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7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双重革命”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德孝 闫方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4,共4页
马克思对根源于商品形式的拜物教现象进行了深入揭示。鲍德里亚却断言马克思的理论是犬儒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仅仅从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自然向度来理解使用价值,因而在拜物教批判中只注重对交换价值的批判而忽视对使用价值的批判。不仅... 马克思对根源于商品形式的拜物教现象进行了深入揭示。鲍德里亚却断言马克思的理论是犬儒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仅仅从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自然向度来理解使用价值,因而在拜物教批判中只注重对交换价值的批判而忽视对使用价值的批判。不仅如此,通过对拜物教的词源学考察可以发现,拜物教所揭示的并非对实体的倾注,而是对符码的倾注,因此,拜物教批判还应当包括对符号或能指拜物教的批判。事实上,马克思并非只注重使用价值的自然意义,而是将其放置在与交换价值的辩证关系中凸显其社会意义。而鲍德里亚既强调对使用价值拜物教的批判,又试图通过符号意指逻辑来消解其实物逻辑,其本身也存在着逻辑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马克思 拜物教批判 使用价值拜物教 交换价值拜物教 符号拜物教
下载PDF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双重向度
2
作者 孔婷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5,共8页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双重批判:第一重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资本“社会规定性”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打破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幻想,破解了资本主义社...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双重批判:第一重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资本“社会规定性”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打破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幻想,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之谜。第二重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统治人”的哲学批判。通过对资本逻辑的还原,马克思揭示了物的关系对人的关系的遮蔽,指认了个体独立性的丧失,破解了个人受物统治的拜物教之谜。从对“物的批判”到对“人的批判”,马克思以显明的形式将政治经济学批判上升为哲学批判,展现出其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价值旨归的最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物教批判理论 双重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哲学批判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价值旨归
3
作者 陈波 杨明鸿 《江汉论坛》 2024年第11期23-29,共7页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货币及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和分析,发现了资本及资本主义的建构密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关系物化的颠倒乱象。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从厘清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物的关系如何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遮蔽开始...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货币及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和分析,发现了资本及资本主义的建构密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关系物化的颠倒乱象。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从厘清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物的关系如何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遮蔽开始,揭示了资本逻辑呈现出来的自由与平等假象,进而提出了资本主义拜物教的超越路径及其目标指向:拜物教的终结既包括其现实基础的瓦解,也包括其观念形式的消亡,这一历史过程与共同富裕理想的形成具有逻辑契合性,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解放。而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理想的实践进路就是批判和解蔽拜物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批判和重构资本逻辑,坚持和发展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批判和防范经济自由化,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拜物教批判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拜物教理论探究“唯流量”的物化逻辑
4
作者 廖凌寒 《新丝路》 2024年第28期0066-0068,共3页
拜物教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被赋予了超出其实际使用价值的神秘属性,人们对商品的崇拜取代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在“唯流量”时代,这种逻辑进一步延伸到信息和流量领域。通过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可以揭示“唯流量”背后的对人... 拜物教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被赋予了超出其实际使用价值的神秘属性,人们对商品的崇拜取代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在“唯流量”时代,这种逻辑进一步延伸到信息和流量领域。通过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可以揭示“唯流量”背后的对人的物化逻辑。流量的物化不仅是对个体创造力和文化价值的扭曲,更加剧了社会关系的商品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对价值的狭隘理解和对人际关系的异化。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及其社会文化后果,为对抗这种物化逻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 流量经济 物化逻辑
下载PDF
论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揭示
5
作者 刘奕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00-107,333,共9页
21世纪凸显的经济震荡和公共卫生困境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危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和批判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资本主义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中断,根源于资本及其运行逻辑。从现实来看,资本主义危机尚... 21世纪凸显的经济震荡和公共卫生困境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危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和批判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资本主义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中断,根源于资本及其运行逻辑。从现实来看,资本主义危机尚且处于产生、扩展和消退的周期中;但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内因致使的自我崩溃和外因导致的革命取代将同时发挥作用,最终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扬弃,这是资本主义危机得以消解的根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批判理论 资本主义危机
