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哈·哈迪德与马岩松——非线性逻辑语言浅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德利 张文辉 《华中建筑》 2013年第8期5-8,共4页
非线性建筑的探索是20世纪60年代非线性科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上的反映,通过对扎哈·哈迪德与马岩松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如常用的设计词汇、对待建筑和城市的态度、城市地景观念等方面的探讨,结合建筑作品中表达出来的非线性特征,来... 非线性建筑的探索是20世纪60年代非线性科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上的反映,通过对扎哈·哈迪德与马岩松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如常用的设计词汇、对待建筑和城市的态度、城市地景观念等方面的探讨,结合建筑作品中表达出来的非线性特征,来解析扎哈·哈迪德和马岩松在不断探索建筑设计的实践中非线性逻辑语言的表达。同时解读非线性建筑的创作过程和建筑语言,并对非线性建筑所表达的形体特征和文化内涵做出简要的分析,并思考非线性的建筑理念,希望非线性建筑在国内有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哈·哈迪德马岩松设计语汇非线性
下载PDF
浅谈马岩松关于人与自然的建筑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晓桢 《西部皮革》 2019年第20期58-59,61,共3页
马岩松是在国内建筑领域率先提出“山水城市”的青年建筑师,他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注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马岩松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化”的建筑,将自然呼吸与绿色生命引入高层建筑中,打造绿色立体城市,让自然重新融入... 马岩松是在国内建筑领域率先提出“山水城市”的青年建筑师,他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注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马岩松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化”的建筑,将自然呼吸与绿色生命引入高层建筑中,打造绿色立体城市,让自然重新融入未来的高密度城市;二是“情感化”的建筑,人的情感与建筑联系起来,才能在建筑完成时带动人们的记忆与想象,改变人的生活,让人们既能找回过去又能畅想未来;三是“村落化”的建筑群,传承了中国对建筑群体和空间序列追求的传统,把过去人们生活在山水之间村落中的意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气质贯穿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岩松 自然 情感 山水城市 村落
下载PDF
扎哈·哈迪德与马岩松建筑设计作品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兰昕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48期69-70,共2页
通过对扎哈·哈迪德与马岩松几本著作的解读,对二人作品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学习分析,结合二人在建筑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建筑设计理念,尝试解析扎哈·哈迪德和马岩松的设计语言在建筑中的表达方式,同时对建筑所表达的形... 通过对扎哈·哈迪德与马岩松几本著作的解读,对二人作品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学习分析,结合二人在建筑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建筑设计理念,尝试解析扎哈·哈迪德和马岩松的设计语言在建筑中的表达方式,同时对建筑所表达的形体特征和文化内涵做出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哈·哈迪德 马岩松 设计语言
下载PDF
马岩松与妹岛和世建筑设计语言对比分析
4
作者 傅梦雪 《艺术科技》 2022年第8期174-176,共3页
文章通过对中国建筑师马岩松与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语言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两人在建筑设计作品中传达出来的设计情感,尝试分析两人的设计语言在建筑中的表达方式,同时对两人的建筑设计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展... 文章通过对中国建筑师马岩松与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语言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两人在建筑设计作品中传达出来的设计情感,尝试分析两人的设计语言在建筑中的表达方式,同时对两人的建筑设计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展现两位建筑设计师内心想要表达的建筑形体特征和建筑内涵的异同,引发人们思考当下建筑应当追求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岩松 妹岛和世 建筑设计语言
下载PDF
马岩松:当前城市建筑文化的新挑战
5
作者 谷思(整理) 《建筑》 2022年第12期52-54,共3页
我觉得特别幸运,能跟诸位前辈坐在一起。1996年时我才大三,我很幸运,大三的时候就能一次性看到那么多我早就知道名字的人。从那时起我们这一代人被称作第七代,其实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建筑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关键词 城市建筑文化 这一代人 全球化 马岩松 大三 幸运 一次性
