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铁菊头蝠在西藏首次发现
1
作者 何敏怡 邓汶圃 +5 位作者 李彦男 谢慧娴 梁晓玲 岳阳 吴毅 余文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2019年7月、2021年7月,分别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和墨脱县开展翼手目Chiroptera物种多样性调查,使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4只菊头蝠(1♂,3♀)。该批标本体型较大,前臂长60.13~63.04 mm(61.70 mm±1.31 mm,n=4)。头部具发达鼻叶,鞍状叶两... 2019年7月、2021年7月,分别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和墨脱县开展翼手目Chiroptera物种多样性调查,使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4只菊头蝠(1♂,3♀)。该批标本体型较大,前臂长60.13~63.04 mm(61.70 mm±1.31 mm,n=4)。头部具发达鼻叶,鞍状叶两侧中部微凹,呈提琴状,与联接叶几乎等高,上端“T”型连接处有一小凹陷;体毛细密柔软,背毛棕褐色,腹毛浅棕色。头骨狭长,颅全长25.36~26.11 mm(25.85 mm±0.35 mm,n=4),矢状嵴发达;鼻隆近圆形,眶间距狭窄,颧弓发达;上颌门齿较小,几乎不见,上下犬齿发达,齿式为1.1.2.3/2.1.2.3=30。上述特征与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相吻合,该结果也得到基于cyt b和Rag2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学证据支持;鉴定为马铁菊头蝠,为西藏自治区分布新记录。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该地区哺乳动物资源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蝙) 马铁菊头蝠 西藏自治区 新记录
下载PDF
马铁菊头蝠不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克萍 冯江 +3 位作者 金龙如 刘颖 吴磊 李振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9-962,共4页
在自建网室(9 m×4 m×4 m)内驯养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利用超声波探测仪录制蝙蝠不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声波录制与红外摄像保持同步。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FM)/恒频(CF)/调频(FM)型;在... 在自建网室(9 m×4 m×4 m)内驯养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利用超声波探测仪录制蝙蝠不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声波录制与红外摄像保持同步。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FM)/恒频(CF)/调频(FM)型;在蝙蝠接近猎物过程中,声脉冲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显著变短,下调FM(即tFM)组分变得愈为显著,捕捉猎物瞬间,产生捕食蜂鸣;飞行与悬挂状态相比,声脉冲重复率、主频率、声脉冲时间、声脉冲间隔和能率环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铁菊头蝠 飞行 悬挂 回声定位声波
下载PDF
马铁菊头蝠捕食活动与猎物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静 王新华 +6 位作者 江廷磊 王磊 卢冠军 由玉岩 刘颖 李丹 冯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2,共6页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研究对了解物种捕食行为及种群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visoft Bioacoustics超声波仪录制马铁菊头蝠自然状态下的声波以确定其捕食活动强度,用灯诱法、扫网法和飞行阻隔法相结合采集昆虫,搜集蝙蝠粪便并分析其食...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研究对了解物种捕食行为及种群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visoft Bioacoustics超声波仪录制马铁菊头蝠自然状态下的声波以确定其捕食活动强度,用灯诱法、扫网法和飞行阻隔法相结合采集昆虫,搜集蝙蝠粪便并分析其食物组成。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在8月份活动最频繁,昆虫丰富度在8月份最丰富,马铁菊头蝠捕食活动与鳞翅目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马铁菊头蝠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食,但食性存在明显的月份变化。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捕食的猎物与环境中可利用的昆虫猎物存在显著差异。在食物资源丰富时,马铁菊头蝠选择性地捕食营养丰富的鞘翅目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行性 马铁菊头蝠 猎物资源 声学调查法
下载PDF
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回声定位声波与生境类型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旭 王静 +3 位作者 孙克萍 江廷磊 姜云垒 冯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48-5258,共11页
