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制度理论的精髓:从方法论角度的认识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萍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0,共2页
马克思制度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把握其精髓,一是强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效应;二是强调制度是可变的,制度变迁或变革的根源在于技术和生产力的变化。
关键词 马克思制度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 制度变迁 市场制度 生产力 经济增长
下载PDF
私有制的效率——马克思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振环 白非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文章从私有制度的效率出发,对马克思的私有制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私有产权在不同语境下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提出马克思的私有制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私有产权理论的重大差异、制度效率观的差异阐述了马克思同新制度经济学对私有制认识的... 文章从私有制度的效率出发,对马克思的私有制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私有产权在不同语境下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提出马克思的私有制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私有产权理论的重大差异、制度效率观的差异阐述了马克思同新制度经济学对私有制认识的不同及原因。提出马克思私有制的观点同新制度经济学不能简单的谈互补,而是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来分析两者的关系与作用,关键的问题是形成什么样的互补关系,以此科学界定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范围,制度选择和制度效率问题要考虑最终的结果即社会分配问题。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导作用,也要不断完善私有产权的运行过程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制效率 马克思制度理论 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对马克思制度理论的新解读
3
作者 陈文新 王君丽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5-8,共4页
马克思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源自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的人,制度变迁的途径是革命。马克思制度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制度理论对当代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制度理论 经济学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下载PDF
关于国内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福军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基于对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回应和体制转轨的现实诉求,国内学者尝试构建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并沿四大主线展开:一是系统比较及认知深化;二是原典溯源及寻求依据;三是理论批判及回应诘问;四是理论建构及指引实践。这一研究从历史... 基于对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回应和体制转轨的现实诉求,国内学者尝试构建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并沿四大主线展开:一是系统比较及认知深化;二是原典溯源及寻求依据;三是理论批判及回应诘问;四是理论建构及指引实践。这一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系统地剖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的相关命题,但是却忽略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制度变迁中应有的理论地位,也很少谈及制度变迁的社会价值倾向。因此,原有的理论体系应在一个广义的视角下加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 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 回应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程恩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8-121,共4页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表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虽然都以制度为研究对象,但这两种理论是建立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因而它们研究的理论逻辑和得出...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表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虽然都以制度为研究对象,但这两种理论是建立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因而它们研究的理论逻辑和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具体表现在制度的重要性、私有制是否具有最高的效率、制度的现象与本质、制度范畴的内涵、制度范畴的研究重点及两类制度理论的基本结论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 西方新制度经济理论 制度经济学 经济制度
下载PDF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福军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基于对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回应和体制转轨的现实诉求,国内学者尝试构建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并沿四大主线展开:一是系统比较及认知深化;二是原典溯源及寻求依据;三是理论批判及回应诘问;四是理论建构及指引实践。这一研究从历史... 基于对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回应和体制转轨的现实诉求,国内学者尝试构建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并沿四大主线展开:一是系统比较及认知深化;二是原典溯源及寻求依据;三是理论批判及回应诘问;四是理论建构及指引实践。这一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系统地剖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的相关命题,但是却忽略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制度变迁中应有的理论地位,也很少谈及制度变迁的社会价值倾向。因此,原有的理论体系应在一个广义的视角下加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 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 回应
下载PDF
马克思的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和融通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凤林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80-81,共2页
马克思的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同属制度经济学,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二者既有本质的不同,又有相通之处,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如二者在研究目的、方法和重点等方面虽有明显的区别,但在研究对象、分析框架、制度构成以及... 马克思的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同属制度经济学,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二者既有本质的不同,又有相通之处,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如二者在研究目的、方法和重点等方面虽有明显的区别,但在研究对象、分析框架、制度构成以及许多具体观点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从共性的角度看,二者都承认经济发展与制度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同样用动态的、演进的世界观来分析制度。在产权和国家理论上,二者都十分重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家的存在导致经济增长或衰退的两种可能性。我们可以将二者进行整合和融通,以发展和丰富制度理论,为中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制度理论 制度经济学 比较 融通
下载PDF
马克思的制度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文燕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63,共3页
作为正统的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制度经济学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近年来影响巨大,其代表人物科斯、诺斯等已被授予诺贝尔奖,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 作为正统的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制度经济学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近年来影响巨大,其代表人物科斯、诺斯等已被授予诺贝尔奖,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国家与意识形态理论等。在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制度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比较分析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理论体系 产权制度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制度安排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与降低民营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谢伟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16,32,共7页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从宏观视角研究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以改造世界为理论使命,强调制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承认制度具有阶级特征。中国民营经济现阶段仍面临“产权制度不完善”“政府未能真正实现‘竞争中性’”和“金融市场存在所有者歧...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从宏观视角研究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以改造世界为理论使命,强调制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承认制度具有阶级特征。中国民营经济现阶段仍面临“产权制度不完善”“政府未能真正实现‘竞争中性’”和“金融市场存在所有者歧视”等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在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要用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制度改革,目的是使大多数人获益。降低民营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现代产权制度;二是形成“竞争中性”的政府管理制度,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降低民营经济的融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 民营经济 制度性交易成本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探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10
作者 郭亚荣 《科教导刊》 2017年第3Z期127-128,共2页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石,制度现代化能推动中国特色主义制度的发展与进步,而制度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可以归纳出:...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石,制度现代化能推动中国特色主义制度的发展与进步,而制度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可以归纳出:人民群众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唯物辩证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从马克思恩格斯制度理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11
