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学科意义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邹诗鹏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2,32,共9页
社会理论不只是社会学学科的一个领域,而是整个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开创了批判的社会理论传统,进而也开创了整个古典及现代社会理论,并在国家学批判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开创了现代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社会理论不只是社会学学科的一个领域,而是整个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开创了批判的社会理论传统,进而也开创了整个古典及现代社会理论,并在国家学批判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开创了现代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有其哲学性质及其总体性,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新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统一。在马克思那里,社会理论具有非学科性或跨学科性,但其从属于“人的科学”且系唯物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因而有必要适应现代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并形成相应的学科形式。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宜被看成是社会学或哲学或史学之下的学科,而应被看成是整个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并要求在具体社会科学学科中具体化。是否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资源有机地纳入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质量、创造性以及自我革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人的科学 批判的社会理论 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及其核心意旨 被引量:1
2
作者 岳天明 张松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0,共11页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专注于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性总是指向于人的异化这一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更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仅仅指向于...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专注于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性总是指向于人的异化这一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更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仅仅指向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更为关涉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价值功能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来分析,批判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初心,它只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采取的特殊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具有更为深刻的核心意旨,其深意在于对社会运行在更高层次上的秩序化建构与完善。只有这样去认识,才能避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化理解,从而突显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批判性 建构性
下载PDF
以关系看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对“社会发现”思潮的反思与超越
3
作者 林修能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4,共10页
以高度理性的市场思维支配社会的尝试与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同频共振;反抗这种自由主义市场社会建构的思潮则涌现出“发现社会”与“社会再发现”两波态势。然而两波思潮均将抽象的人作为理解社会的核心,认为通过引导人们对理想社会进... 以高度理性的市场思维支配社会的尝试与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同频共振;反抗这种自由主义市场社会建构的思潮则涌现出“发现社会”与“社会再发现”两波态势。然而两波思潮均将抽象的人作为理解社会的核心,认为通过引导人们对理想社会进行认同就能带来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内在基础的静止性、对个体认识的依赖性和整体主张的理想性,均以失败告终。在新自由主义再度陷入危机的当下,有必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超越“社会发现”思潮,对市场社会进行“否定之否定”的思考。在“如何理解社会”的问题上,应当将社会的本质理解为一种关系,通过把握人与人复杂的联系和世界的结构性关系来批判性地考察市场社会的不合理性。在“如何对待社会”的问题上,应当思考生产关系理顺基础上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复归,为更具建构意义的“改造社会”提供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市场社会 社会发现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适用了吗——从现实社会结构进化理论与实践看与此相反的结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杰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8,共4页
近年的社会建设学术理论研究,有意无意地产生了一种倾向,即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特别是社会阶级的构成及演变理论对于今天正在通过和平建设实现和谐的中国是不大适用的。其实,不能有效地诠释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社会失范与社会分裂风... 近年的社会建设学术理论研究,有意无意地产生了一种倾向,即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特别是社会阶级的构成及演变理论对于今天正在通过和平建设实现和谐的中国是不大适用的。其实,不能有效地诠释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社会失范与社会分裂风险等问题,恰好说明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掌握和运用不够。中国的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进程,证明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仍然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坚持这样的结论,不是主张阶级斗争,而是主张承认阶级、阶层存在的现实,用政治、经济改革的办法,解决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带来的社会问题,通过阶级、阶层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促进社会结构的进化,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理论误区 和谐社会 阶级 阶层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
5
作者 王浩斌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总的来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主要体现为三种建构理路,即走向自主、自立社会理论构建,走向过程、生活社会理...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总的来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主要体现为三种建构理路,即走向自主、自立社会理论构建,走向过程、生活社会理论构建以及走向关系、整合的社会理论构建,分别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当代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城市问题——兼评卡茨尼尔森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4,共6页
都市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由一些西方左翼城市学者生发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动态。该思潮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城市的联姻,以实现从《资本论》的"封闭的理想模型分析"走向对当代资本生产的特殊条件、时空过程和... 都市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由一些西方左翼城市学者生发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动态。该思潮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城市的联姻,以实现从《资本论》的"封闭的理想模型分析"走向对当代资本生产的特殊条件、时空过程和城市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阐明城市空间构型对工人阶级形成和阶级斗争的影响,重塑解放政治的希望空间。合理借鉴以卡茨尼尔森为代表的都市马克思主义理论,透视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资本积累、国家调控、城市生产、住宅消费与(农民工)新工人阶级形成之间的复杂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城市 阶级形成 都市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0-240,共1页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系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2月4日,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成立。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现任主任为张异宾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胡福明教授。中心现有专职研...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系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2月4日,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成立。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现任主任为张异宾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胡福明教授。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2人,校内兼职研究人员4人,校外兼职研究人员6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南京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直属高校 研究人员 校外兼职 学术委员会 胡福明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社会分工理论的鸿章钜字——李炳炎教授《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分工》的学术贡献
8
作者 王新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3-116,共4页
马克思认为,分工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分工》一书作为长期思考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结晶,在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视域下对社会分工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杠杆作... 马克思认为,分工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分工》一书作为长期思考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结晶,在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视域下对社会分工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杠杆作用的揭示,在剩余价值学说视域下对社会分工作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出发点和生长点的明确指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的首次系统而全面地梳理和总结等,既守正创新又以正视听,具有鲜明而突出的学术贡献。该书的出版,对促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等基础性理论研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分工》 “历史之谜” “历史之手”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机遇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少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4-131,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社会学其他方面的研究状况相比,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薄弱的原因,不仅在于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等西...