2007年在吉林省罗通山自然保护区,利用超声波探测仪(Avisoft-SASLAB PRO)录制并分析不同生境中马铁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显示马铁菊头蝠在不同类型生境中活动;各生境中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存在显著差异(one-way ANOVA,P<0.05)。... 2007年在吉林省罗通山自然保护区,利用超声波探测仪(Avisoft-SASLAB PRO)录制并分析不同生境中马铁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显示马铁菊头蝠在不同类型生境中活动;各生境中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存在显著差异(one-way ANOVA,P<0.05)。从环境因子中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与其回声定位声波相关的植被、气候和地形因子,探讨回声定位声波与这些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M1和FM2带宽与乔木高(r=-0.948,-0.825;P<0.05)、FM1起始频率和FM2终止频率与林冠面积(r=-0.967,-0.958;P<0.05)、FM1起始频率、FM2终止频率和峰频与湿度(r=-0.776、-0.875和-0.794,P<0.05)、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间隔与平均灌木高均呈显著负相关(r=-0.911,-0.990;P<0.05),峰频与植被株数(r=0.756,P<0.05)、脉冲持续时间与冠下高呈显著正相关(r=0.870,P<0.05)。表明各种环境因子(植被因子、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回声定位声波,回声定位声波具有表型可塑性和生境适应性,这些特性决定了马铁菊头蝠生境利用的程度和可利用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铁菊头蝠 回声定位声波 生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四川产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外部形态及头骨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延德 周昭敏 +1 位作者 周材权 胡锦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对四川产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Rhinolophus affinis himalayanus)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R.ferrumequinum nippon)的23项外部形态指标和22项头骨形态指标进行了测量,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和... 对四川产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Rhinolophus affinis himalayanus)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R.ferrumequinum nippon)的23项外部形态指标和22项头骨形态指标进行了测量,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的23项外部形态测量指标中有2项差异显著(P〈0.05),16项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n=14)体长小于59mm(47.30~58.40),尾长小于26mm(21.69~25.68),耳长小于22mm(18.36~21.88),前臂长小于56mm(50.9~54.20),第Ⅲ掌骨第一指节长小于16mm(13.2~15.53),第Ⅲ掌骨第二指节小于32mm(27.38~31.74);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n=6)体长大于62mm(62.43~66.76),尾长大于30mm(30.56~36.18),耳长大于24mm(24.47~27.20),前臂长大于56mm(58.78~63.46),第Ⅲ掌骨第一指节大于19mm(19.38-21.39),第Ⅲ掌骨第二指节大于34mm(34.42~38.11),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分四川产这两个种的依据。(2)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的22项头骨形态测量指标中,除颅高、听泡间距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20项指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亚种 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 外部形态
下载PDF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线虫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金友 彭文峰 陈娴婷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6-730,共5页
对河南省7个产地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的肠道线虫进行了调查,发现寄生线虫2种: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 Ortlepp,1932)和齿蝠夜圆线虫(Nycteridostrongylus uncicollis Baylis,1930),分属于2... 对河南省7个产地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的肠道线虫进行了调查,发现寄生线虫2种: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 Ortlepp,1932)和齿蝠夜圆线虫(Nycteridostrongylus uncicollis Baylis,1930),分属于2个属.前者为我国新记录种,在宿主肠道中的感染率为72.60%,感染强度为1~12条;后者虽不是新记录种,但马铁菊头蝠是其新宿主,肠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和齿蝠夜圆线虫也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铁菊头蝠 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 齿夜圆线虫 河南
下载PDF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吸虫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金友 余燕 卜艳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7-880,885,共5页
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对河南省7个产地35只马铁菊头蝠肠道检查,发现吸虫5种,隶属于3科4属。即: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朝鲜斜睾吸虫和中孔吸虫未定种。马铁菊头蝠是软体亚睾吸虫的新宿主。软体肠前腺吸虫、长... 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对河南省7个产地35只马铁菊头蝠肠道检查,发现吸虫5种,隶属于3科4属。即: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朝鲜斜睾吸虫和中孔吸虫未定种。马铁菊头蝠是软体亚睾吸虫的新宿主。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铁菊头蝠 吸虫 河南省
