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3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在维度和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昆明 许恒兵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3,共6页
马克思主义学说与生俱来就有自身的三个内在维度,即其人本立场、实践观点和辩证方法。三者相互关联,共属一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生成之源和理论特征。作为反映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 马克思主义学说与生俱来就有自身的三个内在维度,即其人本立场、实践观点和辩证方法。三者相互关联,共属一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生成之源和理论特征。作为反映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应当内含这三个维度,而且应当以这三个维度为理论逻辑,坚持整体性和开放性、文本解读与实践创新、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基本原理与理论形态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建构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完整的思想内容又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宏伟旨趣的基本原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内在维度 原理体系 建构原则
下载PDF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浩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其哲学基础、理论来源及其内容构成、精神实质的整体性把握;二是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概念命题,明确了其发展史的研究目的,凸现其发展史的基本线...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其哲学基础、理论来源及其内容构成、精神实质的整体性把握;二是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概念命题,明确了其发展史的研究目的,凸现其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初步划分其发展史的历史阶段;三是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主要特点。指出在理论品格上,"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在运作机制上,随着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改变,"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在策略原则上,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学说所涵括的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广大无产阶级中去才能真正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将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学说 发展史 历史贡献
下载PDF
民主革命派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3
3
作者 陶季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9-77,共9页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孙中山、朱执信、宋教仁、廖仲恺等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一课题,指出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社...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孙中山、朱执信、宋教仁、廖仲恺等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一课题,指出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革命派 马克思主义学说 传播
下载PDF
早期向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刊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润波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0,37,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主要靠报刊这个纸质传媒。最先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的华文报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1899年3月出版的《万国公报》第一二一期上,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主要靠报刊这个纸质传媒。最先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的华文报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1899年3月出版的《万国公报》第一二一期上,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发表了《大同学》一文,文章写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报刊 《万国公报》 中国共产党 美国传教士 国人 早期
下载PDF
中国早期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路径及特征分析
5
作者 郑秀芝 侯建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3,共5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初是在不自觉状态下随着社会主义思潮的涌入发生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介绍"和"传播"问题,学术界有两种认识:一是不区分介绍和传播,19世纪末马克思的名字及其学说思想在中国出现以来的历...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初是在不自觉状态下随着社会主义思潮的涌入发生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介绍"和"传播"问题,学术界有两种认识:一是不区分介绍和传播,19世纪末马克思的名字及其学说思想在中国出现以来的历程,统称为"传播";二是以十月革命为界限,之前属于"介绍"阶段,之后为"传播"阶段。文章在认同和区分介绍和传播的阶段性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早期的介绍和传播呈现不同的路径和介绍主体的被动性和主动性混杂,介绍内容的零散化和碎片化、理解的片面性、介绍和传播路径的单一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介绍 传播 路径 特征
下载PDF
抢夺一面新旗帜——论《文化批判》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之缘起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妙清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文化批判》区别于20世纪同时代同类刊物的显著特色之一,在于大量而集中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首先与特定社会时代的需求和《文化批判》主办者自身天然条件的暗合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在"启蒙"知识分子的同时,更... 《文化批判》区别于20世纪同时代同类刊物的显著特色之一,在于大量而集中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首先与特定社会时代的需求和《文化批判》主办者自身天然条件的暗合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在"启蒙"知识分子的同时,更是创造社为了前途发展需要而极力抢夺的一面新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 马克思主义学说 新旗帜 启蒙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学说“真、善、美”的统一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鹏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10期15-18,共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理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迄今人类对“真、善、美”最全面、最深刻的把握,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理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迄今人类对“真、善、美”最全面、最深刻的把握,我们要在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中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真善美 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类历史 文化成果 共产主义 理论核心
下载PDF
成舍我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与认知
8
作者 李秀云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7-212,共6页
