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读孟庆仁新著《现代唯物史观大纲》
1
作者 黄仕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孟庆仁 《现代唯物史观大纲》 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结构的“三个层次”
2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8-239,共2页
王雅林撰文《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史审视》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关于物质和观念发展史的学说,而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学说,因而今天我们在阐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本架构时应当看到,在“四要素... 王雅林撰文《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史审视》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关于物质和观念发展史的学说,而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学说,因而今天我们在阐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本架构时应当看到,在“四要素”矛盾运动的客观结构关系之上,还耸立着一个从人及其生活出发回答“生产为什么”的理论结构,这就是“生活的生产”。同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他毕其一生的学术经历探讨了“好生活”的社会形式,这就是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结构 哲学
下载PDF
聚焦城市的“照着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列斐伏尔《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研究
3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I0002,共14页
在《都市革命》一书中,列斐伏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靠近,还是资本主义都市化实践的现实研究氛围潜移默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则是他从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之后诸多文本中深入研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个... 在《都市革命》一书中,列斐伏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靠近,还是资本主义都市化实践的现实研究氛围潜移默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则是他从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之后诸多文本中深入研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转换节点。特别是在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细读中,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找到关于城市的专题性研究,但他真的经历了一次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洗礼。列斐伏尔应该是第一次学会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去打开现实和概念。这是列斐伏尔思想中一次方法论上的重大转折。虽然他仍然保留着人本主义话语的外饰,但那种从价值悬设出发的人学批判话语已经彻底失去了主人话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寻根与本质探赜——从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谈起
4
作者 陈权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2期11-20,共10页
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梳理了私有财产、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非正义性,并提出新的分配方式以超越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阐明了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提... 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梳理了私有财产、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非正义性,并提出新的分配方式以超越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阐明了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提出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路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规范了社会财产关系。探寻共同富裕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根基,把握其与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思想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脉络,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理论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私有财产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5
作者 刘袁浩 刘晓丽 张道坤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抑或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问题从来都直接关乎政治问题的根本立场,因为未必找得到第二个问题,会像国家问题那样比其他一切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鉴于此,从多个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涵进行阐释,将有... 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抑或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问题从来都直接关乎政治问题的根本立场,因为未必找得到第二个问题,会像国家问题那样比其他一切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鉴于此,从多个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涵进行阐释,将有助于从不同维度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观 历史唯物主义 理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形态Ⅲ:马克思“晚年笔记”及其方法论新探
6
作者 熊一 炎冰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有关马克思“晚年笔记”与“两大发现”之间的内在贯通性联系,多年来缺乏令人信服的深入思考。作为哲学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剩余价值学说始终是交织互渗、浑然一体的,二者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前者... 有关马克思“晚年笔记”与“两大发现”之间的内在贯通性联系,多年来缺乏令人信服的深入思考。作为哲学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剩余价值学说始终是交织互渗、浑然一体的,二者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前者系奠基于社会物质生活之上的总体式认知整个人类社会本质及其历史变革的科学方法,即“宏观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后者为通过当下资本社会中生产关系的结构性剖析,在穿透各种颠倒的经济关系假象与祛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光环之后,再现了特定历史情境下资本社会的历史本质,即“微观历史唯物主义镜像”。而“晚年笔记”中含渗的“历史认知的科学辩证法”实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形态”,其内容特质体现为关系实在与矛盾思维相结合、人类一般与民族特殊相交织、逻辑统摄与实证研究相统一、历史过往与当下走势相贯通。基于此,既能从理论上彰明作为整体统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贯通性,也可在实践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依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晚年笔记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和平观及其当代启示
7
作者 邹婷 《新丝路》 2024年第6期93-95,共3页
在阶级社会,每个人都陷入无休止的阶级战争中,人们依然被限制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中,看似得到的个人自由只是表面,这种制度赋予的表面自由离真正的自由还很远。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平的论述;其次,分析了马克思主义... 在阶级社会,每个人都陷入无休止的阶级战争中,人们依然被限制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中,看似得到的个人自由只是表面,这种制度赋予的表面自由离真正的自由还很远。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平的论述;其次,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和平观的基本特征,包括批判资产阶级和平的虚伪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向往共产主义社会的和平;最后,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平观的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和平观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
下载PDF
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探析
8
