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踏勘队员被杀的背后——再读《马嘶岭血案》
1
作者 姚中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7期127-129,共3页
马嘶岭是一个偏僻的穷山区。这里山高坡陡,森林密布,河水咆哮,野兽出没,夜晚怪光闪现,奇声阵阵,充满了诡谲与神秘。但金矿的发现,为人们摆脱贫困带来了曙光。而6名踏勘队员却在马嘶岭上被雇佣的挑夫九财叔用开山大斧所砍杀。这令人震颤... 马嘶岭是一个偏僻的穷山区。这里山高坡陡,森林密布,河水咆哮,野兽出没,夜晚怪光闪现,奇声阵阵,充满了诡谲与神秘。但金矿的发现,为人们摆脱贫困带来了曙光。而6名踏勘队员却在马嘶岭上被雇佣的挑夫九财叔用开山大斧所砍杀。这令人震颤的血案背后,让人看到了物质和精神压力给人造成的巨大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嘶岭 血案 人性裂变
下载PDF
神秘的马嘶岭——《马嘶岭血案》读后
2
作者 姚中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03-,105,共2页
马嘶岭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不仅山高林密,沟深坡陡,野兽时常出没,而且气候变化无常,还有怪异的"枪声"和"白龇龇的怪光"。马嘶岭的神秘性不仅属于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深厚的社会属性。这里的人们几乎与... 马嘶岭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不仅山高林密,沟深坡陡,野兽时常出没,而且气候变化无常,还有怪异的"枪声"和"白龇龇的怪光"。马嘶岭的神秘性不仅属于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深厚的社会属性。这里的人们几乎与世隔绝,贫困不仅压垮了他们的身体,还使他们的精神走到了崩溃的边沿。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缺失,演绎出了充满血腥的、令人震颤的人类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嘶岭 神秘性 屠杀
下载PDF
文学之用与作家良知——以《马嘶岭血案》《那儿》为例
3
作者 单元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5-28,共4页
文学是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抚慰与引领,是为了让人获得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作家是真理的追求者,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叩问者,是现存价值的怀疑者、批判者。《马嘶岭血案》《那儿》显示了文学的真正价值与作家的可贵良知。在一些知名作家... 文学是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抚慰与引领,是为了让人获得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作家是真理的追求者,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叩问者,是现存价值的怀疑者、批判者。《马嘶岭血案》《那儿》显示了文学的真正价值与作家的可贵良知。在一些知名作家丧失了真诚、良知、责任感与艺术创造力的时候,陈应松、曹征路这两个在当代文坛并不出名的作家,通过这两部作品,显示了他们的良知、追求与创作实力,并为文学赢得了自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之用 作家良知 陈应松 曹征路 马嘶岭血案》 《那儿》
下载PDF
底层文学中的身体叙事——以《马嘶岭血案》和《我们夫妇之间》为例
4
作者 杜子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13-117,共5页
在底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身体叙事,底层的身体成为一种文本符号,具有一种公共性,在文本中表现出深刻的内蕴。底层文学中底层身体的生存性焦虑、压迫与冲突、受难与灭亡构成了底层文学中的主要景观。在大量描写底层的文学作品中,底... 在底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身体叙事,底层的身体成为一种文本符号,具有一种公共性,在文本中表现出深刻的内蕴。底层文学中底层身体的生存性焦虑、压迫与冲突、受难与灭亡构成了底层文学中的主要景观。在大量描写底层的文学作品中,底层文学的身体叙事呈现出真实性、异化性、悲剧性特征。此外,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底层文学中的身体叙事又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身体叙事 马嘶岭血案》 《我们夫妇之间》
下载PDF
“底层叙事”中的声音和沉默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林荣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39,共2页
