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批判
1
作者 颜景高 《齐鲁学刊》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以正义观念为切入点,建构了两种迥异的马克思正义观:以伍德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但没有从道德层面上予以谴责,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符合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剥削并不是非...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以正义观念为切入点,建构了两种迥异的马克思正义观:以伍德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但没有从道德层面上予以谴责,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符合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剥削并不是非正义的;以胡萨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意味着一种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并且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剥削体制,不符合马克思的正义隐喻。从方法论上说,建构一种内在于生产方式的正义概念,或者一种超验的正义标准,都误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于马克思而言,正义观念是一种社会性历史现象。当下流行的所有权正义理论不过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产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一种共享共富的世界性正义话语即将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正义 唯物史 共享共富
下载PDF
正义环境的产生及其实现——兼论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环境观
2
作者 吴沁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年第2期9-13,共5页
正义的环境是关涉正义之所以必要和正义之如何可能的关键所在。它包括了正义从产生到实现的诸种因素和条件,是由正义环境的构成向度和构成条件组成的有机系统。不同思想家对正义环境的见解各有其偏重和优长,但也存在着明显缺憾和不足。... 正义的环境是关涉正义之所以必要和正义之如何可能的关键所在。它包括了正义从产生到实现的诸种因素和条件,是由正义环境的构成向度和构成条件组成的有机系统。不同思想家对正义环境的见解各有其偏重和优长,但也存在着明显缺憾和不足。马克思主义正义环境观建立在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现实洞见基础上,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正义环境问题提供了跨越时空的正确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环境 有机构成 马克思主义正义环境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概论》
3
作者 陆树楠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8-I0008,共1页
林业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物质资料的重要来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部分地区过于注重林业经济效益,忽视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乱砍滥伐、... 林业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物质资料的重要来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部分地区过于注重林业经济效益,忽视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乱砍滥伐、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情况,对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造成破坏。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深入分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以期探索出良好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森林生态系统 林业资源 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化学农药 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路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辩证结构 被引量:11
4
作者 詹世友 施文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5,共11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的最高标准是实现能促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客观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所谓"正义的环境"并非产生正义问题的实质根源。人类历史就是逐步实现这些条件的漫长历史,也即追求正义的漫长历史。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流...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的最高标准是实现能促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客观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所谓"正义的环境"并非产生正义问题的实质根源。人类历史就是逐步实现这些条件的漫长历史,也即追求正义的漫长历史。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正义观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所谓惟一的公平标准。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形式性的正义标准,却有着实质性的非正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消除异化劳动,才能获得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达到的实质性正义。所以,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内涵着在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现实运动中逐渐展开的辩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 异化劳动 人的全面发展 辩证结构
下载PDF
从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飞跃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建华 许祥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正义到底是什么,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给出了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解答。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正义理论的梳理、考察和甄别,根据它们思考与解决正义问题的方式,... 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正义到底是什么,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给出了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解答。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正义理论的梳理、考察和甄别,根据它们思考与解决正义问题的方式,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大类:思辨正义观和实践正义观。而实现从思辨正义向实践正义转向的正义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思辨正义 实践正义 马克思主义正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探析——评《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0-230,F0003,共2页
人类的一切都来源于自然环境,而人类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自然环境。人类无节制的资源开发和不当排污行为,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 人类的一切都来源于自然环境,而人类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自然环境。人类无节制的资源开发和不当排污行为,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大量生态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生态 排污行为 政治经济学 自然环境 无节制 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观的复合结构——对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论争的前提批判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艳华 朱思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4,共5页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域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价值探究——评《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吕伟波 杨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2-I0002,共1页
生态文明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人的幸福和发展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的发展需... 生态文明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人的幸福和发展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包括环境治理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循环经济发展技术等等。同时,生态文明也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制度保障机制,如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保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持和维护。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由霍娟娟、王亚涛撰写的《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作者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挑战,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方案。该书不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而且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生态文明 相互依存关系 地球生态系统 经济可持续增长 生态环境 保护与修复 科学技术手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中国的三重转向 被引量:1
9
作者 屈琦 梁智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中国传播、确立的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三重转向:即从纯理论传播到指导民族解放的转向;从正义理论设想到具体正义制度建构的转向;从对人的阶级性理解到对人的价值性尊崇的转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每次转向都对中国的民...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中国传播、确立的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三重转向:即从纯理论传播到指导民族解放的转向;从正义理论设想到具体正义制度建构的转向;从对人的阶级性理解到对人的价值性尊崇的转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每次转向都对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 正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晓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核心,带来了公平正义主题从抽象平等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革命性转换。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阶段性社会形态,实现了对此前所有...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核心,带来了公平正义主题从抽象平等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革命性转换。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阶段性社会形态,实现了对此前所有社会形态公平正义理念的历史超越。在社会历史实践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发展和公平正义理念自身的演进表现了相同的超越性特质。系统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形态发展的制度设计理念和整体价值追求,发掘有益于制度设计科学化和公平正义理念完善化的积极因素,进而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超越性特质为主线,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觉完成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整合,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制度 超越性
下载PDF
当代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实现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玉文 邹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共4页
