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不等于本体论——答黄楠森同志
1
作者 刘福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17,24,共8页
黄楠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文。为此,我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了《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黄楠森同志的某些观点谈了我的看法。为此,黄楠森同... 黄楠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文。为此,我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了《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黄楠森同志的某些观点谈了我的看法。为此,黄楠森同志在《人文杂志》1990年第5期上发表了《再论本体论——答刘福森同志》的文章,对我的文章提出了全面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楠森 本体论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唯物 辩证法 改造世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物质世界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
2
作者 贺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48,共8页
当我们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等概念表述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形态时,意味着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但由于对二者这种统一性的基础和内在机... 当我们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等概念表述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形态时,意味着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但由于对二者这种统一性的基础和内在机制缺乏充分的自觉,在具体阐释中导致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支离和分裂现象。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哲学史,反思为何一般唯物主义无法超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并自觉地意识到只有能包容唯心辩证法合理内核的新型唯物主义形态才能实现对后者的克服。马克思哲学以感性实践观点为基础所确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唯物主义的新形态,同时由于它内蕴的辩证本性,因而也就是辩证法的新形态。因此,在马克思那里,唯物主义理论形态的变革与辩证法理论的变革是一同呈现并同时发生的。只有对此有充分的自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
下载PDF
聚焦城市的“照着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列斐伏尔《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研究
3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I0002,共14页
在《都市革命》一书中,列斐伏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靠近,还是资本主义都市化实践的现实研究氛围潜移默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则是他从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之后诸多文本中深入研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个... 在《都市革命》一书中,列斐伏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靠近,还是资本主义都市化实践的现实研究氛围潜移默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则是他从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之后诸多文本中深入研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转换节点。特别是在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细读中,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找到关于城市的专题性研究,但他真的经历了一次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洗礼。列斐伏尔应该是第一次学会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去打开现实和概念。这是列斐伏尔思想中一次方法论上的重大转折。虽然他仍然保留着人本主义话语的外饰,但那种从价值悬设出发的人学批判话语已经彻底失去了主人话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哲学”——俞吾金命题及其意义
4
作者 汪行福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3-40,共38页
俞吾金教授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对马克思哲学传统的反思和研究中,他明确地拒绝传统的正统诠释路径,即,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辩证... 俞吾金教授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对马克思哲学传统的反思和研究中,他明确地拒绝传统的正统诠释路径,即,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把后者理解为前者的推广和应用的观点。在他看来,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除历史唯物主义之外,马克思哲学没有其他的内容。这一旗帜鲜明的观点可称为“俞吾金命题”。从这一观点出发,俞吾金教授把马克思哲学革命概括为三个方面: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本体论,或更具体地说,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社会生产关系的本体论;从抽象认识论到具体认识论,或更具体地说,是从抽象认识论到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从自然辩证法到实践辩证法,或更具体地说,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社会历史辩证法。俞吾金教授的研究成果有多方面意义,它超越传统教科书体系所依赖的近代西方哲学视域,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意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超越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元论,为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和思想贡献提供了新的完整视野;与时俱进,他根据人类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自觉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为马克思哲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吾金命题 马克思哲学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 意识形态批判 辩证法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5
作者 刘袁浩 刘晓丽 张道坤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抑或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问题从来都直接关乎政治问题的根本立场,因为未必找得到第二个问题,会像国家问题那样比其他一切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鉴于此,从多个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涵进行阐释,将有... 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抑或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问题从来都直接关乎政治问题的根本立场,因为未必找得到第二个问题,会像国家问题那样比其他一切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鉴于此,从多个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涵进行阐释,将有助于从不同维度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观 历史唯物主义 理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形态Ⅲ:马克思“晚年笔记”及其方法论新探
6
作者 熊一 炎冰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有关马克思“晚年笔记”与“两大发现”之间的内在贯通性联系,多年来缺乏令人信服的深入思考。作为哲学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剩余价值学说始终是交织互渗、浑然一体的,二者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前者... 有关马克思“晚年笔记”与“两大发现”之间的内在贯通性联系,多年来缺乏令人信服的深入思考。作为哲学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剩余价值学说始终是交织互渗、浑然一体的,二者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前者系奠基于社会物质生活之上的总体式认知整个人类社会本质及其历史变革的科学方法,即“宏观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后者为通过当下资本社会中生产关系的结构性剖析,在穿透各种颠倒的经济关系假象与祛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光环之后,再现了特定历史情境下资本社会的历史本质,即“微观历史唯物主义镜像”。而“晚年笔记”中含渗的“历史认知的科学辩证法”实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形态”,其内容特质体现为关系实在与矛盾思维相结合、人类一般与民族特殊相交织、逻辑统摄与实证研究相统一、历史过往与当下走势相贯通。基于此,既能从理论上彰明作为整体统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贯通性,也可在实践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依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晚年笔记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和平观及其当代启示
