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踏勘队员被杀的背后——再读《马嘶岭血案》 |
姚中旺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07 |
0 |
|
2
|
神秘的马嘶岭——《马嘶岭血案》读后 |
姚中旺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3
|
文学之用与作家良知——以《马嘶岭血案》《那儿》为例 |
单元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6 |
0 |
|
4
|
底层文学中的身体叙事——以《马嘶岭血案》和《我们夫妇之间》为例 |
杜子壮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0 |
|
5
|
“底层叙事”中的声音和沉默 |
李林荣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6
|
一曲“流散”者的悲歌——解读陈应松中篇小说《太平狗》 |
刘进
禹权恒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1
|
|
7
|
当下文学批评中的文化感受——从王晓明近来的文学批评谈起 |
张志云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8
|
试论两岸乡土文学得失——从台湾乡土文学谈起 |
郭家琪
|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
2012 |
0 |
|
9
|
看《人民文学》 |
魏冬峰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4 |
1
|
|
10
|
作家的勇气和担当——陈应松中篇小说《母亲》读后 |
王剑
|
《写作》
|
2008 |
0 |
|
11
|
沉重的叙说——《猎人峰》的艺术性分析 |
严运桂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2
|
论新世纪文学的“向外转”——以“底层文学”为例 |
秦法跃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3
|
论当下农民工书写的美学缺失 |
江腊生
程丽华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
2014 |
0 |
|
14
|
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常”与“变” |
马兵
|
《时代文学(上半月)》
|
2011 |
1
|
|
15
|
陈应松小说的诗性意蕴 |
郑亮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6
|
新世纪之初的神秘文化思潮 |
樊星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7
|
符号创建与当代中国底层社会的文化困境——陈应松小说的文化符号学论析 |
彭松乔
|
《创作评谭》
|
2016 |
0 |
|
18
|
论陈应松小说叙事视角的陌生化 |
祁丽岩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07 |
0 |
|
19
|
留言 |
|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20
|
小说与制造 |
宋长江
|
《创作评谭》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