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与科学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宏兵 代金平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人化自然、人的社会和社会机体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三个要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化自然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生态哲学、生态文明意蕴;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强调了以人本身的发展为最高目的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机体理论在本质上... 人化自然、人的社会和社会机体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三个要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化自然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生态哲学、生态文明意蕴;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强调了以人本身的发展为最高目的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机体理论在本质上阐明了社会生成和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连续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构成了科学发展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 人化自然 人的社会 社会机体 科学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双重维度的统一
2
作者 房玫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形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和"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这两种...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形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和"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这两种理解都是合理的,都抓住了唯物史观超越以往历史观的特质,且都有充分的文本依据。但各持一端,用以界定唯物史观,却是片面的。唯物史观是认识维度与价值维度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 唯物史观 认识维度 价值维度
下载PDF
论波普尔的“反历史决定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为视域
3
作者 孟静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4期16-19,共4页
对于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是贯穿人类的思想史。20世纪马克思指出人类正是通过制定目的和实现目的来体现人类穿凿历史的能动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提出也遭到了相关领域的哲学家的批判。本文着重分析了英国著名... 对于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是贯穿人类的思想史。20世纪马克思指出人类正是通过制定目的和实现目的来体现人类穿凿历史的能动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提出也遭到了相关领域的哲学家的批判。本文着重分析了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并站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上,积极回应波普尔等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历史观的挑战。波普尔对历史规律的否定观点,对于人们从更深、更宽广的角度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 自然规律 人的活动 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共性阐释
4
作者 曾祥耿 唐鸿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4-16,共3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到社会历史观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认为只有社会历史观才能够真正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真实面貌;因而他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并表达出实践观、总体性与主体性的理论共性特征。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总体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观 共性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历史生成及哲学向度
5
作者 唐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衍生于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反思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诘,旨在恢复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和辩证方法论品质,体现出明显的哲学向度:关注实践,将实践置于马克思哲...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衍生于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反思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诘,旨在恢复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和辩证方法论品质,体现出明显的哲学向度:关注实践,将实践置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地位;强调总体性,把总体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核心;高扬主体性,将主体性视为马克思哲学的主要价值蕴含。在对实践、总体性、主体性的阐发与张扬中,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基本凸现出对马克思哲学品格的历史承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历史观 实践 总体性 主体性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对马克思哲学品格的承传
6
作者 唐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在对实践、总体性、主体性的阐释与张扬中,基本承传了马克思哲学所蕴涵的实践品格、批判品格、人本关怀品格及辩证品格。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历史观 实践 总体性 主体性 马克思哲学品格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一般世界观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余陶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9期52-54,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关系 ,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环境 社会存在 实践 社会历史观 一般世界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涵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信君 窦琦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开了人类历史普遍发展规律的秘密,找到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与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观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新青年》刊载社会调查报告的历史演化与思想轨迹探究
9
作者 杨新宾 张心悦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
《新青年》曾刊载一定数量的社会调查报告,依据刊载动因与思想主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四卷为起步阶段,社会学家陶孟和开创“社会调查”专栏,并将之视为推动社会改良的途径;第七卷是社会调查报告刊载的鼎盛阶段,呈现形式及成果形态趋于规... 《新青年》曾刊载一定数量的社会调查报告,依据刊载动因与思想主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四卷为起步阶段,社会学家陶孟和开创“社会调查”专栏,并将之视为推动社会改良的途径;第七卷是社会调查报告刊载的鼎盛阶段,呈现形式及成果形态趋于规范,并在立场、情感上日益向劳工群体靠拢;第八卷是社会调查报告的淡出阶段,《新青年》逐渐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对劳工问题的关注点由调查生活境遇转为启发阶级觉悟,社会调查的刊载逐渐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社会调查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涵摄社会历史观的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荣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力于探讨马克思主义创立唯物史观所涉猎的命题和范畴。其次,阐明人的问题的科学论断及作用,侧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关节点。再次,确证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核心内容。复次,探明社会生活本质及其相关范畴,重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的问题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11
作者 尚颖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32-36,共5页
大历史观通过纵向历史视角与横向全球视野的双向互动,全景式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时代坐标。民族复兴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纵向坐标与百年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的横向坐标相交,形成了“两个大局”交织交汇的“新的飞跃”... 大历史观通过纵向历史视角与横向全球视野的双向互动,全景式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时代坐标。民族复兴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纵向坐标与百年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的横向坐标相交,形成了“两个大局”交织交汇的“新的飞跃”的时代印记。立足中华民族复兴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横纵视域,从理论形态上看“新的飞跃”的时代印记分别呈现为:当代使命传递的行动指南、科学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源泉;从实践形态上看呈现为: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驶出低潮而迈向振兴、人类现代化文明进程的全新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横纵视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的飞跃
下载PDF
郑杭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创立者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道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