按照观念、理论和创作实践并进的标准来看,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潮流,在跨世纪后的文坛上,基本已然难得一见。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大概就是小说领域的“底层叙事”。自2004年面世的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曹征路的《那儿》等作品,在... 按照观念、理论和创作实践并进的标准来看,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潮流,在跨世纪后的文坛上,基本已然难得一见。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大概就是小说领域的“底层叙事”。自2004年面世的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曹征路的《那儿》等作品,在后来成为“底层叙事”的理论发言人和阐释者的那部分评论家中引发热议以来,以创作、评论的实际努力和阅读、欣赏等从旁赞助的表现,来共襄“底层叙事”之盛举的多方面热心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马嘶岭血案》 沉默 声音 创作实践 文学潮流 评论家 陈应松
下载PDF
一曲“流散”者的悲歌——解读陈应松中篇小说《太平狗》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进 禹权恒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5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中篇小说 陈应松 《人民文学》 社会弱势群体 马嘶岭血案》 解读 悲歌 流散 写作题材 《望粮山》
下载PDF
当下文学批评中的文化感受——从王晓明近来的文学批评谈起
7
作者 张志云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王晓明 文学批评 感受 马嘶岭血案》 文化 小说文本 《读书》 出现频率
下载PDF
试论两岸乡土文学得失——从台湾乡土文学谈起
8
作者 郭家琪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40-147,共8页
一、乡土文学论战新解在《为什么会有乡土文学论战?》一文中,杨照从一种纵深的历史角度解释为什么台湾会发生"乡土文学论战"。他从"二二八"事件开始追溯,以及1949年以后台湾政经结构逐渐形成偏颇,造成农村的没落与... 一、乡土文学论战新解在《为什么会有乡土文学论战?》一文中,杨照从一种纵深的历史角度解释为什么台湾会发生"乡土文学论战"。他从"二二八"事件开始追溯,以及1949年以后台湾政经结构逐渐形成偏颇,造成农村的没落与凋敝。直到六七十年代,台湾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奇迹浮现,农村破产的景象始终受到遮蔽。杨照最独特的论点就在此处展现出来,他特别指出,乡土文学论战的核心价值与文学的关系并不密切,反而是"现实"与"农村"才是论战中的两个焦点。使论战与乡土文学结合起来的关键,绝不是文学上的艺术成就,而是对政治经济结构的批判与揭蔽。这些批判文字是由作家带头书写,政治经济批判遂转化成为乡土文学论战。乡土派的精神焦虑,重点不在文学,而是农村现实的日益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事 写实小说 “乡土文学” 乡村文明 现代文学 黄春明 当代文学 文学作品 价值立场 马嘶岭血案
下载PDF
看《人民文学》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冬峰 《中文自学指导》 2004年第4期6-7,共2页
在现实主义写作历史上,阶级差别和对立一直是被反复表现的主题,但自80年代以来,它一直因各种原因被消隐或遮蔽。此种意义上,本年度《人民文学》第3期头条推出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中篇)令人振奋。它呈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人性... 在现实主义写作历史上,阶级差别和对立一直是被反复表现的主题,但自80年代以来,它一直因各种原因被消隐或遮蔽。此种意义上,本年度《人民文学》第3期头条推出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中篇)令人振奋。它呈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人性对立”,而是在一个阶级分层重新成为现实的社会背景下,着力于展现存在于踏勘队和两个挑夫间紧张而血腥的关系,将小说主题直接指向了对城/乡、贫/富等新的社会矛盾的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应松 马嘶岭血案》 小说 晓航 《师兄的透镜》
下载PDF
作家的勇气和担当——陈应松中篇小说《母亲》读后
10
作者 王剑 《写作》 2008年第10期15-17,共3页
陈应松的小说是当代文坛的一种特殊标本,他的神农架系列,如《豹子最后的舞蹈》、《松鸦为什么呜叫》、《狂犬事件》、《望粮山》、《独摇草》、《到天边收割》、《云彩擦过悬崖》、《马嘶岭血案》、《火烧云》、《太平狗》、《母亲》... 陈应松的小说是当代文坛的一种特殊标本,他的神农架系列,如《豹子最后的舞蹈》、《松鸦为什么呜叫》、《狂犬事件》、《望粮山》、《独摇草》、《到天边收割》、《云彩擦过悬崖》、《马嘶岭血案》、《火烧云》、《太平狗》、《母亲》、《像白云一样生活》等,每一篇都具备一种从现代精神高地逼近社会底层、接通大地人心的宏大气象。奇异的故事,独特的视角,别样的叙述,诗化的语言,渗透其间的生命感悟和哲学思考,带给读者的不啻是一番赏心悦目的审美惊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中篇小说 陈应松 马嘶岭血案》 勇气 作家 《狂犬事件》 《望粮山》
下载PDF