1918年,成舍我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的第一次集会,同时宣布放弃"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的主义。他并没有因为放弃这一"主义"而与马克思主义学说隔绝,反而连续发表四篇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8年,成舍我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的第一次集会,同时宣布放弃"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的主义。他并没有因为放弃这一"主义"而与马克思主义学说隔绝,反而连续发表四篇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译文,从而成为事实上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者之一。这一传播活动更对成舍我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影响。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成舍我的报业实践里,具象化为"劳资"冲突问题,成舍我提出了"资本"与"言论"相分离,"资本家出钱","专家办报","老百姓说话","政府认真扶助,依法管制"一系列消除报业劳资冲突的理论构想。消除劳资冲突,不仅是成舍我十几年报业实践的努力方向,更是他进行"手脑并用"新闻教育试验的精神渊薮。成舍我试图消除报业劳资冲突的理想追求过程,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认知过程。《立报》创造了日报发行20万份以上的一个神话,但与"日销行百万"之目标相距甚远,更无法在新闻领域消灭劳资对立。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的本科班没有办成,也不仅仅是因为战乱的纷扰。劳资对立的消除要靠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而不是某一领域小部分人的革新,成舍我在摘译《共产党的宣言》时对此有清楚的表述,但在追求新闻理想过程中,恰恰又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新闻实践领域的"资本"与"言论"分立,还是通过新闻教育进行"脑力劳动和筋肉劳动"合二为一的人才培养,都忽视了社会制度变革这一根本性前提,这决定了成舍我的报刊实践与新闻教育试验只能成为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舍我 马克思主义学说 劳资对立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几个理论问题的评述
9
作者 侯远长 《实事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1-34,共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遇到了资本主义、科技革命和改革大潮的挑战。因此,出现了一股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此同时,在理论上出现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遇到了资本主义、科技革命和改革大潮的挑战。因此,出现了一股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此同时,在理论上出现了"过时论"、"不适应论",对马克思主义加以曲解和歪曲。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在理论上进一步拨乱反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过时论 马恩 形态理论 法德农民问题 适应论 科技革命 五形态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学手稿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我国发展中的“革命”与整合
10
作者 陈旭玲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对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作历史性的总结和前瞻,关涉到两个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经历了几次"革命"与整合?当前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标志,马克思主义... 对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作历史性的总结和前瞻,关涉到两个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经历了几次"革命"与整合?当前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水平,而整合一个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情况的理论形态,是今后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最为迫切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革命 整合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说颠扑不破社会主义前景一片光明
11
作者 王永贵 《青海学刊》 2001年第3期9-11,共3页
马克思主义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变了20世纪历史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并未过时。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将推进世界社... 马克思主义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变了20世纪历史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并未过时。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将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社会主义前景一片光明。一、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未过时15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不朽巨著《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说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前景 人类社会发展 理论品格 与时俱进 发展进程
下载PDF
《文化批判》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意义及其不足
12
作者 卢妙清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文化批判》存在于1928年1月至5月,是创造社后期的一份重要综合性理论刊物。其显著特色之一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大量而集中的引介,这在当时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意义;但在引介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说法,该文对此加以分... 《文化批判》存在于1928年1月至5月,是创造社后期的一份重要综合性理论刊物。其显著特色之一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大量而集中的引介,这在当时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意义;但在引介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说法,该文对此加以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 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我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进 《文史哲》 1981年第4期39-45,共7页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介绍传播的历史上,有一种看起来十分奇怪而实际上却非常自然的现象——首先在我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而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马克...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介绍传播的历史上,有一种看起来十分奇怪而实际上却非常自然的现象——首先在我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而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马克思主义是何时传到中国的?蔡元培先生一九二○年曾经指出:“西洋的社会主义,二十年前,才输入中国”。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一九○○年前后传入中国的。从现在见到的资料来看,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首先在我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他们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在自己的著述中介绍过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及其学说,翻译、出版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国外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专著和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思想 小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学说 无政府主义 孙中山 资产阶级改良派 梁启超 新民丛报 资产阶级革命 蔡元培
下载PDF
谢韬、宋涛评《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14
作者 谢韬 宋涛 《中国图书评论》 1988年第4期32-34,共3页
