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王堆汉墓医书对先秦秦汉养生思想的借鉴与创新
1
作者 葛晓舒 魏一苇 +1 位作者 谭玉美 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576-1580,共5页
马王堆汉墓医书抄录于战国末到西汉初年,在中医文化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马王堆汉墓医书与先秦秦汉时期文献中的养生思想进行对比,梳理出马王堆医书在天人关系学说、精气学说、形神关系学说、长寿学说4个方面对先秦秦汉养... 马王堆汉墓医书抄录于战国末到西汉初年,在中医文化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马王堆汉墓医书与先秦秦汉时期文献中的养生思想进行对比,梳理出马王堆医书在天人关系学说、精气学说、形神关系学说、长寿学说4个方面对先秦秦汉养生思想的借鉴与创新,说明马王堆医书养生思想体现了湘楚文化重阴重柔的特点,其发展出动静结合、形神依存的养生思想,是对先秦形神关系的总结整理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医书 养生思想 先秦秦汉 湘楚文化
下载PDF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复原拾遗 被引量:1
2
作者 广濑薰雄 《中医药文化》 2022年第6期481-492,共12页
讨论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的复原问题,共4则。第1则讨论《足臂十一脉灸经》至《五十二病方》卷的整体结构和折叠方法,第2—4则利用印文等各种线索讨论一些残片的拼缀:其中第2则讨论《养生方》三块残片的拼缀,第3则讨论《房内记》残片的拼... 讨论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的复原问题,共4则。第1则讨论《足臂十一脉灸经》至《五十二病方》卷的整体结构和折叠方法,第2—4则利用印文等各种线索讨论一些残片的拼缀:其中第2则讨论《养生方》三块残片的拼缀,第3则讨论《房内记》残片的拼缀,第4则讨论《胎产书》残片的拼缀,通过残片拼缀的实例介绍帛书复原的一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 复原 残片拼缀
下载PDF
传承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编写研讨会上的讲话
3
作者 杜贤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2023年12月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编写启动工作会议。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在会上发表题为“传承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旨讲话。讲话重点阐述了整理编辑本书的重要意义和目... 2023年12月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编写启动工作会议。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在会上发表题为“传承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旨讲话。讲话重点阐述了整理编辑本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认为《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的编写是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对古籍收集、整理保护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是促进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途径,具有中华文化探源作用。并对图书编写提出了打造传世经典、传承发展文明、讲好“马王堆故事”、推出高质量精品、实现古籍“活”“动”“用”“火”起来、实现“马王堆”文化国际化等六点希望。通过挖掘、整理马王堆医学文化,来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赓续历史之根、弘扬文化之魂。鉴于讲话内容意义重大,编者根据作者现场的讲话录音,编辑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 中华文化 杜贤
原文传递
医药词语研究的重要成果——《简帛医药文献校释》词语训释成绩评价
4
作者 方成慧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87-88,共2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医书、武威汉代医简等大宗简帛医药文献的面世,简帛医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和突破,但是一直缺乏对所有简帛医书进行综合整理的研究成果。周祖亮、方懿林合著的《简帛医药文献校释》(学苑出版社2014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医书、武威汉代医简等大宗简帛医药文献的面世,简帛医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和突破,但是一直缺乏对所有简帛医书进行综合整理的研究成果。周祖亮、方懿林合著的《简帛医药文献校释》(学苑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校释》)“上篇:简帛医药文献校释”首次对已经公开发布的各种简帛医书进行全面清理和分类校释,“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颇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简帛医药文献读本”,迎得学界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文献 简帛 校释 马王堆汉墓医书 汉代医简 《五十二病方》 马王堆帛书 语训 成绩评价 学苑出版社
下载PDF
结合出土文献研究秦汉时期古典针灸理论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雨欣 杨必安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五行体系以五脏病为核心,脉色合参,或从经验效穴,或从经脉取穴为治;卫气体系以卫气循行、输布为核心,"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治疗或取经脉之荥穴、输穴,或从气街论治。阴阳体系谨守经脉之偏盛偏衰,脉证合参,判断病脉,以针刺调其阴阳平衡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脉书》 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 《难经》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 五行体系 卫气体系 阴阳体系
下载PDF
延缓性功能衰退的秘诀
6
作者 王传航 《保健与生活》 2020年第16期51-51,共1页
人体生殖器官与其他器官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到了青春期后,才发育成熟(包括生殖功能和性功能),而这些器官的衰老往往又早于其他器官。这些认识在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就有了明确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男性18岁左右是性... 人体生殖器官与其他器官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到了青春期后,才发育成熟(包括生殖功能和性功能),而这些器官的衰老往往又早于其他器官。这些认识在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就有了明确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男性18岁左右是性功能最旺盛的年龄段,之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40岁以后性功能下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功能 马王堆汉墓医书 性功能 生殖器官 年龄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