下载PDF
从马岩松作品探析中国山水观在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敦凤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第1期140-141,共2页
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而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着西化的危机。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分析建筑师马岩松的设计作品,探求中国城市建设的本土化设计语言,从宗教、古代文人、老庄哲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山水观的形成,探求中国传统山... 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而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着西化的危机。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分析建筑师马岩松的设计作品,探求中国城市建设的本土化设计语言,从宗教、古代文人、老庄哲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山水观的形成,探求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核心。分析建筑师马岩松在中国的一系列设计作品,从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建筑材料等多方面探讨山水城市理念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实现,探求将抽象的传统山水文化融入具体建筑设计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观 山水城市 本土化设计 马岩松
原文传递
马岩松:有刺
7
作者 赖祐萱 《人物》 2020年第2期114-119,共6页
马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最后一个作业是他做梦梦到的。那是2002年,他跟着扎哈(Zaha Hadid)做“世贸大厦重建”的题目。题目很逼人,马岩松很困惑。在纠结中,他睡着了,第二天早晨醒来,隐约有了想法。一年前,两架飞机撞向了世贸大厦的两栋楼,... 马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最后一个作业是他做梦梦到的。那是2002年,他跟着扎哈(Zaha Hadid)做“世贸大厦重建”的题目。题目很逼人,马岩松很困惑。在纠结中,他睡着了,第二天早晨醒来,隐约有了想法。一年前,两架飞机撞向了世贸大厦的两栋楼,马岩松认为,那是迄今对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文明、力量与资本最大的毁灭事件。在那次作业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美国人,都想要建造一个原样的世贸大厦,甚至更大、更高、更厉害,炸也炸不坏。马岩松不同,他的作品“浮游之岛”不彰显高度也不追求力量,而是像一朵云一样悬浮在半空中。城市生活被抬到云端,剧场、餐厅、公园、旅馆、图书馆都在曼哈顿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价值观 世贸大厦 一朵云 耶鲁大学 图书馆 马岩松 西方文明 曼哈顿
原文传递
疯访马岩松
8
作者 Shiraz Randeria 张萌 王可迪 《汽车生活》 2011年第10期30-35,共6页
马岩松,耶鲁大学硕士毕业生,曾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及纽约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工作,2004年回到中国,并创办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MAD,现已成为中国年轻的明星建筑师。他曾因负责设计加拿大的一座摩天大楼,而成为中国第一位获... 马岩松,耶鲁大学硕士毕业生,曾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及纽约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工作,2004年回到中国,并创办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MAD,现已成为中国年轻的明星建筑师。他曾因负责设计加拿大的一座摩天大楼,而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设计大奖的建筑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事务所 马岩松 耶鲁大学 摩天大楼 建筑师 毕业生 埃森曼 哈迪德
原文传递
Q&A: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马岩松
9
作者 何文霞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21年第12期36-37,共2页
负责嘉兴火车站改建项目的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马岩松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专访,阐述项目理念、设计和挑战,以及城市和人的关系。
关键词 改建项目 建筑事务所 合伙人 火车站 《商业周刊/中文版》 创始 马岩松 嘉兴
原文传递
建筑与自然和音乐迂回 哈尔滨大剧院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振宁 《时代建筑》 2016年第3期72-81,共10页