沉重的叙说——《猎人峰》的艺术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严运桂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如《松鸦为什么呜叫》、《人瑞》、《神鹫过境》、《醉醒花》、《豹子最后的舞蹈》、《牧歌》、《乡长变虎》、《云彩擦过悬崖》、《望粮山》、《吼秋》、《马嘶岭血案》、《太平狗》、《猎人峰》等)在文学界... 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如《松鸦为什么呜叫》、《人瑞》、《神鹫过境》、《醉醒花》、《豹子最后的舞蹈》、《牧歌》、《乡长变虎》、《云彩擦过悬崖》、《望粮山》、《吼秋》、《马嘶岭血案》、《太平狗》、《猎人峰》等)在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获得了众多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人 艺术性 马嘶岭血案》 《望粮山》 《太平狗》 系列小说 《牧歌》 神农架
原文传递
论新世纪文学的“向外转”——以“底层文学”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法跃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8,共6页
一 1986年,敏感的文学批评家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对当代文坛稍微做一些认真的考察,我们会惊异地发现:一种文学上的‘向内转’,竟然在我们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的,难以遏制的趋势。”整整二十年之后,批评家又有... 一 1986年,敏感的文学批评家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对当代文坛稍微做一些认真的考察,我们会惊异地发现:一种文学上的‘向内转’,竟然在我们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的,难以遏制的趋势。”整整二十年之后,批评家又有这样新的发现:“在新时期文学由社会主题而文化主题而自我主题的渐次‘向内转’的愈演愈烈之后,在文学本体论的内卷化偏至之后,社会主题、文化主题又有恢复活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新世纪文学 文学本体论 文学批评家 八十年代 文化主题 小说写作 新写实小说 曹征路 马嘶岭血案
原文传递
论当下农民工书写的美学缺失
13
作者 江腊生 程丽华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当下农民T书写以城乡冲突为背景,讲述着中国社会转型期众多农民进城谋生的生存故事,传达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不和谐音符。然而,无论是精英作家的写作,还是打工者自身的写作,这类农民工书写到目前为止,还鲜有大作佳作的出现。通... 当下农民T书写以城乡冲突为背景,讲述着中国社会转型期众多农民进城谋生的生存故事,传达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不和谐音符。然而,无论是精英作家的写作,还是打工者自身的写作,这类农民工书写到目前为止,还鲜有大作佳作的出现。通览众多的作品,总令人感觉厚重感不足,而太多的经验呈现,生活质地感太强,却少一些诗意的贯穿。农民工题材的新颖性、主流性,带来了社会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期 主流性 马嘶岭血案 不和谐音符 历史感 王祥夫 曹文轩 陈应松 认同危机 精神理想
原文传递
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常”与“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兵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第9期222-224,共3页
20世纪中国的乡土文学被固化为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批判和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乡土抒情这两大传统更多是为了叙述方便的一种权宜,其实两者往往是胶着在一起的。即以沈从文而论,1937年,再次回到湘西的沈从文发现三年前自己在故土的杞忧被证实... 20世纪中国的乡土文学被固化为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批判和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乡土抒情这两大传统更多是为了叙述方便的一种权宜,其实两者往往是胶着在一起的。即以沈从文而论,1937年,再次回到湘西的沈从文发现三年前自己在故土的杞忧被证实了,在现代文明的照拂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孙惠芬 杞忧 刘庆邦 陈应松 迟子建 马嘶岭血案 底层写作 高加林 额尔古纳
原文传递
陈应松小说的诗性意蕴
15
作者 郑亮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0-93,共4页
湖北作家陈应松在近十年的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获得过多项荣誉,先后获得湖北文学奖、上海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奖,其中《松鸦为什么鸣叫》获得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他的小说《豹子最后的舞蹈》《云彩擦过悬崖》《望粮山》... 湖北作家陈应松在近十年的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获得过多项荣誉,先后获得湖北文学奖、上海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奖,其中《松鸦为什么鸣叫》获得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他的小说《豹子最后的舞蹈》《云彩擦过悬崖》《望粮山》《马嘶岭血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 陈应松 马嘶岭血案》 诗性 《望粮山》 文学奖 优秀作品 湖北