本书是一部200多万字的巨著,史论结合,以论为主,作者在更长的历史跨度和更广的空间跨度中详细集纳、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创立、发展的历史和相关的资料,并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致军事、历史、文化等思想... 本书是一部200多万字的巨著,史论结合,以论为主,作者在更长的历史跨度和更广的空间跨度中详细集纳、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创立、发展的历史和相关的资料,并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致军事、历史、文化等思想联成一体加以阐述,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说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学说 史论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意义 思想文化 资本论 教条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福建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先锋——《闽星》半周刊对苏维埃俄国宣传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孙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8-109,共2页
五四时期,中国的文化思想界打破了沉闷局面,各种社会新思潮纷至沓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远在东南一隅的福建地区也避免不了当时社会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的影响,形形色色"主义"的拥护者纷纷在福建地区兜售自己的... 五四时期,中国的文化思想界打破了沉闷局面,各种社会新思潮纷至沓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远在东南一隅的福建地区也避免不了当时社会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的影响,形形色色"主义"的拥护者纷纷在福建地区兜售自己的社会变革理念。正是在这个时候,福建出现了介绍新文化、新思潮的重要刊物——《闽星》半周刊。1918年5月,军阀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以"援闽粤军总司令"的身份,率部占领了漳州附近的26个县,建立了一个"闽南护法区"。陈炯明为了树立新形象,在漳州极力倡导"整军经武"、"刷新政治"、"建设新社会"的思想。他邀请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刘石心、陈秋霖等人到漳州共同主持"闽星报社"进行政治宣传。《闽星》有半周刊和日刊两种,分别于1919年12月1日和1920年1月1日创刊。半周刊主要刊登介绍政治学说,讨论学理以及政论性的长文,日刊主要是报道国内外各种新闻。两刊主编都是两极(即梁冰弦),编辑有陈秋霖、谢婴白等人。《闽星》只存在了3个月,当陈炯明带领军队离开漳州后,1920年1月26日,《闽星》半周刊出版完第2卷第8期就停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俄国 福建地区 半周刊 马克思主义学说 历史价值 无政府主义 布尔什维克党 五四时期 陈炯明 资本主义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市场营销理念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霏 《商情》 2011年第28期29-29,共1页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通过对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现代市场营销学,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市场营销理念 经济全球化
下载PDF
论按“人的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一个值得发掘的理论矿藏
17
作者 刘志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67-74,共8页
马克思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那么,“人类本性”是怎样“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呢?对这个问题,马克思没有作出系统而详明的揭示,这就为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留下了一个值得... 马克思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那么,“人类本性”是怎样“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呢?对这个问题,马克思没有作出系统而详明的揭示,这就为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留下了一个值得发掘的理论矿藏。本文提出这个问题,正是试图站在“需要论”基石之上,对人类本性变化发展的内在奥密进行一番开掘,进而帮助人们树立起按“人的规律”办事的指导思想,正确地认识社会进程,科学地驾驭社会矛盾,自觉地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本文以马克思有关人性问题的论述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其他优秀思想成果,从如下四个方面对有关“人的规律”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本性 规律 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学说 变化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现实条件 社会属性 普遍本质 社会制度
下载PDF
《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18
作者 李鹏程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4期76-81,共6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对其思想理论先驱(黑格尔、费尔巴哈、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家、法国当时的各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批判继承的结果,表现为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的理论创造。指出这些理论创造,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对其思想理论先驱(黑格尔、费尔巴哈、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家、法国当时的各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批判继承的结果,表现为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的理论创造。指出这些理论创造,也就阐明了这部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的意义。统观《手稿》可以看出,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所达到的比他同时代的人以及前人更高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资产阶级 批判继承 私有财产 异化 私有制 人类历史 社会历史
下载PDF
为了现实: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读《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19
作者 刘坚承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5期55-56,共2页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唤醒了数千年备受经济和政治双重奴役的全世界劳动者;十月革命旗帜的升起,则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向现实飞跃;当代,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改革大潮,又在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向新的认识高度升华。时代...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唤醒了数千年备受经济和政治双重奴役的全世界劳动者;十月革命旗帜的升起,则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向现实飞跃;当代,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改革大潮,又在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向新的认识高度升华。时代、实践、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们系统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掌握真理规律,为了今天,也为了明天。为此,我们有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正在刻苦努力。许征帆、马绍孟、成保良、刘炯忠、李鹏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学说 理论工作者 劳动者 思想 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 真理 马克思主义学说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怎样? 被引量:1
20
《社会主义研究》 1980年第3期53-53,共1页
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內容。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呢?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现代唯物主义 经济制度 政治上层建筑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