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阵地的坚守——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1
作者 刘传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5-137,共3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意识形态交流、渗透、冲突的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坚守网络舆论阵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牢牢占据网络舆论阵地,密切联系群众,打造网络...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意识形态交流、渗透、冲突的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坚守网络舆论阵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牢牢占据网络舆论阵地,密切联系群众,打造网络“同心圆”,使网络更好地成为宣扬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网络舆论阵地 坚守
下载PDF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2
作者 柴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8-81,共4页
在20世纪末“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叫嚣的西方学术界,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意识形态”概念中注入了阶级关系、权力结构以及话语理论等内涵,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发展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 在20世纪末“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叫嚣的西方学术界,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意识形态”概念中注入了阶级关系、权力结构以及话语理论等内涵,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发展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用生产的观念连接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有力证明了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的正确性。他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怀疑,有力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是人类解放工程的一部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社会的现实有效性,从而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终结论 特里·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下载PDF
从马克思到列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嬗变及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烨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0,共5页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意识形态概念经历了从贬义到中性含义的演变,这也推动着意识形态观的视角生发从批判到建设的变化。这是时代和实践推动的结果,也是理论自身内在发展逻辑所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嬗变史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意识形态概念经历了从贬义到中性含义的演变,这也推动着意识形态观的视角生发从批判到建设的变化。这是时代和实践推动的结果,也是理论自身内在发展逻辑所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嬗变史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在于:必须将理论置于现实之中,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现实逻辑;必须通过借鉴与批判把握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理论逻辑;必须通过自觉与灌输并进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嬗变
下载PDF
齐泽克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之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卢永欣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1-66,共6页
齐泽克赞扬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征兆性”批判,又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反思批评。具体来说,齐泽克反对马克思主义将意识形态界定为“虚假意识”,认为该界定仍是从“知性”出发去理解意识形态。并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马克... 齐泽克赞扬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征兆性”批判,又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反思批评。具体来说,齐泽克反对马克思主义将意识形态界定为“虚假意识”,认为该界定仍是从“知性”出发去理解意识形态。并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必将灭亡的“社会意识”,更是结构主义意义上的“社会存在”。而且齐泽克更注重意识形态的精神分析层面。二者的不同还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否定的意识形态”,而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虚假意识 社会存在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及其当代启示——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
5
作者 卓高生 刘宁涛 《观察与思考》 2024年第4期39-47,共9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从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出发,解释了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内在矛盾,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奠定了基本立场与观点。该书在分析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起源... 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从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出发,解释了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内在矛盾,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奠定了基本立场与观点。该书在分析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起源、条件和路径中总结社会主义文明产生的必然性,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解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探索下的新模式,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新成果,也是世界文明发展道路上的新样态,在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时代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6
作者 周向军 卢静宜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F0002,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上取得新认知,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科学内涵、社会功能;在“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进行新思考,立足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阐明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做出新部署,从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制度保障、具体方法、全面领导等方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谋篇布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丰富 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7
作者 吕世荣 周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6-65,331,共11页
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激烈,愈发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研究的重要性。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在历史和现实双重维度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激烈,愈发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研究的重要性。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在历史和现实双重维度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仅如此,提炼和展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对于认识当今意识形态形势、加强和改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理论史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确立
8
作者 薛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1期84-87,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实践”这一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科学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刻揭示了实践的本质、内涵及特征,指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实践”这一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科学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刻揭示了实践的本质、内涵及特征,指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大意义,正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并进而从实践出发考察现实世界,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哲学。《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蕴含的实践思想,为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 《德意志意识形态 演进历程 理论价值
下载PDF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
9
作者 吴启彬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5期0030-0033,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关于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理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 文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论证逻辑出发,试图阐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指出马克思 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高...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关于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理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 文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论证逻辑出发,试图阐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指出马克思 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涵、意义和本质。最后揭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当代价 值,这对于我们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在审美与意识形态纠葛之间重申典型的文学价值——兼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困境与可能
10
作者 王雨佳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2,共8页