下载PDF
当代资本主义数字平台租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批判——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中心视角
6
作者 原野 孙洲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分析数字平台租金的重要理论工具。马克思将土地所有权法律—经济运动转化理解为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历史叙事。以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化运动为起点,土地平台租金实现了资本...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分析数字平台租金的重要理论工具。马克思将土地所有权法律—经济运动转化理解为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历史叙事。以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化运动为起点,土地平台租金实现了资本对农业工人的统治与剥削,并书写了“平台租金一般”的理论构架。数字平台租金是平台租金的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形式,并未脱离“平台租金一般”的基本规定,同时在当今又表现出了不同于土地平台租金的三种特性。然而,数字平台租金垄断化发展的背后却是二重性的剩余价值生产逻辑,最终指向的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践性支配的回归。在这个意义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有助于在学理层面上深化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而且可以预防数字中国建设中可能发生的疑难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平台租金一般 数字平台租金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启示——基于《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三部革命性文本
7
作者 梁琦瑛 《新丝路》 2024年第7期89-93,共5页
《共产党宣言》《 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三部革命性文本是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均蕴含丰富的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三篇文本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指导。文章基于三部革命性文本,深入探讨了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逻辑... 《共产党宣言》《 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三部革命性文本是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均蕴含丰富的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三篇文本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指导。文章基于三部革命性文本,深入探讨了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 发展逻辑 《共产党宣言》 《法兰西内战》 《哥达纲领批判
下载PDF
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商品二因素理论的解读——对《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考察
8
作者 刘光荣 《新丝路》 2024年第15期58-65,共8页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理论进行了独特解读,尤其是他将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相关联,并提出了对两者的双向批判。然而,鲍德里亚在强调符号影响力时,却忽视了符号作用的限域,导...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理论进行了独特解读,尤其是他将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相关联,并提出了对两者的双向批判。然而,鲍德里亚在强调符号影响力时,却忽视了符号作用的限域,导致其理论中生产环节的缺失。对比鲍德里亚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发现符号与生产并非单向关系,而是存在交互作用。而这种交互性对于理解并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号政治经济学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马克思商品二因素理论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9
作者 张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065-0067,共3页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一大重要指导思想,而青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在高校这个培育未来栋梁的重要场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注意批判精神的内核以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一大重要指导思想,而青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在高校这个培育未来栋梁的重要场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注意批判精神的内核以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高校理论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为指导,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改革创新
下载PDF
从“异化劳动”到“拜物教”批判的内在逻辑——兼及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明安 刘婵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8,共8页
“异化”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是其思想发展的一条核心线索。早期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类”概念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两种思想资源的启发,从“类本质”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一依据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 “异化”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是其思想发展的一条核心线索。早期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类”概念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两种思想资源的启发,从“类本质”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一依据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问题作了深刻批判,旨在实现人的理想性的“类本质”之复归。《资本论》时期,马克思仍然坚持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价值批判,但其阐释模式与批判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将价值批判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拜物教”的经济学批判,赋予了异化概念更深刻的意义。同时,马克思突破了将异化简单地等同于恶而予以否定的狭隘视野,赋予了异化概念辩证的历史内涵。在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仍是我们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理论 异化劳动 拜物教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否存在双重路径?--对艾伦·布坎南内在批判与外在批判的反思
11
作者 王新生 刘盛威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共11页
