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苗瑶先民的“马郎妇”现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天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3-96,共4页
唐代以后的学者如李复言、黄庭坚、钱钟书等都认为 ,把遍淫众男子的“金沙滩头马郎妇”称为“观音”,是因为她“以淫止淫 ,令入佛智” ,恐误。“马郎”应为“麻栏” ,是古代西南、华南苗瑶先民“阿注”幽会情郎之所 ,“马郎妇”当即“...
唐代以后的学者如李复言、黄庭坚、钱钟书等都认为 ,把遍淫众男子的“金沙滩头马郎妇”称为“观音”,是因为她“以淫止淫 ,令入佛智” ,恐误。“马郎”应为“麻栏” ,是古代西南、华南苗瑶先民“阿注”幽会情郎之所 ,“马郎妇”当即“阿注” ,是苗瑶先民实行族外群婚制的产物。“马郎房”和“马郎妇”并非苗瑶先民特有的风俗 ,而曾经是全球各种族原始先民“同夫共妻”阶段的共同现象。明白了这一点 ,关于各种族先妣神的许多神话和迄今尚存的很多民俗就很容易解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瑶
马郎
婚姻
先妣
麻栏
“
马郎妇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马郎妇故事的改写看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
2
作者
钟志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郎妇
观世音
文化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宋禅画中“马郎妇·鱼篮·灵照”三相间的关联考证
3
作者
李静
《美术文献》
2020年第2期18-19,共2页
马郎妇观音、鱼篮观音、灵照女皆是南宋禅画重要的描绘对象,在相关文献与绘画的流传中,三者存在相互交错、形象混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马郎妇与鱼篮妇二相合一为观音化身,鱼篮观音与灵照女之间品名互用。本文重点探讨马郎妇、鱼篮、灵照...
马郎妇观音、鱼篮观音、灵照女皆是南宋禅画重要的描绘对象,在相关文献与绘画的流传中,三者存在相互交错、形象混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马郎妇与鱼篮妇二相合一为观音化身,鱼篮观音与灵照女之间品名互用。本文重点探讨马郎妇、鱼篮、灵照三相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禅画
马郎妇
鱼篮
灵照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的观世音菩萨信仰试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曾文
《佛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57-176,共20页
本文对中国佛教盛行的观音菩萨信仰依据的经典、体现的大乘菩萨之道、民间信仰的观音形象和传播发展历史等,作了综合梳理和介绍,最后提出当代弘扬观音信仰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大乘佛教
《普门品》
观音
马郎妇
妙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音的传说
5
作者
王加浩
《风景名胜》
1994年第5期36-37,共2页
自两汉期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由于观音菩萨高举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名号,使她逐渐赢得了大量信徒,而成为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众的汉化了的菩萨。因此,有关她的神奇传说,不仅在我国近两千...
自两汉期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由于观音菩萨高举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名号,使她逐渐赢得了大量信徒,而成为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众的汉化了的菩萨。因此,有关她的神奇传说,不仅在我国近两千年来的经书史籍中有着大量的记载,而且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千手千眼观音的来历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译的佛经中,多半是根据古印度的神话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传入
神话传说
马郎妇
南北朝时期
妙庄王
轮王
妙善
悲华经
不肯去观音院
《法华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音形象在汉地女身化的途径与原由
被引量:
1
6
作者
朱光磊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0,共4页
观音形象在古代印度为男身。而在观音信仰传入汉地的过程中,观音由男身逐步转变为女身。在此转变过程中,妙善公主和马郎妇这两个女身观音传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对于佛教大乘慈悲精神的继承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将印度佛...
