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0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缨杜鹃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1
作者 樊天佑 田彩仙 《东南园艺》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为解决滇东地区马缨杜鹃种子繁殖出苗率和存活率低的问题。【方法】对马缨杜鹃进行浸种催芽处理、不同播种时间、不同遮荫度、不同叶面施肥的研究。【结果】马缨杜鹃种子的浸种催芽处理以50℃温水浸种处理最佳,出苗时间仅22 d;... 【目的】为解决滇东地区马缨杜鹃种子繁殖出苗率和存活率低的问题。【方法】对马缨杜鹃进行浸种催芽处理、不同播种时间、不同遮荫度、不同叶面施肥的研究。【结果】马缨杜鹃种子的浸种催芽处理以50℃温水浸种处理最佳,出苗时间仅22 d;繁殖最佳时间是夏季6月,出苗时间短、出苗率高、整齐度好;幼苗期需要进行遮荫处理,遮荫以70%为最佳;幼苗生长初期采用沼液和矾肥水叶面喷施,补充营养的效果较好。【结论】在滇东地区,马缨杜鹃种子于50℃温水浸种、夏季6月份播种,幼苗期采用遮荫70%、叶面喷施沼液和矾肥水,可有效提高苗木存活率、促进植株长高及培育壮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杜鹃 种子 育苗 遮荫 施肥
下载PDF
马缨杜鹃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爱 李齐激 +4 位作者 杨艳 廖秀 王丽 杨娟 杨小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及其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 目的:研究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及其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从马缨杜鹃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hododendrol(1)、(-)-rhododendrin(2)、benzyl-β-D-glucopyranoside(3)、(1R,7R,10S)-11-O-β-D-glucopyranosyl-4-guaien-3-one(4)、槲皮素(5)、methyl-2-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8)、3,5-dimethoxyl-4-hydroxylphenylpropanol-9-O-β-D-glucopyranoside(9)、α-tocopherylquinone(10)、α-亚麻酸(11)、亚油酸(12)、β-谷甾醇(13)、lawsaritol A(14)、28-羟基-β-香树脂醇(15)。化合物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枯菌有显著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和25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3、4、6、9、10、14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8、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杜鹃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马缨杜鹃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松 欧静 +4 位作者 田奥 李苇洁 林世成 王洪飞 周玉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70-2677,共8页
【目的】探明干旱胁迫下马缨杜鹃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为马缨杜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抗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马缨杜鹃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80%~100... 【目的】探明干旱胁迫下马缨杜鹃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为马缨杜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抗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马缨杜鹃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80%~100%(CK),60%~80%(FC_(60))、40%~60%(FC_(40))、30%~40%(FC_(30))、20%~30%(FC_(20))和10%~20%(FC_(10))]对马缨杜鹃幼苗株高、地径、叶片生长指标(芽长、新叶数、单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和光合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净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确定不同指标的关键土壤含水量阈值,揭示其抗旱能力和适应机制。【结果】干旱胁迫下株高相对生长量为25.68%~49.86%,各处理均低于CK,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FC_(60)显著高于FC_(40)、FC_(20)和FC_(10),FC_(40)显著低于FC_(30),FC_(10)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地径相对生长量为8.92%~13.03%,呈先升后降趋势,FC_(60)最大,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株高和地径与土壤含水量回归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平。叶片各生长指标依次为芽长0.63~4.60 cm,新叶数8.82~21.86片,落叶数2.00~4.36片,总叶数21.36~34.36片,单叶面积25.33~70.42 cm^(2),随干旱胁迫加剧芽长和新叶数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FC_(60)均显著高于FC_(30)、FC_(20)和FC_(10);落叶数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FC_(20)和FC_(10)显著大于CK;总叶数呈先升后降趋势,FC_(60)显著高于FC_(10);单叶面积呈下降趋势,CK显著高于其余处理,FC_(60)显著高于除FC_(40)外的其余处理,FC_(40)显著高于FC_(20)和FC_(10);除叶片相对含水量外,其余生长指标均与土壤含水量回归关系显著;芽长及新叶率最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5.97%和25.18%,土壤干旱缓冲阈值分别为16.30%~32.78%和15.08%~32.78%。不同干旱胁迫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蒸腾速率依次为0.99~2.15 mg/g、0.12~0.14 mg/g和0.46~1.51 mmol/(m^(2)·s),且差异显著;气孔导度[0.01~0.03 mmol/(m^(2)·s)]和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拟合关系显著,其中土壤含水量为30.09%时蒸腾速率最大,土壤干旱缓冲阈值为27.40%~32.78%。【结论】在干旱持续增加的环境中,马缨杜鹃主要通过改变叶片形态指标及蒸腾速率适应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马缨杜鹃 生长指标 光合特征