如何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前提。艾伦·布坎南提出了双重路径的建构与阐释视角--非法权的外在批判与法权的内在批判,从而把马克思正义思想以内在批判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布坎南的建构与阐释是失败... 如何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前提。艾伦·布坎南提出了双重路径的建构与阐释视角--非法权的外在批判与法权的内在批判,从而把马克思正义思想以内在批判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布坎南的建构与阐释是失败的。首先,其双重建构存在着两条路径之间的对抗。其次,其外在建构忽略了法权批判的可能性。最后,其内在建构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逻辑。布坎南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双重路径的设想没有合理性。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我们仍然可以提出一种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双重路径--低阶批判与高阶批判。这样理解的“双重路径”,清晰地呈现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内在构成,将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当代建构提供真正合乎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方法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坎南 马克思 正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批判
下载PDF
抽象与物化: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的存在论阐释
12
作者 袁立国 沈质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6-22,共7页
抽象与物化是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范畴。马克思认为,抽象虽然作为观念存在于思维中,但它们并不源自思维,而是一种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抽象”。“现实抽象”集中体现为价值规律,它是商品拜物教内在神秘性的“... 抽象与物化是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范畴。马克思认为,抽象虽然作为观念存在于思维中,但它们并不源自思维,而是一种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抽象”。“现实抽象”集中体现为价值规律,它是商品拜物教内在神秘性的“幽灵”。“现实抽象”以物化的形式表现自身,物化现象作为人的对象性存在的异在形态,是前资本主义劳动转变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历史性结果。对抽象和物化的分析表明,两者分别从商品内部存在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及其借以表现自身的物象关系的外观两个方面凸显了拜物教“可感觉而又超感觉”性质,由此表征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受抽象统治”的生存境遇。也就是说,拜物教批判不仅仅是对人和物的社会关系颠倒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同时还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的存在论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抽象 物化 拜物教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批判理论与康德批判哲学的异同
13
作者 李宁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2071-2076,共6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转向了现实革命斗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与康德批判哲学既有理论上的相似,又有本质的区别。相似之处在于:马克思批判理论和康德批判哲学都以辩证法为理论核心,在重视经验世界的同时,肯...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转向了现实革命斗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与康德批判哲学既有理论上的相似,又有本质的区别。相似之处在于:马克思批判理论和康德批判哲学都以辩证法为理论核心,在重视经验世界的同时,肯定了人在实践领域的能动性和自由。但康德批判哲学仅仅是理论批判,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针对现实中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与生产关系的斗争。马克思开创了与康德批判哲学完全不同的批判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康德 历史唯物主义 批判理论
下载PDF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对马克思的“回归”
14
作者 李晓梅 徐姗姗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齐泽克主张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结合必须采取“回到”马克思的形式,在他那里,“回到”马克思即对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视角的理论价值的重新发现。参照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所见证的“幽灵增补”对现实的作用以及阶级斗争与剩余价值概... 齐泽克主张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结合必须采取“回到”马克思的形式,在他那里,“回到”马克思即对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视角的理论价值的重新发现。参照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所见证的“幽灵增补”对现实的作用以及阶级斗争与剩余价值概念所提供的“视差之见”,齐泽克把意识形态泛化为构成现实的无缝屏幕,揭示出意识形态只是以自身填补着社会结构性不可能所造成的空洞,阐发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秩序中“被迫选择”的行动概念。齐泽克既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中吸取营养,又试图以精神分析来修正和置换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在他的理论中存在着对马克思思想的错误挪用、不恰当的修正以及理论上的模糊不清等问题,需要我们以审慎的态度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 政治经济批判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主体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
15
作者 武姗姗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55-64,共10页
主体形而上学作为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哲学形态,直接导致了主客二分的问题。对此,现当代哲学家试图通过修正理性来弥合这种分裂,或是通过寻求“理性的他者”和“工具理性批判”等方式来解构认知主体。然而,由于这些方式仅仅局限于主客二... 主体形而上学作为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哲学形态,直接导致了主客二分的问题。对此,现当代哲学家试图通过修正理性来弥合这种分裂,或是通过寻求“理性的他者”和“工具理性批判”等方式来解构认知主体。然而,由于这些方式仅仅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意识哲学范式内来对其进行理论哲学的批判,始终无法穷竭认知主体的症候。马克思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意识哲学范式,建构了交互主体化的实践哲学范式,为解决认知主体的主客二分图式开辟了独特路径。在社会历史视域内,主体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是实体化的认知主体与实体化的物自体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转换成社会关系的实践关系主体与为我关系中的历史化自然之间本源性的共在关系。随着批判范式的转换,主体性问题的问题域、限度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批判更具彻底性、辩证性和当代价值性,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体形而上学批判思想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形而上学 理论哲学批判 社会历史批判 马克思
下载PDF