观音形象在古代印度为男身。而在观音信仰传入汉地的过程中,观音由男身逐步转变为女身。在此转变过程中,妙善公主和马郎妇这两个女身观音传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对于佛教大乘慈悲精神的继承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将印度佛教本土化,适合汉地群众民俗心理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形象
女身化
妙善公主
马郎妇
原文传递
谈我国民间的观音信仰
被引量:
1
7
作者
孙秋云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在超凡脱俗的神鬼世界里,要论在我国民间影响最广、信仰者最多的神抵,首推佛教的观音菩萨。不要说以前汉族民间以观音为名或以供奉观音为主的寺、庙、阁、堂、阉不可胜数;就是今天,在我国汉族农村许多农民家厅堂的祖先神龛上。
关键词
信仰者
妙庄王
马郎妇
妙善
罗刹阁
一切众生
光世音
梅岑山
老僧
观世音菩萨
原文传递
半身像与女情箴戒:宋元时期的民间女性半身画像——从陈居中绘莺莺像谈起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爱琪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1期139-146,共8页
宋元时期通俗宗教美术中的民间女性独立半身画像,往往通过“以色设缘”实现劝善戒恶、宣扬佛法的功德。在构图、设色、人物相貌、衣着样式甚至画幅寸法等各方面都与之一脉相承的莺莺像,在创作之初沿袭唐元稹《莺莺传》中的“忍情”说,...
宋元时期通俗宗教美术中的民间女性独立半身画像,往往通过“以色设缘”实现劝善戒恶、宣扬佛法的功德。在构图、设色、人物相貌、衣着样式甚至画幅寸法等各方面都与之一脉相承的莺莺像,在创作之初沿袭唐元稹《莺莺传》中的“忍情”说,同样承载着“避女情无放逸”的箴戒功能。二者的创作和传播曾与“寺院”这个空间场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及至明清以降,此类民间女性的独立半身画像才渐落至“玩目”之用,并因其“动人情处未曾描”而渐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女性
半身像
莺莺像
灵照女
马郎妇
原文传递
“观世音”的来龙去脉
9
作者
王景琳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7-90,共4页
在中国古代无数的神祗中,和老百姓感情最深、关系最密切的,大概莫过于观世音了。看看老百姓对她的称号吧:'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关键词
观世音菩萨
马郎妇
三障
妙庄王
印度佛教
老和尚
成佛
阿弥陀
密宗
摩诃止观
原文传递
请佛·请香普贤庄家庭佛堂艺术之观世音
10
作者
雅堃
隋以进
《青岛画报》
2011年第3期98-99,共2页
观世音菩萨是娑婆世界中与众生最有缘的菩萨。佛在世时他就是释迦牟尼佛常随菩萨之一,众生若有疾苦,只要诚心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位菩萨便会从声音中去寻找受苦受难的众生,以大慈大悲之心和无边的法力,助众生超脱疾苦、实现愿望,《妙...
观世音菩萨是娑婆世界中与众生最有缘的菩萨。佛在世时他就是释迦牟尼佛常随菩萨之一,众生若有疾苦,只要诚心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位菩萨便会从声音中去寻找受苦受难的众生,以大慈大悲之心和无边的法力,助众生超脱疾苦、实现愿望,《妙法莲花经》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贤
观世音菩萨
释迦牟尼佛
娑婆世界
妙法莲花经
受苦受难
一切众生
释迎牟尼
马郎妇
大悲心陀罗
原文传递
浅说观音像
11
作者
刘北高
朱友山
《东方收藏》
2016年第3期114-116,2,共3页
从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爱玉,佩玉、挂玉、身不离玉。到现今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富起来了,但有一条不成文的原则:"男佩观音女挂佛"。男的为什么要佩观音?因为男子多在社会上闯荡,遇到的风险甚多,随时需要搭救,而观音是闻声救难的菩萨,...