下载PDF
马缨杜鹃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珊 莫维弟 +2 位作者 周志成 丁海霞 彭丽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0-576,共7页
【目的】探明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马缨杜鹃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选用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溴菌腈、... 【目的】探明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马缨杜鹃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选用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溴菌腈、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四霉素、乙蒜素、蛇床子素及宁南霉素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进行测定;选择作用机制不同、抑菌活性较高的2种药剂按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其对马缨杜鹃炭疽病菌菌丝的联合毒力。【结果】病原菌在5~35℃、pH 5~11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PSA。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选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四霉素、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102、0.118、1.107、1.202和2.101 mg/L;其次为蛇床子素,EC50为6.803 mg/L。选用四霉素与苯醚甲环唑进行混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较单剂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最佳配比为7∶3,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ecient,CTC)达584.56,明显高于其他配比;配比为6∶4和8∶2时,对应CTC均在500以上,仅次于最佳配比。【结论】马缨杜鹃炭疽病菌的生长受温度、pH、培养基成分、碳氮源影响明显。四霉素和苯醚甲环唑不同比例复配活性增效明显,可选择7∶3复配比例进行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杜鹃 松针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联合毒力测定
下载PDF
锦绣杜鹃和映山红花冠营养成分及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5
作者 闫小红 梁泷 +4 位作者 李滨玲 孙誉菡 周兵 邓贤兰 龙川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为探究杜鹃花属植物食用价值,本研究以该属锦绣杜鹃和映山红两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植物花冠营养成分及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锦绣杜鹃的花直径和花瓣宽特性显著大于映山红(P<0.05),但两者的花瓣长、花斑长和花斑... 为探究杜鹃花属植物食用价值,本研究以该属锦绣杜鹃和映山红两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植物花冠营养成分及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锦绣杜鹃的花直径和花瓣宽特性显著大于映山红(P<0.05),但两者的花瓣长、花斑长和花斑宽3个特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锦绣杜鹃花冠N含量显著高于映山红,但P含量显著低于映山红(P<0.05),两者的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锦绣杜鹃花冠K、Na、Ca、Mg的含量显著高于映山红(P<0.05),而Fe和Mn的含量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两者花冠Zn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锦绣杜鹃花冠的粗纤维含量和热值显著高于映山红花冠(P<0.05)。可见,锦绣杜鹃和映山红两种植物花冠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金属元素,显示了较高的食用花卉开发潜力,但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杜鹃 映山红 食用花卉 比较
下载PDF
保鲜剂对杜鹃切花采后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章志红 付麟岚 +2 位作者 宋经纬 周金良 孙静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探究不同保鲜剂对杜鹃切花采后观赏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杜鹃切花的适合保鲜剂配方,以东洋杜鹃品种‘红元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保鲜剂对其进行瓶插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切花瓶插寿命、鲜质量变化、水分平衡、质膜稳定性等生理指标和... 为探究不同保鲜剂对杜鹃切花采后观赏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杜鹃切花的适合保鲜剂配方,以东洋杜鹃品种‘红元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保鲜剂对其进行瓶插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切花瓶插寿命、鲜质量变化、水分平衡、质膜稳定性等生理指标和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300 mg/L 8-羟基喹啉对‘红元宝’切花的保鲜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延缓花瓣边缘卷曲和萎蔫,促进花径的增大并保持更长的开花时间(18 d),维持切花体内水分平衡,减缓其鲜质量变化及质膜透性的增加。而0.2~0.6 mmol/L硫代硫酸银处理不利于‘红元宝’杜鹃切花采后品质的保持,反而加剧了切花的衰老。经筛选,确定30 g/L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为‘红元宝’杜鹃切花的最适保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剂 采后 切花品质 杜鹃 无机盐
