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罗黎明
秦亚君
-
机构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社科部
-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0-75,共6页
-
文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处于前提与基础地位,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脑"和"中枢"。决定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地位和作用的,最重要的是其革命的、科学的和注重实践的精神,是对于人普遍的人文关怀和对于劳动群众作为社会历史推动力的充分关注的高尚情怀。中华民族自现代以来的文明发展史,是一部吸收和消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将革命、科学、实践和群众历史观有机结合起来而顽强奋斗,从而改变其生存状况和发展命运的历史。它通过将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西方科学精神的融合,同时也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命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这一融合的唯一途径、方法和形式。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重点在于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精神,这是中国人民近一个世纪以来长期顽强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总结,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拓展中华民族的世界生存空间、加速推进民族振兴历史进程,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哲学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
灵魂
指南
中华民族的命运
-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德里达解构的马克思主义论析
- 2
-
-
作者
陈均土
-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社科部
-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4,共5页
-
文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随苏东巨变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福山认为意识形态领域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斗争已经终结,为此德里达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存在着结构上的自身矛盾,但作为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的产物,不管从其发展和功用上来看,马克思的精神、灵魂将永世长存。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的批评虽然有失偏颇,但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些批判,并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彰显其真理性。
-
关键词
德里达
马克思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矛盾
-
Keywords
Jacques Derrida
spirit of Marxism
contradiction of Marxism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