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5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玉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2,共4页
当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总体上处于“非对称”或“倒挂”的态势,即学者的关注度与对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研究等的热衷和蜂拥而上不对称,理论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和原创性贡献与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建设中国特... 当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总体上处于“非对称”或“倒挂”的态势,即学者的关注度与对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研究等的热衷和蜂拥而上不对称,理论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和原创性贡献与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宏伟目标不对称。有的学者指出:“在相当的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正处在萧条、冷落、边缘化、被无视、被排斥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理论特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艺理论研究 主流意识形态 后现代主义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成熟 被引量:1
2
作者 季水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3-195,共13页
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走向了成熟。成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化批评范畴的形成,二是中国化批评标准的确立,三是中国化批评理论的建构。成熟的标志性成果是蔡仪《新艺术论》的出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走向了成熟。成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化批评范畴的形成,二是中国化批评标准的确立,三是中国化批评理论的建构。成熟的标志性成果是蔡仪《新艺术论》的出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及“序言”的问世。成熟的意义表现在纠正了革命文学时期认识的偏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理论基础,引导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成熟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与文学——兼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晓露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人民"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频繁出现,但后者并未对之作出明确界定。通过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概念大致包含三重语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面向"心灵深处"、远离人民的旧哲学,强... "人民"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频繁出现,但后者并未对之作出明确界定。通过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概念大致包含三重语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面向"心灵深处"、远离人民的旧哲学,强调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层面来把握"人民"概念,把"人民"视做历史发展的动力与哲学研究的主体。基于以人民为本的理论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具有炽热批判精神和鲜明实践品格的文学批评话语。文学与人民的关系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探讨的出发点,又是理论研究的目标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 文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下载PDF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三说
4
作者 甘文平 胡新颖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威廉斯凸显文学的本体论特质,却没有提及马克思的学说;伊格尔顿突出文学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及文学语言的社会意义,而遗漏了普列汉诺夫的贡献。与此同时,以上“三说”都将唯物史观作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们只有将三者一并考虑,才有可能更近距离地触摸到该体系的全景图。持续引介、研究和总结该领域的相关资源,对我们从宏观上审视和把握其本源样态与发展文脉,以及从微观上洞悉其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批评实践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 语言观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与发展
5
作者 季念 季水河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3-32,477,共21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形成,经历了从艺术形态学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再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历史可以分为发生、自觉、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主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形成,经历了从艺术形态学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再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历史可以分为发生、自觉、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主要由政治范式、批评范式、理论范式等三种范式所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主要包括阶级性、人民性、现实主义、艺术生产四个范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在20世纪形成了“一源多流”的发展趋势,其中国形态的建构具有未完成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建构与发展 范式与范畴
原文传递
在审美与意识形态纠葛之间重申典型的文学价值——兼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困境与可能
6
作者 王雨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2,共8页
“典型”作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经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而迅速崛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俨然成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导规范,再到新时... “典型”作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经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而迅速崛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俨然成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导规范,再到新时期之后走向衰落的过程,表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典型正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历史概念,似乎再难吸引作家与批评家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文学 文学创作与批评 典型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关键词 大起大落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2,共1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新格义”阐释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探赜
8
作者 廖克敏 杨兴玉 《贺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32,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过去、现在若干维度的非线性游弋中跨界之旅的结果。在“中国形态”这一标识性概念的统摄下,以唯物史观为文学批评指导思想,文学意识形态功能为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具体实践为文学批...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过去、现在若干维度的非线性游弋中跨界之旅的结果。在“中国形态”这一标识性概念的统摄下,以唯物史观为文学批评指导思想,文学意识形态功能为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具体实践为文学批评现实品格,人民大众为文学批评基本指向,建构和生成一系列具有强烈民族特色、未来指向和先锋意识的批评理论、批评标准、子概念与新方法。传统文脉资源及其当代创造性转化为“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供绵延而独特的源头活水,在世界文论格局中,让“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用自身话语模式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展开对话交流,以拓展其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人民主体性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哲学基础:实践唯物主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7-31,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不仅仅是认识论,而是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形态主要是: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活源泉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形态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 哲学基础 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与话语生成——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旨在创造性地探索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对"人民""民族""政治""实践"等标志性概念和文学与科技、文学与资本、文学的价值判断等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做出...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旨在创造性地探索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对"人民""民族""政治""实践"等标志性概念和文学与科技、文学与资本、文学的价值判断等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做出了"中国形态"的阐发与新释,并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返与拓展,以及和世界其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对话,开辟了"中国形态"的主体性与生成性的话语空间。"中国形态"研究既是向世界言说自身,又成为全球文学与批评研究的独特而重要的参照。而"中国形态"研究所具有的强烈的未来指向体现出一种理论的穿透力,这种未完成性正是不断生成中的"中国形态"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 中国形态 理论特质 话语生成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理论形态