下载PDF
杜鹃花总黄酮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7
作者 余孝海 金宇 +2 位作者 孙敏琼 郭欠影 从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52,共6页
目的探索杜鹃花总黄酮(TFR)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术(MCAO)建立大鼠I/R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脑缺血再灌注(MCAO)和脑缺血再灌注术... 目的探索杜鹃花总黄酮(TFR)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术(MCAO)建立大鼠I/R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脑缺血再灌注(MCAO)和脑缺血再灌注术后TFR 200 mg/kg干预(TFR 200 mg/kg)组,制备MCAO大鼠模型,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后,TFR 200 mg/kg组连续14 d给予TFR(200 mg/kg)药物溶液。术后14 d,依据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图观察脑血流情况,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或LD)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两种酶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同时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aspase-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处理后,MCAO导致了大鼠神经功能异常,神经功能评分指数显著升高,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脑血流量变化明显,脑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caspase-8、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血清中LDH、NSE、IL-1、IL-6水平明显升高;TFR 200 mg/kg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改善,脑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caspase-8、TNF-α蛋白的表达以及血清中LDH、NSE、IL-1、IL-6水平降低。结论TFR可能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缺氧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总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脑缺血缺氧性损伤 凋亡
下载PDF
马缨杜鹃查尔酮异构酶(RdCHI1)重组蛋白的制备及功能验证
8
作者 王聿晗 孙世宇 +2 位作者 鞠志刚 孙威 徐小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4-582,共9页
【目的】制备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并验证其活性,为解析查尔酮异构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改良植物花色、增加药用成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所获得的马缨杜鹃查尔... 【目的】制备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并验证其活性,为解析查尔酮异构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改良植物花色、增加药用成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所获得的马缨杜鹃查尔酮异构酶RdCHI1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优化RdCHI1可溶性重组蛋白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制备可溶性重组蛋白并检测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RdCHI1原核表达载体,RdCHI1重组蛋白可在上清中表达,最佳诱导条件为:15℃、36 h,IPTG浓度0.35 mmol·L^(-1)。经镍柱纯化得到质量较好的RdCHI1重组蛋白,通过体外酶活反应确定,与对照组相比,RdCHI1可以更快地催化柚皮素查尔酮(Naringenin chalcone)反应生成柚皮素(Naringenin)。【结论】RdCHI1为I型CHI,可极大提高柚皮素查尔酮生成柚皮素的速率,增加黄酮类物质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杜鹃 查尔酮异构酶 原核表达载体 可溶性重组蛋白 酶活测定
下载PDF
马缨杜鹃RdDFR1基因的克隆分析与可溶性重组蛋白的制备
9
作者 王聿晗 陈瑶 +2 位作者 黄菊 徐小蓉 孙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88-96,共9页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位于类黄酮代谢途径下游,可催化二氢黄酮醇转化为对应的花色素苷,因具有底物特异性,直接影响植物颜色的呈现。通过PCR法克隆得到马缨杜鹃DFR1基因(RdDFR1),序列分析显示,RdDFR1不具有信号肽,定位在细胞质膜的可能性最...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位于类黄酮代谢途径下游,可催化二氢黄酮醇转化为对应的花色素苷,因具有底物特异性,直接影响植物颜色的呈现。通过PCR法克隆得到马缨杜鹃DFR1基因(RdDFR1),序列分析显示,RdDFR1不具有信号肽,定位在细胞质膜的可能性最大,与越桔DFR的亲缘关系最近。随后,将RdDFR1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2a(+)-RdDFR1,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分析显示,重组蛋白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为0.25 mmol/L,15℃下诱导48 h。按照上述条件制备并纯化得到了符合实验要求的重组蛋白,为研究RdDFR1的生物学功能及性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 马缨杜鹃 基因克隆 蛋白制备