文章首先对哈尔滨大剧院的建筑师马岩松和MAD建筑事务所进行了介绍,之后从自然、建筑和哈尔滨的城市历史三方面阐述了哈尔滨大剧院作为一种存在的价值。建筑师从沼泽地的形态和松花江流动的曲线汲取灵感,建筑在自然和音乐中迂回,仿佛是... 文章首先对哈尔滨大剧院的建筑师马岩松和MAD建筑事务所进行了介绍,之后从自然、建筑和哈尔滨的城市历史三方面阐述了哈尔滨大剧院作为一种存在的价值。建筑师从沼泽地的形态和松花江流动的曲线汲取灵感,建筑在自然和音乐中迂回,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岩松 自然的迂回 山水建筑 剧院建筑 文化基因
下载PDF
漂浮,一种历史对话的形式 北京四合院幼儿园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扬 《时代建筑》 2020年第5期84-93,共10页
马岩松在四合院幼儿园的设计里呈现出一种富有想象力的空间操作方式,他将儿童的嬉戏场地设置在屋顶上,既围绕着场地内的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也连通着院子里的一栋五层小楼。场地环境本身带有中国城市与建筑关系的隐喻,而四合院的建筑... 马岩松在四合院幼儿园的设计里呈现出一种富有想象力的空间操作方式,他将儿童的嬉戏场地设置在屋顶上,既围绕着场地内的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也连通着院子里的一栋五层小楼。场地环境本身带有中国城市与建筑关系的隐喻,而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也折射出他面对历史环境的独特思考,设计具有一种瞬时性的漂浮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岩松 新与旧 建筑与城市 瞬时性
下载PDF
简析山水城市理念在MAD作品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治麟 《居业》 2019年第2期33-34,共2页
本文主要对马岩松及MAD的山水城市理念进行探究,寻找山水城市的概念,基于对骏豪·中央公园广场与北部湾一号的了解上,主要讨论了山水城市理念在建筑作品中的运用,最后思考了山水城市概念的含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山水城市 马岩松 MAD 骏豪·中央公园广场 北部湾一号
下载PDF
先锋建筑师的社会住房憧憬 MAD北京百子湾公租房项目评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克扬 《时代建筑》 2022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不同的建筑设计策略为社会住房带来差别巨大的现实后果。MAD建筑事务所的百子湾公租房在"外"和"内"的双重规划束缚前提下,以创新的居住形态将城市功能在社区中内化,悬浮式的"城市公园"保证了城市、社区... 不同的建筑设计策略为社会住房带来差别巨大的现实后果。MAD建筑事务所的百子湾公租房在"外"和"内"的双重规划束缚前提下,以创新的居住形态将城市功能在社区中内化,悬浮式的"城市公园"保证了城市、社区居住之间的层次差异,同时也为它们带来了有效的彼此交流,在真实的三维形态上落实了"社会"的含义,带动了与"居"和"住"有关的建筑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子湾公租房 马岩松 社会住宅 开放街区 城市公园 立体绿化 阳光权 产业化
下载PDF
浅析山水与城市的关系
14
作者 武煜涵 《居业》 2020年第11期42-43,45,共3页
马岩松以“山水城市”作为对于未来城市的思考,其建筑形式流畅生动,引入自然元素。自然山水也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向往。但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并不能通过以建筑外形轮廓再现自然山水来实现,冰冷的玻璃山水也无法替代真正的自然。
关键词 山水城市 马岩松 城市山水格局
下载PDF
立体营造的山水家园——百子湾公租房设计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会英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4,共5页
百子湾公租房(燕保·百湾家园)是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以下简称MAD)设计的首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于2019年底建成,2020年6月开始配租,目前入住率已经超过七成。
关键词 公租房 入住率 建筑事务所 保障性住房 配租 山水家园 马岩松
原文传递
It's a MAD WorLd
16
《艺术与设计》 2011年第5期26-31,共6页
马岩松是第一个在国际建筑领域名声远扬的中国本土建筑师。在某种程序上马岩松可以说是现阶段建筑领域里的一个完美标记.
关键词 马岩松 本土建筑 建筑师 建筑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山水城市理念下的设计实践——以公共艺术《隐·石》为例
17
作者 王解意 孔荀 《艺术市场》 2023年第4期78-79,共2页
本文从山水城市、山水建筑、山水精神出发,深入研究知名建筑师马岩松的山水城市理念。在马岩松长期的设计思考与设计创作中,通过“非线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山水城市的理念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提取地域特色文化,运用曲线线条,抽象而又... 本文从山水城市、山水建筑、山水精神出发,深入研究知名建筑师马岩松的山水城市理念。在马岩松长期的设计思考与设计创作中,通过“非线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山水城市的理念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提取地域特色文化,运用曲线线条,抽象而又具象的表达,将人、建筑、自然有机联系起来,重新思考、构建城市可持续化的未来发展可能。但同时把山水具象化的表达,浮于建筑表面的形式主义和浅显。通过公共艺术设计《隐·石》的实践,思考山水城市理念下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城市 非线性 具象 马岩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