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土性的纠葛——浅论马华文学史书写的主线贯穿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崇科 《学海》 2003年第2期184-189,共6页
考察马华文学史的编纂史 ,本土性向度的缺席往往令许多书写在今天看来不尽如人意 ,甚至捉襟见肘 ,有偏离主线之感。但为何本土性 ?可能性如何及如何可能 ?都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论文力图勾勒本土性物质性发展的历史流变 。
关键词 马华文学史 本土性 中国性 书写 主线
下载PDF
论方修的马华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古远清 《华文文学》 2010年第2期10-15,共6页
方修在东南亚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取决于他在马华文学研究领域所做的拓荒性的贡献:他是马华文学诞生以来系统深入研究马华文学的第一人,是对马华文学性质和特点作出科学界定的第一人,是对马华文学的源头和分期作出合理界说的第... 方修在东南亚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取决于他在马华文学研究领域所做的拓荒性的贡献:他是马华文学诞生以来系统深入研究马华文学的第一人,是对马华文学性质和特点作出科学界定的第一人,是对马华文学的源头和分期作出合理界说的第一人,是海外华文文学界本地人撰写本地文学史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修 马华文学史 研究
下载PDF
一体两面——论黄锦树的“去中国性”策略与重写马华文学史论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亚群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4,共8页
黄锦树作为马华文坛上疾呼“去中国性”的“成功的弄潮儿”,他的创作和论述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华文文学界引起了阵阵讨论。面对马来西亚华人的双重身份/认同焦虑以及马华文学的双重边缘化处境,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去中国性”策略与... 黄锦树作为马华文坛上疾呼“去中国性”的“成功的弄潮儿”,他的创作和论述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华文文学界引起了阵阵讨论。面对马来西亚华人的双重身份/认同焦虑以及马华文学的双重边缘化处境,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去中国性”策略与重写马华文学史的主张,在内在逻辑上实际构成了一种一体两面的关系,突出地体现了他重建马华文学主体性和摆脱中国“影响焦虑”的企图,但“去中国性”策略所包含的解构乡愁和反对召唤民族文化的立场,在复合互渗的华文文学视域中,注定只能是一个自我矛盾的悖反性命题而绝无实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史 去中国性 一体两面 怨恨 焦虑
下载PDF
根留南洋——马华文学史地图上的萧遥天 被引量:2
4
作者 钟怡雯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9年第2期50-60,共11页
本文重在论述南来文人萧遥天在马华文学史上的位置。马华文学跟中国文学的关系密切,马华文学的前始是外来者的文学史,换而言之,没有中国文学,就没有马华文学。这两者的关系是流动的,并不完全对立。萧遥天于1949年离开中国到了香港。195... 本文重在论述南来文人萧遥天在马华文学史上的位置。马华文学跟中国文学的关系密切,马华文学的前始是外来者的文学史,换而言之,没有中国文学,就没有马华文学。这两者的关系是流动的,并不完全对立。萧遥天于1949年离开中国到了香港。1953年再次借道香港南下。他的个案让我们看到同为英殖民地的香港跟马来亚之间的文学因缘,有助于重新思考20世纪50年代以后"南来文人"意涵的转变,南来文人身份如何跟马来亚产生对话与颉颃。同时,萧遥天也为我们展现了文人兼学者的思考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遥天 马华文学史 南来人 香港 槟城
原文传递
马来亚华文文学马华化的心路历程(下) 被引量:4
5
作者 荒井茂夫 《华文文学》 1999年第2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马来亚 华文文学 心路历程 战时文学 陈嘉庚 马华文学史 知识分子 华侨社会 胡愈之 马华文坛
下载PDF
文学场域的变迁——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马华文学语境中之应用
6
作者 许斗达 《华文文学》 2005年第4期55-63,共9页
90年代以来,马华文学界在各种激进思潮的涌入与主导文化随着政治与经济秩序的改变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重构。新的现象自然需要新的理解模式才能做出有效的分析探究。这里,我们引进了文化研究学者布迪厄的文学场域理论来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探... 90年代以来,马华文学界在各种激进思潮的涌入与主导文化随着政治与经济秩序的改变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重构。新的现象自然需要新的理解模式才能做出有效的分析探究。这里,我们引进了文化研究学者布迪厄的文学场域理论来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探究,同时也是针对90年代以来一些重要课题的重构思虑与回顾检讨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马华文学史 断奶 文学场域 斗争
下载PDF
战后马华文学发展概述
7
作者 李君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30-34,40,共6页
关键词 马华文学 马华文学史 世界华文文学 发展概述 马来亚 文学创作 马华文坛 长篇小说 作家 文学批评
下载PDF
马来亚华文文学马华化的心理路程(上)
8
作者 荒井茂夫 《华文文学》 1999年第1期53-59,共7页
关键词 马来亚 华文文学 华侨社会 马华文学史 地方作家 普罗文学 殖民地 共产国际 青年教师 国民党
下载PDF
华文文学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政治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今富正巳 《华文文学》 1996年第1期45-52,共8页
