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年代台湾文学与香港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
1
作者 莫嘉丽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8年第4期47-52,共6页
马华文学在60年代开始,与台湾、香港两地文学界发生密切联系,中国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与渗透,也由此而绵延。台湾、香港两地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是长期而多方面的,特别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即新马分治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马华文学在60年代开始,与台湾、香港两地文学界发生密切联系,中国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与渗透,也由此而绵延。台湾、香港两地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是长期而多方面的,特别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即新马分治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流行于台湾的现代派文学,以及香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香港文学 现代派文学 台湾文学 台湾现代诗 现实主义 马华文坛 现代主义文学 60年代 马华文文学
下载PDF
新马华文文学及其九十年代的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钦鸿 《华文文学》 1995年第2期19-21,26,共4页
一 新马华文文学发展回顾 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存在。东南亚是除中国本土以外华人人数最多的地区,因而那里的华文文学的发展,从总体上说,也比其他地区更为兴旺发达。其中,以新马华文文学最为引人注目。
关键词 马华文学 马华文文学 马来亚 新加坡 九十年代 马华文坛 中国大陆 华文作家 新华文学 《南洋商报》
下载PDF
马来亚华文文学马华化的心路历程(下) 被引量:3
3
作者 荒井茂夫 《华文文学》 1999年第2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马来亚 华文文学 心路历程 战时文学 陈嘉庚 马华文学史 知识分子 华侨社会 胡愈之 马华文坛
下载PDF
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关于马华文学“新生代”作家群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振科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8年第3期14-17,共4页
这是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我指的是近年来出现于马华文坛的一批青年作家,如钟怡雯、辛金顺、陈大为、林幸谦、褶素菜、寒黎、吕育陶、陈强华、黄锦树、林惠洲、许裕全等.他们出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又大多曾经留学于台湾,被称为马华... 这是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我指的是近年来出现于马华文坛的一批青年作家,如钟怡雯、辛金顺、陈大为、林幸谦、褶素菜、寒黎、吕育陶、陈强华、黄锦树、林惠洲、许裕全等.他们出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又大多曾经留学于台湾,被称为马华文学的“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作家 马华文学 文学风景 黄锦树 林幸谦 马华文坛 文化乡愁 马华新诗 蕉风 内在中国
下载PDF
战后马华文学发展概述
5
作者 李君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30-34,40,共6页
关键词 马华文学 马华文学史 世界华文文学 发展概述 马来亚 文学创作 马华文坛 长篇小说 作家 文学批评
下载PDF
功垂竹帛三文翁——记三届“马华文学奖”获得者
6
作者 肖村 《华文文学》 1995年第1期76-77,共2页
1990年11月访问狮城时,有幸见到了方修、刘思、李汝琳先生,写了《拜会新华文坛三杰》.三年后的11月回到阔别43年的马来西亚,同数十位神交已久的作家晤面,相见恨晚之情溢于言表.方北方、韦晕、姚拓三位前辈是马华文学界的杰作代表,他们... 1990年11月访问狮城时,有幸见到了方修、刘思、李汝琳先生,写了《拜会新华文坛三杰》.三年后的11月回到阔别43年的马来西亚,同数十位神交已久的作家晤面,相见恨晚之情溢于言表.方北方、韦晕、姚拓三位前辈是马华文学界的杰作代表,他们的人品、文品光彩照人,永远值得我师承效法.现撰此短文,聊表敬慕寸心.春风吹度山海关的80年代初,我同方北方先生就有书信往来.拜读他的大作《树大根深》之后,对其再现马来西亚华人的奋斗史、创业史的深沉蕴含,把握“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的高超技巧和洋溢着爱国爱乡的炽热感情十分敬佩,便写了题为《一卷雄文,炳蔚千秋》的读后感,于海外报刊发表.方先生扶植晚辈、关心他人的事迹也使我毕生难忘.记得1988年《南洋商报》“小说天地”版连载拙作《雅宝路重逢》时,为让我先睹为快,他每四、五天就航邮剪报给我;反映三大民族肝胆相照、血肉与共争取独立的长篇小说《柔佛海峡两岸》出版时,他又特地撰文向新、马华社记者推介,诚心实意助我一臂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马华文坛 长篇小说 《南洋商报》 文翁 竹帛 华文作家 海峡两岸 文学史 中篇小说