下载PDF
马铁菊头蝠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芳 余燕 牛红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应用石蜡常规切片、HE染色,对马铁菊头蝠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食管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轻微角质化,前、中、后段的上皮结构没有显著差异,食管腺在前段较多,中、后段较少。胃固有层含有大量的管状腺。小肠... 应用石蜡常规切片、HE染色,对马铁菊头蝠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食管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轻微角质化,前、中、后段的上皮结构没有显著差异,食管腺在前段较多,中、后段较少。胃固有层含有大量的管状腺。小肠粘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在十二指肠上段粘膜下层分布有十二指肠腺。大肠粘膜表面光滑,无绒毛,在粘膜下层的结缔组织中有小动脉、静脉和淋巴管。肝内结缔组织多,肝小叶分界较明显,肝血窦发达。胰的小叶间分界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铁菊头蝠 消化系统 组织学
下载PDF
贵州马铁菊头蝠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9
作者 李国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19-21,共3页
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贵州马铁菊头蝠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表明,6对微卫星引物共扩增出18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布在0.021 0~0.833 0之间。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342 7,平均多态性... 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贵州马铁菊头蝠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表明,6对微卫星引物共扩增出18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布在0.021 0~0.833 0之间。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342 7,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81 3。分析认为贵州马铁菊头蝠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马铁菊头蝠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吉林地区马铁菊头蝠MHCⅡ-DRB基因第2外显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攀 刘乃芝 赵云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2,共6页
为了研究翼手目序列中马铁菊头蝠DRB基因第2外显子的遗传多态现象,试验检测了从一个种群得到的17个蝙蝠个体。结果从17个个体中克隆获得42条不同序列,长度为263 bp(仅4例为260 bp)。经序列分析发现,部分个体存有多种序列、不同个体间存... 为了研究翼手目序列中马铁菊头蝠DRB基因第2外显子的遗传多态现象,试验检测了从一个种群得到的17个蝙蝠个体。结果从17个个体中克隆获得42条不同序列,长度为263 bp(仅4例为260 bp)。经序列分析发现,部分个体存有多种序列、不同个体间存有相同序列,提示马铁菊头蝠MHCⅡ-DRB基因第2外显子可能存在着重复座位和基因共享。氨基酸的替换趋于集中在假定的抗原结合位点附近。利用MEGA软件构建的NJ树表明,马铁菊头蝠聚为一支,而与其他动物分离。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MHCⅡ-DRB基因第2外显子有较高的多态性,这与其他哺乳动物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铁菊头蝠 MHCⅡ-DRB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马铁菊头蝠声道声学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庭 马昕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0-716,共7页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到了马铁菊头蝠声道内部的声场分布,给出了马铁菊头蝠声道内几种特殊的腔体结构在蝙蝠发声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微型CT扫描并经过三维重构得到了马铁菊头蝠声道的三维立体模型用于有限元数值计算,通过在声门处放置单...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到了马铁菊头蝠声道内部的声场分布,给出了马铁菊头蝠声道内几种特殊的腔体结构在蝙蝠发声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微型CT扫描并经过三维重构得到了马铁菊头蝠声道的三维立体模型用于有限元数值计算,通过在声门处放置单位声源计算得到了整个声道内部以及鼻孔周围的声压分布。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声道包含了鼻腔结构后声波在声门上方的声压幅度明显大于不含鼻腔结构的情况,从传输曲线来看,声门上方鼻腔的存在使得系统对声波传输在二次谐波频率处呈现低阻抗效果,同时鼻腔的改变还可影响二次谐波的位置。而声门下方的气管空腔主要影响声波的背向转播,声门下方的气管空腔的存在可明显降低蝙蝠发声时声场在声道声门下方的声压幅度,同时抑制声音背向传播时二次谐波成分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铁菊头蝠 声道 数值分析 声学特性 有限元数值计算 三维立体模型 声压分布 声场分布
下载PDF
河南济源马铁菊头蝠不同越冬期肠道寄生蠕虫群落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金友 余燕 +1 位作者 牛红星 吴世秀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1-398,共8页