一部别具特色的学术专著——赵庆元《碰撞与对话: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评介
16
作者 王凤鸣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自20世纪80年代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解释模式产生以来,实践唯物主义已经走过40余年的发展过程。在这4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实践唯物主义不仅罢黜了传统解释模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至尊地位,而且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解释模式产生以来,实践唯物主义已经走过40余年的发展过程。在这4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实践唯物主义不仅罢黜了传统解释模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至尊地位,而且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的正统,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更渗透到了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成为这些领域的主导性话语。那么,这种状况是否意味着实践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正统解释,是否意味着实践唯物主义具有拒绝一切反思与批判的无条件的真理权呢?新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赵庆元教授的专著《碰撞与对话: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通过对实践唯物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河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术专著 分支领域 反思与批判 至尊地位 基本理论问题
下载PDF
论数字经济中“数字拜物教”与“数字剥削”的本质——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红 张国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2,共8页
当今人类社会生活已被数字技术全面覆盖,数字经济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以数字平台为核心的运作模式,引起了人们生产和消费观念及行为的颠覆性变革,人类社会生活无法离开数字平台已经成为事实。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当今人类社会生活已被数字技术全面覆盖,数字经济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以数字平台为核心的运作模式,引起了人们生产和消费观念及行为的颠覆性变革,人类社会生活无法离开数字平台已经成为事实。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商品拜物教的当代形态——“数字拜物教”,诞生了“数字劳动”这一无酬劳动的新形式,并由此造成了具有普遍性和隐形性的数字剥削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中的数字拜物教和数字剥削问题进行论析,旨在揭示隐藏其中的资本逻辑,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价值,并进一步展望数字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拜物教 数字剥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拜物教批判理论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恩富 刘召峰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4,18,共5页
马克思对现存世界"问题"的分析进展与他"未来构想"具体内容的演变具有"同步性"。"社会关系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凭借其拜物教批判理论,实现了对这一"问... 马克思对现存世界"问题"的分析进展与他"未来构想"具体内容的演变具有"同步性"。"社会关系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凭借其拜物教批判理论,实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透视,并预测了这一"问题"不再存在的"未来"。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都只是"社会形式"的定位,对"社会形式"的"历史性"的揭示,以更加严密和有效的方式论证了共产主义"未来构想"的合理性。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作为"社会存在"的"拜物教现象"赖以存留的社会条件,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现实通达理想之路"的核心命意。拜物教批判理论对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物教批判理论 共产主义学说 同步性 必然性和历史性 理想之路
下载PDF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辩证特性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7
19
作者 唐正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共7页
严格地说,马克思是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完成其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因为对他来说,真正的拜物教批判理论绝不仅仅在于从客观性的维度揭示物与物之交换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要从主体意识的角度阐明物化的观念是如何被... 严格地说,马克思是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完成其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因为对他来说,真正的拜物教批判理论绝不仅仅在于从客观性的维度揭示物与物之交换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要从主体意识的角度阐明物化的观念是如何被接受的。另外,马克思还要厘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拜物教的观念形式,是如何既作为客观表象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拜物教 马克思 当代启示 《资本论》第一卷 特性 辩证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及其核心意旨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天明 张松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0,共11页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专注于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性总是指向于人的异化这一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更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仅仅指向于...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专注于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性总是指向于人的异化这一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更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仅仅指向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更为关涉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价值功能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来分析,批判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初心,它只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采取的特殊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具有更为深刻的核心意旨,其深意在于对社会运行在更高层次上的秩序化建构与完善。只有这样去认识,才能避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化理解,从而突显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批判 建构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