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声学50年的回顾:贺马大猷教授90大寿 被引量:1
1
作者 项端祈 《建筑创作》 2005年第6期126-130,共5页
我国的建筑声学在马大猷教授奠定的基础上,20世纪50年代以来,无论在科研、设计、声学材料(结构)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均有重大发展。在厅堂音质设计的某些领域内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仅就马大猷教授在建筑声学领域内做出的贡献,作简... 我国的建筑声学在马大猷教授奠定的基础上,20世纪50年代以来,无论在科研、设计、声学材料(结构)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均有重大发展。在厅堂音质设计的某些领域内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仅就马大猷教授在建筑声学领域内做出的贡献,作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声学 马大猷 教授 20世纪50年代 回顾 声学材料 音质设计 突破性 基础 厅堂
下载PDF
缅怀声学一代宗师马大猷院士(1915-2012)
2
作者 王季卿 《声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1期95-98,共4页
我国声学界一代宗师马大猷院士离开我们已一年多了。值此台湾声学学会26届年会暨第六届两岸三地声学交流会之良机,请允许我在此报告有关马大猷先贤的杰出事绩,共同纪念我国现代声学奠基人和开拓者。颂扬他在学术上的卓著贡献,追随他的... 我国声学界一代宗师马大猷院士离开我们已一年多了。值此台湾声学学会26届年会暨第六届两岸三地声学交流会之良机,请允许我在此报告有关马大猷先贤的杰出事绩,共同纪念我国现代声学奠基人和开拓者。颂扬他在学术上的卓著贡献,追随他的治学之道,激励后学们奋发前进。他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他为加强基础研究,走自主创新道路大声疾呼。其忧国忧民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声学 马大猷 院士 声学学会 科学事业 基础研究 自主创新 交流会
下载PDF
马大猷:中国科技如何推向前进
3
作者 马大猷 《创新科技》 2005年第12期5-5,共1页
我国最重要的科技问题,是在企业中迅速建立起高级科技研究系统,并发挥作用,改造我国庞大工业系统,在管理上、技术上达到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中国科技 马大猷 工业系统 科技问题 科技研究 现代化 企业
下载PDF
中国近代声学的奠基者──马大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家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5年第3期47-53,共7页
该文介绍马大猷院士的简历及其学术成就,着重叙述他作为中国近代声学的奠基人之一,所做的一些开创性工作:创立描述房间中低频简正波数目与频率的关系的公式;和美国同事一起提出,利用简正波的阻尼来分析矩形房间中的声衰变,使房间... 该文介绍马大猷院士的简历及其学术成就,着重叙述他作为中国近代声学的奠基人之一,所做的一些开创性工作:创立描述房间中低频简正波数目与频率的关系的公式;和美国同事一起提出,利用简正波的阻尼来分析矩形房间中的声衰变,使房间声学从统计的发展成为物理的新段阶;建立了喷气噪声强度的压力理论,利用驻点压力和喷口尺寸来预测湍流和小孔噪声的A声级;他还积极从事有源噪声控制和非线性声学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大猷 声学 中国 噪声控制
下载PDF
马大猷:国家实力根本源于基础研究 被引量:1
5
《科技潮》 2005年第9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国家实力 马大猷 本源 自主创新能力 生产知识 科学知识 自然现象 爱因斯坦
下载PDF
马大猷当选美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颂词
6
作者 原猛 《声学技术》 CSCD 2012年第4期I0004-I0005,共2页
由于马大猷在声学领域的卓越造诣和领导地位,以及对室内声学中简正波理论与微穿孔理论的贡献,于美国声学学会第163届年会(在中国香港联合举办的ACOUSTICS2012HONGKONG大会,2012年5月16日)上,当选为美国声学学会史上第19位荣誉会... 由于马大猷在声学领域的卓越造诣和领导地位,以及对室内声学中简正波理论与微穿孔理论的贡献,于美国声学学会第163届年会(在中国香港联合举办的ACOUSTICS2012HONGKONG大会,2012年5月16日)上,当选为美国声学学会史上第19位荣誉会士。以下颂词译自美国声学学报JournalofASA131卷4期第二分册(2012年4月)3411-3412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学会 马大猷 美国 简正波理论 室内声学 中国香港 微穿孔
下载PDF
马大猷先生(1915-2012)生平
7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9-400,共2页
马大猷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不幸于2012年7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马大猷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声学事... 马大猷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不幸于2012年7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马大猷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声学事业。70多年的科学生涯,在声学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硕果累累,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的为人和为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纪念马大猷先生对中国声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为继承他爱国敬业、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与精神,我们特在此刊登了"马大猷先生(1915-2012)生平"(《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供稿),以高山仰止之情与读者共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大猷 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生平 物理学家 教育家 电子学
下载PDF
马大猷院士生平
8
《声学技术》 CSCD 2012年第4期I0002-I0003,共2页
著名物理学家、无线电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声学事业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著名物理学家、无线电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声学事业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声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马大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17日8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马大猷 院士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声学学会 生平 名誉理事长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春秋不变 水旱不知——祝贺马大猷先生九十华诞
9
作者 田静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关键词 马大猷 中国科学院 春秋 水旱 2005年 声学研究所 开拓者 研究员
下载PDF
何琳、王秀明荣获2012年马大猷声学奖
10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3,共1页
经中国声学学会马大猷声学奖评奖委员会评选,决定授予海军工程大学何琳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王秀明研究员2012年度马大猷声学奖。在2012年5月16日于香港召开的国际声学大会上,