“典型”作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经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而迅速崛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俨然成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导规范,再到新时... “典型”作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经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而迅速崛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俨然成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导规范,再到新时期之后走向衰落的过程,表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典型正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历史概念,似乎再难吸引作家与批评家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文学史 文学创作与批评 典型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关键词 大起大落
下载PDF
意识形态场域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挑战与培育
11
作者 张同兵 《社科纵横》 2024年第3期142-149,共8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蕴含抽象性、精神性因素,而且涉及现实性、社会性层面。现实性、社会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因与归宿,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着力点。从现实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直接作用于现实,而是寓于意识形态之中...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蕴含抽象性、精神性因素,而且涉及现实性、社会性层面。现实性、社会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因与归宿,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着力点。从现实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直接作用于现实,而是寓于意识形态之中,在意识形态的运转中来指导人们的现实实践。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生成中“个人”与“社会”的层级界限、意识形态运行中“抽象”与“现实”的张力结构、意识形态旨向中“多元”与“一元”的相互斗争使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多重挑战,只有坚持个人与社会的共契发展、理论与制度的协同创新、主导与多元的有序建构才能更好地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力量与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信仰 制度
下载PDF
农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
12
作者 孟安琪 刘然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基于农民阶级群体的特殊性考虑,我们需探索一套与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相符合的话语体系。农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以马克...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基于农民阶级群体的特殊性考虑,我们需探索一套与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相符合的话语体系。农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识形态话语为理论基础,从意识形态优势、“习言习语”的魅力、本土话语的转换等三个方面建构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着重青年人才主体队伍建设,促进农村话语的“自塑”,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向往和精神文化需求,筑牢农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 话语建构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13
作者 徐建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校要立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针对师生的利益诉求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议题设置;要通过知识传授、理论教育、思想引导、价值引领、技能培训等方式,遴选、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话语创造者、话语宣传者。此外,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提升话语引导者的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参与话语主题、话语内容、话语绩效的讨论评价;要注重运用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用好用活话语载体,构建艺术性、时代性、差异性、通俗性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情动人、以趣引人、以理服人,从而提高话语受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解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日常生活 建构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传媒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要义
14
作者 饶宝美 张乾元 《学术探索》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文化研究与传媒研究的汇合引发了新的社会批判理论维度,意识形态构成了其内在的核心要义与结构主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传媒研究框架中,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及美国新媒体运动等一系列社会思潮都十分鲜明地强调大众传媒... 文化研究与传媒研究的汇合引发了新的社会批判理论维度,意识形态构成了其内在的核心要义与结构主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传媒研究框架中,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及美国新媒体运动等一系列社会思潮都十分鲜明地强调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本质。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设备为技术基础的新兴传媒为现当代文化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新诉求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课题。文化意识形态的辩证法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文化研究 传媒研究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研究
15
作者 陈荔君 《新丝路》 2024年第4期58-60,共3页
文章立足新时代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面临的多重压力,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等方面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指导地位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16
作者 芦家璇 梁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我国历代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时代特征和人民需求,都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 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我国历代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时代特征和人民需求,都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转向网络,新的历史条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中要重视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网络监管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探究
17
作者 张雯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一种具有强大科学伟力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总结,更是对于当代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重要引导。在新时代下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融入生活中,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一种具有强大科学伟力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总结,更是对于当代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重要引导。在新时代下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融入生活中,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还需强化全媒体的实施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众,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体系化的意识形态认同工作制度,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提升。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水平,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时始终具备足够的精神动力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实践
下载PDF
凝缩符号与政治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承续中的政治符号
18
作者 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 廖鹏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作为对对象性事物进行凝练聚合及具有凝缩意义的凝缩符号,因其自身的内在特征与固有优势,与当前时代的政治建构具有极强的耦合性。从凝缩符号的历史流变来看,凝缩符号与政治符号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凝缩符号在政治性转化的过程中,逐渐... 作为对对象性事物进行凝练聚合及具有凝缩意义的凝缩符号,因其自身的内在特征与固有优势,与当前时代的政治建构具有极强的耦合性。从凝缩符号的历史流变来看,凝缩符号与政治符号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凝缩符号在政治性转化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政治承载体、政治介质体与政治建构体的积极意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延续仍需要凝缩符号的时代助力,即更需要其在对各种形式的符号的统筹兼顾之下实现对自身的守正创新,持续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承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凝缩符号 政治建构 时代承续
下载PDF
文本视角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研究——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思考
19
作者 徐梦琪 汪盛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阐发了社会公正思想。基于文本视角,《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的阐释体现在:从出场语境上对“词句”的“运动”进行理论批判,“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阐发了社会公正思想。基于文本视角,《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的阐释体现在:从出场语境上对“词句”的“运动”进行理论批判,“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哲学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所产生的社会不公现象进行现实的批判;从考察方法上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线索,阐明物质生产在实现人类社会公正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从叙事逻辑上以分工和私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为向度,阐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可能性,以无产阶级主体力量、阶级斗争基本动力为向度,阐述实现共产主义公正社会理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文本视角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公正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20
作者 张飞凤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2期0192-0194,共3页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具体实际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具体实际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构建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高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