7
作者 邹婷 《新丝路》 2024年第6期93-95,共3页
在阶级社会,每个人都陷入无休止的阶级战争中,人们依然被限制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中,看似得到的个人自由只是表面,这种制度赋予的表面自由离真正的自由还很远。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平的论述;其次,分析了马克思主义... 在阶级社会,每个人都陷入无休止的阶级战争中,人们依然被限制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中,看似得到的个人自由只是表面,这种制度赋予的表面自由离真正的自由还很远。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平的论述;其次,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和平观的基本特征,包括批判资产阶级和平的虚伪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向往共产主义社会的和平;最后,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平观的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和平观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
下载PDF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超越意蕴
8
作者 赵长太 聂海杰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传统西方哲学受本体论形式的哲学观的束缚,陷入了只是“解释世界”而无法“改变世界”的困境之中。针对传统西方哲学的这一根本维度缺失,马克思对之进行了逐步深入的“形而上学批判”,克服了哲学家们将“哲学王国”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 传统西方哲学受本体论形式的哲学观的束缚,陷入了只是“解释世界”而无法“改变世界”的困境之中。针对传统西方哲学的这一根本维度缺失,马克思对之进行了逐步深入的“形而上学批判”,克服了哲学家们将“哲学王国”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的“柏拉图主义幻象”,打开了从抽象的理论王国走向现实世界的通道。基于此,马克思在历史观层面清除了旧哲学的唯心史观迷误,破解了困扰西方哲学家们特别是德国哲学家们的“历史之谜”。作为这场重大哲学革命的思想成果,马克思创建了一门旨在“改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相对于耽于理论玄思的旧哲学,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呈现出十分深刻的超越意蕴:立足于哲学高度把握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主义地揭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将哲学有机嵌入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革命实践中,辩证地建构了“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统一关系;基于世界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维度,将哲学全新定义为“改变世界”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主义 柏拉图主义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探析
9
作者 陈方涛 刘益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遵循了由哲学到经济的批判逻辑:他首先对传统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清算,在宗教与现实之间的本质论中逐步显露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倾向;随后在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辨析中探讨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提... 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遵循了由哲学到经济的批判逻辑:他首先对传统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清算,在宗教与现实之间的本质论中逐步显露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倾向;随后在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辨析中探讨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提出从市民社会来理解国家的唯物主义方法论;最后深入到经济问题中,从人类天然的生产活动中抽象出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最终形成了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宗教批判 市民社会 生产关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10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再认识——基于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11
作者 车俊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1-14,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更是其中的重要概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其著作《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拆分、拓展、重组来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理...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更是其中的重要概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其著作《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拆分、拓展、重组来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建,并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行新的理论构想。文章通过对《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解读,来理解哈贝马斯所认为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而再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哈贝马斯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百年创新及其基本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丹 董键铭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在这一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两个结合”、活学活用等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 百年创新 基本经验
下载PDF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近代中国的思想根基
13
作者 雷云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东方社会的经济结构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检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并处于自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发生革命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近代“海上丝... 东方社会的经济结构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检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并处于自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发生革命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开启整个亚洲新纪元的历史起点。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认知近代中国的基本思想驱动力,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社会革命中得到检验发展,并且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阐明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发展的必然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思想理论条件,更为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唯物主义历史观 近代中国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寻根与本质探赜——从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谈起
14
作者 陈权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2期11-20,共10页