作者 李晴 《品位·经典》 2021年第24期33-35,64,共4页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概括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揭示了我国制度具有优势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制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遵循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两个基本标准为价值原则,...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概括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揭示了我国制度具有优势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制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遵循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两个基本标准为价值原则,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制度。今后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我国实际出发,大胆吸收外国优秀文明,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我国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制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合力生成探析——基于马克思制度分析的视角
12
作者 龚世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67-72,共6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目标,而制度创新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中关键的一环。生产方式的变革、人民大众对正当利益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力,而既得利益集团、建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目标,而制度创新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中关键的一环。生产方式的变革、人民大众对正当利益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力,而既得利益集团、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体制和传统观念是其主要阻力。从马克思制度分析的视角出发,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动力、转化阻力、优化合力,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合力生成路径:坚持在制度公平的基础上追求制度效率,以形成制度创新的价值合力;促进社会管理主体间的互动合作,以优化制度创新的主体合力;确立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法治依据,完善制度创新的规制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制度变革理论 社会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变革动力系统
下载PDF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从海派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恩富 徐惠平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2-27,共6页
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密切相关,同时与反凯恩斯主义,以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不无联系。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批评和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基础上,从较一般的意义上研究制度及其功能... 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密切相关,同时与反凯恩斯主义,以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不无联系。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批评和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基础上,从较一般的意义上研究制度及其功能。新制度经济学在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理论等方面都有学术意义和贡献,同时也存在理论误区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产权理论 企业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
下载PDF
西方新制度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恩富 《海派经济学》 2006年第4期-,共18页
本文首先分析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及特点,接着阐述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然后依次进行马克思与西方学者关于制度理论、产权制度理论和企业制度理论的若干比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 西方新制度经济理论 产权制度 企业制度
原文传递
马克思制度变革理论视域下的公平、效率和产权
15
作者 吴闽川 奉茂春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0,共5页
公平、效率是制度变革最核心的价值观,产权集中体现了制度变革的经济基础。从马克思制度变革理论视角进行剖析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制度变革要素,可以清晰看出马克思制度变革理论的分析框架的解释力,因为它既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 公平、效率是制度变革最核心的价值观,产权集中体现了制度变革的经济基础。从马克思制度变革理论视角进行剖析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制度变革要素,可以清晰看出马克思制度变革理论的分析框架的解释力,因为它既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基础的合理分析逻辑,同时又强调公平和效率统一的价值观,这是与新自由主义倒退的价值观截然不同的。因此,马克思制度变革理论在理论上破除了私有产权高效率的崇拜,在实践上揭示了国际垄断资本利益集团的剥削模式,是理论的逻辑性和实践的针对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制度变革理论 公平 效率 产权
原文传递
制度整体主义与制度个体主义──马克思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比较 被引量:20
16
作者 林岗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60,共10页
马克思和新制度经济学构建制度的方法存在着根本的分歧。新制度经济学在继承和发展古典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个体主义。由于武断地认为制度是个人选择的产物,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就必然以个人为理论出发点、以致陷... 马克思和新制度经济学构建制度的方法存在着根本的分歧。新制度经济学在继承和发展古典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个体主义。由于武断地认为制度是个人选择的产物,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就必然以个人为理论出发点、以致陷入“人与社会相互决定、无限倒推”的二律背反的困境之中,无法真正把握制度的本质和发展变迁的规律。而马克思则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通过批判各种古典个体主义分析方法,在充分肯定人类生存需求的作用的基础上,从人类系统与自然界系统间的关系入手,引入社会实践,从满足需求的方式、社会手段入手,抓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这个关键,建立起制度整体主义分析方法,克服了制度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的种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制度理论 制度经济学 制度整体主义 制度个体主义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马克思制度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金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4,共6页
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相对应,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核心、以现代资本为主要分析对象的制度理论对于制度的起源、本质、演变动力、演变方向等提供了更具有历史感的深刻分析,对于我们清醒地把握现代经济运动的本质和方向,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 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相对应,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核心、以现代资本为主要分析对象的制度理论对于制度的起源、本质、演变动力、演变方向等提供了更具有历史感的深刻分析,对于我们清醒地把握现代经济运动的本质和方向,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制度经济理论 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制度 唯物史观 唯物辩证法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的探索
18
作者 张林忆 邹升平 《改革与战略》 2021年第8期21-29,共9页
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制度分析法是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认为,经济制度的变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为重心,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制度变迁的原动力,实质是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国共产... 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制度分析法是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认为,经济制度的变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为重心,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制度变迁的原动力,实质是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进一步实践推进和创新发展等阶段,取得了重大进展。充分认识和挖掘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有助于加强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进该理论的中国化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 中国共产党 经济制度 生产力 中国化探索
原文传递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comparing Marx with Coase
19
作者 Wu Yife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2期5-17,共13页
Marx used a completely new proletarian world outlook to construct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oretical edifice of property rights. Property rights are the legal form of ownership. As a relationship of legal rights of the ... Marx used a completely new proletarian world outlook to construct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oretical edifice of property rights. Property rights are the legal form of ownership. As a relationship of legal rights of the property form, property rights are not only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wills which reflects economic relationships but also a product of history, belonging to the category of history and assuming the form of history. Marx made a special effort to study capitalist property relations, that is, on the basis of revealing the opposi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wage labor in the economic field, he sought to describe the value-added process as ownership relations and a process of appropriation in terms of the law and th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involving the integ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various powers such as ownership, right of possession, right of use, right of disposal, right of operation, right of demand and right of inheritance. In this way he proved the class opposition in capitalist property relations and th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The changing direction from "passive sublation" to "active sublation" revealed by Marx clearly shows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al trend of the substitution of public economic and judicial relations for the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l Marx Ronald Coas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