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马尾状构造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一鸣 吴智平 +3 位作者 颜世永 杨希冰 平明明 张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75,共13页
为明确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历程和厘清走滑作用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和影响,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地层年代学资料,通过对断裂时空演化及其沉积响应的精细刻画,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局部应力特征分析,对盆地... 为明确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历程和厘清走滑作用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和影响,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地层年代学资料,通过对断裂时空演化及其沉积响应的精细刻画,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局部应力特征分析,对盆地内以往认为具有走滑成因的马尾状构造进行了再研究,认为该马尾状构造为区域应力场旋转背景下不同期次断裂叠加的产物,受控于周缘板块重组所诱导的区域应力场转变,基底先存断裂的差异性活动控制了裂陷盆地的发育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构造的发育特征体现了伸展作用与走滑作用的叠加效应,并控制了古近纪盆地3幕显著差异的裂陷过程.断裂体系优势展布方向经历了由NE向(76.8°)→NEE向(82.8°)→近EW向(85.1°)的转型,主干断裂活动强度峰值经历了200→100→140m/Ma的转换,次级断裂数量经历了由306→103→389条的转变,不同幕次沉积中心厚度经历了5000→1800→2000m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古近纪早期NE向优势断裂体系在应力场旋转的背景下向NEE向转型,古近纪晚期形成的NW向和NEE向共轭走滑断裂体系对构造格局进行了强烈改造.明确了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产生的NNW-SSE向区域伸展背景下,NE向基底断裂的强烈张扭性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先存断裂的斜向伸展和隐性断裂的走滑复活效应导致了盆内显著的走滑变形特征,决定了盆地现今复杂的构造面貌.受断裂分期和分段发育的控制,在陡坡带源岩内发育的各类扇体可以成为源内勘探的有利目标,NW向隐性走滑断裂带控制的压扭背斜应成为今后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状构造 走滑作用 先存断裂 斜向伸展 裂陷演化 北部湾盆地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侏罗沟走滑断层油气成藏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卞保力 张景坤 +3 位作者 吴俊军 李宗浩 王岩 曹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8-247,共10页
走滑断层判识及其油气成藏效应是当前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认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的控藏断层大侏罗沟走滑断层,对其进行了野外露头观察和地震剖面解释,以进一步明确其构造属性与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油层分布... 走滑断层判识及其油气成藏效应是当前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认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的控藏断层大侏罗沟走滑断层,对其进行了野外露头观察和地震剖面解释,以进一步明确其构造属性与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油层分布与原油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讨论了其成藏效应。结果表明,大侏罗沟断层走滑特征明显,西端野外露头上断线平直、断面陡立、发育水平擦痕,东端地震剖面平面上发育"马尾状构造"、剖面上发育"花状构造"。据此重新限定了断层的边界,西以达尔布特断层为界,东以达探1井为界,全长约80km。大侏罗沟走滑断层对油气兼具横向和纵向输导效应,使得油气藏在平面上沿断层被动盘富集,纵向上呈"串珠状"分布,这可能是这类走滑断层所具有的普遍特征。据此,研究区一系列走滑断层的被动盘在下步勘探中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马尾状构造 构造 断裂控藏 大侏罗沟断层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