1.前言 海水之所到,就有华侨华人。当今世界各地居住的华侨·华人人口,有的说2600万人,也有说3000万人,甚至也有说5100万人。其中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将近2000万人。他们当中固然包含社会各阶层,有富翁也有贫穷阶层,但他们在经济活动... 1.前言 海水之所到,就有华侨华人。当今世界各地居住的华侨·华人人口,有的说2600万人,也有说3000万人,甚至也有说5100万人。其中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将近2000万人。他们当中固然包含社会各阶层,有富翁也有贫穷阶层,但他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成就突出却闻名于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华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极大,对当地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变化中,华人社会尤其显示出象征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华人社会的意识形态方面也导致了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史 新加坡华文文学 马华文学 新华文学 华人社会 马来亚 马来西亚华人 中国文学 侨民意识 侨民文学
下载PDF
忆文学之夜──访马散记之二
10
作者 萧村 《华文文学》 1998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马华文学 民族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华文作家 云里风 散记 马华文学史 多元文化 中国文学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华文文学之我见(摘录)——兼谈新华文学今昔的发展概况
11
作者 田流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2期63-64,共2页
新华文学是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简称,早在1965年8月新加坡还没建国之前,一般人常说的“马华文学”(马来亚华文文学),实际上是统括了“新华文学”。新、马两地在还没分手独立建国的时期,华文文学的产生,基本上可说是中国本土文学的一种延伸... 新华文学是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简称,早在1965年8月新加坡还没建国之前,一般人常说的“马华文学”(马来亚华文文学),实际上是统括了“新华文学”。新、马两地在还没分手独立建国的时期,华文文学的产生,基本上可说是中国本土文学的一种延伸与发展,当然还有东南亚等地的其他国家,所有华文文学的发轫,也无不与中国文学有所关联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学”种子,几乎是在同一年代里,就由南下的许多作家、诗人、文艺工作者等,在多般窘困、多般折磨的生活环境底下,散播在新、马等地那原本荒芜的土壤上,经历好多年日始能萌芽、茁壮、开花、结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新华文学 发展概况 文学 马华文学史 新加坡华文文学 四个阶段 1945年 沦陷时期 马来亚
下载PDF
遍地开花──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
12
作者 郑良树 《中华文化论坛》 1994年第4期108-109,共2页
遍地开花──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马来西亚]郑良树中华民族是世界上颇为特殊的民族,除了居住在中国本土之外,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角落都有他的踪影,或作短暂的居留,或入籍为公民,作长期的定居;这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现象。... 遍地开花──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马来西亚]郑良树中华民族是世界上颇为特殊的民族,除了居住在中国本土之外,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角落都有他的踪影,或作短暂的居留,或入籍为公民,作长期的定居;这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现象。很早就有人说:"有水井处,就有华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媒介语 华族文化 社会组织 华文独立中学 文化事业 教育机构 千真万确的事 马华文学史 政府资助
下载PDF
“重楼”吟罢怀方修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望衡 《华文文学》 1999年第1期60-63,32,共5页
关键词 马华文学史 方修 旧体诗词 重楼 新加坡诗人 夏完淳 文艺评论家 仙人掌 正确态度 《己亥杂诗》
下载PDF
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的“中国情结”与“南洋色彩”(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永毅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7年第1期40-43,共4页
二 南洋色彩:吾土吾民的认同与归属当代来自前代,后来者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但当代毕竟已迥然不同于前代,因为它毕竟生存于新的历史环境、条件、人物之中.新加坡当代诗歌历经30年左右的发展,在主题、题材乃至审美思维方式上,已完全... 二 南洋色彩:吾土吾民的认同与归属当代来自前代,后来者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但当代毕竟已迥然不同于前代,因为它毕竟生存于新的历史环境、条件、人物之中.新加坡当代诗歌历经30年左右的发展,在主题、题材乃至审美思维方式上,已完全不是中国古典与白话诗的简单重复,而是真正通过艺术思考建立了它的当代风格——“南洋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色彩 新加坡 华文诗歌 中国情结 橡胶树 当代诗歌 审美思维方式 马华文学史 侨民意识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国外郁达夫研究概况