关键词 中国声学学会 马大猷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海军工程大学 委员会 研究员
下载PDF
沉痛悼念马大猷同志
11
《电声技术》 2012年第8期31-31,共1页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国际著名声学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声学标准化...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国际著名声学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美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马大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大猷 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声学学会 中国共产党 名誉理事长 物理学家
下载PDF
追忆马大猷院士:大音希声
12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第15期15-15,共1页
他,贡献了世界声学界中关于波动声学的一个基本公式,是室内简正波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发明了已在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微穿孔板吸声体。 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声学综合研究基地,组建了中国第一批建筑声学研究队伍。
关键词 马大猷 微穿孔板吸声体 院士 波动声学 建筑声学 简正波理论 控制领域 研究基地
下载PDF
马大猷的半世“声”情
13
作者 吕斌 《科学24小时》 2009年第5期33-35,共3页
提起马大猷,许多人会觉得陌生。但是在声学界和物理学界则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个人履历充满了“第一”: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仅用两年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人:27岁时,他成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最年轻的教授;1955年,40岁的他... 提起马大猷,许多人会觉得陌生。但是在声学界和物理学界则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个人履历充满了“第一”: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仅用两年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人:27岁时,他成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最年轻的教授;1955年,40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之一。他的学术生涯更充满了诸多“第一”:这位以“科学救国”为己任:于20世纪40年代回国的老科学家,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取得许多世界水平的成果.而且开创了我国的声学研究——在他和其他科学家的带领下。建造了我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大猷 中国科学院 博士学位 哈佛大学 学部委员 学术生涯 基础研究 科学家
下载PDF
中国现代声学与马大猷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家騄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1-486,共6页
声学的历史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现代声学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则要稍晚一些。本文将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草创时期、奠基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简述了马大猷在中国现代声学发展中所做出... 声学的历史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现代声学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则要稍晚一些。本文将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草创时期、奠基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简述了马大猷在中国现代声学发展中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和他的学术成就。可以看到,马大猷作为中国现代声学的奠基人,他也是简正波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现代声学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还对马大猷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贡献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大猷 声学 现代 中国 20世纪初 简正波理论 19世纪 学术成就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高山仰止,四海闻之--贺马大猷先生九十五岁华诞
15
作者 田静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2010年3月1日,是国际著名声学家、我国现代声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声学学报》主编马大猷先生95岁华诞,为此,《声学学报》编辑部从先生的部分学生和同事中征集了声学基础... 2010年3月1日,是国际著名声学家、我国现代声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声学学报》主编马大猷先生95岁华诞,为此,《声学学报》编辑部从先生的部分学生和同事中征集了声学基础和声学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专辑出版,以示庆贺。为使广大读者能够对先生七十多年的专业研究事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马大猷 高山 十五 基础研究 研究论文 研究员 和声学
原文传递
马大猷:他对声学的贡献和生活——马大猷写给Beranek的23封信件
16
作者 张家騄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9-293,共5页
作者按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2013.6.2—7,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之前(2013.5.27),国际著名声学家、马大猷的同学和挚友Leo Beranek给马公子晓非发来电子邮件,传来了他将在大会的建筑声学领域"马大猷,他对声学的贡献和生活"专... 作者按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2013.6.2—7,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之前(2013.5.27),国际著名声学家、马大猷的同学和挚友Leo Beranek给马公子晓非发来电子邮件,传来了他将在大会的建筑声学领域"马大猷,他对声学的贡献和生活"专场报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N.Xiang(向宁)主持)上的论文手稿,其后,晓非又将它转发给我。文稿中摘录了马大猷和Beranek两人194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分手以后,马大猷写给Beranek的23封信件,时间覆盖从1940一1948,1979—1992。1949—1978年间由于中美关系的大局,通信不得不中断。信中既有抗战时期昆明的时局现状,也有平时的生活场景,更有开展研究工作的艰辛和当工学院长的劳累;信中突显出马大猷在那样困苦动荡的环境下,对声学的执着和学术追求的宝贵精神;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到来以后,他说:"(我的科学)生命是从60岁开始的"。