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48,共7页
在马克思语境中 ,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维护意识 ,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这种虚假性主要表现为伪真理性、伪人民性和伪永恒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阶级社会中普遍利益的虚幻性和统治阶级阶级利益的特殊性。克服... 在马克思语境中 ,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维护意识 ,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这种虚假性主要表现为伪真理性、伪人民性和伪永恒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阶级社会中普遍利益的虚幻性和统治阶级阶级利益的特殊性。克服意识形态虚假性有赖于在理论上建立科学的社会学说和实践上展开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语境 意识形态 虚假性 统治阶级 阶级意识 维护意识 社会学说 社会事件
下载PDF
论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终结论
2
作者 孙晓明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2期91-92,共2页
在马克思语境中,意识形态终结是指阶级社会中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的终结,意识形态终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革命的实践,意识形态终结的过程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过程。
关键词 马克思语境 恩格斯 意识形态终结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本雅明、阿多诺在1980年代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士聪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3,共5页
在1980年代的本雅明借道马克思主义的伊格尔顿出现于本土学界话语场,而阿多诺则相对处于沉默之中,其复杂意味不同程度指向马克思主义语境的建构性。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可以视为本土文化研究的病理学,它既非当下所谓文化... 在1980年代的本雅明借道马克思主义的伊格尔顿出现于本土学界话语场,而阿多诺则相对处于沉默之中,其复杂意味不同程度指向马克思主义语境的建构性。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可以视为本土文化研究的病理学,它既非当下所谓文化理论西马化的事实证明,也非文化研究脱离实践、自我去势的理论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语境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 1980年代
下载PDF
日本语境下“学理的马克思主义”——兼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刚 《日本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有三条,即日本、欧洲和苏俄,由于"一传缺位",十月革命前日本成为当时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早期日本的社会主义者依据日本特定的语境,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未来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有三条,即日本、欧洲和苏俄,由于"一传缺位",十月革命前日本成为当时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早期日本的社会主义者依据日本特定的语境,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依靠力量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学理上的解读,形成了日本语境下"学理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经过日本社会主义者选择、理解和重新阐释过的马克思主义,通过留日学生再理解和介绍从日本语境来到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向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语境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中国化 影响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余一凡 武东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1-64,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的一般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并独有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概念变化的历史梳理,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涵义,阐明它是无产阶级关... 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的一般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并独有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概念变化的历史梳理,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涵义,阐明它是无产阶级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实践,既推动个人精神世界的进步,又能够统一认识、凝聚人心,在推动国家强大、社会进步的同时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是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及由此带来的先进性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语境 思想政治教育 概念 科学研究
下载PDF
日本语境的马克思主义对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影响
6
作者 许婕 郭书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26-30,共5页
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主要有四种渠道,分别是日本、苏俄、欧洲和美国,但是在二十世纪初日本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由于日本的地理位置、文化渊源、政策等一系列重要内外语境因素,日本成为主要路径。马克思主义思想受... 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主要有四种渠道,分别是日本、苏俄、欧洲和美国,但是在二十世纪初日本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由于日本的地理位置、文化渊源、政策等一系列重要内外语境因素,日本成为主要路径。马克思主义思想受到不同渠道的特定语境影响,语境存在差异使各国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文本传入和解读产生了双向度影响。日本人将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带回日本,根据日本特定的语境进行选择性翻译和解读,形成日本语境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初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群体数量高涨,在日本接受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带有"日本色彩"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渠道,对日本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产生了双向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语境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留日知识分子 影响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内涵的人学诠释——兼与李凌云硕士商榷
7
作者 冯雪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15-17,共3页
诠释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所依据的文本应当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最主要的应当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哲学著作。如果只依据马克思的早期哲学著作来理解他的... 诠释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所依据的文本应当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最主要的应当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哲学著作。如果只依据马克思的早期哲学著作来理解他的实践观,就很难摆脱从认识论和人本主义视角解读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偏狭性。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诠释实践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是指人的自我生成活动,能变为全面诠释实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语境 实践观内涵 人学诠释
下载PDF
语境与逻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嬗变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典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由逻辑前提和意义逻辑表征的哲学语境,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质疑声中,增添了时代语境的内容。正是彰显时代语境的哲学思维,开启了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改革。作为时代精神体现的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要反映当代中... 由逻辑前提和意义逻辑表征的哲学语境,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质疑声中,增添了时代语境的内容。正是彰显时代语境的哲学思维,开启了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改革。作为时代精神体现的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要反映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就需要改革。在当今时代,由于人们对哲学体系的逻辑前提理解不同,导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为了能够进一步准确展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演变方向,就应该探索哲学教科书的评价标准,在确立标准的基础上,依靠对教科书的"客观"评价,引领其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语境范式
原文传递
但开风气不为师——《回到马克思》的本真心路历程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一兵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 江苏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论 方法论
原文传递
浅析高校中的“民粹主义”思潮
10
作者 齐冰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民粹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意识,含有"人民至上"的精神内核,却有碍于现代化进程。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是农业社会遗留的消极成分,它容易与民族主义相结合,而且网络已经成为民粹主义的重灾区。客观上看,当前社会... 民粹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意识,含有"人民至上"的精神内核,却有碍于现代化进程。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是农业社会遗留的消极成分,它容易与民族主义相结合,而且网络已经成为民粹主义的重灾区。客观上看,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使得民粹主义思潮容易被激起。主观上看,广大高校大学生拥有极大的爱国热情,容易被煽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为民粹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容易沾染上民粹主义。为了防止民粹主义在高校泛滥,我们应该警惕"民粹主义"思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村社 马克思主义语境 民族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
下载PDF
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11
作者 贾景华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32期2-2,14,共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一部分,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推崇的价值观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都应该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这和中国古代推崇的大同社会很相似,这种相似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一部分,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推崇的价值观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都应该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这和中国古代推崇的大同社会很相似,这种相似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完善和确立的文化和思想基础,同时也赋予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重新整合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同社会 自由而全面发展 重新整合 马克思主义语境 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 相似性
下载PDF
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12
作者 贾景华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23期8-8,共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一部分,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推崇的价值观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都应该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这和中国古代推崇的大同社会很相似,这种相似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一部分,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推崇的价值观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都应该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这和中国古代推崇的大同社会很相似,这种相似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完善和确立的文化和思想基础,同时也赋予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重新整合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同社会 自由而全面发展 重新整合 马克思主义语境 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 相似性
下载PDF
A Brief View of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a
13
作者 ZHU Li-y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6期647-656,共10页
In recent years,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takes shape in academic discussion and argu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introspection of Practice Aesthetics in modem C... In recent years,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takes shape in academic discussion and argu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introspection of Practice Aesthetics in modem China, in which the existence dimension in Marxist concept of practice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reaking the theoretical limitation of present Practice Aesthetics. Therefore, in terms of the distinctive contex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the introduction of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Marxist existentialism offers a possible way to break the current aesthetics and represents a multiple academic pursuit of Marxist, Chinese and modem aesth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Practice Aesthetics Practice Ontology Aesthetics
下载PDF
正确把握普世价值及其实质
14
作者 张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81-282,共2页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普世价值。应当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既不能简单地加以拒斥,一概否定;也不能不加区分地对所谓的普世价值完全接受,一概肯定,而应当正确把握普世价值,不应...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普世价值。应当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既不能简单地加以拒斥,一概否定;也不能不加区分地对所谓的普世价值完全接受,一概肯定,而应当正确把握普世价值,不应将普世价值要么意识形态化,要么非意识形态化;对待普世价值,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能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在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要否定普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价值 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语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