从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爱玉,佩玉、挂玉、身不离玉。到现今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富起来了,但有一条不成文的原则:"男佩观音女挂佛"。男的为什么要佩观音?因为男子多在社会上闯荡,遇到的风险甚多,随时需要搭救,而观音是闻声救难的菩萨,她都能及时救助你。观音为什么能及时救助你呢?因为她有千手千眼,具有伟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立像
千手千眼
马郎妇
十一面观音像
一切众生
《法华经》
博物馆藏
老和尚
法华
妙庄王
原文传递
题名
苗瑶先民的“马郎妇”现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天明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3-96,共4页
文摘
唐代以后的学者如李复言、黄庭坚、钱钟书等都认为 ,把遍淫众男子的“金沙滩头马郎妇”称为“观音”,是因为她“以淫止淫 ,令入佛智” ,恐误。“马郎”应为“麻栏” ,是古代西南、华南苗瑶先民“阿注”幽会情郎之所 ,“马郎妇”当即“阿注” ,是苗瑶先民实行族外群婚制的产物。“马郎房”和“马郎妇”并非苗瑶先民特有的风俗 ,而曾经是全球各种族原始先民“同夫共妻”阶段的共同现象。明白了这一点 ,关于各种族先妣神的许多神话和迄今尚存的很多民俗就很容易解释了。
关键词
苗瑶
马郎
婚姻
先妣
麻栏
“
马郎妇
”
Keywords
the Miao and Yao people ,Malang, marriage, late mother ,Malan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马郎妇故事的改写看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
2
作者
钟志强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文摘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关键词
马郎妇
观世音
文化融合
Keywords
Ma Lang's wife
Goddess of Mercy
culture integration
分类号
I059.9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宋禅画中“马郎妇·鱼篮·灵照”三相间的关联考证
3
作者
李静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出处
《美术文献》
2020年第2期18-19,共2页
基金
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宋元禅宗画赞研究”(项目编号:2018M63265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南宋禅宗绘画研究”(项目编号:16YJC760025)
山东大学(威海)第四批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项目“禅宗书画研究”(项目编号:20820181006)。
文摘
马郎妇观音、鱼篮观音、灵照女皆是南宋禅画重要的描绘对象,在相关文献与绘画的流传中,三者存在相互交错、形象混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马郎妇与鱼篮妇二相合一为观音化身,鱼篮观音与灵照女之间品名互用。本文重点探讨马郎妇、鱼篮、灵照三相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南宋
禅画
马郎妇
鱼篮
灵照
分类号
J219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佛教的观世音菩萨信仰试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曾文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处
《佛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57-176,共20页
文摘
本文对中国佛教盛行的观音菩萨信仰依据的经典、体现的大乘菩萨之道、民间信仰的观音形象和传播发展历史等,作了综合梳理和介绍,最后提出当代弘扬观音信仰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大乘佛教
《普门品》
观音
马郎妇
妙音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音的传说
5
作者
王加浩
出处
《风景名胜》
1994年第5期36-37,共2页
文摘
自两汉期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由于观音菩萨高举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名号,使她逐渐赢得了大量信徒,而成为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众的汉化了的菩萨。因此,有关她的神奇传说,不仅在我国近两千年来的经书史籍中有着大量的记载,而且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千手千眼观音的来历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译的佛经中,多半是根据古印度的神话传说。
关键词
佛教传入
神话传说
马郎妇
南北朝时期
妙庄王
轮王
妙善
悲华经
不肯去观音院
《法华经》
分类号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音形象在汉地女身化的途径与原由
被引量:
1
6
作者
朱光磊
机构
苏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0,共4页
文摘