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本应配合历史事件写入《马大猷传》一书中,为该书增添一抹鲜活动人的亮色。可惜,那时《马大猷传》已经发排付印,机会失之交臂。去年(2012)美国声学学会授予马大猷荣誉会士,这在声学界是被人十分尊崇的称号。它只授予那些在声学中获得卓越成就或对声学有突出贡献的人。从1929年设立至今只有19位科学家(包括马大猷)获得这一称号。1929年第一位荣誉会士是拥有1000多项专利的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Edison,1847—1931),继爱迪生之后第二次1949年授予了美国声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现代言语和听觉研究的先驱、被誉为立体声之父的弗莱车(HarveyFletcher,1884—1981),第三次1954年另一位美国声学学会创始人、马大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导师建筑声学的先驱孥德森(Vern O.Knudsen,1893-1974)等四人获此殊荣。Leo Beranek是在1994年获得这一称号的。著名声学家声学海洋学的奠基人、创建了苏联声学研究所的布列科夫斯基赫(Leonid M.Brekhovskikh,1917-2005)在1999年获得这一称号。马大猷的学术成就和对声学的贡献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声学界能获此等殊荣者寥寥。因而了解他的学术人生、继承他的学术成就、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对我们开拓创新、科学兴国大有裨益。《声学学报》3月期适逢马大猷先生99诞辰,将这批宝贵的信件的译文刊登,既是对历史文献的尊重也是对《马大猷传》的补充,必将使声学工作者和关心声学的人们感到欣慰。信中Beranek作了一些注释,标为白注;作者也加了一些注释,标为作者注,均置于黑括弧中。原文没有分段,为便于阅读,分段是作者后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声学学会 马大猷 生活 信件 蒙特利尔 电子邮件 建筑声学 博士学位
原文传递
基于历史谈发展——马大猷院士的科技发展观
17
作者 杨蕾 姜枫 厚宇德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47,共4页
马大猷是国际著名的声学大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科技战略家。在其科技战略思想体系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匹配发展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良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合理的科技管理政策,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科技发展环境,完全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科技发... 马大猷是国际著名的声学大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科技战略家。在其科技战略思想体系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匹配发展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良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合理的科技管理政策,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科技发展环境,完全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态势;科技领域领导和行政人员必须明白,自己工作的第一要著是为科学家服务,想管理科学家、干涉科研具体过程的念头不会成为科技发展的推动力;即使在大科学时代,真正的高水准科技创新工作一定是由个别科学家或一个科研小组做出的,而不能是很多人一起完成的。马大猷关于科技发展的很多正确观点,来自于他对国内外科技史的精深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大猷 科技史 创新与发展
原文传递
马大猷院士《现代声学理论基础》发行 被引量:1
18
作者 柯豪 徐欣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7-287,共1页
2004年3月3日下午,中科院声学所马大猷院士的新著《现代声学理论基础》发行仪式暨89岁华诞庆祝活动在中科院声学所德昭楼218会议室举行。马大猷先生偕夫人王荣和先生出席,中科院声学所田静所长专程从全国政协会议上赶来祝贺,张春华、景... 2004年3月3日下午,中科院声学所马大猷院士的新著《现代声学理论基础》发行仪式暨89岁华诞庆祝活动在中科院声学所德昭楼218会议室举行。马大猷先生偕夫人王荣和先生出席,中科院声学所田静所长专程从全国政协会议上赶来祝贺,张春华、景荣才、潘峰、居琦副所长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科院声学所基础研究部刘克主任主持。景荣才副所长代表声学所祝贺马大猷院士新著的出版发行,并高度赞扬了马大猷先生为我国声学事业和声学所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号召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以马大猷先生为楷模,为繁荣和发展声学事业而努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声学理论基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马大猷 科学出版社
原文传递
纪念马大猷院士声学贡献专题研讨在国际声学大会成功举行
19
作者 程晓斌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8-638,共1页
2013年6月4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田静研究员和向宁教授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ICA2013Montreal)上成功组织了"纪念马大猷院士声学贡献专题研讨",来自世界各地声学巨匠和青年才俊纷纷投稿,回顾了先生在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并深情地... 2013年6月4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田静研究员和向宁教授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ICA2013Montreal)上成功组织了"纪念马大猷院士声学贡献专题研讨",来自世界各地声学巨匠和青年才俊纷纷投稿,回顾了先生在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并深情地缅怀了与先生一起时的点点滴滴。2013年6月2—7日,每三年一度的国际声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是声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声学家们的节日。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届大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声学 马大猷 国际 专题 院士 蒙特利尔 加拿大 研究员
原文传递
马大猷:怎样写好科技论文
20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科技论文目的是报道科学研究成果,写作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艺术对科学交流和发展非常重要。科技论文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写作者不仅要知道写什么,更要知道怎样写、如何写好。科技论文属议论文体裁,首先要明确项目研究或论... 科技论文目的是报道科学研究成果,写作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艺术对科学交流和发展非常重要。科技论文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写作者不仅要知道写什么,更要知道怎样写、如何写好。科技论文属议论文体裁,首先要明确项目研究或论文写作的目的,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论文写作 马大猷 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交流 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