下载PDF
锦绣杜鹃花药发育及散粉孔形成的形态与解剖学研究
10
作者 马海英 杨瑞 +1 位作者 杨柳 丁开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29,共9页
被子植物中部分类群的花药开裂方式为孔裂,人们对此类花药的发育与散粉孔的形成及散粉机制了解甚少。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的花药普遍为顶孔开裂,为探究其花药的发育和散粉孔的形成及散粉机制,该研究对锦绣杜鹃(Rhododendron×p... 被子植物中部分类群的花药开裂方式为孔裂,人们对此类花药的发育与散粉孔的形成及散粉机制了解甚少。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的花药普遍为顶孔开裂,为探究其花药的发育和散粉孔的形成及散粉机制,该研究对锦绣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进行了解剖观察和石蜡切片。结果表明:(1)锦绣杜鹃花药顶端成孔区与花药主体具有不同的组织构成,成孔区由薄壁组织构成,起源于雄蕊原基顶端的分生组织,花粉成熟时薄壁细胞分解成为散粉孔;花药的主体由孢原细胞发育而来,孢原细胞经多次分裂分化成为具多层花药壁的花粉囊。(2)锦绣杜鹃的花药壁在小孢子母细胞至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发育完全,有6~7层细胞,包括1层表皮、2~3层药室内壁、1~2层中层和1层绒毡层,中层在小孢子四分体形成后即分解,绒毡层在花粉完全成熟前分解消失,花药壁在花粉成熟时有表皮和2~3层药室内壁。(3)与纵裂型花药不同,锦绣杜鹃的药室内壁在花粉成熟时不发生纤维化,但因积累多糖而增厚,具有韧性和弹性。(4)锦绣杜鹃花粉发育过程中小孢子母细胞产生的4个小孢子不分离,成熟花粉为四合花粉,花粉间具有粘丝。推测锦绣杜鹃具多层药室内壁且加厚可使花粉囊空间缩小,从而将上部花粉“挤出”散粉孔,而花粉间的粘丝使昆虫传粉时可将花粉成团带出,其药室内壁多层且积累多糖是与顶孔开裂相适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锦绣杜鹃 花药发育 孔裂 药室内壁 薄壁组织
下载PDF
黄杜鹃根化学成分及镇痛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慧婕 黄晓梅 +5 位作者 梁芬兰 黄欣 雷梦颖 周艳林 刘雪梅 王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5,共9页
研究黄杜鹃根的化学成分及镇痛的作用机制,为揭示黄杜鹃根镇痛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色谱对黄杜鹃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综合成分结果... 研究黄杜鹃根的化学成分及镇痛的作用机制,为揭示黄杜鹃根镇痛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色谱对黄杜鹃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综合成分结果联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黄杜鹃根镇痛作用的主要靶点和关键通路。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得到9个化合物:3个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分别是4’-O-甲基根皮苷(1)、根皮素4’-O-葡萄糖苷(2)、根皮素(3);3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是齐墩果酸(4)、白桦酸(5)、熊果酸(6);3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分别是棕榈酸(7)、硬脂酸(8)、山嵛酸(9);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9个化合物主要作用在MAPK1、MAPK3、MAPK8、IL-6、CASP3等靶点,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炎症介质对色氨酸通道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镇痛作用。该研究初步阐明黄杜鹃根的化学成分及潜在的作用机制,为筛选黄杜鹃根镇痛的药效成分及深入阐明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网络药理学 镇痛
下载PDF
露珠杜鹃繁育系统及杂交亲和性
12
作者 熊文艳 吴雅文 +3 位作者 白天 解玮佳 董燕 张敬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9,共10页
为种质资源保护和乡土园林树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对野生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繁育系统和杂交亲和性进行研究,试验包括开花生物学特性,繁育系统特性,与高山杜鹃优良园艺品种杂交授粉,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 为种质资源保护和乡土园林树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对野生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繁育系统和杂交亲和性进行研究,试验包括开花生物学特性,繁育系统特性,与高山杜鹃优良园艺品种杂交授粉,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以及坐果率和结实率统计。结果表明(:1)露珠杜鹃开花时间为4月下旬到5月下旬,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粉性随开花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2)杂交指数(OCI)为3,P/O值为343.47。(3)主要传粉者为膜翅目中华蜜蜂(Apis cerana),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型,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属虫媒花。(4)人工控制授粉发现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能自动自花授粉,异株异花、同株异花、自花授粉坐果率分别为46.96%、45.03%、37.16%,人工授粉平均坐果率与自然传粉坐果率基本一致。(5)露珠杜鹃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表现出杂交不亲和,母本花粉管中存在胼胝质栓塞,导致花粉管不能延伸至子房。通过观察发现,露珠杜鹃杂交亲和难点在于花粉管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珠杜鹃 繁育系统 杂交亲和性 荧光显微观察
