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思想
1
作者 杨卜海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1期21-22,共2页
实践哲学作为人的生存智慧在马克思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实践哲学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内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实践哲学史要在理论上澄清被第二国际教条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来确立他们自己的思想学说。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践 实践哲学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的规律论和规范论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强乃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4,共12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问题,重视实践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尤其是劳动与财产的关系,重视实践和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体地位。这个思路重视寻求社会实践的必然规律。另外一个是规范论的路径,一些研究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所包含的内在的规范意义和价值。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研究,比如语言学转向以后,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规范及其基础如何理解,需要重视话语和商谈,重视文化对实践的规范意义。这个思路重视实践的规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 规律论 规范论
下载PDF
基于PBL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政创新与实践
3
作者 林丹 朱智威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哲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课程思政实践效应的深化研究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基于PBL理念的该课程思政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哲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课程思政实践效应的深化研究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基于PBL理念的该课程思政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优点与关键点,开展“课程设计—任务驱动—讨论反馈—成果形成—推广展示”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个别化教育思考与实践——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为例
4
作者 申承林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12期48-53,共6页
正确理解和落实好个别化教育理念是培智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提升培智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个别化教育理念,进一步明晰了培智教育中开展个别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正确理解和落实好个别化教育理念是培智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提升培智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个别化教育理念,进一步明晰了培智教育中开展个别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长期致力于智障儿童教育研究,在个别化理念的实施方面从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方面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化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培智教育 校本课程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民族音乐育人研究
5
作者 张晓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7,共10页
民族音乐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出广博多样的形态样貌和深厚的文化精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视域,民族音乐具有塑造中华文化特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育人功能。民族音乐育人实践... 民族音乐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出广博多样的形态样貌和深厚的文化精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视域,民族音乐具有塑造中华文化特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育人功能。民族音乐育人实践能够影响人的主体人格,提升其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民族音乐育人系统通过多维度主体的互动与对话构建,体现出多元化审美主体的发展与追求,表现出多层次感性体验的特征。民族音乐育人实践宏观上是关乎教育强国、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微观上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质的主体意识与审美经验优化整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民族音乐 音乐育人 音乐思政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6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探索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充 王琳 张禹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8,14,共9页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一方面,资本主义体育发展建设以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为理论阐释点,它同样蕴含着“人的发展”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在一定制度下面向“人的发展”的体育发展成果的探析;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则确定了“人的价值”的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重视与教育匹配的社会关系,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体育的“人的价值”的初心维度的重要论述,可以得到结论,“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是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理论起点 人的本质 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融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白洁 王婷婷 万广圣 《大学教育》 2024年第3期80-84,99,共6页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融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对提高医学生哲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掌握重点难点、助力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基于认识规律,优化教学设计,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医学统计学教学...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融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对提高医学生哲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掌握重点难点、助力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基于认识规律,优化教学设计,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的融合,通过图文并茂、结合习题、运用类比的方式,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度融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路径,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哲学素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及其实践启示
9
作者 汪先平 蒋泽华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是在坚持历史主体性基础上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从哲学视角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是在坚持历史主体性基础上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从哲学视角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指南,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能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达
10
作者 王英飞 段治文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又要防止因对普遍性的急迫追求而脱离中国实践。就“现代化”而言,其强调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或因循守旧,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在人的发展中实现“中国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中国式”与“现代化”的有机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二十大 人的发展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视角
11
作者 曹典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共9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行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研究离不开对“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理论性思维的关注。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关切”与“真正哲学”的哲学理想的探讨。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研究离不开对“理论实践性”与“学徒学术性”的学术反思的研究。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实践性”与“科学学术性”的理论融合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范式建设 前提意识之思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会通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追求
12