分配的正义性主要依存于生产方式而不是分配制度,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始终追求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我国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我国的基本实现路径。从市场经济微观领域看当代马克思主义... 分配的正义性主要依存于生产方式而不是分配制度,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始终追求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我国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我国的基本实现路径。从市场经济微观领域看当代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体现为法律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倾斜性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 科学发展
下载PDF
柯亨的分配正义观的转变——兼谈马克思主义与平等 被引量:7
12
作者 葛四友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1期30-38,共9页
在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分,本文重点在于介绍其代表性人物柯亨的分配正义观。文章试图通过柯亨在不同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平等的态度的转变,来展示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现实变化的情况下是... 在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分,本文重点在于介绍其代表性人物柯亨的分配正义观。文章试图通过柯亨在不同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平等的态度的转变,来展示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现实变化的情况下是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平等 分配正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 柯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视域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及解决之道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成芳 石权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3,共7页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于解决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正义是具体的历史范畴,不存在所谓的永恒正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包括四大正义原则:基于平等交换的权利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实质平等原则和惩罚原则。基于这...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于解决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正义是具体的历史范畴,不存在所谓的永恒正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包括四大正义原则:基于平等交换的权利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实质平等原则和惩罚原则。基于这些原则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必须把握四点要义: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保障;第二,保证发展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基础;第三,提升劳动所得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重点;第四,推进实质平等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 贫富差距 解决之道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运用与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有璋 徐其清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19,共4页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把公平正义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公平正义的理论内涵;以加快发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以共同富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目标;以制度建设作为维护...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把公平正义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公平正义的理论内涵;以加快发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以共同富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目标;以制度建设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自觉运用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公平正义 运用 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环境冲突的化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晶 陈玲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07,共3页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频发的环境冲突事件,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思想的分析,寻求化解中国环境冲突的有效对策,即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升政府生态治...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频发的环境冲突事件,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思想的分析,寻求化解中国环境冲突的有效对策,即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和推动公众的环境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 环境冲突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干 刘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61,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根据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只有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才能促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有效构建与救济机制的健康运行,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研究视角,探讨了生态文明观作为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之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扫清了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思想和认识障碍,而且回应了个别学者对环境损害责任成立的质疑,为环境损害责任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不仅如此,生态文明观还为环境损害责任的实施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法治保障,是生态文明观孕育了环境损害责任。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之所以能够孕育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原因,是因为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有诸多内在的共同性: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之间同根同源,都起源于生态环境危机的时代背景,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共同的手段就是环境法治,最深层次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未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应当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思想指南和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环境损害责任 理论基础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永苹 闫海玉 《晋中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5-27,共3页
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吸取了古代古典哲学、德国哲理法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关于正义理论的积极因素,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观。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正义 当代中国 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中国化的经济法进路——以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为目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忠孝 王文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6,共9页
百年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与社会具体实践的四次结合过程中对收入分配问题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对现阶段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新时代对共同富裕路径的探... 百年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与社会具体实践的四次结合过程中对收入分配问题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对现阶段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新时代对共同富裕路径的探索中,收入分配理论未来着力点在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公正共享,协调法律制度促进社会分配格局合理化,构建可循环分配体系。据此,建议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电子商务法,提高试用期工资、最低工资和养老金的最低限制,提高劳动质量,提升劳动过程中被社会认可的有效劳动;再分配注重内需,协调法律制度确保社会分配关系公平化,建议制定“社会保障法”,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法、预算法,及契税法的第6条第3款,真正推动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平衡内需结构进而畅通国内大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 不平衡不充分 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对生态环境的构建解析——基于生产正义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金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9-42,共4页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真正发生关系的开始,人们生产什么和怎么样生产都会对自然界造成相应的影响。但当前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中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生产不正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源上影响着全...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真正发生关系的开始,人们生产什么和怎么样生产都会对自然界造成相应的影响。但当前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中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生产不正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源上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而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是揭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秘钥。因此,我们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从生产正义视角出发寻求缓和及解决生态环境破坏的途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 生产正义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龙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0期75-75,106,共2页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凭借自身的优势改变着传统的舆论环境。但与此同时,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信息的娱乐化、网络舆论的泛杂化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建设,有利于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保持...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凭借自身的优势改变着传统的舆论环境。但与此同时,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信息的娱乐化、网络舆论的泛杂化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建设,有利于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保持新闻理性,有利于纠正不正之风,服务社会建设,有利于强化媒体承担的社会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舆论环境 马克思主义新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