下载PDF
略谈中国大陆对马华文学的研究
7
作者 钦鸿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3年第2期42-45,共4页
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有着悠久而密切的联系。马华新文学是在中国“五四”文学运动的影响下诞生的,在20至40年代,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极为密切的。一方面,中国有大批作家曾先后赴马来亚半岛,投身马华文学运动,特别是有许多知名作家,如郁达夫... 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有着悠久而密切的联系。马华新文学是在中国“五四”文学运动的影响下诞生的,在20至40年代,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极为密切的。一方面,中国有大批作家曾先后赴马来亚半岛,投身马华文学运动,特别是有许多知名作家,如郁达夫、胡愈之、王任叔、杨骚、许杰、陈残云、秦牧、高云览等,为马华文学的建设和发展作过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中国作家 中国大陆 海外华文文学 作品 台港 马华文坛 南洋 中国文坛 杨骚
下载PDF
战后二十年新马华文小说概论(摘录)
8
作者 苏卫红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2期67-68,共2页
新加坡和马来亚分别于1965年8月宣告独立。在此之前,新加坡与马来亚华文文学关系密切,没有必要对此作无谓的划分。因此本文将战后二十年,即1945年至1965年的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文小说,统称为新马华文小说,并以此作为讨论和研究对象。 ... 新加坡和马来亚分别于1965年8月宣告独立。在此之前,新加坡与马来亚华文文学关系密切,没有必要对此作无谓的划分。因此本文将战后二十年,即1945年至1965年的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文小说,统称为新马华文小说,并以此作为讨论和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马华文小说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崭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小说 后二十年 马来亚 马华文坛 中年作家 小说家 小说作家 紧急法令 新加坡 华文文学
下载PDF
新马华文文学及其九十年代的发展
9
作者 钦鸿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4年第2期7-10,共4页
所谓新马华文文学,它最初的名字是马华文学。1919年马华文学因受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而诞生,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华文学一直指的是整个马来亚地区的华文文学,也包括现今新加坡的华文文学。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脱离出来,... 所谓新马华文文学,它最初的名字是马华文学。1919年马华文学因受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而诞生,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华文学一直指的是整个马来亚地区的华文文学,也包括现今新加坡的华文文学。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脱离出来,宣告独立。从这时起,马华文学有了新的含义,即仅仅指马来西亚(包括沙巴和砂劳越)的华文文学,而新加坡的华文文学则有了自己的名称,即新华文学,两者合起来,则称为新马华文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文学 马华文学 新加坡 中国大陆 九十年代 马来亚 华文作家 马华文坛 新华文学 《南洋商报》
下载PDF
马华文学的渊源与发展(摘录)
10
作者 流军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2期64-64,共1页
马华文学从一九一九年的诞生到五十年代马华文学独特性的形成,这段过程文学史家方修先生在他的巨著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论述,我不再重复。这里我想大略谈一谈五十年代后马华文坛的一些状况。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还得提一提马华文学发展史... 马华文学从一九一九年的诞生到五十年代马华文学独特性的形成,这段过程文学史家方修先生在他的巨著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论述,我不再重复。这里我想大略谈一谈五十年代后马华文坛的一些状况。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还得提一提马华文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 其一是战后初期(1945——1948)发生的有关“马华文艺独特性”和“侨民文学”的那场大论争。参与这场论争的作者非常多,论文洋洋洒洒,涉及的问题也非常广。这场论争建立起了“马华文艺独特性”的理论指导,也纠正了“侨民文学”的创作偏向。 其二是紧急法令初期(1948——1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独特性 马华文坛 马来亚 渊源 侨民文学 文艺工作者 创作偏向 五十年代 场论 紧急法令