下载PDF
5种杜鹃花叶片生理特性对海拔高度适应性初探
13
作者 胡余楠 张涛 +3 位作者 胡菀 梁同军 唐忠炳 彭焱松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5期57-62,共6页
目的:探究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在低海拔地区生长的适应性响应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5种杜鹃花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统计分析其叶片长宽比、光合色素含量、花青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差异及其与海拔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究了杜... 目的:探究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在低海拔地区生长的适应性响应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5种杜鹃花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统计分析其叶片长宽比、光合色素含量、花青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差异及其与海拔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究了杜鹃花属植物在低海拔地区的形态、生理适应性响应机制。结果:(1)5种杜鹃花叶片的长宽比随海拔高度变化无显著变化规律;(2)5种杜鹃花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花青素含量整体上随海拔的升高呈减少趋势;(3)白花杜鹃、杜鹃、锦绣杜鹃的丙二醛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鹿角杜鹃和猴头杜鹃的丙二醛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鹿角杜鹃在两个海拔地的丙二醛含量均较低。结论:5种杜鹃花属植物在两种海拔栽培地均具有一定的生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海拔 引种栽培 适应性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建立及提高抗旱性效应
14
作者 樊玥 罗培润 +2 位作者 王威 谢倩 陈清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从印度梨形孢入手,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为提高现有园林绿化杜鹃的抗旱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园林绿地常用锦绣杜鹃品种‘紫蝴蝶’,持续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6次,共计30天,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探究... 【目的】从印度梨形孢入手,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为提高现有园林绿化杜鹃的抗旱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园林绿地常用锦绣杜鹃品种‘紫蝴蝶’,持续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6次,共计30天,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探究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植株形态结构变化,评价印度梨形孢对杜鹃抗旱性的作用及部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4次(第20天)后发现印度梨形孢已逐步定殖于杜鹃根系,浇灌5、6次(第25、30天)后的定殖率分别达91.67%、100%。定殖30天后的杜鹃叶片鲜质量、干质量、叶面积增大,叶片解剖结构的上、下表皮厚度减小,栅栏组织与栅海比增大,叶片结构更紧密,根细胞截面积增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生长状态较好,干旱胁迫20天后存活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干旱时间延长的差异不显著,半致死时间显著延长,受胁迫程度轻,抗旱性显著增强。【结论】锦绣杜鹃能与印度梨形孢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从而提高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印度梨形孢可作为提高园林绿化植物杜鹃抗旱性的一种菌剂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印度梨形孢 类菌根真菌 共生 抗旱性
下载PDF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华顶杜鹃遗传多样性
15
作者 吴倩 汤紫依 +6 位作者 田盛野 何海叶 潘伟伟 王军峰 鲍洪华 张慧娟 蒋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华顶杜鹃是浙江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植株数量稀少,该植物亟待保护。以不同居群华顶杜鹃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 华顶杜鹃是浙江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植株数量稀少,该植物亟待保护。