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社会学说与“福”文化的价值平衡与精神耦合
1
作者 邓晓君 刘强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9-21,51,共4页
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践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发展各阶段的幸福观与最终解放”的社会价值承诺,积极建设中国人民整体幸福的基础上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创新中国式社会发展学说,与中华传统“福”文化有着价值平衡的本质以及精神层面的耦合,理... 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践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发展各阶段的幸福观与最终解放”的社会价值承诺,积极建设中国人民整体幸福的基础上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创新中国式社会发展学说,与中华传统“福”文化有着价值平衡的本质以及精神层面的耦合,理应从“福”文化的具体“传统性”与“文化性”内涵表征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层面的学理性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学说 “福”文化 价值平衡 精神耦合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学说的经济哲学分析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卜祥记 孙丽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经济哲学的理论视野中,马克思的社会学说不仅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本质地要求积极扬弃私有财产,而且在哲学的意义上决定性地诉诸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其间的内在关联发生于对私有财产之本质的追问。当马克思把... 在经济哲学的理论视野中,马克思的社会学说不仅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本质地要求积极扬弃私有财产,而且在哲学的意义上决定性地诉诸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其间的内在关联发生于对私有财产之本质的追问。当马克思把私有财产的本质界定为"劳动"("异化劳动")时,作为马克思之"社会"主张的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必然进而表达为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即表达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异化关系的扬弃,表达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自然主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人道主义")的呈现与重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的社会学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政治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概念;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本质内涵乃是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哲学视角的和谐状态的诉求。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即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乃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意义上的社会概念的当代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学说 经济哲学 自然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学说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如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9年第13期9-14,共6页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未带给我们更多的解放和自由,反而加深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依赖和精神上的空虚。日益恶化的资源环境凸现出生存状态的危机。如果抛开以往对共产主义的简单认识,而从总体上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学说的实质和内涵...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未带给我们更多的解放和自由,反而加深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依赖和精神上的空虚。日益恶化的资源环境凸现出生存状态的危机。如果抛开以往对共产主义的简单认识,而从总体上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学说的实质和内涵,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学说将为我们审视今天的成就、确立未来的方向提供基本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学 人的社会性本质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