作者 陈方涛 刘益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遵循了由哲学到经济的批判逻辑:他首先对传统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清算,在宗教与现实之间的本质论中逐步显露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倾向;随后在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辨析中探讨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提... 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遵循了由哲学到经济的批判逻辑:他首先对传统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清算,在宗教与现实之间的本质论中逐步显露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倾向;随后在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辨析中探讨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提出从市民社会来理解国家的唯物主义方法论;最后深入到经济问题中,从人类天然的生产活动中抽象出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最终形成了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宗教批判 市民社会 生产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贡献及研究启示
9
作者 姚国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足以解释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1843年马克思所著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探究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的关键,其...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足以解释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1843年马克思所著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探究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的关键,其中丰富的人类历史研究痕迹充分证明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发展相关问题的长期关注,也使我们得以完整地窥见唯物史观的雏形--“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在MEGA2《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原始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曾以三个梯队的考察内容将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基本思想层层加以推进。他运用了后来在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研究中常用的历史考察法和交叉笔记法进行考察,最终勾勒出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哲学路径。总之,《克罗茨纳赫笔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起源的重要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茨纳赫笔记》 MEGA2 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 马克思早期思想 文明形态
下载PDF
文本视角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研究——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思考
10
作者 徐梦琪 汪盛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阐发了社会公正思想。基于文本视角,《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的阐释体现在:从出场语境上对“词句”的“运动”进行理论批判,“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阐发了社会公正思想。基于文本视角,《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的阐释体现在:从出场语境上对“词句”的“运动”进行理论批判,“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哲学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所产生的社会不公现象进行现实的批判;从考察方法上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线索,阐明物质生产在实现人类社会公正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从叙事逻辑上以分工和私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为向度,阐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可能性,以无产阶级主体力量、阶级斗争基本动力为向度,阐述实现共产主义公正社会理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文本视角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公正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毛泽东《实践论》中的认识论与实践观
11
作者 刘洋洋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影响,以及《实践论》中认识论与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实践论》以人的社会性特征为出发点,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了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并得出了通过实践发现、证...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影响,以及《实践论》中认识论与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实践论》以人的社会性特征为出发点,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了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并得出了通过实践发现、证实和发展真理的结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经验 认识 实践论 真理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何以能兼容道德——论凯·尼尔森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辩护
12
作者 杨黎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3,40,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否蕴含客观的道德观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凯·尼尔森以“正义之争”为问题导向,提出其背后更为基础性的道德伦理问题,他在驳斥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辨析捍卫了马...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否蕴含客观的道德观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凯·尼尔森以“正义之争”为问题导向,提出其背后更为基础性的道德伦理问题,他在驳斥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辨析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指出马克思在讨论道德与意识形态两者关系时,选用了道德社会学层面,而非道德哲学维度。凯·尼尔森提出的语境主义道德观解决了反道德主义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兼容道德的争议性难题,但是他从语境主义而非哲学意义的角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所形成的理论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难以达到对反道德主义的根本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尼尔森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
13
作者 袁伟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理论逻辑看,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它同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理论逻辑看,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它同时也是一个运动过程,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因而需要对资本加以引导、规范和约束。从实践逻辑看,应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面对资本进行规范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资本的积极作用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
14