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社会学其他方面的研究状况相比,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薄弱的原因,不仅在于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等西方社会学流派的影响,而且也在于中国社会学的自我意识不足,未能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看作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当明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本质特点和历史地位,在空前有利的机遇下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实证主义社会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永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4,共6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能否,深入涉及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问题;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第一个问题的基本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一个假命题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能否,深入涉及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问题;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第一个问题的基本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一个假命题的问题,即社会建设理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个命题成立,就涉及到有没有一套促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发展的科学方法。社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一是要放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研究,二是要放入社会主义的建设史中研究,三是要与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要与国外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现状与展望: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利生 祝黄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共7页
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重复性比较突出、系统性有所欠缺、观点分歧比较明显、理论创新有所欠缺等值得深思的现象。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是我党... 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重复性比较突出、系统性有所欠缺、观点分歧比较明显、理论创新有所欠缺等值得深思的现象。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有必要从发展的一般意义上建立研究视角,要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以增强研究的系统性,要树立理论研究中的世界眼光以增强中国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重视研究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新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党的创新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关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萍 刘灵光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3,共4页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它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发展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它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发展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阶段的发展实践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基本问题,围绕"什么是中国革命道路、怎样走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展开阐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以及具体的指导性和理论的整体性等鲜明特点,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资产权益理论依据——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
13
作者 张琦 李松森 《经济论坛》 2023年第8期5-14,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支撑,其中唯独土地无法进行空间实物调配,且密切影响着资金、劳动力、技术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支撑,其中唯独土地无法进行空间实物调配,且密切影响着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其他要素配置。现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混乱,严重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资料理论、国家主权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理论、马克思财产收益分配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土地资源资产权益理论依据,阐述了国家拥有土地资源性资产的理论依据,论证了土地资源资产收益分配运行机理,试图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效解决土地资源资产本底约束等问题,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制度的完善提供更有实践价值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资料理论 国家主权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理论 财产收益分配理论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历史命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3-158,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是附加有前提条件的: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牵引拉动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是附加有前提条件的: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牵引拉动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列宁关于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两步走"策略、斯大林的"空地论"思想和共产国际对殖民地国家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逐渐丢失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上述前提条件,随之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是:建国后,毛泽东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和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论,而是根据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形势,过急过快地要求消灭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短期内从小农的社会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因此很快就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建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 理论嬗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 放弃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笑蕾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2期26-28,共3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下的绿色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树国 周建超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7,共6页
"绿色发展"是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充分体现了自然优先、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修复社会与自... "绿色发展"是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充分体现了自然优先、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修复社会与自然的断裂、建设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实现"十三五"规划生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取得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成就的同时,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自然优先、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的理性原则;要坚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开展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国际合作的实践原则,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海波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3,共4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其具体表现为,构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发展目标;符合...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其具体表现为,构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发展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治、文化的上层建筑,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范畴的厘定
18
作者 曲庆彪 许兆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不能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等同。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不能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等同。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 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下载PDF
马克思的“幽灵”与“社会学想象力”——论社会学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及其后现代际遇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亚男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4-99,共6页
运用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和C·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概念,发掘了社会学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的两条主线,全面梳理了社会分层及社会冲突论、批判主义、性别分层的三大传统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在... 运用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和C·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概念,发掘了社会学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的两条主线,全面梳理了社会分层及社会冲突论、批判主义、性别分层的三大传统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对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吸收以及当代社会学三位杰出理论家布尔迪厄、哈贝马斯和吉登斯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发展,认为马克思的"幽灵"所引发的社会学想象力在后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幽灵 社会学想象力 社会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下载PDF
熔研究发展理论和中国发展于一炉的力作——评雷振扬著《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20
作者 俞良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雷振扬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书评 中国 社会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