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超声诊断Dandy-Walker变异伴可疑马凡氏综合症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魁 盛晓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4-694,共1页
孕妇,23岁,孕30周。否认孕期疾病及服药史,夫妻双方无家族遗传病史。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胎位LOA,双顶径8.1cm,颅骨完整,脑中线居中,侧脑室后角宽0.3cm,后颅窝池液体深1.4cm,小脑蚓部部分缺失,第4脑室宽0.6cm,与后颅... 孕妇,23岁,孕30周。否认孕期疾病及服药史,夫妻双方无家族遗传病史。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胎位LOA,双顶径8.1cm,颅骨完整,脑中线居中,侧脑室后角宽0.3cm,后颅窝池液体深1.4cm,小脑蚓部部分缺失,第4脑室宽0.6cm,与后颅窝池交通,小脑半球横径4.1cm;双眼晶状体回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诊断 马凡氏综合症 侧脑室后角 变异 家族遗传病史 夫妻双方 超声检查 部分缺失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莉 邢怡桥 蔡明高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90-291,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马凡氏综合症 先天性晶体脱位 治疗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后颅窝畸形伴可疑马凡氏综合症一例
3
作者 张魁 盛晓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M0004-M0004,共1页
孕妇,23岁,孕30周。否认孕期疾病及服药史,夫妻双方无家族遗传病史。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胎位LOA,双顶径8.1cm,颅骨完整,脑中线居中,侧脑室后角宽0.3cm,后颅窝池液体深1.4cm,小脑蚓部部分缺失,第4脑室宽0.6cm,与后颅... 孕妇,23岁,孕30周。否认孕期疾病及服药史,夫妻双方无家族遗传病史。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胎位LOA,双顶径8.1cm,颅骨完整,脑中线居中,侧脑室后角宽0.3cm,后颅窝池液体深1.4cm,小脑蚓部部分缺失,第4脑室宽0.6cm,与后颅窝池交通,小脑半球横径4.1cm;双眼晶状体回声增强;脊柱光带排列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诊断 马凡氏综合症 后颅窝 侧脑室后角 畸形 家族遗传病史 夫妻双方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症二家系调查
4
作者 徐桂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马凡氏综合症是一种以眼、骨骼、心血管三联征为其典型表现的结缔组织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1989年遇到二例,并进行了家系调查。现报告如下: 家系1:先证者:男,28岁。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预后 家系调查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症
5
作者 林世平 陈兴来 《吉林医学情报》 1992年第8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彩超 诊断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症一例报告
6
作者 杨怡琼 王勇 《中国校医》 1999年第4期292-292,共1页
关键词 MARFAN综合 马凡氏综合症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以下腹部及右下肢痛发病的马凡氏综合症1例
7
作者 徐振平 杜伟民 +1 位作者 宋玉荣 陶铸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9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下腹部 右下肢 马凡氏综合症 病史 体征 主动脉瘤
下载PDF
四例马凡氏综合症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
8
作者 曲立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 2002年第A12期86-86,共1页
通过介绍四例马凡氏综合症患者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理特征,为临床提供了选异性的诊断依据及简单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二维超声心动图 病理特征 临床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下载PDF
运动与马凡氏综合症:重视和早期诊断可以防止猝死
9
作者 高崇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早期诊断 运动 猝死 症状 治疗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症1例报告及家族系谱调查
10
作者 孟慧宁 田祥 +1 位作者 魏诗荣 申素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89年第3期15-16,共2页
马凡氏综合症(Marfan’s Syndrome)又称做蜘蛛状指(趾)综合症(Aorachno—dactyly)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有明显家族史的该病患者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先证者男性,20岁,自幼视力低下,智力略低,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系谱调查 先证者 主动脉根部 二尖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 周围血管征 肢体细长症 全收缩期杂音 特征性病变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症误诊4例分析
11
作者 王富元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48-48,共1页
马尼氏综合症(s饲rorove)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结缔组织缺陷病,临床少见,国内报导不多,且易误诊,自1986年6月一1998年6月,我们收治4例马尼氏综合症病,现对其误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四例中,男3例,女1例,3例为农村病... 马尼氏综合症(s饲rorove)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结缔组织缺陷病,临床少见,国内报导不多,且易误诊,自1986年6月一1998年6月,我们收治4例马尼氏综合症病,现对其误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四例中,男3例,女1例,3例为农村病人,l例为城镇干部,年龄15-6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症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1例
12