作者 赵铁锁 田鑫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1845年秋天至1846年5月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创造性地镌刻出历史唯物主义这块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巨著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使《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天才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 1845年秋天至1846年5月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创造性地镌刻出历史唯物主义这块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巨著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使《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天才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完成了自《神圣家族》开始的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批判,说明马恩完成了对从前哲学信仰的清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从四个方面探讨历史唯物主义,论述德国“古典”哲学之理论缺陷,首次在历史领域确立唯物主义原则;阐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也是自我批判的;探讨意识形态的本质问题,从而说明意识形态没有独立存在与发展的历史,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继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异化的理论,阐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权力 感性自我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15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以历史唯物主义起源问题研究为例
16
作者 李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4-24,345,346,共13页
近年来,学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诸多研究议题,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却是一个鲜少被涉及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问题,是指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理论进展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研究... 近年来,学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诸多研究议题,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却是一个鲜少被涉及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问题,是指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理论进展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哪些方面的方法论启示.受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起源问题研究在很多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包括将书信笔记等非经典文献纳入研究,将法学、文学、历史学等作为重要的研究维度和领域,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与社会交往纳入研究等.历史唯物主义起源问题研究这一示例,较好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哲学 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起源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物质生产”理论根本来源探析——舒尔茨《生产运动》解读
17
作者 岳思明 《西部学刊》 2023年第6期30-33,共4页
物质生产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关于其思想来源的探讨,德国思想家舒尔茨的《生产运动》一书渐成重要参照范本。在书中,舒尔茨阐释了物质生产方式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主要因素;将斯密的分工理论推进到社会分工层面,并将分工... 物质生产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关于其思想来源的探讨,德国思想家舒尔茨的《生产运动》一书渐成重要参照范本。在书中,舒尔茨阐释了物质生产方式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主要因素;将斯密的分工理论推进到社会分工层面,并将分工的发展规律视作生产的运动;指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会促进社会关系的发展。《生产运动》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影响有迹可循,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有直接体现,并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以生产范畴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构成了重要影响。但其思想在根本上异质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因而应当全面、审慎地看待舒尔茨对马克思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舒尔茨 物质生产
下载PDF
中西方哲学语境中的“本体论”比较研究——兼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祖丽胡玛尔·塔依尔 马玉欢 《西部学刊》 2023年第9期71-75,共5页
西方哲学语境中“本体论”的话语体系包括始基本体论、主客二分本体论、逻辑本体论,中国哲学语境中“本体论”的话语体系注重人生实践和精神境界的“心性论”。中西方哲学“本体论”的逻辑起点都是探讨世界本原,在哲学史上都有二元论,... 西方哲学语境中“本体论”的话语体系包括始基本体论、主客二分本体论、逻辑本体论,中国哲学语境中“本体论”的话语体系注重人生实践和精神境界的“心性论”。中西方哲学“本体论”的逻辑起点都是探讨世界本原,在哲学史上都有二元论,既强调超越又注重内在,都未能做到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深刻塑造了中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异质性。马克思克服了抽象的理论范式,实现了对“现实的人”的回归,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其原创性体现在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确立了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统一、完成了理性逻辑与历史发展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本体论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权利观的形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考察
19
作者 郑拉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26-134,334,共10页
权利一词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内涵。资产阶级从哲学和经济两个层面对权利进行论证,使其成为财产的守护者和统治的依据。马克思意识到“权利”这一概念在资产阶级统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既要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要批判资本主义的... 权利一词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内涵。资产阶级从哲学和经济两个层面对权利进行论证,使其成为财产的守护者和统治的依据。马克思意识到“权利”这一概念在资产阶级统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既要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要批判资本主义的权利概念,因此,他在论战性的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多次提到权利一词,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批判对象。马克思对权利概念的批判,一方面从哲学层面展开,批判了以施蒂纳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所使用的权利概念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另一方面从经济层面展开,批判了以霍布斯、洛克和休谟等为代表的近代政治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权利概念具有肯定现实经济状况的特性。马克思运用历史的方法澄清“权利”问题,使“权利”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主义转变,最终形成了具体的、历史的和整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权利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权利 历史唯物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探析
20
作者 冀紫辉 《哲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449-1457,共9页
哈贝马斯根据“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进而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重建。他通过重解社会进化论、重建交往理论分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两重面向进行了解构,重建了“生产范式”的基本内容,并对“晚期... 哈贝马斯根据“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进而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重建。他通过重解社会进化论、重建交往理论分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两重面向进行了解构,重建了“生产范式”的基本内容,并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他关于语言、交往和进化的理论为我们了解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解路径,但在重建的过程中也陷入了误区,曲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范式”的解读实际上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则。因此,应该坚持对待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推进历史唯物主义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历史唯物主义 交往理论 马克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