11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4-49,109,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不仅仅是认识论,而且是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形态主要是: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活源泉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形态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 哲学基础 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实践形态
12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4-80,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不仅仅是认识论,而且是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形态主要是: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活源泉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形态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 哲学基础 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13
作者 张飞凤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2期0192-0194,共3页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具体实际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具体实际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构建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高校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民族之维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亚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0,共9页
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民族之维,需要对"民族"及其相关问题作重新审视和辩证研究。首先,对"民族"概念加以考辨,厘清不同术语的边界;其次,针对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不同声音,提炼出马克思恩格斯... 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民族之维,需要对"民族"及其相关问题作重新审视和辩证研究。首先,对"民族"概念加以考辨,厘清不同术语的边界;其次,针对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不同声音,提炼出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再次,为"民族"概念正名,"民族"不等于闭关自守,也不是回到过去,更不是用集体压制个人。基于此,赋予中国形态的民族观以新的理论特质: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民族的核心在于文化,民族与人民同构,中国形态民族维度的视域即文化身份和价值尺度。总而言之,对"民族"的重新阐释和民族之维的提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区别于其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之维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念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是中国几代学人不断寻求其实践形式和理论形态相统一、政治方向和文化模式相融合的动态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分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是中国几代学人不断寻求其实践形式和理论形态相统一、政治方向和文化模式相融合的动态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分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展与变异、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多元建构实践三个基本阶段。总结这一历史进程的经验得失,将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当代形态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历史进程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内涵探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亚敏 《华中学术》 2011年第2期6-10,共5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研究中国文学,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应有之义,但如果进一步追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哪些理论建树?就成为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与中国...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研究中国文学,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应有之义,但如果进一步追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哪些理论建树?就成为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形象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是不相称的,提出和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对于在世界文坛取得文学批评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百年的探索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历了种种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文坛 中国 马克思主义 探略 形态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
17
作者 季念 季水河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61,共8页
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期。其主要标志是以唯物史观为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以阶级观念为文学批评的主要范畴,以人民大众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指向。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促进了中国... 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期。其主要标志是以唯物史观为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以阶级观念为文学批评的主要范畴,以人民大众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指向。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促进了中国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变革,拓展了中国文学批评资源的空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发生期的基本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的碎片化、争鸣态度的非理性以及与文学实践的远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发生期
原文传递
回到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前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文宪 《华中学术》 2012年第1期17-25,共9页
'回到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基础与前提。这一诉求的意涵包括:一、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自成系统的、有别于一般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二、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必须关注中国现实的同时,还需反... '回到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基础与前提。这一诉求的意涵包括:一、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自成系统的、有别于一般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二、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必须关注中国现实的同时,还需反思这种中国化的诉求对准确理解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三、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和知识系统中理解经典作家的文学思想,'互文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法。四、在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域'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特质与特点。五、调整理论研究的知识结构,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知识语境中思考中国形态的发展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 中国 互文阅读 问题域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19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学术》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或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5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或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5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接受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疏离;80年代以后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 俄苏 阶段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文明逻辑的魂脉
20
作者 张三元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关键在于其与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一种本质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文明逻辑的魂脉。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亦即马克思主义文明逻辑不断开显的过程。从“一个结合”到“两...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关键在于其与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一种本质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文明逻辑的魂脉。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亦即马克思主义文明逻辑不断开显的过程。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开创与推进的过程。“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逻辑,展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趋势,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创造,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逻辑 魂脉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