农平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权利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