原文传递
新世纪之初的神秘文化思潮
16
作者 樊星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1,共7页
新世纪,应该意味着新的希望。可事实上,我们在文学思潮中没有看到呼唤希望的作品。上个世纪末曾经拨动过文坛心弦的理想主义思潮(以张承志的《心灵史》、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为代表)很快归于沉寂。新世纪伊始一度高涨的缅怀战争年... 新世纪,应该意味着新的希望。可事实上,我们在文学思潮中没有看到呼唤希望的作品。上个世纪末曾经拨动过文坛心弦的理想主义思潮(以张承志的《心灵史》、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为代表)很快归于沉寂。新世纪伊始一度高涨的缅怀战争年代浪漫激情的思潮(例如都梁的《亮剑》、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常常是以悲剧结束的。还有那股引起过热烈争鸣的“底层关怀”的思潮(例如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阎连科的《丁庄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思潮 马嘶岭血案》 《务虚笔记》 《心灵史》 《丁庄梦》 文学思潮 理想主义 《亮剑》
原文传递
符号创建与当代中国底层社会的文化困境——陈应松小说的文化符号学论析
17
作者 彭松乔 《创作评谭》 2016年第2期7-13,共7页
"底层文学的意义就是把严峻的现实推向公众面前,把人们打盹的、东张西望的、羡慕财富和权力的目光拉向了社会上无助的人,从经济奇迹、富人、时尚、改革话题和霓虹灯装饰下的生活拉向了社会的最底层。"1作为一位深入中国社会底层、具... "底层文学的意义就是把严峻的现实推向公众面前,把人们打盹的、东张西望的、羡慕财富和权力的目光拉向了社会上无助的人,从经济奇迹、富人、时尚、改革话题和霓虹灯装饰下的生活拉向了社会的最底层。"1作为一位深入中国社会底层、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作家,陈应松在对民生疾苦深情关注、对公平正义持续呼唤的同时,也从精神高度对当代中国底层社会的文化困境给予了深刻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应松 底层社会 小说情节 文化符号学 民生疾苦 底层文学 社会底层 最底层 马嘶岭血案 文化困境
原文传递
论陈应松小说叙事视角的陌生化
18
作者 祁丽岩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2期7-8,共2页
近年,陈应松的小说以其独特的个性愈来愈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本文借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试从小说叙事视角的陌生化这一角度切入,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论述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如何通过叙事视角的陌生化来展示故事。
关键词 陈应松 叙事视角 小说情节 系列小说 马嘶岭血案 全知视角 独摇草 松鸦 叙事者 视角人物
原文传递
留言 被引量:3
19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共1页
浙江衢州的读者范承渠先生在来信中说: 由于南迁,使我阔别贵刊半年后用两个月时间集中读了这几期杂志,对于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第六期的一组散文:《先父》、《作为礼物的美女》、《火炉上的湖泊》、《会议室》、《命案》等,... 浙江衢州的读者范承渠先生在来信中说: 由于南迁,使我阔别贵刊半年后用两个月时间集中读了这几期杂志,对于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第六期的一组散文:《先父》、《作为礼物的美女》、《火炉上的湖泊》、《会议室》、《命案》等,有见地、有文采,有深度;别外,《专栏》里李国文的三篇,《天下》里陈忠实《原下的日子》,《汉诗》里的《三星堆之门》,都堪称佳作,我看后都向老伴、儿女推荐过。小说,我最欣赏《马嘶岭血案》,真是惊心动魄,隔膜和愚昧造成丑恶人性的膨胀,也触及到目前出现的两极分化的矛盾。董立勃的《兄弟》也使人感到了作品对人物探索的深度。今年插页回顾刊物历史颇有新意,有些做衬底的照片应加上说明(如第五期中)。校对也要再细一点,有些错在前言和插页上,校对时容易忽视。去南方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下的日子 马嘶岭血案 李国文 五号字 董立勃 《人民文学》 陈忠实 三星堆
原文传递
小说与制造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长江 《创作评谭》 2005年第5期25-26,共2页
当小说和制造两个词在我的脑子里对接并碰出火花的那一刻,我笑谈"小说与制造"这个题目应定位在标准的学术论文的范畴。笑谈终归是笑谈。我深知,我不是文学理论家,我没有理论家的学识,怎敢胡说八道乱抛谬论。所以"论"... 当小说和制造两个词在我的脑子里对接并碰出火花的那一刻,我笑谈"小说与制造"这个题目应定位在标准的学术论文的范畴。笑谈终归是笑谈。我深知,我不是文学理论家,我没有理论家的学识,怎敢胡说八道乱抛谬论。所以"论"它绝不敢用,"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家 军营生活 陈应松 学术论文 《白鹿原》 马嘶岭血案 文学期刊 《文艺报》 何缘 文学刊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