郑杭生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从两种类型论出发,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发展史,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典范教材,辨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独特理论品格;他强调以人民性为根... 郑杭生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从两种类型论出发,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发展史,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典范教材,辨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独特理论品格;他强调以人民性为根本的价值立场、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逻辑和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他提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假设和重要命题,界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范畴。郑杭生先生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这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马克思主义社会 研究范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增进西藏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的逻辑理路
13
作者 王玖玖 《世纪桥》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基础的重要举措。在西藏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为理论立足点,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基础的重要举措。在西藏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为理论立足点,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为关系着眼点,以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问题聚焦点,以树立正确党史观为核心,才能循序增强西藏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的历史底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西藏各族群众 历史虚无主义 正确党史观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价值定位与纾困路径
14
作者 邓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190-0194,共5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作为科学的历史观,是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经过历史实践考验、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结合和统一。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作为科学的历史观,是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经过历史实践考验、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结合和统一。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具有思想引领价值、精神塑造价值和实践导向价值。现如今,受到大学生内驱力不足,应对错误思潮能力较差;历史观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历史观教育环境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亟需在个人层面引导大学生发挥自我教育功能、在高校层面切实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主渠道作用以及在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等方面出发来推进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 价值定位 实践之困
下载PDF
评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15
作者 王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2期16-18,共3页
在社会历史观这一问题上,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完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主体、规律等方面提出了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受偶然性逻辑支配的,其动力是"话语... 在社会历史观这一问题上,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完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主体、规律等方面提出了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受偶然性逻辑支配的,其动力是"话语"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其主体是多元主体而不是工人阶级。实质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推进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晓东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8,共4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原则,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实时跟进。新时代,中国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原则,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实时跟进。新时代,中国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丰富,同时,使其更契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新,是引导中国践行“中国梦”的导航灯,其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涵,也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明确了方向,为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总结了规律,为人类今后的良性发展探索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创新、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个体社会责任品质培育目标的双重建构
17
作者 苏兰 何齐宗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个体社会责任品质的培育应合乎现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相统一,其培育目标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突出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全面性,主要从内容维度和过程维度进行建构。内容维度的总体目标应包括秩序理性、社会... 个体社会责任品质的培育应合乎现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相统一,其培育目标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突出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全面性,主要从内容维度和过程维度进行建构。内容维度的总体目标应包括秩序理性、社会关怀、社会担当、社会参与四个方面,即通过秩序理性强化社会责任认知,通过社会关怀培育社会责任情感,通过社会担当磨炼社会责任意志,通过社会参与引导社会责任行为。从过程维度考察,起步阶段的目标在于培育个体的是非品质,深化阶段的目标是培育个体的合群品质,成熟阶段的目标重在使个体养成利他主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个体社会责任品质 培育目标 建构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贡献与理论局限
18
作者 刘少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由卢卡奇开创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立场、辩证方法和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紧密联系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物化批判、异化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 由卢卡奇开创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立场、辩证方法和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紧密联系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物化批判、异化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以及意识形态批判中,揭示了难以列数的社会问题,分析了异常复杂的社会矛盾,提出了经过深入思考的对策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重要战略策略。但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低估了商品价值,轻视了市场作用,没有把物质生活关系的作用、改善与发展置于根本地位去对待,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异化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
下载PDF
感性空间到感性实践: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起点
19
作者 刘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当代空间社会学,不仅是对以往结构性研究方式的突破与超越,也应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回归与发展。空间思维,不仅未曾在马克思思想中“缺场”,恰而相反地贯穿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在1839—1841年的... 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当代空间社会学,不仅是对以往结构性研究方式的突破与超越,也应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回归与发展。空间思维,不仅未曾在马克思思想中“缺场”,恰而相反地贯穿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在1839—1841年的早期作品中,马克思便提出了感性空间这一概念,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萌芽,而感性实践观的提出成为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基点。基于感性空间到感性实践的理论起点,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空间批判,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在新时代的理论演进。回溯与明确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起点与脉络,对接续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推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理论体系的创新建设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空间 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 感性实践
下载PDF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创新发展
20
作者 张荣臣 钱周伟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6,共10页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和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忠实传人,创造性地在中国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守正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和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忠实传人,创造性地在中国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守正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重要论断,深化了对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及其辩证关系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党建内涵及其方法论内容,并将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统一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形成了政治、思想、价值、组织、作风、制度等层面的实践要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