作者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地理解、运用与实现自己的文明理念,需要在现实性、实践性、哲学性以及历史时代性等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另一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需要超越用西方哲学的模式解释中国哲学的哲学观,消解直观性、外在性、机械性的思维方式,以各自保有其个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真正会通。实现“马中会通”,需要真实地把握其思想实质、现实基础与哲学使命,阐明相关哲学观及其变革,揭示二者的内在契合性,澄明会通的连续性与时代超越性。只有在“马中会通”的基础上,才能憧憬当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文明境界与塑造新的“哲学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哲学自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会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党建思政工作中的路径与实践
13
作者 袁浩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8期159-160,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在新时代,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价值观多元化和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基于此背景,文章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党建思政工作中的应用路径与实践,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在新时代,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价值观多元化和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基于此背景,文章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党建思政工作中的应用路径与实践,探讨了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新时代的党建思政工作,以期加强党员和群众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自觉,推动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时代 党建思政工作
下载PDF
成仿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探析
14
作者 黄书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204,共10页
作为新民主主义教育革命和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亲历者,成仿吾通过长期不懈的多样化办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坚持以革命信念、务实精神推进“战火中”的教育实践,注重“结合中国情况”学习苏联高校的办... 作为新民主主义教育革命和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亲历者,成仿吾通过长期不懈的多样化办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坚持以革命信念、务实精神推进“战火中”的教育实践,注重“结合中国情况”学习苏联高校的办学经验,强调在时代变迁中把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内涵,倡导用唯物辩证法引领学校教育系统的多维变革,努力探寻现代化的人才支撑和教育现代化的高水平发展。置身于中国社会剧变,长期倾情于教育实践变革的深层理论求索,彰显出教育家成仿吾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仿吾 马克思主义 教育哲学
下载PDF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的思考
15
作者 李雪璐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9期103-105,共3页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整合,切实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除了课本知识外,还应当将原著原文原理、优秀中华文化、数字化资源以及社会实践资源充分合理融入思政课中,遵从主体示范、辩证系统、理论实践结合...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整合,切实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除了课本知识外,还应当将原著原文原理、优秀中华文化、数字化资源以及社会实践资源充分合理融入思政课中,遵从主体示范、辩证系统、理论实践结合原则,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充分挖掘并有效整合思政课教学各类育人资源,提高思政教师在教学资源整合上的业务水平,建立完备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保障体系,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政课 教学资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16
作者 马小莉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文章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途径展开讨论,分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创新的途径,进一步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新和... 文章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途径展开讨论,分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创新的途径,进一步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
17
作者 周向军 温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厚基础之上,富有深刻的哲学底蕴。其中,坚持问题导向,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回应攸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彰显了强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观底蕴;把握世...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厚基础之上,富有深刻的哲学底蕴。其中,坚持问题导向,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回应攸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彰显了强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观底蕴;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站在人类文明发展高度明晰世界历史的特征、动力、目的、道路,彰显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底蕴;坚持知行合一,以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的姿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底蕴;坚持人民至上,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观底蕴;坚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以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认识指导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彰显了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底蕴。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哲学底蕴,对于回答“世界向何处去”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要论述 马克思主义 哲学底蕴
下载PDF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原则分析
18
作者 刘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原则,能够保障教育过程的稳定性,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但目前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目标意识不清晰,校内缺少教育原则落实的监管体系,以及教师缺少对教法的优化研究,导致教... 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原则,能够保障教育过程的稳定性,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但目前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目标意识不清晰,校内缺少教育原则落实的监管体系,以及教师缺少对教法的优化研究,导致教育原则的落实出现了思维教条化、实践缺位化和逻辑知识化过强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建议教师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原则的深层次研究,在理清原则规律的基础上,确认教育重点,并且严格按照其具体要求践行教育工作;还要积极开展实践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掌握将其应用到教育实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 哲学 教育原则
下载PDF
感性空间到感性实践: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起点
19
作者 刘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当代空间社会学,不仅是对以往结构性研究方式的突破与超越,也应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回归与发展。空间思维,不仅未曾在马克思思想中“缺场”,恰而相反地贯穿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在1839—1841年的... 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当代空间社会学,不仅是对以往结构性研究方式的突破与超越,也应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回归与发展。空间思维,不仅未曾在马克思思想中“缺场”,恰而相反地贯穿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在1839—1841年的早期作品中,马克思便提出了感性空间这一概念,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萌芽,而感性实践观的提出成为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基点。基于感性空间到感性实践的理论起点,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空间批判,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在新时代的理论演进。回溯与明确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起点与脉络,对接续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推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理论体系的创新建设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空间 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 感性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的机制创新与模块构建
20
作者 闻羽 宗益祥 吴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7,共5页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目标导向、学生学习投入驱力、多方联动共育和成效校验评价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机制创新的四大维度。论文以“党建引领、价值塑造”的思政实践立德,“专...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目标导向、学生学习投入驱力、多方联动共育和成效校验评价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机制创新的四大维度。论文以“党建引领、价值塑造”的思政实践立德,“专业锤炼、以研促学”的专业实践育才,“能力提质、落地实干”的社会实践树人三大方向,探索构建了“德”“知”“行”三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块,助力培养以德为先、红专并举、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实践教学 效果优化 四维机制 三元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