观音形象在古代印度为男身。而在观音信仰传入汉地的过程中,观音由男身逐步转变为女身。在此转变过程中,妙善公主和马郎妇这两个女身观音传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对于佛教大乘慈悲精神的继承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将印度佛教本土化,适合汉地群众民俗心理的表现。
关键词
观音形象
女身化
妙善公主
马郎妇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谈我国民间的观音信仰
被引量:
1
7
作者
孙秋云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文摘
在超凡脱俗的神鬼世界里,要论在我国民间影响最广、信仰者最多的神抵,首推佛教的观音菩萨。不要说以前汉族民间以观音为名或以供奉观音为主的寺、庙、阁、堂、阉不可胜数;就是今天,在我国汉族农村许多农民家厅堂的祖先神龛上。
关键词
信仰者
妙庄王
马郎妇
妙善
罗刹阁
一切众生
光世音
梅岑山
老僧
观世音菩萨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半身像与女情箴戒:宋元时期的民间女性半身画像——从陈居中绘莺莺像谈起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爱琪
机构
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文摘
宋元时期通俗宗教美术中的民间女性独立半身画像,往往通过“以色设缘”实现劝善戒恶、宣扬佛法的功德。在构图、设色、人物相貌、衣着样式甚至画幅寸法等各方面都与之一脉相承的莺莺像,在创作之初沿袭唐元稹《莺莺传》中的“忍情”说,同样承载着“避女情无放逸”的箴戒功能。二者的创作和传播曾与“寺院”这个空间场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及至明清以降,此类民间女性的独立半身画像才渐落至“玩目”之用,并因其“动人情处未曾描”而渐微。
关键词
民间女性
半身像
莺莺像
灵照女
马郎妇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观世音”的来龙去脉
9
作者
王景琳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7-90,共4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无数的神祗中,和老百姓感情最深、关系最密切的,大概莫过于观世音了。看看老百姓对她的称号吧:'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关键词
观世音菩萨
马郎妇
三障
妙庄王
印度佛教
老和尚
成佛
阿弥陀
密宗
摩诃止观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请佛·请香普贤庄家庭佛堂艺术之观世音
10
作者
雅堃
隋以进
出处
《青岛画报》
2011年第3期98-99,共2页
文摘
观世音菩萨是娑婆世界中与众生最有缘的菩萨。佛在世时他就是释迦牟尼佛常随菩萨之一,众生若有疾苦,只要诚心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位菩萨便会从声音中去寻找受苦受难的众生,以大慈大悲之心和无边的法力,助众生超脱疾苦、实现愿望,《妙法莲花经》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关键词
普贤
观世音菩萨
释迦牟尼佛
娑婆世界
妙法莲花经
受苦受难
一切众生
释迎牟尼
马郎妇
大悲心陀罗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说观音像
11
作者
刘北高
朱友山
出处
《东方收藏》
2016年第3期114-116,2,共3页
文摘
从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爱玉,佩玉、挂玉、身不离玉。到现今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富起来了,但有一条不成文的原则:"男佩观音女挂佛"。男的为什么要佩观音?因为男子多在社会上闯荡,遇到的风险甚多,随时需要搭救,而观音是闻声救难的菩萨,她都能及时救助你。观音为什么能及时救助你呢?因为她有千手千眼,具有伟大力量。
关键词
菩萨立像
千手千眼
马郎妇
十一面观音像
一切众生
《法华经》
博物馆藏
老和尚
法华
妙庄王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苗瑶先民的“马郎妇”现象
吴天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马郎妇故事的改写看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
钟志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宋禅画中“马郎妇·鱼篮·灵照”三相间的关联考证
李静
《美术文献》
2020
0
原文传递
4
中国佛教的观世音菩萨信仰试论
杨曾文
《佛学研究》
CSSCI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观音的传说
王加浩
《风景名胜》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观音形象在汉地女身化的途径与原由
朱光磊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7
谈我国民间的观音信仰
孙秋云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
1
原文传递
8
半身像与女情箴戒:宋元时期的民间女性半身画像——从陈居中绘莺莺像谈起
孙爱琪
《中国美术研究》
2022
1
原文传递
9
“观世音”的来龙去脉
王景琳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
0
原文传递
10
请佛·请香普贤庄家庭佛堂艺术之观世音
雅堃
隋以进
《青岛画报》
2011
0
原文传递
11
浅说观音像
刘北高
朱友山
《东方收藏》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