作者 刘铭 刘蔚 《科技与效益》 1999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主动脉瘤破裂 染色体遗传病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和家族健康教育及其新动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先溢 童娟 《实用防盲技术》 2016年第1期37-38,40,共3页
马凡氏综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涉及心血管、骨骼和眼等系统,病死率高。对发病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风险管理,积极治疗护理,给予心理支持。患者生育正常儿和患儿的几率各为50%,这就意味着提高正常儿... 马凡氏综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涉及心血管、骨骼和眼等系统,病死率高。对发病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风险管理,积极治疗护理,给予心理支持。患者生育正常儿和患儿的几率各为50%,这就意味着提高正常儿出生率是医务人员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马凡氏综合症患者的福音,所以,加强遗传学、优生优育教育将成为马凡氏综合症健康教育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健康教育 遗传 优生优育
下载PDF
1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行Bentall手术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秋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4期144-145,共2页
本文通过对1例马凡氏综合症患者的护理,总结出马凡氏综合症患者手术护理特点: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后应注意:血流动力学的维持;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呼吸的管理;抗感染治疗;引流管的护理;抗凝药物的应用。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BENTALL 护理学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征2例报告
15
作者 李毳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6年第3期47-47,共1页
马凡氏综合症.又称“细长肢”和“蜘蛛脚样指趾”病,比较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 马凡氏综合症
全文增补中
马凡氏综合征临床G显带染色体观察及文献综述:附3个家系报告
16
作者 程毓茜 何天根 《天津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症 G显带染色体
下载PDF
运动猝死与运动员的医务监督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枫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通过列举近年来国内外著名运动员的猝死事件,分析导致运动猝死的主要病因、诱致因素和预防工作上的疏漏,从而论述对运动员加强医务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运动猝死 运动员 医务监督 马凡氏综合症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帆 王玲霞 刘玉娟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72-474,共3页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 患者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主动脉瓣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马凡氏综合症 变性 畸形
下载PDF
马凡氏综合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那开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第15期58-58,共1页
马凡(Marfan)氏综合征属于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约0.04%至0.1%。其特点是晶状体异位、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细长体型与蜘蛛指(趾),故又名蜘蛛指(趾)综合征。此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忽视会导致... 马凡(Marfan)氏综合征属于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约0.04%至0.1%。其特点是晶状体异位、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细长体型与蜘蛛指(趾),故又名蜘蛛指(趾)综合征。此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忽视会导致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 晶状体异位 蜘蛛指 细长体 马凡氏综合症 先天性心脏病 夹层动脉瘤 晶体状 主动脉根部 高度近视
原文传递
非编码RNA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潇遥 阿依提拉·艾则孜 +1 位作者 张丹 马翔 《新疆医学》 2023年第4期471-474,共4页
主动脉夹层是急性心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急危重症,每年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尤其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复杂且死亡率极高[1,2]。宏观上是由于血压改变及血流冲击破坏管壁内膜,高速流动的血流进入中层是... 主动脉夹层是急性心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急危重症,每年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尤其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复杂且死亡率极高[1,2]。宏观上是由于血压改变及血流冲击破坏管壁内膜,高速流动的血流进入中层是的中膜与内膜沿血管走形方向撕裂形成夹层。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既往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具有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且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大约50.1%-75.9%患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少数继发于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遗传性血管疾病。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最重要的措施,血浆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中有特殊的价值,其中非编码RNA是研究中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马凡氏综合症 撕裂样 早期正确诊断 血流冲击 急危重症 非编码RNA 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