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艳艳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0期I0037-I0038,共2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与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一脉相承。本文主要阐述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论,用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论证中国现在实行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 科学发展 现实意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及其指导意义
2
作者 王丽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143-144,共2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马克思生态环境观的基本内容。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的认识过程及基本内容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论证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 认识过程 指导意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艳艳 陈建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8-19,共2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与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一脉相承。在阐述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用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证中国现在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
4
作者 高筠 《大观周刊》 2012年第17期12-12,共1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不仅揭示了人--社会--自然的一般生态系统,而且重点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生态学。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 制度变革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下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探究——评《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研究》
5
作者 王丽霞 龚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但无法摆脱自然,同时也会受到自然的约束和影响。因此,可以借鉴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提高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研究》一书从自然变迁、...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但无法摆脱自然,同时也会受到自然的约束和影响。因此,可以借鉴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提高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研究》一书从自然变迁、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入手,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变迁,提出了具体的保护策略,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 文化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自然 生态环境变迁 马克思自然 保护策略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传承与弘扬
6
作者 吴宁 陈文丽 浦天罡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3期22-31,155,156,共12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在总结中共历代领导人生态思想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从理论逻辑、历史视野、价值取向三个方面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使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在总结中共历代领导人生态思想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从理论逻辑、历史视野、价值取向三个方面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形态和实践道路日渐丰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生态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转型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发展理念,对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明 文明转型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生态文明话语分析——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波 苗兴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34,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解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解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为研究对象,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生态文明话语中的体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语境内各变量的运作,生态文明话语建构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类的责任主体位置以及参与者各要素间的和谐关系,并赋予话语较强的权威性和普及性。希望本研究能为生态文明话语分析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生态文明话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8
作者 张馨月 王秋 《理论观察》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醒世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自由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此次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背景、内涵要义以及...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醒世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自由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此次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背景、内涵要义以及发展创新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阐述,首先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英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以及西方先哲的生态观给予了马克思思考和启发。其次是从内涵要义的角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以实践为基础,探索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最后从发展创新的角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人类减轻环境危机、开辟实践路径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党的二十大对我国十年的生态保护成就作出了科学总结,并对下一步我们要实现的生态目标做出了明确指示。因此,应进一步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理论精华,寻找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依据。总之要想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 美丽中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与话语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伟 姚秉轩 顾慧卿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知的深化,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热潮。在自然生态领域,基于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知的深化,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热潮。在自然生态领域,基于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价值性的对立统一性,厘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可能性与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扎根中华大地,推进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林蔚 《新丝路》 2024年第15期80-82,共3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誉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标志。它超越了之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以不同于以往的新视角描绘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雏形,把实践作为认识的起点和基础,以实践作为连接...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誉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标志。它超越了之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以不同于以往的新视角描绘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雏形,把实践作为认识的起点和基础,以实践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伴随经济发展,生态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立足于中国国情,与时俱进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主义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性省思——从五四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出场说起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增岽 范嘉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F000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性与省思西方现代性的现实议题,受社会心理转变和推介核心价值观念的隐喻思维影响,纷纷试图采用“大同”观念解决时代问题。但因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空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观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使其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在于其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发挥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使人民群众通过先进阶级语境中的传统观念理解、认同和运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应对现实课题及社会心理转变,科学利用隐喻思维推动理论大众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结合”继承发展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更多原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确证了民族标识和政党形象,承担世界责任、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隐喻思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乡村生态保护路径研究
12
作者 赵亚亚 朱晓庆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4期53-55,67,共4页
生态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坚持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它为乡村生态保护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现阶段乡村生态保护在主体环保理念薄弱、经济投... 生态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坚持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它为乡村生态保护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现阶段乡村生态保护在主体环保理念薄弱、经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方面陷入困境。对此,新时代就要从乡村主体、经济投入、基础设施三方面着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生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保护 马克思主义生态 路径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发展成果的理论逻辑
13
作者 梅志强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理论发展成果、历史审视成果和环保实践成果,也为世界各国维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提供了中国理论方案。“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理论发展成果、历史审视成果和环保实践成果,也为世界各国维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提供了中国理论方案。“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时代性的指导,强调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思政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要将绿色发展的理念同时代发展相结合,明确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发展的成果,为实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发展成果的协调发展提供内在逻辑依据。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出发,对理论内在逻辑以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下实现马克思生态发展观的实践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马克思主义 生态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生态观
14
作者 若贺曼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1-34,共4页
通过对生态学、生态观的概念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在生态学以及生态观的概念范畴中,人、社会、自然都是其重要的核心要素。因此笔者以人、社会、自然要素为核心,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生态观进行梳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自然观、社会... 通过对生态学、生态观的概念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在生态学以及生态观的概念范畴中,人、社会、自然都是其重要的核心要素。因此笔者以人、社会、自然要素为核心,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生态观进行梳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进行分析,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马克思主义 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实践形态及发展逻辑
15
作者 刘蕾 王正坤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34-36,40,共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实践中有独特展现与发展脉络。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核心精髓,将其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实践紧密结合,旨在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独特实践风貌与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研究不仅展现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实践中有独特展现与发展脉络。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核心精髓,将其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实践紧密结合,旨在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独特实践风貌与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研究不仅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土壤上的生根发芽与茁壮成长,还进一步阐明了其内在的发展逻辑与未来的演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中国化实践 发展逻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当代价值研究
16
作者 李彦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5期14-16,共3页
充斥着资本增殖逻辑的现代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乃至人本质的异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所蕴含的生态政治观、辩证自然观与绿色发展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来源,... 充斥着资本增殖逻辑的现代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乃至人本质的异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所蕴含的生态政治观、辩证自然观与绿色发展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来源,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
17
作者 杨莹 《新丝路》 2024年第20期0098-0100,共3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逻辑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指导。自党的十八大起,我国开始着重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逻辑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指导。自党的十八大起,我国开始着重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动作、有方法,也要有方向、有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便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随后从明确思想观念、开展宣传推广与舆论引导、做好法律政策和监督管理、发掘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内涵四个角度,提出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态文明建设可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道家生态思想的内在契合性及当代价值
18
作者 张雨纤 卢秋野 《新丝路》 2024年第20期0086-0088,共3页
文章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道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次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道家生态思想的内在契合性,最后总结出当代价值,一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二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广泛的参与主体,三是为生态文明... 文章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道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次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道家生态思想的内在契合性,最后总结出当代价值,一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二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广泛的参与主体,三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行的方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道家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19
作者 任帅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0期0123-0126,共4页
新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已蔓延至各国,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面临生态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生态文明理念尚未形成、缺乏全球生态建设合作等诸多难题。新时代我国继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新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已蔓延至各国,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面临生态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生态文明理念尚未形成、缺乏全球生态建设合作等诸多难题。新时代我国继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旨思想,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从经济层面的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政治上加强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加强全球生态建设合作四个维度建立联合应对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满足人民对美丽中国的希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 对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
20
作者 柳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0期51-54,共4页
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较严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农民生态意识淡薄与生态保护参与度不高、政策制度不健全与执行力度不足等方面。因此,提出加强环境治理,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较严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农民生态意识淡薄与生态保护参与度不高、政策制度不健全与执行力度不足等方面。因此,提出加强环境治理,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教育,提升农民生态意识;完善政策制度,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等路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美丽乡村建设 困境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