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读书》杂志中的马克思形象
1
作者
郗戈
《云梦学刊》
2007年第3期16-19,共4页
《读书》作者们对马克思所做的诠释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马克思的思想形象分别被意识形态化、边缘化和知识分子化。目前《读书》中马克思论说的主流是:马克思的形象逐步地被塑造为承载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典型;...
《读书》作者们对马克思所做的诠释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马克思的思想形象分别被意识形态化、边缘化和知识分子化。目前《读书》中马克思论说的主流是:马克思的形象逐步地被塑造为承载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典型;而这一塑造过程又恰恰是作者们的“自我塑造”过程。《读书》杂志在马克思思想的诠释和研究方面基本上保持了与国内学术界的同步发展,在某些方面——如对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精神和超越维度的强调——甚至稍有领先,开一代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杂志
马克思形象
公共知识分子
自我塑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形象建构的反思与重塑
2
作者
付清松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62-65,共4页
马克思的形象逐渐从单数变为复数、从相对刻板走向更加活泼,这在增进对马克思认知的同时,也在虚化其形象的核心规定性.这种动向已蔓延至大学思政课教学,尤其是教师专业背景的多样化、求新求异的教改冲动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竞争化对思政...
马克思的形象逐渐从单数变为复数、从相对刻板走向更加活泼,这在增进对马克思认知的同时,也在虚化其形象的核心规定性.这种动向已蔓延至大学思政课教学,尤其是教师专业背景的多样化、求新求异的教改冲动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竞争化对思政课教学的牵引,共同加速了马克思形象的游移和散裂,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形象制造了巨大障碍.鉴于此,大学思政课应兼顾多元与主导、历史与当下、破立结合,实施因课制宜、接洽内容、协调统筹教学策略,以此向学生呈现鲜明而又统一的马克思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思政课
马克思形象
反思
重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展现于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崭新形象”——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新概念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力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73,共12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所谓“崭新形象”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给人们的感受。这是一个新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新的境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所谓“崭新形象”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给人们的感受。这是一个新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新的境界,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党的历史深入学习领悟,珍惜、维护并发展我们党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崭新形象。马克思主义形象问题发生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类型。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好形象,可以称为“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即正确的、科学的、能够得到实践验证的、能够得到人民群众认同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与“死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苏联模式以及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真假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使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前进,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
马克思
主义的崭新
形象
苏联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影《青年马克思》中马克思的多模态形象构建
4
作者
陈劲草
《德语人文研究》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以人物传记电影《青年马克思》为研究语料,运用基于话语分析理论中对模式化表达的研究形成的多模态形象分析方法,对影片中的马克思形象在图像与文字模态上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结合,总结出两个模态协同构建出的马克思...
本文以人物传记电影《青年马克思》为研究语料,运用基于话语分析理论中对模式化表达的研究形成的多模态形象分析方法,对影片中的马克思形象在图像与文字模态上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结合,总结出两个模态协同构建出的马克思形象:“众人陪伴与支持的马克思”“年轻气盛的马克思”“创作的马克思”“成长的马克思”“被资本家排斥的马克思”和“作为希望的马克思”。对这部同时受到中西方欢迎的影片中马克思形象的分析或可为我国未来拍摄相关人物传记片提供启示:善用图文模态的协同作用,将伟人作为有血有肉、逐步成长的人,引导观众与之形成共鸣,建立两者之间的共同认知基础,使得伟人的故事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
形象
分析
马克思形象
《青年
马克思
》
人物传记片
原文传递
题名
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读书》杂志中的马克思形象
1
作者
郗戈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云梦学刊》
2007年第3期16-19,共4页
文摘
《读书》作者们对马克思所做的诠释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马克思的思想形象分别被意识形态化、边缘化和知识分子化。目前《读书》中马克思论说的主流是:马克思的形象逐步地被塑造为承载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典型;而这一塑造过程又恰恰是作者们的“自我塑造”过程。《读书》杂志在马克思思想的诠释和研究方面基本上保持了与国内学术界的同步发展,在某些方面——如对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精神和超越维度的强调——甚至稍有领先,开一代风气之先。
关键词
《读书》杂志
马克思形象
公共知识分子
自我塑造
Keywords
journal of Dushu
the figure of Marx
the public intellectuals
self-shaping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形象建构的反思与重塑
2
作者
付清松
机构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62-65,共4页
基金
江苏大学教改研究重点课题“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思政课‘四题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课题编号:2017JGZD018)最终成果
文摘
马克思的形象逐渐从单数变为复数、从相对刻板走向更加活泼,这在增进对马克思认知的同时,也在虚化其形象的核心规定性.这种动向已蔓延至大学思政课教学,尤其是教师专业背景的多样化、求新求异的教改冲动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竞争化对思政课教学的牵引,共同加速了马克思形象的游移和散裂,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形象制造了巨大障碍.鉴于此,大学思政课应兼顾多元与主导、历史与当下、破立结合,实施因课制宜、接洽内容、协调统筹教学策略,以此向学生呈现鲜明而又统一的马克思形象.
关键词
大学思政课
马克思形象
反思
重塑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展现于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崭新形象”——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新概念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力之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73,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关于改革开放史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之辩护性研究”(项目编号:20BKS170)。
文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所谓“崭新形象”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给人们的感受。这是一个新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新的境界,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党的历史深入学习领悟,珍惜、维护并发展我们党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崭新形象。马克思主义形象问题发生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类型。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好形象,可以称为“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即正确的、科学的、能够得到实践验证的、能够得到人民群众认同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与“死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苏联模式以及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真假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使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前进,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说服力。
关键词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
马克思
主义的崭新
形象
苏联模式
Keywords
Resolution approved at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Nine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brand-new image of Marxism
Soviet-mode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青年马克思》中马克思的多模态形象构建
4
作者
陈劲草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
出处
《德语人文研究》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中德语境下社交媒体跨文化适应策略的接收效果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JX024)。
文摘
本文以人物传记电影《青年马克思》为研究语料,运用基于话语分析理论中对模式化表达的研究形成的多模态形象分析方法,对影片中的马克思形象在图像与文字模态上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结合,总结出两个模态协同构建出的马克思形象:“众人陪伴与支持的马克思”“年轻气盛的马克思”“创作的马克思”“成长的马克思”“被资本家排斥的马克思”和“作为希望的马克思”。对这部同时受到中西方欢迎的影片中马克思形象的分析或可为我国未来拍摄相关人物传记片提供启示:善用图文模态的协同作用,将伟人作为有血有肉、逐步成长的人,引导观众与之形成共鸣,建立两者之间的共同认知基础,使得伟人的故事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
形象
分析
马克思形象
《青年
马克思
》
人物传记片
Keywords
multimodale Diskursanalyse
multimodale Imageanalyse
Marx-Image
Der Junge Karl Marx
Biopic
分类号
I108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读书》杂志中的马克思形象
郗戈
《云梦学刊》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学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形象建构的反思与重塑
付清松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展现于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崭新形象”——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新概念
黄力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电影《青年马克思》中马克思的多模态形象构建
陈劲草
《德语人文研究》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