以不同居群华顶杜鹃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40个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多态性高、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50份华顶杜鹃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6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261个,多态性比率(PPB)为99.24%;在物种水平上,观测等位基因数(N_(a))为1.992 4,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340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1 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57 9,表明华顶杜鹃在物种水平上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居群水平上,5个自然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459 6,基因流(N_(m))为0.587 8,表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分化和基因交流,而大部分遗传变异出现在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表明,5个居群的样品可分为5组,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该珍稀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顶杜鹃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不同铵硝比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16
作者 高研 彭绿春 +5 位作者 李世峰 解玮佳 宋杰 张露 熊俊芬 赵正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5-793,共9页
为探究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的影响,以3年生盆栽高山杜鹃粉精灵为试验材料,单一氮源处理为对照,采用盆栽方式,研究5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供应(铵硝比例分别为T1:100∶0,T2:75∶25,T3:50∶50,T4:25∶75和T5:0∶100)对其营养生长期侧... 为探究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的影响,以3年生盆栽高山杜鹃粉精灵为试验材料,单一氮源处理为对照,采用盆栽方式,研究5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供应(铵硝比例分别为T1:100∶0,T2:75∶25,T3:50∶50,T4:25∶75和T5:0∶100)对其营养生长期侧枝生长、光合特性、代谢酶活性及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下粉精灵不同生长期侧枝干物质积累量、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有所差异,以侧芽萌发期T3处理侧枝干物质积累量最高,T2处理在嫩侧枝期、侧枝半木质化期的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侧枝半木质化期,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磷含量,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片Fe元素吸收量以T1处理最高,Mg元素吸收量以T5处理最高。此外,在不同生长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嫩侧枝期酶活性最高。综上,不同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粉精灵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有所差异,且混合氮源处理较单一氮源处理更有利于促进侧枝生长,以铵硝比例75∶25促进侧枝生长及提高养分积累和光合效能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筛选适合高山杜鹃生长发育的氮素施用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氮素形态 侧枝生长 生理特性 营养元素
下载PDF
比利时杜鹃花类黄酮3'-羟化酶(F3'H)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17
作者 吴泽航 杨中义 +3 位作者 鄢毅铖 贾永红 吴月燕 谢晓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1-259,共9页
【目的】类黄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是植物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探究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F3’H基因的功能及表达特性。【方法】以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及盛花期的根、茎... 【目的】类黄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是植物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探究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F3’H基因的功能及表达特性。【方法】以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及盛花期的根、茎、叶为实验材料,从比利时杜鹃花转录本数据库中筛选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关键酶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序列信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反转录(RT-PCR)技术克隆RhF3’H基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比利时杜鹃花花瓣不同时期的花青素含量,利用RT-q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花瓣和成熟期的不同组织进行RhF3’H基因表达量分析;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过表达载体35S:RhF3’H-GFP重组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验证;构建p1302-RhF3’H过表达载体对比利时杜鹃花花瓣进行侵染。【结果】成功获得比利时杜鹃花RhF3’H基因长度为1557 bp,编码518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F3’H结构域,属于P450超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比利时杜鹃花RhF3’H与龙眼和荔枝F3’H蛋白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显示,RhF3’H在比利时杜鹃花不同花瓣时期和根、茎、叶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花瓣发育时期中,盛开期和衰败期中RhF3’H基因的表达量较高,与花青素含量结果相一致;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RhF3’H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成功构建P1302-RhF3’H瞬时过表达载体,相较于CK和p1302,p1302-RhF3’H在杜鹃花花瓣中显著高表达,其花青素含量也显著增加。【结论】RhF3’H基因在花瓣细胞膜中表达,表达模式与花青素积累趋势一致;过表达RhF3’H基因促进了花青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时杜鹃 类黄酮3’-羟化酶(F3’H) 花青素 亚细胞定位 瞬时表达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华顶杜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8
