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的主客二分模式及其理论变革意义 |
杨军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2
|
马克思对近代西方哲学主体性思想的扬弃 |
王良铭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3
|
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思想的价值意蕴及其启示 |
成军青
|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
2024 |
0 |
|
4
|
马克思、恩格斯与生态审美观 |
曾繁仁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8
|
|
5
|
超越传统主客二分——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一种解读 |
鲁克俭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2
|
|
6
|
试析马克思“实践”范畴对西方哲学的超越 |
旭杰
|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2021 |
0 |
|
7
|
马克思:新世纪精神家园的呼唤──重读席勒《书简》与马克思《手稿》 |
王世同
|
《丹东师专学报》
|
1996 |
0 |
|
8
|
对文艺研究中“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批判性考察 |
王元骧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9
|
谈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与互渗 |
朱元琼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0
|
论作为科学精神生长点的西方思维模式 |
陶渝苏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1
|
|
11
|
“天人合一”文化模式的审美功用及其“新时代”价值 |
王秀芬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2
|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 |
张金娣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
2009 |
7
|
|
13
|
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
朱荣英
陈欣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17 |
0 |
|
14
|
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转向”及21世纪新发展 |
马援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2023 |
0 |
|
15
|
马克思自由观的“自由王国”范畴探本——兼与欧力同先生商榷 |
郁建兴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16
|
浅析怀特海现代教育思想的哲学意蕴 |
杨芳
阳黔花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7
|
融中西思维之长 创电影理论之新 |
潘源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8
|
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及其当代意蕴 |
王祥
|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9
|
机体与实践:马克思与怀特海哲学视域中的有机自然观 |
叶冬娜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20
|
对象化的美与人自身的美——马克思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比较和整合 |
刘清平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0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