15
作者 陈其强 《探索(浙江)》 1986年第3期66-66,共1页
如果从灵谷的《郁达夫小说》这篇文章算起,那么,新加坡的郁达夫研究应该从1928年开始。但是,郁达夫引起新加坡学者的注意,则在1938年他去南洋之后,到1945年被害的短短几年里。新加坡的郁达夫热心者、崇拜者、反对者至少有三十多人写了... 如果从灵谷的《郁达夫小说》这篇文章算起,那么,新加坡的郁达夫研究应该从1928年开始。但是,郁达夫引起新加坡学者的注意,则在1938年他去南洋之后,到1945年被害的短短几年里。新加坡的郁达夫热心者、崇拜者、反对者至少有三十多人写了不少于四十篇文字。这一时期,新加坡的研究者们似乎对郁达夫小说的兴趣不大,在为数不多的作品评论中,也都集中在对他的诗词的评论上。值得注意的是:一、新加坡学者对郁达夫下南洋宣传抗日救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二、1939年初马华文化界发生了一场由郁达夫《几个问题》而引起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郁达夫小说 新加坡 马华文化 马华文学史 王映霞 南洋 郑子瑜 热心者 作品评论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开展文运十八年始末记
16
作者 孟沙 《华文文学》 1997年第1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马华文学史 华文作家 写作人 马华文坛 云里风 讲习班 文学活动 秘书 文学理论研究 华文文学
下载PDF
马来西亚作家爱薇女士来暨大访问
17
作者 李若岚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9年第1期50-50,共1页
1998年10月23日上午九时半,马来西亚作家爱薇女士拜访了著名文艺理论家、暨南大学文艺专业博士生导师芃饶子教授.她们共同回忆了两次参加世界华文文学会议的情形,询问了好友陈若曦、聂华芩、於梨华、赵淑侠、戴小华等人的近况,交换了对... 1998年10月23日上午九时半,马来西亚作家爱薇女士拜访了著名文艺理论家、暨南大学文艺专业博士生导师芃饶子教授.她们共同回忆了两次参加世界华文文学会议的情形,询问了好友陈若曦、聂华芩、於梨华、赵淑侠、戴小华等人的近况,交换了对当今世界华文文学状况的看法.两位老友相见甚欢谈兴颇高.十时,饶教授引爱藏女士到中文系会议室与中文系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教师及饶教授的几位博士、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座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洲日报》 世界华文文学 马华文学史 海外华文文学 女作家 爱薇 硕士研究生 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艺理论家
下载PDF
游历南洋:马华散文史的起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怡雯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8年第2期73-80,共8页
南来文人之外,马华文学另有一群中国"南游文人",他们于1920、1930年代完成了一批游记和风土志,记录风土民情和奇风异俗以及地理知识,兼有史料的价值。他们的身份不是作家,南游的目的不在文学,而在教育、募款等,记游乃是副产... 南来文人之外,马华文学另有一群中国"南游文人",他们于1920、1930年代完成了一批游记和风土志,记录风土民情和奇风异俗以及地理知识,兼有史料的价值。他们的身份不是作家,南游的目的不在文学,而在教育、募款等,记游乃是副产品。这些游记具有跟时代以及地域的辩证关系,刻划出立体的地方感以及在地的风俗民情,可纳入地志书写谱系。然而,这群在新马居留过的"南游文人"并未进入方修的马华文学史视野。此外,同样被排除在文学史之外的南来五四作家许杰,曾活跃于马来亚文坛,他把马来亚经验写成极有地志书写价值的散文。这群南游(来)文人为早期的南洋社会珍贵的纪录,可视为南洋研究的雏形。这些作品在文献和文学之间,时而摆向史料,时而摆向散文,是马华散文草创时期的代表性成果。南来文人与南游作家,两者皆以马华文学"史前史"的方式,为马华文学史拉开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史 南游文人 南洋研究 地志书写
原文传递
黄锦树小说中的中国文人形象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安琳 王列耀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9年第1期88-92,共5页
身为旅台马华新生代作家,黄锦树在马华文学现代性未竟之途中,企图摆脱传统的重负,寻求马华文学的新生。他多次将中国文人纳入其小说创作中,譬如郁达夫、林徽因、章太炎、康有为、鲁迅……小说中的中国文人作为影射、观照、反思马华文坛... 身为旅台马华新生代作家,黄锦树在马华文学现代性未竟之途中,企图摆脱传统的重负,寻求马华文学的新生。他多次将中国文人纳入其小说创作中,譬如郁达夫、林徽因、章太炎、康有为、鲁迅……小说中的中国文人作为影射、观照、反思马华文坛的他者,显示出马华文学经典缺席、主体性缺乏、中国性泛滥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郁达夫被黄锦树抽空为一个可供阐发的象征符号,以郁达夫为主人公的后设小说构成了黄锦树重写马华文学的初步实践。郁达夫的流离及其特殊的悲剧被演绎为一个关于马华文学起源的新的象征点,黄锦树由此得以展开其重写马华文学史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人 中国性 马华文学 马华文学史 黄锦树
原文传递
论槐华及其诗歌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20
作者 骆蔓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27-134,共8页
论槐华及其诗歌中的中华人文精神骆蔓战后新马华文诗坛群星灿烂,而槐华无疑是其中相当明亮的一颗。槐华原名鄞国琦,祖籍广东潮安,1936年出生在新加坡,24岁南洋大学毕业。他从1958年开始写诗,至今已出版有《水塔放歌》、... 论槐华及其诗歌中的中华人文精神骆蔓战后新马华文诗坛群星灿烂,而槐华无疑是其中相当明亮的一颗。槐华原名鄞国琦,祖籍广东潮安,1936年出生在新加坡,24岁南洋大学毕业。他从1958年开始写诗,至今已出版有《水塔放歌》、《心上有你的声音》、《缪斯喜悦的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文精神 存在状态 抒情主体 新加坡诗人 诗歌世界 生命的终极关怀 马华文学史 文学大系 人的生存意义 至美追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