下载PDF
乘长风破万里浪——我对马华文学的期待
11
作者 萧村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4年第2期44-47,共4页
我曾是马华文学舞台上一名摇旗呐喊的小卒,尽管离别这个地灵人杰、物华天宝的国度40多年了,却依旧对马华文学怀着殷殷之悄、拳拳之忱。现在有幸故地重游,并能同马华文学界朋友们会晤,使我情不自禁地吐露对马华文学的真诚祝愿与热切期待。
关键词 马华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华文教育 马华文坛 长篇小说 中国大陆 世界华文文学 《南洋商报》 纯文学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坛才女——戴小华
12
作者 曹明 《华人时刊》 1996年第7期10-11,共2页
阳春四月,群花争艳,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在会上,来自马来西亚的著名女作家戴小华,受到大家注目。见到戴小华的人,首先被她美丽的外貌所吸引。她身材修长、亭亭玉立,长发披肩,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见人带着... 阳春四月,群花争艳,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在会上,来自马来西亚的著名女作家戴小华,受到大家注目。见到戴小华的人,首先被她美丽的外貌所吸引。她身材修长、亭亭玉立,长发披肩,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见人带着微笑。她身穿一套鹅黄色西装,显得端庄秀丽、落落大方。当你与她交谈,你会发现她还有另一种“内在的美”,她不仅充满灵气与智慧,而且还会使你认识到,她是一位对历史和现实、国家和民族都怀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 戴小华女士是八十年代后期崛起于马来西亚文坛的一颗新星。她现为华人文化协会署理事长、马中友好协会理事,她曾担任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现为该会顾问。从1988年到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 世界华文文学 妇女问题 著名女作家 中国大陆 报告文学 南洋商报 祖籍国 马华文坛 华人文化
下载PDF
甄供杂文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奕锜 《华文文学》 1996年第3期31-35,48,共6页
不论是在中国现代文学时期还是在当下的大陆文坛,从事杂文创作都不是一种轻松惬意的行当.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当年因了他的杂文而受到的身前身后的攻讦漫骂,当今中国大陆那些有名无名的杂文家所时时发出的“杂文难写”的概叹,无一不证明了... 不论是在中国现代文学时期还是在当下的大陆文坛,从事杂文创作都不是一种轻松惬意的行当.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当年因了他的杂文而受到的身前身后的攻讦漫骂,当今中国大陆那些有名无名的杂文家所时时发出的“杂文难写”的概叹,无一不证明了杂文这玩艺切不可轻易沾染上身.甄供熟读中国现代文学史,对鲁迅杂文更有着较深的研修,按理说,他不会不知道在同样深受着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马华社会中操持杂文创作所要面临的是非艰难的程度,并不亚于他的华文故土.而事实上,他在写作杂文的过程中,也已确确实实曾因此而碰到过一些不大不小的纠缠不休的麻烦,但尽管如此,他却依然执着如斯.从5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90年代,一写就写了40年,至今出版了《里程集》(1974)、《春泥集》(1978)、《麒麟集》(1985)》《叶的事业》(1986)、《蒜苔集》(1989)、《潮汐投影》(1991)等6部杂文集(1).象他这样几十年矢志不渝地坚持杂文创作并有如此不俗成绩者,在马华文坛中似乎还不多见.甄供属于那种有着典型的入世思想的作家.中国传统文人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和古代先贤“文以载道”的遗训,共同奠定了他的“文须有益于天下”(2)的文学宗旨.他不屑于写那些“风花雪月、肚脐内外的琐屑”,或是“潜心于文字的雕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杂文创作 华族文化 马华文学 民族性格 艺术追求 马华文坛 读书风气 华人社会 知识分子
下载PDF
生机与危机并存──浅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玉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2-66,共5页
生机与危机并存──浅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前景岳玉杰马华文学发韧于1919年,70余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几成绝响,如今正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面临看困惑的选择。一方面,马华文学在努力争取纳入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主流的同时... 生机与危机并存──浅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前景岳玉杰马华文学发韧于1919年,70余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几成绝响,如今正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面临看困惑的选择。一方面,马华文学在努力争取纳入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主流的同时,正雄心勃勃地要“走向世界”。进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华文文学 马华文坛 华文教育 作家 多元文化 美国文学 危机 海外华文文学 边缘文学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开展文运十八年始末记