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梳理了私有财产、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非正义性,并提出新的分配方式以超越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阐明了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提... 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梳理了私有财产、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非正义性,并提出新的分配方式以超越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阐明了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提出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路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规范了社会财产关系。探寻共同富裕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根基,把握其与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思想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脉络,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理论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私有财产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探析
15
作者 张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西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常常陷入各式二元争论中,比如决定论对唯意志论、结构主义对主体能动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论争中产生的各类观点存在颇多质疑,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某些历史事件时存在不足。政治... 西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常常陷入各式二元争论中,比如决定论对唯意志论、结构主义对主体能动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论争中产生的各类观点存在颇多质疑,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某些历史事件时存在不足。政治马克思主义试图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作用机制给出新的解释,进而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作出独特的分析。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产生了一个真知灼见与错误观念相互交织的混合物。甄别这种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中的经验教训,能够为提倡一种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准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定论 唯意志论 政治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立体结构
下载PDF
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种整体阐明
16
作者 杨生照 汪书香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实践不只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二是由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现实世界的存... 实践不只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二是由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现实世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并不是与形而上学完全对立,相反,它可视为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建构,其实质内涵是关于整个现实世界变化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从具体内容来说,这一科学还可概括为指引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观 唯物主义 辩证法
下载PDF
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贡献及研究启示
17
作者 姚国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足以解释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1843年马克思所著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探究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的关键,其...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足以解释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1843年马克思所著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探究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的关键,其中丰富的人类历史研究痕迹充分证明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发展相关问题的长期关注,也使我们得以完整地窥见唯物史观的雏形--“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在MEGA2《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原始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曾以三个梯队的考察内容将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基本思想层层加以推进。他运用了后来在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研究中常用的历史考察法和交叉笔记法进行考察,最终勾勒出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哲学路径。总之,《克罗茨纳赫笔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起源的重要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茨纳赫笔记》 MEGA2 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 马克思早期思想 文明形态
下载PDF
文本视角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研究——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思考
18
作者 徐梦琪 汪盛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阐发了社会公正思想。基于文本视角,《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的阐释体现在:从出场语境上对“词句”的“运动”进行理论批判,“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阐发了社会公正思想。基于文本视角,《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的阐释体现在:从出场语境上对“词句”的“运动”进行理论批判,“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哲学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所产生的社会不公现象进行现实的批判;从考察方法上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线索,阐明物质生产在实现人类社会公正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从叙事逻辑上以分工和私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为向度,阐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可能性,以无产阶级主体力量、阶级斗争基本动力为向度,阐述实现共产主义公正社会理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文本视角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公正观
下载PDF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扬弃
19
作者 王冰洁 《理论与当代》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出自27岁的卡尔·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小的文章之一,却是最重要和最经常被引用的文章之一。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卡尔·马克思 西方哲学史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下载PDF
“感性对象性”到“实践”——兼谈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20
作者 石传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4期71-73,共3页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立场,马克思唯物主义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相区别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所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又被称为新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以“感性对象性”原则为基础,认为自然和人都是感性存在...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立场,马克思唯物主义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相区别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所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又被称为新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以“感性对象性”原则为基础,认为自然和人都是感性存在物,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感性直观的缺陷,将实践的观点加入其哲学体系中,创造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在唯物主义上的统一,马克思将人类的活动上升成为对自然和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整体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马克思 唯物主义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