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季分别对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mequinum)越冬群消化道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寄生蠕虫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越冬期消化道寄生蠕虫共有5种,2种吸虫,即济... 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季分别对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mequinum)越冬群消化道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寄生蠕虫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越冬期消化道寄生蠕虫共有5种,2种吸虫,即济源中孔吸虫(Mesotretes jiyuanensis)和朝鲜斜睾吸虫(Plagiorchis koreanus),2种绦虫,即垦丁蝙蝠绦虫(Vampirolepis kengtingensis)和东北蝙蝠绦虫(V.toohokuensis),1种线虫,即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2006~2007年越冬期缺少了垦丁蝙蝠绦虫。2005~2006年越冬期总感染率为94.74%,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3.68%和63.18%,2006~2007年总感染率为91.30%,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8.26%和65.22%。两个越冬群感染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比较高的是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优势种以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为主;所感染蝙蝠体内寄生2种蠕虫的蝙蝠个体在两个冬眠群中占蝙蝠总数的比例都比较高(约50%以上);虫体数量在30条以内的蝙蝠个体约占蝙蝠感染总数的75%以上。数量较多的朝鲜斜睾吸虫、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在越冬群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协同或排斥作用,这3种寄生蠕虫的寄生事件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结果表明,济源市人工隧道越冬马铁菊头蝠群消化道寄生蠕虫感染率比较高,不同年度冬眠期消化道内寄生蠕虫除朝鲜斜睾吸虫的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之外,相同种类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冬眠期蝙蝠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几乎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蠕虫 群落 优势种 马铁菊头蝠
原文传递
马铁菊头蝠幼蝠能够辨别种群间回声定位声波差异
13
作者 侯淋淋 林爱青 冯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744,共8页
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普遍存在地理变化,然而尚不清楚幼蝠在扩散前能否辨别不同种群间的声波差异。本文采用"双选择声学回放实验",研究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幼蝠(1月龄)对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变化的辨别能力及行... 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普遍存在地理变化,然而尚不清楚幼蝠在扩散前能否辨别不同种群间的声波差异。本文采用"双选择声学回放实验",研究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幼蝠(1月龄)对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变化的辨别能力及行为反应。采用4个行为参数衡量幼蝠对本种群(CC)与外种群(JN)回声定位声波的行为反应:每一回放室飞入的次数、飞行时间、停留次数、探测时间。Mann-Whitney U tests表明,马铁菊头蝠1月龄个体对回放声波的行为反应,除每一回放室停留的次数外,其他3个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在本种群声波回放室(CC)的飞行次数和时间以及探测时间均高于外种群声波回放室(JN)。对4个行为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Mann-Whitney U tests表明,回放本种群声波(CC)与外种群声波(JN)之间,第一主成分得分(PC1)存在显著差异(P<0.01)。配对T检验表明,幼蝠对本种群声波反应更加强烈(PC1:t10=5.25,P<0.001;PC2:t10=2.34,P<0.05)。本研究说明马铁菊头蝠幼蝠能够辨别不同种群间回声定位声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信号辨别 回声定位声波 种群分歧 马铁菊头蝠
原文传递
河南省二种菊头蝠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燕 牛红星 +1 位作者 王艳梅 卢全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9-742,共4页
取骨髓细胞采用空气干燥法对河南省二种菊头蝠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1.中菊头蝠染色体数为2n=62,N.F=60,属于Harada等划分的菊头蝠属的第1类群,即最原始的类群;2.马铁菊头蝠染色体数为2n=58,N.F=60,属于Harada等划分的菊头蝠属的第2类群... 取骨髓细胞采用空气干燥法对河南省二种菊头蝠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1.中菊头蝠染色体数为2n=62,N.F=60,属于Harada等划分的菊头蝠属的第1类群,即最原始的类群;2.马铁菊头蝠染色体数为2n=58,N.F=60,属于Harada等划分的菊头蝠属的第2类群;3.马铁菊头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马铁菊头蝠 河南省
下载PDF
2种菊头蝠8种不同组织或器官3种同工酶研究
15