作者 何佳薇 黄乐琴 +4 位作者 卢振宇 方瑾 雷子阳 张慧娟 蒋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7-845,共9页
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是浙江省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叶斑病是该植物的重要病害。本研究以华顶杜鹃叶斑病病叶为材料,在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从病叶... 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是浙江省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叶斑病是该植物的重要病害。本研究以华顶杜鹃叶斑病病叶为材料,在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从病叶中分离到1株真菌,命名为HDDJ;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该菌能引起叶斑病,病斑特征与野外发病情况一致;HDDJ的菌落起初为白色,后变为灰白色,最后呈黑色,气生菌丝絮状,这些特征与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吻合;利用PCR方法克隆HDDJ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与葡萄座腔菌聚为一支。根据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引起华顶杜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华顶杜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为将来开展该病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顶杜鹃 叶斑病 葡萄座腔菌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杜鹃花属植物花香代谢研究进展
19
作者 滕新蕾 胡国伟 +4 位作者 邹荣娴 陶楚冰 孟羽 肖政 赵宏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6,共10页
花香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杜鹃花作为世界闻名的木本花卉,以花色丰富、花型多样闻名于世,其花香是评价杜鹃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萜烯类化合物、醇类、酯类、酮类化合物等是杜鹃花属植物花香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这些化合物... 花香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杜鹃花作为世界闻名的木本花卉,以花色丰富、花型多样闻名于世,其花香是评价杜鹃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萜烯类化合物、醇类、酯类、酮类化合物等是杜鹃花属植物花香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这些化合物的释放受到花发育状态、释放部位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萜烯类化合物是杜鹃花属植物最主要的花香成分,萜类合成酶基因是杜鹃花花香物质代谢途径中的主要调控基因,利用基因组结合代谢组学研究发现马银花TPS家族基因远多于其他无香型杜鹃花属植物。深入研究杜鹃花不同种和品种特征花香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对杜鹃花的芳香育种和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杜鹃花属植物香气成分的测定与分析方法、不同亚属杜鹃花资源的香气成分、香气合成释放规律以及香气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和关键基因,为开展杜鹃花主要花香物质合成代谢的遗传规律研究和芳香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花香成分 生物合成 萜烯类化合物
下载PDF
普定杜鹃花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20
作者 赵宏玖 杨瑞 +4 位作者 袁丛军 戴晓勇 王浩东 马觉兵 郭家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普定杜鹃花(Rhododendron pudingense)是杜鹃花属一新种,在贵州省首次发现的4个分布区设置样方,采用匀滑技术和均值比率等方法分析其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普定杜鹃花在4个分布区共有1113株,其中晴隆611株,望谟308株,普定83... 普定杜鹃花(Rhododendron pudingense)是杜鹃花属一新种,在贵州省首次发现的4个分布区设置样方,采用匀滑技术和均值比率等方法分析其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普定杜鹃花在4个分布区共有1113株,其中晴隆611株,望谟308株,普定83株,镇宁111株;普定杜鹃花种群个体主要集中在第Ⅰ和第Ⅱ龄级;晴隆、望谟和普定分布点的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Ⅱ型,镇宁为Deevey-Ⅲ型;各个分布点都表现为聚集分布。4个分布区的普定杜鹃花种群属于增长型,但由于普定杜鹃花在分布的群落中数量较少,在群落物种组成中处于从属地位,加上其生长区域大量基岩裸露导致其生境的脆弱性,如果不加强人为干扰措施去保护普定杜鹃花,可能导致这一新物种会被森林群落中的其他物种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定杜鹃 种群 结构 分布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