15
作者 孟沙 《华文文学》 1997年第1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马华文学史 华文作家 写作人 马华文坛 云里风 讲习班 文学活动 秘书 文学理论研究 华文文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作家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影响论略
16
作者 赵顺宏 《华文文学》 1996年第1期41-44,共4页
文学的影响最终是作家作品的影响,没有值得效范的作家作品,根本谈不上影响,而接受影响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从模仿到创造是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海外华文文学在发展初期普遍比较薄弱,作家的创作缺乏深厚的当地文学根... 文学的影响最终是作家作品的影响,没有值得效范的作家作品,根本谈不上影响,而接受影响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从模仿到创造是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海外华文文学在发展初期普遍比较薄弱,作家的创作缺乏深厚的当地文学根基,模仿作为创作的起点首先接触的作家作品来自中国文坛。“菲华文艺作品,在酝酿时期,深受鲁迅、巴金、艾青、徐志摩、朱自清、许地山、冯承植、卞之琳、臧克家的影响”。而中国现代作家对新马作家的影响更加明显。方修说:“中国著名的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艾青、臧克家、田间等人,他们的作品风格都成为马华作家学习或模仿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东南亚华文文学 社会选择 个性选择 影响论 《日出》 海外华文文学 “傻气” 郁达夫 马华文坛
下载PDF
亲近现实与人地──陈雪风文艺批评浅论
17
作者 吴奕锜 《华文文学》 1997年第2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陈雪风 文艺批评 文学批评 现实主义文学观 马华文坛 文学观念 现实生活 批评对象 文学和社会 现实意义
下载PDF
短讯
18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1期8-23,50-70,共4页
作为马华文坛的第一个使者,戴小华应邀于去年四五月间来中国讲学、探亲,她到了北京、广州、南京、元锡、苏州等地,受到中央民族学院、南京大学。
关键词 短讯 诗社 女诗人 获奖作品 马华文坛 安格尔 台湾诗坛 元锡 得奖者 台湾文坛
下载PDF
戴小华的情结
19
作者 梦花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2期28-32,共5页
1987年10月,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破灭荒地连载了一部电视文学剧本《沙城》。次年4月,该剧本正式出版。它是马华文艺界出版的第一部长篇电视文学剧本。同年,由马来西亚国家广播电视台华语组将它拍摄成九集电视连续剧。正式播映后,观众... 1987年10月,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破灭荒地连载了一部电视文学剧本《沙城》。次年4月,该剧本正式出版。它是马华文艺界出版的第一部长篇电视文学剧本。同年,由马来西亚国家广播电视台华语组将它拍摄成九集电视连续剧。正式播映后,观众反响强烈。使得剧作者的名字——戴小华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沙城》电视文学剧本的问世,以及《沙城》电视连续剧的极大成功,宣告了马来西亚文坛一颗新星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 电视文学剧本 婆婆 母亲 马华文坛 丈夫 《南洋商报》 妇女问题 马来西亚人 国家广播
下载PDF
论戴小华《沙城》
20
作者 杨正犁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2期56-58,共3页
八十年代后期马华文坛上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女作家戴小华的《沙城》。 《沙城》剧本于1987年10月在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连载,翌年4月出版单行本,引起海内外文坛和评论界关注,同年由马来西亚国家电视台华语组搬上荧屏,反响强烈,普获好评... 八十年代后期马华文坛上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女作家戴小华的《沙城》。 《沙城》剧本于1987年10月在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连载,翌年4月出版单行本,引起海内外文坛和评论界关注,同年由马来西亚国家电视台华语组搬上荧屏,反响强烈,普获好评。 《沙城》作为影视文学,以其醇厚的美学内涵,给我们提供了充分而独到的批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特色 人物性格 电视文学剧本 影视文学 合作社 《南洋商报》 美学内涵 马华文坛 艺术世界 历史眼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