作者 王艳梅 洪达 牛红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3-146,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分析了2种菊头蝠的心脏、肝脏、肾脏、胸肌、肺、胃、小肠、舌8种组织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3种同工酶的活性和分布.结果表明:2种菊头蝠8种组织的3种同工酶存在差异...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分析了2种菊头蝠的心脏、肝脏、肾脏、胸肌、肺、胃、小肠、舌8种组织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3种同工酶的活性和分布.结果表明:2种菊头蝠8种组织的3种同工酶存在差异,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器官或组织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铁菊头蝠 同工酶 电泳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贵州两种菊头蝠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学平 谷晓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3-5,共3页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分析了贵州两种菊头蝠的核型,大耳菊头蝠2n=62,30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中第13对常染色体的端部带有1次缢痕。X染色体为大型亚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为60。马...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分析了贵州两种菊头蝠的核型,大耳菊头蝠2n=62,30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中第13对常染色体的端部带有1次缢痕。X染色体为大型亚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为60。马铁菊头蝠2n=58,常染色体由2对小型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6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X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小型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为60。马铁菊头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耳 马铁菊头蝠 核型
下载PDF
河南省蝙蝠绦虫种类记述
17
作者 余燕 吴世秀 +3 位作者 刘晓晓 陶换 牛红星 马金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洞穴蝙蝠的调查,发现有1属3种绦虫寄生于2种蝙蝠消化道内.商城县和桐柏县普通长翼蝠消化道内寄生的是台湾蝙蝠绦虫,济源市和桐柏县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寄生的分别是蝙垦丁蝠绦虫和东北蝙蝠绦虫.该3种蝙蝠绦虫是河南省的...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洞穴蝙蝠的调查,发现有1属3种绦虫寄生于2种蝙蝠消化道内.商城县和桐柏县普通长翼蝠消化道内寄生的是台湾蝙蝠绦虫,济源市和桐柏县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寄生的分别是蝙垦丁蝠绦虫和东北蝙蝠绦虫.该3种蝙蝠绦虫是河南省的首次报道,其中东北蝙蝠绦虫为我国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马铁菊头蝠 普通长翼 河南省
下载PDF
夜灯下的蝙蝠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媛媛 《大自然探索》 2019年第5期33-37,共5页
不断发出白光的LED照明给蝙蝠以及鸟类等生物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光污染愈演愈烈,像蝙蝠这类在夜幕降临后才开始活跃的夜行动物,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呢?蝙蝠与人工照明塑料污染和空气污染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不断发出白光的LED照明给蝙蝠以及鸟类等生物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光污染愈演愈烈,像蝙蝠这类在夜幕降临后才开始活跃的夜行动物,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呢?蝙蝠与人工照明塑料污染和空气污染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但现在另一种形式的污染物——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照明 鼠耳 照明标准 马铁菊头蝠 夜行性
下载PDF
暗夜里的精灵——蝙蝠
19
作者 张劲硕 马杰 《科技潮》 2003年第12期50-51,共2页
每当夜幕降临,笔者常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手持一种名叫detector(探测仪)的接受声音的特殊装置,聆听着寂静的夜空里大自然的声音。每当探测仪传出“哒、哒、哒……,哒、哒、哒、哒……”的信号音时,我就知道那一定是蝙蝠在捕食昆虫时发出... 每当夜幕降临,笔者常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手持一种名叫detector(探测仪)的接受声音的特殊装置,聆听着寂静的夜空里大自然的声音。每当探测仪传出“哒、哒、哒……,哒、哒、哒、哒……”的信号音时,我就知道那一定是蝙蝠在捕食昆虫时发出的超声波被仪器截获了。这种生活在我家周围的蝙蝠学名叫普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俗称家蝠、夜蝙蝠、檐蝙蝠、盐老鼠。这种蝙蝠在我国分布特别广泛,从南到北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身体细小,体背黑褐色,腹面灰褐色。伏翼是与我们人类生活最接近的蝙蝠种类,尤其喜欢栖息在旧式房屋的屋檐下或古老房子的顶棚里,有时无意间你还可以在房屋的犄角旮旯处窥见它们。其实在北京还生活着普通伏翼的兄弟——萨氏伏翼(P. savii),但这种伏翼很难在城市里见到,只有在延庆县的松山自然保护区有过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种类 马铁菊头蝠 大棕 体型 生活习性
下载PDF
冬日访蝠
20
作者 马杰 张劲硕 《大自然》 2003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大足鼠耳 马铁菊头蝠 悬挂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